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215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215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青虫又往上爬了三丈,加上原本的四丈,那便是七丈了,已经到井口了,所以是五天四夜。”

    众人闻言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一题有个这么大的陷阱,他们居然都被骗了,纷纷高呼“皇上英明”,李世民开心得直捋须,出风头的感觉真特么爽!

    殿心位置,禄东赞摊手道:“李县侯,该你出题了。”

    李浩笑了笑,道:“禄大相,不要怪我不厚道,你的题越来越难,为免夜长梦多,我不得不让你败了。”

    “哦?”禄东赞闻言挑眉笑道,“看来李县侯还有大招数啊,葛尔东赞很期待。”

    李浩冷笑道:“这个确实算是大招,你恐怕很难答得出来。”

    一旁的李泰是个学术迷,听到李浩如此说,早已按捺不住,着急催促:“李浩你别卖关子了,快出题吧!”

    禄东赞也淡然道:“李县侯,出题吧。”

    李浩点了点头,道:“陛下,微臣需要纸笔。”

    李世民给了许廉一个眼神,许廉给李浩递上纸笔,李浩接过纸笔,将纸在面前铺平,然后在纸的四个边分别写了东西南北,按照地图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接着,李浩又在纸上画了两条平行线,东西向的,并在平行线的中间画了几道水波,写了一个“河”字,这就代表一条河了。

    画到这里,李浩抬头问向禄东赞:“禄大相,看得懂这是什么吗?”

    禄东赞微笑点头:“这是一条河。”

    “看得懂就好。”李浩淡然一笑,继续埋头作画,在河的下边十公分处画了一个小圆圈,并在小圆圈旁标注…“李家”,然后又在李家的右边二十几公分处画了一个小圆圈,标注为…“王家”,王家距离河稍微近一点,只有六七公分的样子。

    然后李浩放下笔,问:“禄大相,现在看得懂吗?”

    禄东赞再次点头:“这是两户人家,一户姓李,一户姓王。”

    “没错。”李浩拿起画,忽然起身,将画示与众人看,众人看得一阵茫然,不知李浩为何要作此图,李世民终于忍不住,开口问:“诗狂,这便是你的题吗?”

    “是的,陛下。”李浩转头望向禄东赞,问道,“禄大相,现在李家和王家欲要合力出资修两条路和一个码头,码头自然要修在河边了,至于两条路,必须分别从王家和李家通往码头,为了节约成本,路自然是修得越短越好,但又要符合前面的要求,请问禄大相,将码头修于何处,方能使这两条路的总长度最短?”

    禄东赞闻言浑身一震,双眉紧促地看向李浩手中的画,他不得不承认……他被难住了。

    禄东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那副画,仿若要将其看透,众臣也瞧出了端倪,禄东赞跟之前不一样了,怎么不一样呢,之前禄东赞想答案的时候,只要闭目沉吟片刻,就能得出答案,看起来格外轻松,而这次不同,禄东赞的自从殿前斗智开始之后,第一次露出如此凝重之色。

    禄东赞蹙眉盯着画看了许久,忽然道:“可否将你手中的纸笔借与我?”

    李浩大方一笑,将一叠纸和笔墨都推到了禄东赞面前。

    “多谢。”禄东赞道了声谢,提笔在纸上画了一幅图,跟李浩所画的几乎一模一样,也是一条河,两个小圆圈。

    接下来,禄东赞便尝试着在河边不断设点,他所设的点,就是码头的建造位置,然后从河边的那个点开始向“李家”和“王家”连线。

    然而禄东赞尝试了许久,依旧毫无头绪,李世民的案头上,沙漏中的沙在缓缓漏下,时间在一点点地流逝,禄东赞身旁已经放了十几个纸团,每一幅图都被他涂改得面目不清,毁完一幅就再快速地画一幅,继续尝试寻找正确的码头位置。

    李浩望着忙碌不堪的禄东赞,神色淡然,他知道,这一次禄东赞输定了,因为这一题的解法,超越了这个时代,而且运用的乃是几何知识和物理学知识,虽说勾股定理在很久以前就被发现了,但之后几何学常被人忽视,反而是一些匠人用几何学和物理学比较多,然而匠人学识低,他们虽然懂得运用,却不知其理,这就是正宗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这两门学术在古代很难发扬光大。

    李浩知道禄东赞精通算术,但他猜想,几何和物理应该不是他的长项,现在看来,的确如此。

    过了许久,沙漏中的最后一粒沙漏尽,李世民心中一喜,扬声道:“时间到了,吐蕃大相你输了!”

    禄东赞惊愣抬头,望向龙案上的沙漏,果然沙已漏光,他无力瘫坐在地,耷拉着脑袋,久久不言。

    李浩可不会因为禄东赞如此状态而心生怜悯,他微笑着朝禄东赞拱手:“禄大相,承让了。”

    禄东赞抬头看着他,死死地盯着他看,眼神极其复杂,他很想知道答案,但他又不想求李浩,心中好矛盾。

    这一次,李泰也没求答案,李浩见禄东赞久久不言,挑眉问:“禄大相不想知道正确答案吗?”

    禄东赞冷哼:“输了便是输了,我技不如人,还要知道答案干什么,难道要自取其辱吗!”

    李浩挑眉坏笑道:“难道你就不怕这题没有答案吗?”

    禄东赞闻言一愣,随即冷笑:“那就算你运气好吧,我葛尔东赞输得起!”

314章:李泰的承诺() 
看来葛尔东赞为了颜面,是打算强撑到底了,坚决不向李浩求答案,想要答案,自己回吐蕃之后慢慢想,他就不信,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会想不出破解这道题的方法。

    这时,一旁的李泰忽然发狂似地狂挠自己的头,发出焦躁的大叫,所有人都吓了一跳,纷纷转头望向李泰,李浩看到李泰的模样,知道他是被自己刚才那道题给逼成这样的,难怪他刚才没有出声要答案,因为他一直都在思考难题呢,还真是物我两忘啊。

    “李浩!答案是什么!”李泰终于结束了挠头动作,也结束了怪叫,然后瞪大双眼望着李浩。

    李浩闻言愣了愣,看了李泰一眼,又转头看向禄东赞,禄东赞满脸冷笑,那模样仿佛在说:“这可不是我问的。”

    李浩想了想,最终摇头道:“这道题乃是为吐蕃大相所出,只有吐蕃大相开口相求,我方能说出答案。”

    “什么!”李泰闻言懵了片刻,立刻来到禄东赞面前,行礼道,“大相前辈,为了一解晚辈心中困惑,请前辈帮帮晚辈,向李浩求得答案吧。”

    禄东赞拱手还礼,歉然摇头道:“魏王殿下言重了,请恕葛尔东赞难以从命。”

    李泰闻言一阵失望,刚想扭头往回走,他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忽然弯腰凑到禄东赞耳边低声道:“只要大相帮本王求得答案,本王可帮大相迎娶一位大唐公主回国。”

    禄东赞闻言浑身一震,睁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李泰,问:“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李泰一本正经地回答。

    禄东赞相信李泰乃堂堂魏王,应该不会撒谎骗人,他几乎毫不犹豫地就朝李浩拱手道:“李县侯,还请告知刚才那题的答案。”

    李浩闻言微讶,不知道方才李泰在禄东赞耳边说了什么话,竟能让禄东赞瞬间态度180度大转变,但既然禄东赞都问答案了,他也不好不说,便道:“请将笔还给我。”

    禄东赞将笔还给李浩,李浩又转头向李世民道:“陛下,微臣还想求一柄尺子,不过不是一般的尺子,而是木匠所用的三角状的尺。”

    李世民也想知道答案,立刻高声道:“来人,去工部取一柄三角尺子来。”

    立刻就有金吾卫领命而去。

    殿中众人百无聊赖地等待,魏王李泰索性也在李浩和禄东赞的身旁席地而坐,在此等候答案,他要亲眼看李浩找出在河边开设码头的点。

    过了许久,金吾卫气喘吁吁地将一柄三角尺送了过来,李浩接过三角尺看了看,十分满意,然后便开始解图。

    李浩先将三角尺的一个直角边与河南边沿重合,然后平推,直到另一条直角边与李家重合,然后便用毛笔沿着直角边画了一条虚线,这条虚线从李家出发,跟河边相连,与河垂直。

    李泰忙问:“这就是第一条路?”

    “不是。”李浩摇头道,“这是一条辅助线,帮助解题用的。”

    虽然李泰没听过辅助线这个词,但一听这名字和李浩的解释,瞬间就懂了什么叫辅助线。

    接下来,李浩又将辅助线往北延长,依旧是虚线。

    禄东赞和李泰就在他身旁,看得十分真切,一眼不眨地望着李浩作图,直到此刻,他们依旧不明白李浩为何要画这条辅助线。

    接着,李浩量了李家到河南岸的虚线长度,其实也就是李家到河边的最短距离,正好四寸,于是,他以虚线和河南岸的交点为起点,在虚线往北的方向上量出了四寸的长度,并在四寸部位画了个大黑点,并在黑点旁边标注文字…“木子”。

    看到这个黑点和“木子”二字,李泰心头充满了疑惑,但码头的点和路线都没出来呢,他只能强忍着,等待李浩继续解题。

    接下来,李浩用尺辅助,将“木子”黑点和王家圆圈连成一条线,这条线跟河南岸的交点处,李浩写了两个字…“码头”!

    李泰和禄东赞看得心头一震,码头点出来了!

    李浩又将码头点和李家之间画了一条直直的线,码头和两条路已经全部出来了,解题完毕。

    李浩拿起画好的图,展示给众人看了一眼,扬声道:“这就是正确答案。”

    众人纷纷瞪大眼看,虽然图上画着码头点和两条线路,但他们依旧不明白什么道理,李世民轻咳两声,道:“呈上来,让朕瞧瞧。”

    许廉来到李浩面前,拿走了这张图,呈给李世民,李世民盯着图看了许久,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李泰和禄东赞二人都在蹙眉沉思着,他们也感觉李浩的答案是正确的,可又说不上到底是什么原理,仿若猫爪挠心,真的很痛苦。

    过了片刻,禄东赞实在忍不住了,问道:“李县侯,我感觉你的答案是正确的,可否说明一下,你方才寻找码头点的道理。”

    “对!”李泰也着急大叫起来,“你为何要画辅助线,还画了个叫做‘木子’的黑点?”

    “二位先请起来。”李浩说着缓缓起身,禄东赞和李泰也双双站起。

    李浩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喊他们起身呢,因为……他脚都坐麻了。

    李浩轻轻跺了跺麻木的右腿,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恢复知觉了,他这才尴尬一笑,道:“其实,要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几何学中有一句最基础的话,叫做“亮点之间,线段最短”。因为在几何学中,直线是无限长的,所以为了科学规范,说成线段最短,而不是直线最短,然而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线段,李浩也懒得跟他们解释何为线段,只能说直线最短了。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确实,两点之间,确实是直线最短。

    李浩接着又道:“将李家和王家都看成两个点,他们之间是不可以直接连线的,因为不满足要求,要求是在河边设立一个码头,码头也是一个点,那么就是三个点了,如何才能让这三个点之间的连线最短,那么,只能让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李泰和禄东赞继续点头,这些道理看似简单,但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连想都没想过。

    李浩继续解释:“不过你们也看到了,李家和王家是固定点,码头是可以活动的点,然而码头虽然可以活动,但也有限制,必须在河边,确切地说是在河的南岸,有了这一重限制,码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跟李王两家在同一条直线上了,那么我们就得想办法让这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方才魏王问在下,为何要画一个叫做‘木子’的黑点,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木子点和李家这个点,其实是对称的,而对称的这个轴,就是河南岸线,陛下,请您将图的西边朝上,东边朝下,示与众人。”

    李世民按照李浩的话,将图翻转了一下,顿时,人群中发出一阵低呼,果然,李家和木子两个点之间的虚线跟河南垂直,而且距离河南岸一样远,呈轴对称。

    李浩道:“这种方法,也叫镜面图,就像是镜子映照事物一样,照出来的图,虽然都是虚像,但大小尺寸跟原物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木子点其实就是李家在河北岸的虚像,之所以要设立这么一个虚像,就是为了让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李泰和禄东赞都是聪明之人,听到这里,终于恍然大悟,他们再仔细验算,果然发现木子点与码头的连线和李家与码头的连线也呈轴对称,也就是说,长度也是一样的。

    许多大臣此刻还是一脸懵逼,表示没听懂,李浩想了想,忽然道:“陛下,请您将纸沿着河南岸这条线折叠起来。”

    李世民闻言照做,纸张很薄,当李世民举起来的时候,众人纷纷惊呼,只见折叠后的纸张依旧隐约可以看到里面的图,李家和木子这两个点瞬间就重叠到了一起,这下,众臣终于明白了。

    禄东赞这次不得不服,朝着李浩拱手道:“李县侯之智,葛尔东赞远不及也。”

    李浩拱手还礼道:“大相谬赞了,其实我初见此题时,也未曾想出答案。”李浩说得是实话,那时候他上初中,刚接触几何,数学老师就给他们出了这么一道题,全班同学一脸懵逼,没有一个人想出答案,然后数学老师讲出了解题之法,最后就为了告诉他们一个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好了。”李世民很开心,满面红光道,“既然此次的殿前斗智比试由蓝田县侯李浩胜出,那么朕便将文成公主赐婚给李浩,不过,文成公主乃是宗室之女,因要远嫁吐蕃,才特封公主,朕明日会发旨,除去宗室之女李屏文成公主封号,并赐婚李浩,择良辰吉日完婚!”

    禄东赞闻言微微一愣,原来文成公主并不是皇帝之女,不过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