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274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274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02章:李浩难封(上)() 
李浩不知道自己这一夜经历了几次暴风雨,五次?六次?记不清了,他自认这方面能力不差,但最近这段时间他疲于赶路,实在累坏了,现在又被图兰朵折腾了一宿,所以第二天,他一直睡到中午才醒,虽然起迟了,但起床后还是要练武,这个不能耽误。

    练武之后,吃饭,刚端起饭碗,杜洪急匆匆跑进来,道:“少爷,晋王和晋阳公主来了。”

    “哦?”李浩闻言喜道,“我就不去迎了,也不是什么外人,你直接带他们来这里一起吃饭。”

    “是。”杜洪领命退下。

    没过多久,李治和李明达踏入餐厅,二人见面便行礼:“拜见先生。”

    李浩抬头看了看他们二人,李明达长大了好多,今年有十一岁了,小萝莉变大女孩了,不过还是那般可爱,一双大眼扑闪扑闪的,仿若会说话一样。

    李浩笑着指着早已准备的座位和碗筷,道,“二位殿下,来,快坐,一起吃饭。”

    “谢先生。”二人道了声谢,双双入座吃饭。

    席间,李治和李明达很安静,几乎都没怎么说话,李明达本来就极守规矩,食不言寝不语,而李治却没有这个习惯,他这次之所以这么沉默,完全是因为尴尬,因为之前因为武媚娘出家的事情,李治怪李浩,好一段时间没来找李浩。

    但他到底还是尊敬李浩,把李浩当良师益友,况且事情过去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渐渐开始想念李浩,听说李浩回来了,这就和李明达来见李浩了,他超级想听李浩讲在外打仗的故事,听说李浩这次一人打败七国之军,不用想都知道一定很精彩。

    李浩知道李治沉默的原因,怕他尴尬,便主动开口问:“晋王殿下,皇上最近身体可好?是否还是每日操劳国事?”

    李治一本正经道:“父皇身子挺好,最近确实很忙,为了之前侵犯我大唐之事,吐谷浑、吐蕃、回纥还有薛延陀四国都来请罪了。”

    李浩闻言来了兴趣,微笑道:“皇上发了雷霆之怒,一般的请罪是很难平息他的怒火的,这些外邦是如何请罪的?”

    李治道:“吐谷浑王亲自来长安上两仪殿下跪请罪;吐蕃派遣大相葛尔东赞携国书和价值十万贯的金银珠宝前来请罪;回纥谴使来谢罪,并送来一名王子为质;薛延陀真珠可汗将其最心爱的女儿送来长安,让父皇赐婚,今早刚到长安,诗狂你有福了,我今天偷偷看了一眼,那薛延陀的公主很漂亮。”他前面说得一本正经,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忽然露出一脸坏笑,这坏笑一看就是跟李浩学来的。

    李浩闻言皱眉:“薛延陀公主漂亮关我什么事……等等,皇上不会是想把公主指派给我吧。”

    “正是如此呢。”李治咧嘴笑道,“诗狂你此次立下泼天战功,打得那些外邦心惊胆寒,可因为你太过年轻,父皇三次提出对你的封赏,都被群臣驳回了,父皇正愁不知该如何封赏你呢,所以父皇打算先将薛延陀的公主赐婚给你,相信父皇很快就会派人传召你了。”

    “卧槽!”李浩闻言惊得豁然站起,但想到李明达还在场,有点失态,他赶忙又坐下,心中暗忖,“这个薛延陀的公主可要不得,我都有五个老婆了,哦,不对,还有个小迪,她肯定也是我的,那就是六个老婆,我就算是老黄牛,也耕不了这么多地,必须拒绝掉。”

    他暗暗下定决心后,见李治一直在那笑,尴尬咳嗽一声,岔开话题,问:“晋王最近在看什么书?”

    李治道:“治最近在看《论语》。”

    李浩点了点头,道:“《论语》好,都是圣人之言,讲的都是立身明德的道理。”

    然后他又转头问李明达:“晋阳公主呢,也看书么?”

    李明达眨巴着大眼,道:“明达也看《论语》,稚奴哥哥带给明达看的。”

    李浩笑问:“身子最近可好?要多出来走走,可别一直闷在宫里,你这个病啊,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方可。”

    李明达笑着点头:“嗯,明达经常出宫玩,父皇每月还带明达便服出巡,到长安城里玩,父皇每次带明达出宫,都会去先生的太白楼吃饭。”

    “哦?”李浩闻言笑问,“那皇上每次去都喜欢用哪个包间?”在李浩看来,李世民吃饭,不可能坐大厅的,肯定坐包间。

    李明达想了想,道:“父皇一般都是用地字五号包间,虽然房间不大,但父皇说,从地字五号的房间窗户看街景,最是有意思,还可以看到对面茶楼里的说书人说书呢。”

    李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陷入沉吟状态,过了片刻,他忽然转头对站在旁边奉食的两个丫鬟挥了挥手,道:“你们都退下。”

    于是那两个丫鬟退下了,餐厅里只剩他们三人,李浩目视李明达,缓缓问道:“明达,你说……你父皇的众多皇子里面,你最希望谁当太子?”

    李明达闻言毫不犹豫道:“明达自然是希望稚奴哥哥做太子了。”

    “哦?”李浩挑眉问,“为什么?”

    李明达道:“因为稚奴哥哥好啊,稚奴哥哥若是做了太子,将来便做皇帝,稚奴哥哥一定能做一个好皇帝的。”

    李浩问道:“那魏王和吴王呢?他们不好吗?”

    李明达摇头道:“李泰哥哥跟太子哥哥抢太子位置,害得太子哥哥都被贬成庶人了,都怪李泰哥哥。”

    李浩闻言一愣,当真是童言无忌,然而李明达说的是事实,倘若不是李泰跟李承乾争储,李承乾还真的不会倒台,至少李浩没那本事扳倒他。

    李明达接着又说道:“李恪哥哥倒也没什么不好,可明达听舅舅说,李恪哥哥是那隋炀帝的外孙,所以不能做皇帝,舅舅说的话应该不会错。”他所说的舅舅,自然是指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八面玲珑,真的很会做人,无论对谁,只要不是他的敌人,他都会表现得很冲和,谦厚,即便李明达跟长孙无忌来往较少,也对长孙无忌十分信任。

    李浩闻言若有所思地点头,确实,李恪输就输在炀帝外孙的这个身份上,不然他还真的有可能问鼎太子之位。

    李浩沉默了片刻,忽然道:“公主,现在我想要帮晋王争一下太子之位,想请你帮忙,你愿意吗?”

    “啊?”李明达闻言一愣,随即问,“明达还是小孩子,能帮得上先生吗?”

    李浩道:“帮得上的,你只要告诉我,你父皇一般什么时候带你出来玩?”

    李明达道:“一般每月十六,因为十六没有早朝,只要天气不坏的话,父皇都会带明达出宫来玩上两三个时辰。”

    “好。”李浩忽然朝她拱手一揖,“多谢晋阳公主,你已经帮过我了,还请公主千万莫要将今日之事告诉陛下。”

    “啊?”李明达一时间有点茫然,回答了一个问题就算帮过他了?她弄不懂这是为什么,但她还是点头道,“嗯,明达一定不将今日之事告诉父皇。”

    这时,一旁的李治忍不住好奇,问道:“先生,你是不是有什么妙计了?”

    李浩点头:“嗯,有妙计了,一条能改变你父皇想法的妙计。”

    李治闻言有点激动,想要追问什么妙计,可碍于李明达在场,他又不好多问。

    下午时分,李治终于找到机会,准备单独问李浩,可王三忽然来报,宫里有人来传旨了,李浩赶忙带着李明达和李治去接旨。

    宣旨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宦官,当他看到李浩身旁的晋王和晋阳公主时,明显一愣,接下来便用敬畏的目光看向李浩,如今的李浩,果然身份超然,他也不敢端什么天使架子了,先笑眯眯地朝李浩拱了拱手,道:“李侯爷,陛下有口谕。”

    李浩赶忙行礼道:“恭迎陛下圣谕。”

    宦官朗声道:“传陛下口谕,宣蓝田县侯李浩即刻入甘露殿面圣!”

    李浩再次行礼:“臣遵旨!”他知道,李世民这是准备征询他赐婚的事了。

    原本按道理,李浩必须跟宣旨队伍一起去长安的,但李浩先打发他们回去了,因为他打算和李治李明达一起去长安。

    李治一听说才刚到侯府一会儿就要回去了,有点不大开心,还没听李浩讲打仗的故事呢,于是他请求李浩在路上讲给他听,并邀请李浩坐他的王驾。

    李浩也不在乎僭越不僭越,便答应与他共乘王驾,李明达也一起坐在李治的马车上,去长安的路上,李浩就一直给他们讲自己这次的征战故事,不过是改版后的,各种添油加醋,做了很多的艺术加工,故事嘛,本来就是这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等到故事讲完,李治的王驾正好行到太极宫前,三人一起入太极宫。

    李浩在甘露殿见李世民,按理说李浩立了大功归来,李世民见到他应该很高兴,毕竟上次李浩从庭州立功回来的时候,李世民就兴奋得不行,还赐他观看一场歌舞表演《秦王破阵舞曲》呢,然而这次李世民见到李浩,却是愁大于喜,李世民愁啥,该怎么赏李浩呢,听说李浩都有五个老婆了,这薛延陀公主他能接受吗,就算他接受了,似乎一个女人也不足以抵他的战功呀,哪有用女人抵战功的,那样也太荒唐了,顶多算是锦上添花吧。

403章:李浩难封(中)() 
李浩站于甘露殿殿心,李世民坐在高座上,李浩微微颔首,不直视李世民,以示敬畏,他已经行完礼了,可李世民说了一句“诗狂免礼”后,一直处于沉默状态,这让李浩很尴尬。

    望着眼前身材高大却略显青涩的少年郎,李世民心中无法平静,曾几何时,自己也似他这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胸怀殊图壮志,傲气透骨,而如今,自己却已苍老了。

    每当李浩奏凯归来时,李世民都要召见一下李浩,因为这样他能在李浩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人只要上了岁数,就特别怀念年轻时候的时光,这是通病,天可汗也不能免俗,除非他能长生不老。

    “诗狂——”李世民终于开口了,语气洪亮略显激动,“你辛苦了。”

    李浩拱手道:“臣为国而战,不觉辛苦。”

    “你这一仗!打得漂亮!”李世民语气越发激动,道,“打出了咱们大唐天下无敌的气势,也创造了征战奇迹,得臣若你,朕……足慰平生!”

    李世民这句话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高赞誉了,李浩赶忙拱手道:“谢陛下赏识,臣定当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如饮佳酿,意犹未尽道:“一军战七国,飞夺西州,十日内灭十六万大军,力挽狂澜,即便是药师盛年之时也无法做到,诗狂,你当真是天赐大唐的神将军,你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李浩幽幽叹道:“回陛下,行军打仗哪有那么轻松,此番功绩说起来虽然绚烂无比,但征战之时,却是凶险万分,若是一招不甚,便满盘皆输,臣之所以还能站在这里与陛下说话,运气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李世民连连点头,他是军人出身,打仗可是他的老本行,李浩说的确实是事实,不过李浩越是这般说,越发显得李浩谦虚内敛,李世民更加满意,慨然叹道:“可惜啊,可惜……”

    李浩闻言疑惑问:“臣斗胆一问,陛下可惜什么?”

    “可惜你立下了如此泼天战功……”李世民声音干涩,长声叹道,“朕却给不出一个像样的厚赏,朕三次为你制定了封赏,全都被满朝文武反对,他们说你太年轻了,当不得如此厚赏……”

    李世民微微仰头,似在追忆,缓缓道:“朕记得你是贞观八年来的长安,时至今日,已有十年,十年内,你立下了多少大功,战功且不论,光是平定瘟疫、旱灾、雪灾、献稻种、盐田等,所有功劳加起来,满朝文武又有何人功绩能与你相比,开国从龙只怕也不过如此……”

    说到这里,李世民再次无奈叹息,李浩知道,李世民是真的想封赏他,想重用他,可是满朝文武合伙起来阻挠,而且理由非常艹蛋,因为李浩太年轻了,年纪小怪我咯?年轻人就活该没有发展空间咯?李浩忽然对朝中的官僚风十分反感,甚至觉得恶心。

    不过李浩还是坦然道:“陛下言重了,臣自己都未曾发觉已然立下了如此多的功劳,臣只是想着多为大唐做点事情,多为百姓做点事情,如此而已。”

    李浩说的是真心话,要不是为了大唐百姓,以他那么懒的性格,肯定是安稳赚钱,然后在家偷懒,想嘿嘿嘿了就嘿嘿嘿,想啪啪啪了就啪啪啪,反正就是过荒淫无度的舒坦日子。

    李浩越是这样说,李世民越觉得他好,越觉得对不住他,忽然道:“诗狂你且安心,你的封赏,朕一丝都不会少你的,朕已决定,暂且将你的功劳全部记下,待你到了而立之年,一并赏赐于你,到时候……哈哈,只怕朕都要给你异姓封王了。”

    李浩闻言心头一惊,异姓封王,这可是个敏感字眼,即便是李靖和李绩这样战功赫赫的人,也没有封王,李靖只是封了一个上柱国,李绩则只是赐了国姓。

    大唐不是没有过异姓封王的例子,燕王罗艺就是异姓王,是高祖李渊所封,但罗艺并没有立下什么泼天大功,李渊之所以封他为王,并赐国姓,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安抚,因为罗艺是个悍将,而且手握兵马,当时的大唐还不似现在这般无敌,有众多外敌环饲,徒惹内耗不如暂时安抚,封罗艺为王不过是权宜之策,总之,异姓封王不是那么简单的,李世民忽然说要给李浩封王,李浩心中有点忐忑,他到底是真心这么想,还是试探自己?

    李浩也不知道该如何回这句话,索性选择闭嘴,啥都不说,就不会出错。

    其实李世民确实有过给李浩封王的念头,但他随即就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太疯狂了,在如今封爵都艰难无比的境况下,怎么可能给李浩封王,况且满朝文武可不是吃素的。

    殿上静默了片刻,李世民缓缓道:“你此番立下大功,朕也不能毫无表示,今日一大早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谴使来请罪,并送来了他的女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