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277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277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月十六早上,晋阳公主李明达去寻李世民,让他带自己出去玩,李世民正好心情烦闷,就带着李明达和一众金吾卫微服出宫,这一次,李世民在街上居然碰到了微服出行的李治,真的好巧,于是李治也加入他们的队伍,三人一起逛街游玩。

    中午时分,李治喊肚子饿,要吃饭,正好他们就在太白楼附近,于是就进了太白楼,老规矩,地字五号包间,几个金吾卫守在包间外面,在大厅中假装吃饭,李元忠守在房间里,太白楼外还藏着许多金吾卫暗岗。

    李世民他们的菜刚上桌,忽然就听到隔壁地字四号房间忽然传来人声:“唉,朱兄,你说这太子也废去有一年之久了,皇上为何还不立新太子呢?”

    李元忠正在给李世民倒酒,李世民听到隔壁的这句话后,赶忙抬手止住他,挥手示意他退开,然后侧耳倾听。

    接着便听到那个被称为朱兄的人说道:“刘兄,此等大事,莫要轻易枉论,当心隔墙有耳。”

    那个被称为刘兄的人哈哈笑道:“咱们又不是第一次在外面议论大事了,为何朱兄这次如此胆小?”

    “刘兄你喝多了。”

    “我没喝多,你且说说,皇上的皇子之中,哪一个最适合做太子,魏王?还是吴王?”

    “唉……”那朱兄似乎在叹息。

    “你不说,那就将这壶酒都喝光,而且这顿你做东。”

    “我说便是。”朱兄轻叹一声,缓缓道,“皇上皇子虽多,但目前其他皇子都还年幼,而且似乎没有出众之辈,至于魏王和吴王,都不是帝王之选。”

    李世民闻言蹙了蹙眉,挥手轻声道:“李元忠,带晋王和公主先去楼下。”

    “是。”李元忠轻轻应了一声,带着李治和李明达走出包间,走向一楼,在一楼大厅中找了个位置坐下。

    地字五号包间中,顿时只剩李世民一人,李世民仔细地听着隔壁二人交谈。

    “哦?魏王学识渊博,聪慧过人,吴王英武不凡,如何不是帝王之选了?”

    “你有所不知,魏王身体肥胖,不是长寿之相,说句大不敬的话,万一魏王继承皇位后早亡,而小皇子还未成人,那么大唐皇权恐将会旁落,届时只会国家动荡。”

    李世民闻言心头一惊,他开始暗暗猜想,隔壁坐着的两个人应该是十分关心国家大事的士子,对于这种大事的看法颇有见地,而且一针见血,其实他也一直为李泰的健康担忧,这也是他宠李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接着又听那朱兄继续说道:“魏王确实学识渊博,聪慧过人,但他的心胸却不似他身材那般宽广,倘若他上位,前太子恐怕命不久矣,当然啦,前太子现在已是庶人,而且还是戴罪之人,死活已经不重要了,我想说的是,魏王没有容人之量,为人自负,听不得逆耳忠言,难成明君,而且我认为,前太子谋杀魏王之事,可能就是魏王一手策划的。”

    “什么!”那个刘兄闻言一阵惊呼。

    李世民听到这句话也是浑身一震,李承乾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虽说李承乾很让他失望,但也是他最心爱的儿子,他在李承乾身上倾注了毕生心力,虽然李承乾现在被贬为庶人了,但还是他李世民的儿子,他依旧定时派人汇报李承乾的消息,这是身为一个父亲必须做到的关心,现在忽然听说李承乾谋杀李泰的事情是李泰策划的,他怎能不震惊。

    这时,隔壁房间的刘兄闻言忙道:“朱兄,你还说我胆大,我看你比我胆子还大,这种话你也敢乱说。”

    “我只是猜测。”那朱兄缓缓道,“前太子谋反的事一般人虽然不知道,但你我都听说过了,当时前太子因为谋反之事被皇上软禁于东宫,没人敢去探望他,但魏王却忽然去探望他了,你也知道,魏王和前太子虽说是亲兄弟,但其实势同水火,他又怎会好心去探望前太子呢,他前去肯定是别有目的,前太子刚刚经历了生死大劫,情绪难定,只要一被刺激,必然心性大乱,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来……”

407章:酒楼惊言(下)() 
李世民听到这里缓缓闭上眼,眼角忽有泪珠滑出,他不知道隔壁房间的人是谁,反正那人的话,就像一柄刀扎进了李世民的心窝最深处,虽然只是推测之言,但李世民知道,他说得极有可能就是真的,李泰和李承乾都是他儿子,二人争斗多年,他这个做父亲的太了解他们了,李泰怎么可能好心去拜访李承乾呢,可惜他当时被愤怒蒙蔽了双眼,没有多想,又或许,他根本就不敢往这个方向去想,因为结果太残忍,他不愿接受。

    隔壁传来刘兄的惊呼声,接着便听到刘兄道:“听你这么一说,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倘若真是如此,可千万不可立魏王为太子,于私,只怕他为了巩固皇位,也会杀了吴王和其他皇子,于公,他也不是明君之选。”

    “正是如此。”

    “那吴王呢?你为何认为吴王也不是帝王之选?”

    李世民抬袖拭去泪水,一听到隔壁的人要点评吴王了,赶忙强自平复情绪,继续认真听隔壁的人说。

    只听那朱兄说道:“吴王是隋炀帝外孙,单就是这层血脉关系,就不能让他做太子,至于吴王这个人,呵呵,他确实英武,而且胸怀大志,可是,他今年也有二十多岁了吧,为何还不见他有半分作为,晋王才十四岁便已随蓝田县侯去河北治灾患了,吴王自诩有一身本事,可至今还未走出他的王府。”

    “他可能是未逢机遇呢。”

    “这都是失败者的托辞。”朱兄冷笑道,“吴王有一身本事不假,胸怀大志也不假,可似他这般之人,朝中能臣良将大多如此,他的本事毫无半分用武之地,他再厉害,能比得上蓝田县侯吗。”

    刘兄闻言咋舌道:“你这话说的,后辈之中又有谁能与蓝田县侯相比。”

    朱兄道:“这就对了,为君者,可以没有什么大才,但必须善断,善听,善用人,偏偏吴王优柔寡断,而且刚愎自用,身边更无良臣幕僚,可见这三点他都没做到,倘若他做了皇帝,他的一身本领对于治国不仅无大用,还会害苦了大唐,因为他天生尚武好战,一旦继位,必会四处征讨他国,开疆拓土,以此来博取圣君虚名,大唐虽强,但打仗从不发无理之兵,他若是四处征讨,必然会惹得万邦齐力反抗,到时候苦的自然是百姓,皇上刚刚建立的盛世只怕要毁在他手上。”

    李世民闻言再次震惊,这一点,他从来都没想过,现在听了这人的话,李世民仔细一想,李恪似乎确实是这种性子,很执拗,很好战,倘若让他为帝,只怕是个战争疯子。

    那刘兄闻言笑道:“若是把晋王的性格与吴王的性格分一点,那便好了。”

    “说到晋王……”那朱兄忽然沉吟起来。

    李世民也不禁竖起耳朵,他很想知道这人对李治是何评价。

    朱兄沉吟了片刻,忽然道:“晋王虽然性格弱了一点,但整个人还是不错的。”

    李世民闻言点头,他自己对李治的评价也是如此,李治这孩子不错,就是性格弱了点。

    那刘兄闻言笑道:“朱兄你这话说的也太含糊了吧,对魏王和吴王评价了那么多,对晋王就一句带过?”

    朱兄道:“若要仔细点评,我觉得晋王倒是可以胜任太子之位的。”

    “哦?”刘兄闻言惊讶道,“何出此言?”

    李世民闻言也是一惊,他几乎从未想过让李治做太子,因为李治太平庸了,这人却忽然说出这样的话,他一定要好好听听对方的理由。

    只听朱兄缓缓道:“我从河北而来,听闻许多河北百姓称颂晋王,还说了一些晋王治灾时的事迹,晋王有一点与当今皇上颇为相似,那就是爱民如子。”

    “怎么一个爱民如子法?”

    “听那些亲生经历过河北大雪灾的百姓说,当时他们在一个营地里,有十万多的灾民,晋王四处奔走为他们解决了粮食问题,将他们安置好,有吃有住不说,晋王还每日两次前去嘘寒问暖,一听说有人生病,立刻派太医前去为病者诊治,寒冬之下,竟无一人饿死,冻死或者是病死……”

    李世民听到这番话,愣在了那里,这些事情他从未听说过,李治和李浩回来也没跟他讲过,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小儿子竟还有如此爱民的一面,这已经达到成为一个明君的基本要求了,李世民为何被称为明君,因为他善与纳谏,勤政爱民,爱民,是一个易说而不易做的事情,也是身为一个明君最重要的素养,皇帝不爱民,又怎么指望百姓拥戴呢,民可载舟,民可覆舟,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那刘兄听完后不禁唏嘘:“没想到,晋王竟是如此爱民,难得难得。”

    朱兄闻言又道:“不仅如此,晋王乃文德皇后所生,是嫡子,远比吴王要正统,而且晋王虽然性子弱,但这也不是坏事,至少晋王心性善良,他若继位肯定不会残害自己的兄弟。”

    “哈哈,这倒是。”刘兄赞同道,“晋王可做不出魏王那样的事来,现在想想,这魏王也当真是不堪。”

    “其实我们说这么多又有何用。”朱兄闻言慨然叹道,“根本没有人支持晋王做太子,朝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都选择支持吴王和魏王,他们根本不将大唐的江山社稷放在眼中,我们就算操碎了心又有何用。”

    “好啦,今天能听到朱兄你这番高见,我这顿酒请得值了,下次还是我请朱兄,今天就到此为止如何?”

    “那可要多谢刘兄了,咱们这便走吧。”

    “走!”

    “嘎吱”一声,隔壁的房门打开,李世民也过去打开房门,接着便看到两个书生模样的人走下楼去了。

    望着他们二人的背影,李世民心绪难平,那朱兄今日的一番话真的让他茅塞顿开,什么吴王,魏王,全是那群大臣为了私心而推选的,真正适合做太子的,是他那个看似平庸而无人问津的小儿子李治。

    经历了这番事,李世民再也没有心思吃饭了,召来李元忠,让他带人继续陪伴李治和李明达,他自己则带着二十多个金吾卫回太极宫去了。

    天字一号房的窗户边,李浩望着李世民缓缓离开的背影,嘴角轻扬,微笑自语:“太子之位,是李治的了。”

    原本早应该离开酒楼的那两个书生,此刻就站在李浩身畔,李浩转头看了他么一眼,道:“还愣着干啥,赶紧去换衣服啊,当心露了马脚。”

    “是。”那两人闻言纷纷退了下去。

    陈松这时一脸笑意地走到李浩身旁,道:“我算是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太子之位众臣争到今天,皇上都无法决定,你派两个特种兵假扮书生,三言两语就说动了皇上,你这脑瓜到底是怎么长的。”

    李浩得意笑道:“此事说起来不可思议,其实只要仔细一想,却很简单。”

    “怎么简单了?”陈松一脸茫然。

    李浩负手缓缓踱步,道:“群臣每日在皇上的耳边念来念去,不是吴王就是魏王,而这两人身上都有很大的瑕疵,皇上自然很难取舍,他天天被人念,心中自然也觉得烦,所以他需要听听其他的声音,这个声音,不是来自朝堂,而是来自民间,这个声音,必须让他觉得很真实,并且代表这民意。”

    陈松闻言缓缓点头:“我似乎懂你的意思了。”

    李浩幽幽笑道:“大臣们帮皇子争储,说没有私心,那都是骗人的,唯有百姓推选的太子人选,没有私心,他们觉得谁好,谁就是真的好,况且晋王屁股干净,至少跟吴王和魏王比起来,他屁股很干净,不像魏王和吴王,满屁股都是屎,这也是晋王取胜的关键,倘若晋王也是一屁股屎,我就算派十个人来说相声,那都没有用。”

    “原来是这样。”陈松闻言点头不止,终于明白了李浩这一招成功的关键。

    李浩道:“过两个月后,让姚大福再装修一次,咱们把地字五号四号之间的墙给掏空了,时间长了容易被发觉,必须找个机会将墙给重新填上。”

    陈松道:“还用等两个月吗?立刻补上就是了。”

    “你傻呀。”李浩翻白眼啐道,“这才刚整修完,怎么能又整修,这也太让人怀疑了。”

    陈松问道:“那连夜修上呢?”

    “夜间装修?夜里那么静,更加容易被人听到声响,而且一夜之间也无法完工。”李浩道,“当初为了让房间隔音好,每一个房间都是单独的墙,不过所有房间的墙都是紧贴着的,所以现在其实是四号包间和五号包间的墙都给拆了,只有两层薄木板遮挡。”

    陈松灵机一动道:“那就把这两个房间的窗户给弄坏,天气冷,窗户坏了就会钻风,也没人愿意用这两个包间了。”

    李浩闻言想了想,觉得这办法不错,点头道:“好,搞破坏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记得跟姚大福说一声,让他先别修窗户,到时候跟墙一起修。”

    “好嘞。”陈松欢快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李治和李明达正在一楼大厅内喝茶,李浩缓缓走下来了,李治和李明达赶忙上前见礼:“拜见先生。”

    李浩微笑回礼:“拜见二位殿下。”

    李治朝李浩挤了挤眼睛,问:“先生,刚才在忙事情吗?”

    李浩微笑点头:“嗯,事情已经大功告成了。”

408章:姜是老的辣() 
别人当然听不懂李浩的话外之音,李治却是明白,李治相信李浩,只要李浩说成功了,那就一定是成功说服他父皇了,至于他父皇什么时候下决断,那就只能看李世民的心意了。

    李治原以为自己会等上一段时间,没想到隔日一大早,李世民便召集群臣,亲临承天门发诏书,昭告天下,立九皇子李治为太子,并封魏征为太傅,教导李治,每逢大朝会,太子李治必须伴圣驾左右,参议政事,同时李世民还下旨,让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十日之内之官,也就是去他们各自的封地去。

    这个消息让全国人民震惊了,这也太突然了,事先没有一点点风声,李世民忽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