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299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299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司徒枫听到那人称呼李浩为王爷的时候,他疑惑地望向李浩,问:“师父,他们叫你王爷?”

    李浩咧嘴一笑,道:“重新向你自我介绍一下,为师姓李,名浩,字诗狂,爵封琼南王。”

    “你就是琼南王!”即便心情寡淡的司徒枫也禁不住瞪眼惊叫起来。

439章:大水灾() 
“嘘——”李浩做了个噤声的手势,道,“别嚷嚷,莫要让外人知道了。”

    “为何?”司徒枫不解问。

    “因为我有圣命在身,不可离开琼南,否则便是抗旨不尊。”

    “徒儿明白了。”司徒枫颔首,说话间和李浩一起走进了船舱。

    大船拔锚杨帆起航,两天之后,到达流求,这两日间,裴渺每天都会观测天象,神色越发凝重,距离风雨时间越近,他越能测得准,以他的经验,这次风雨可不小。

    李浩到达流求之后让陆云赶紧做好防风措施,为了防止有台风,李浩下令将船只上的货物全部卸空,开回造船厂边的湖泊中,那里处于低洼处,周围有山群遮挡,不惧台风。

    三天之后,台风如期而至,从东南方向而来,还好,流求附近虽然风很大,但还没大到那种可怕的程度,海港损伤也不算大,伴随着台风,自然就是强降雨,流求这边是下了七天大雨,还好李浩有先见之明,他在规划流求的时候,就预料到流求这边可能降水会比较多,水稻田的水利工程十分重要,未开田,先修渠,虽然雨水太猛,将稻田都淹没了,但待雨水停了一天后,明显就看到稻田的水位降低了半尺,所有雨水都经水渠排入河中,然后由河流入海,由于李浩他们准备充分,所以流求这边遭患不大。

    雨水刚停,李浩便开船去泉州,查看一下岭南道受灾情况,刚到泉州港,李浩便发现泉州港外的海面上全是被台风掀翻的船只,有些船只直接撞击在岸边,被摔得七零八落,海港之上显然被海水淹没过,还有很多贝壳和鱼虾的尸体,眼下的泉州港,空无一人。

    李浩好不容易让船靠岸,上岸查看了一番,百姓们都离开了海港,躲在长乐城中,不过长乐城也好不到哪儿去,城中遍地都是积水,最深的地方能淹没膝盖,也不知道这些水是雨水还是海水,那么大的台风,极有可能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

    李浩震惊不已,没想到岭南这边遭灾如此严重,城中尚且如此,农田岂不是全部遭殃。

    果然不出他所料,往北之地一片汪洋,原本的田野变成了湖泊,他若想去泉州城,只怕要划船过去了。

    来到这个世界后,李浩还是第一次经历如此大的水患,他也被古代的水患惊呆了,城中漂橹绝不夸张。

    到处都是水,似乎也没什么好看的了,李浩开船返回流求,装了一些水粮,直接返回琼南去了,看到泉州遭灾如此严重,他很担心琼南境况,毕竟那里可是他的封地。

    靠近琼南的时候,海浪频发,风力较大,这边的风雨居然还没停,李浩的心顿时一沉,这都十几天了,还在下,简直不给人活路啊,这边可是岭南道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啊,遭患如此严重,他都不敢想象了。

    李浩冒着风雨有惊无险地回到了琼南,先去见崔鹏,了解一下琼南受灾情况,崔鹏汇报,他们这边的水稻恰巧在风雨到来之前收割完了,粮库也处于高地,不怕雨水,粮食方面不用担心,只是百姓们的房屋却受灾不轻。

    一听说粮食没遭灾,李浩便放心了,立刻让崔鹏做好准备,等雨停歇后,立刻开始救灾事宜。

    两天后,雨水渐小,小雨反复了三天,终于停了。

    崔鹏去找土著土司萨伊卡帮忙,因为萨伊卡为了躲避水患,带着所有的土著民躲进了山里,到底还是土著人厉害,不怕深山里的毒虫猛兽,崔鹏就是想请萨伊卡帮忙,暂时收留大唐百姓。

    萨伊卡当即便答应了,于是一艘艘船只将百姓们运往深山,由萨伊卡派人接应,全部接进了深山中,和土著人暂时生活在一起。

    琼南这边的灾患虽然对百姓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但却没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现在李浩就担心岭南道的百姓们了。

    他坐船出发,来到高州,高州这边还在飘着毛毛细雨,只见高州的一个小海港完全被台风摧毁,海水倒灌,海港之上到处都是水,李浩穿着蓑衣来到高州城,只见高州城中虽然有积水,但却不像长乐城那么夸张,主要还是因为高州城的排水系统建得好,护城河通入城中,承受了排水中枢的重担,眼下护城河里的伸手可及,感觉随时都会漫出来。

    许多百姓正在往高州城中涌,高州城周围的农田也早已一片汪洋。

    李浩已经不想看了,看多了会伤心,反正他已经知道了,这是一次大水灾,接下来,就看李治怎么治灾了,没有自己在他身边,他有点担心,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治好这次的水灾,于是他立刻飞鸽传书给石那杰,尽力帮李治一把。

    长安太极宫,无数道奏折呈递给李治,把李治忙得焦头烂额,全都是关于岭南道和江南道水灾的,没错,这次的水灾可不仅仅是岭南道,已经波及到了江南道,江南道虽然降水不如岭南道多,但江南道的河流多啊,降水一多,河流就泛滥,农田自然跟着遭殃。

    最让李治头疼的是,岭南道和江南道是贞观水稻最大的两个实验基地,原本还指望着这两个地方今年大丰收,国库充盈呢,这一场水灾将所有的美梦都毁了,不仅如此,李世民御驾亲征,带走了国库大半粮食,现在李治想要赈灾,却发现库中粮食不够,还好,国库中有钱,李治下令大肆收购粮食,可却被告知,关中,河东,河南,河北四道所有的粮食都被人收购一空,李治震惊了。

    经历过一次灾患阴谋的他不禁开始暗想,是不是又有人要趁着灾患谋反了。

    其实,那些粮食有一大半是石那杰派人收购的,还有一些则是那些门阀士族们的手笔,石那杰是奉李浩的命令行事,至于那些门阀士族,他们是打算趁着水灾大发国难财,哄抬米价,趁机捞上一笔。

    李治开始物色治灾人选,最后决定让工部侍郎石阡前往岭南道治理水灾,派科研寺少卿吴松前往江南道治灾,这两个人他都听李浩说过,是精通水利工程的人才。

    同时,李治派马周带着国库仅剩的十万石粮食和款银前往江南道赈灾,至于岭南道,他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就在李治最无助的时候,一只鸽子落在了蓝田侯府,然后便有一个特种兵出了侯府,悄悄来到程咬金的府上。

    当天下午,程咬金便去太极宫见李治,他告诉李治,李浩命人准备了五十万石粮食,可以原价卖给朝廷,作赈灾用,不过,岭南道遭灾太重,李浩建议让李治将琼南附近州郡的遭灾百姓迁移至琼南,因为琼南如今田多人少,而且有不少粮食储备,最重要的是,琼南这次受患较轻,灾民迁移过来后可以快速安家落户。

    李治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和众臣商量了一番,众臣不知道这是李浩的主意,还以为是李治想出来的呢,纷纷赞同,因为让太多的灾民集中在一起,容易出事,很快,户部的两封公文由快马送出,一封给马周,让他迁移十万灾民至琼南落户,另外一封送往刚琼南给崔鹏,让他准备接应事宜,所有款项,由户部拨调,但由于拨调钱款太慢,让他先找琼南王借,是人都知道,琼南王有钱。

    很快,李浩就收到了长安送来的飞鸽传书,他的意见已经被采纳,正在实行中,目前琼南的雨水已经褪去,这得多亏了舍城水,洪水才会退这么快,这条河简直就是天然的水利工程,李浩立刻就去找崔鹏,崔鹏负责招募人手,李浩负责出钱,开始扩建琼州,并在琼州附近建新的县城,十万百姓而已,一个新县城加扩建后的琼州,绝对可以容纳的下了。

    就在李浩他们在琼南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大唐岭南道却是哀鸿遍野,偌大的岭南道,有八成地区遭了灾,其中一半受灾极其严重,眼下大水退去,留下一片狼藉之地,许多屋舍都已在大水的浸泡下倒塌,即便那些比较结实的房屋,房子里也积了尺许后的淤泥。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粮食,这么大的洪水,百姓们家中的储粮全都没了,地里那些快要成熟的庄稼也完了,什么都没了,之前还是好好的大唐百姓,眼下全部沦为了灾民。

    无数灾民向各个州郡和县城涌去,现在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官府,百姓向朝廷纳税,自然要享受朝廷的抚恤,在这种时候,只有朝廷能够救助百姓,这就是朝廷和百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旦有一方打破平衡,世道就会乱。

    官府自然不能置这些灾民的生死不顾,纷纷开仓放粮,熬粥赈灾,然而眼下才入夏季不久,距离收割还有半个月,粮食还没收上来,所以官府的存粮也不多,朝廷的赈灾粮还未到,岭南道数十万百姓嗷嗷待哺,官府强撑了近十天,各个州郡的粮库都空了,即便如此,官府还是每日都给灾民们做思想工作,重复着那句话:“朝廷的赈灾粮食已经在路上了……”

    为了能活到朝廷的赈灾粮食到来,百姓们开始挖野菜,摘野果,吃树皮……

    而就在这时,岭南道各个州郡忽然出现了一些商队,这些商队临街售卖粮食,大唐的粮价很低,现在是四文钱到五文钱一斗米,可以说是极度便宜了,然而现在这些商人居然卖五十文一斗,涨了十倍,灾民们早已一穷二白,就算有钱,那也是相当有限,哪里买得起如此高价的米粮,倒是那些原本居住于城中的人们受灾较小,眼下又是粮荒,即便是天价米粮,也纷纷争购。

    李浩正好去泉州查探民情,在泉州城中看到百姓争购天价米粮的画面,顿时皱起了眉,这种大发国难财的奸商,是李浩最痛恨的。

    见李浩神色不对,跟在一旁的龙四海立刻猜出了李浩的心思,凑道他耳旁低声道:“我已派人打探过了,这些粮商,都不是本地的,似乎是从关中、陇右、河北、河南这些地方来的。”

440章:杀奸商(上)() 
李浩闻言双眉顿时拧成麻花,他是聪明人,听到这里自然就明白了,这些米商肯定是那些门阀士族派来的,他对这帮吸血虫的尿性再清楚不过了,发国难财是他们的惯用伎俩,像这么一场大灾难,至少能让那些门阀士族每一家赚上个几万贯甚至十几万贯,这还是保守估计了。

    李浩双拳缓缓握起,冷冷道:“走,回你们总舵。”

    龙四海也是个活泛人,一看他这模样,就知道肯定是有重要的话要说,赶忙领李浩回总舵去了。

    回到四海帮总舵,龙四海将李浩带到客厅,陈松、朱瑞环、还有司徒枫在外面看守,李浩开口道:“龙帮主,你们四海帮人手众多,我想出重金聘请你做一件事。”

    龙四海微笑道:“李少侠你太见外了,你我朋友一场,怎能谈钱,你尽管开口,只要不触犯国法,龙某在所不辞。”

    “不好意思。”李浩摇头道,“我要请你做的事,正是触犯国法的事,我想请你杀人,而且要杀很多人。”

    “什么!”龙四海闻言浑身一震,随即猜到了什么,压低了声音问,“你想杀了那帮粮商?”

    “没错。”李浩的眸中冷芒绽放,几乎透着杀气。

    龙四海蹙眉叹道:“李少侠,你有所不知,这些粮商遍布岭南道各个州郡,足有上千人之多,你让我们四海帮……唉,李少侠,恕龙某无能为力。”

    李浩闻言沉吟了片刻,道:“那么,龙帮主,我派人将泉州已经泉州这些无良奸商的粮食全都偷出来,你派人负责搬运,这总该没问题吧。”

    龙四海想了想,道:“没有问题,不过,这些米粮不能放在我们四海帮,因为我们四海帮是泉州最大的江湖势力,很容易被怀疑。”

    李浩道:“这个你大可放心,到时候直接装船运走,我会派船队来接应。”

    “好。”龙四海用力点头,道,“李少侠准备何时动手?”

    “不着急。”李浩道,“先等上两天,我需要准备一下,你听候我通知。”

    龙四海再次点了点头,虽然这次搞的事情不小,但龙四海一点都不担心,李浩的背后有琼南王撑腰,怕什么。

    当晚,李浩住在四海帮总舵,还是上次的房间,李浩把陆云、林定坤、陈宾、陈海近等心腹之人叫了过来,给他们下达了一个非常阴狠的任务,没错,他要对岭南道所有无良奸商动手,他这次一定要狠狠地抽那些门阀士族一个打耳光,打落他们的牙,让他们长长记性。

    虽然那些来岭南道发财的粮商很多,而且遍布岭南各地,李浩没有那么多人手去对付他们,但李浩可以召集人手,上哪召集人手呢,那就是灾民了。

    这群粮商趁着大灾之际十倍哄抬米价,灾民们眼睁睁地看着这群混蛋卖粮,却买不起,只能活活饿死,就连官府都束手无策,毕竟那时候还没有宏观调控和物价局。

    若说这群灾民最恨谁,必然是这些奸商,而李浩只要派人去岭南各地召集一些灾民,稍加煽动,那些灾民绝对会去把这些奸商剁成无数块,杀了奸商,然后搬粮,把粮食往灾民区一扔,走人,而这些灾民触犯了国法,杀了人,自然要被官府追究,李浩则会派船将他们接来流求。

    陈宾是军人出身,很注重规矩与律法,听了李浩的计划后,他虽然很吃惊,但却一点也不抵触,他觉得这些无良奸商该死,他终于理解为什么李浩要偷偷摸摸搞这么多小动作了,有些事情光用国法是解决不了的,想要救国救民,有的时候也需要用见不得光的方法。

    陆云他们接到任务后便出发了,由于鲁直又造了五艘新船,所以这次船队又壮大了,一千新训练出来的玄甲军坐船出发,随船一路在岭南道沿海登岸,上岸后带着少许粮食前往岭南道各地。

    陆云这次带了二十七个人,还有五百多斤粮食,登岸后,他带着众人一路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