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305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305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瓮城中此刻至少有七万唐军,被戈达尔曼的十万大军堵住,出不去,想要继续往前攻,然而城头箭矢如雨,而且吐蕃军还动用了火油,开始在瓮城之中放火,大唐正经历着二十年来最惨的一次兵败。

    还好程知节的五万大军也赶来驰援了,硬生生地在戈达尔曼的十万大军中撕开一道口子,将李绩苏定方等主力给救出来,至于其他的十万大军,全部葬送在太原了。

    葛尔东赞岂能放任他们逃走,一路追击,最后李绩他们败逃进泾州,死守不出,十五大军只剩四万不到了,经历如此大败,唐军士气跌至低谷,连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李绩都一筹莫展,只能发军报急奏长安。

    葛尔东赞也不跟李绩他们纠缠,绕过泾州,直接带领大军一路向东南推进,遇城夺城,势不可挡,直指长安,身在长安的李世民听到李绩兵败的消息后,气得脸色惨白如纸,原本就虚弱的身子,更是雪上加霜,又病倒了。

    如今长安所有兵力不足五万,眼看吐蕃大军不久就要兵临城下,整个长安都人心惶惶,已经有大批百姓富商开始往长安外逃,毕竟吐蕃是奔着长安来的,他们必须逃离长安。

    而朝堂之上,众臣也是忧心忡忡,吐蕃大军毕竟,眼下皇上又身体抱恙,无一人主持大局,最可怕的是,朝中更无一个可用之将,连李绩都败了,还有谁能挡葛尔东赞的兵锋。

    就在葛尔东赞攻向长安的时候,身在琼南的李浩收到了石那杰的飞鸽传书,详细叙述了吐蕃出兵和李绩兵败的战事。

    李浩在书房看完信后,随手将纸条焚毁,望着纸条化为灰烬,李浩缓缓起身,长声叹道:“契机终于来了,可惜啊……这个契机,牺牲了多少百姓和大唐的热血好儿郎。”

448章:孤问万古愁() 
葛尔东赞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连破宁州,庆州,如今正在攻打岐州,若岐州也失守,那长安就完全暴露在吐蕃大军面前。

    大唐正在经历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这在盛世大唐之下,是不可想象的,谁也不会想到,号称天下无敌的唐军,竟然会被葛尔东赞打得落花流水,由此可见,兵强马壮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英明的统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便是这个道理。

    这段时间,李世民安心养病,一切政务和军务,都是由李治在打理,有长孙无忌和众臣辅助,他倒也能勉强支撑,可吐蕃大军来势汹汹,朝中欠缺可用之将,无人能挡葛尔东赞的锋芒,朝中几位老将纷纷主动请缨,都被李治否决了,经过这几年的时间,李治现在对朝中众臣已经有所了解了,论军事才能,如今朝中当以李绩为首,苏定方其次,至于其他人,倒不是说这群老将不行,只是,他们年纪都太大了,有的老将军穿上甲胄后,走路都摇晃了,李治又怎么放心让他们去迎战葛尔东赞,大唐看似强盛,其实正在经历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

    无奈之下,长孙无忌提议,请在家养病的卫国公李靖出马,李治听了这个谏议后,不禁皱眉,他可是听说了,李靖病得很重,近乎瘫痪在床,起居需人料理,如此情况下,又怎能让他去迎战葛尔东赞,然而眼下情势危急,大唐江山岌岌可危,李治虽然心中有一万个不愿意,但他还是决定先去李靖家中探望一番,然后再做打算。

    李治任太子期间,先遇大水灾,又遇灭国之患,而且这两次,都需要他亲自主持大局,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考验,他也从当初的混沌少年变得沉稳了许多,所以在请李靖出马这件事上,他表现得格外稳重,先去探一探病情,再做计较。当日下午,李治带着一群侍卫便服出宫,前往卫国公李靖府上,探望李靖。

    李靖所患的是风湿,很严重的那种,风湿这种病,即便是在未来世界,也是很难治的,更何况是在唐朝,李靖的风湿病已经有很多年了,现在越来越严重,更重要的是,他老了,今年已78岁,无法抵御这强大病魔了,在这个时代,78岁绝对是高龄了,不然怎么会有七十古来稀的说法。风湿按理说是无法致命的,但任何病症,当它足够强大,而病人太过虚弱,都有可能导致死亡。

    不知道是不是感应到了什么,今日的李靖,说什么也让他儿子搬他下床,穿上一身月白色的宽袍,用手推椅推他到前院,就在院子的正中央,然后让所有人都离开,就留他一个人在那,从早晨开始,他就一直在那,也不吃喝,他似乎在等什么。

    终于,门房来报,太子李治来访,递上拜帖。

    李治接过拜帖,并没有看,只是轻声叹道:“终于来啦,快请太子进来。”

    李治带着一众侍卫进了府门,来到前院,当他看到李靖坐在前院的时候,明显一愣,快步上前问道:“卫国公,你……不是卧病在床的吗?”

    李靖微微一笑,抬起因为风湿而佝偻的手,行礼道:“下臣李靖参见太子殿下,下臣抱病在身,不能行全礼,太子殿下恕罪。”

    “卫国公你言重了。”李治赶忙走到他跟前,道,“卫国公,你的病如何了?瞧你今日的气色,似乎还挺不错。”

    须发花白的李靖呵呵笑道:“托太子殿下和皇上的洪福,下臣一时半会还死不了。”

    李治见他精神不错,面露喜色道:“卫国公你没事就好,今日孤来寻卫国公有要事相商,叨扰卫国公了。”

    李靖点头道:“下臣知道太子殿下为何事而来,李福,推我去报国亭。”

    李福就是李靖府上的门房,而报国亭则是他府上偏院的一个小凉亭,亭中有桌凳,是个聊天的好地方,他是打算跟李治在那里聊天。

    李治抬手止住李福,道:“孤来吧。”他说着上前扶住推椅,推着李靖去偏院,李治小时候来过李靖家中,那时候一口一个李叔叔叫着,可甜了,如今李治长大了,而李靖却已须发皆白,行将就木,甚至为了礼数,连称谓都不得不改变,在岁月的面前,人的力量,是真的太渺小了。

    李治推着李靖来到报国亭,李治和他面对面坐下,李福送来热茶和糕点之后便退下了,李治的侍卫在院门口守护,院中只有他们叔侄二人。

    “李叔叔,你的病……真的没事吗?”眼下就他们二人,李治念及往日缱绻,忍不住就喊了一声李叔叔。

    李靖闻言似是被他勾起了无限回忆,伸出因为风湿而僵硬的手,颤巍巍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淡笑道:“人都会死的,殿下莫要执着,如此病痛整日折磨,死对我来说,不过是一种解脱,只是……眼下我还不能死……”

    李治已不是当初那什么都不懂的懵懂少年了,自然知道他口中的不能死是什么意思,李治担忧道:“李叔叔,你身体都这样了,如何还能……”

    李靖抬手打断了他,悠悠道:“我李靖一生戎马,未尝一败,一直引为生平憾事,没想到在弥留之际能遇到禄东赞这样的对手,足慰平生,若能与之一战,死而无憾亦。”

    李治听闻此言,望着李靖那宛若霜雪一般的白须白发,顿时心头一酸,眼圈已开始发红。

    只听李靖继续道:“不过,大唐的江山社稷何其重要,绝不可给我做筹码,因为这一战,我们输不起,殿下,你可听过一首诗,是一位妙人所作。”

    李治仰头尽量让自己不流出眼泪,然后挤出笑容问:“李叔叔不如吟诵一番,看治儿是否听过。”

    “好。”李靖微微一笑,微微仰头,怅然念道,“千年叹,万古愁,谁把流年暗偷换,老了英雄,白了美人头。”

    李治闻言随口接道:“肝胆照,梦未老,笑语共话来时路,羽扇纶巾风姿不曾少。”

    李靖闻言转头笑望着他:“原来殿下听过。”

    “嗯。”李治很认真地点头,“这是诗狂先生的《孤问万古愁》,诗狂先生的每一首诗,我都拜读过。”

    “他是一个妙人啊。”李靖笑呵呵道,“这首孤问万古愁,上阙说的像我,英雄迟暮,美人白头,而下阙,则是他李诗狂,羽扇纶巾,风姿卓卓,恰是风华正茂之年,殿下何故来请我,而不去请他出琼南呢?”

    李治闻言双眉渐渐蹙起,愁容满面道:“我也想请诗狂先生出山,有他在,一定能对付禄东赞,可是……朝臣不会答应的,父皇也不会答应的。”

    “你试过了?”

    “没有。”李治摇头道,“不用想也知道的,他们那么恨先生。”

    “世事无绝对。”李靖笑道,“你试都没试过,又怎知结果,人活这一世啊,有太多的惊喜和意外了。”

    李治闻言一怔,他能感觉得到,李靖是在教他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道理,是啊,还未尝试,怎能言败,可是,他随即又摇头道:“还是不行,先生远在琼南,就算请他出马,没有三个月根本到不了长安。”

    李靖闻言白眉一轩,淡然笑道:“殿下,李靖还没死呢,李靖只要还有一口气,都是大唐的军神。”

    李治闻言浑身一震,这可是李靖有生以来第一次自称军神,此等傲然之气,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身上散发而出,那强大的气势,堪比他的父皇,让他震撼,过了片刻,他反应过来了,李靖这是答应帮忙戍守长安,撑到李浩来援,他惊喜无比地起身行了一个大礼,道:“多谢李叔叔!”

    李靖微笑道:“军事如火,迫在眉睫,殿下还不回宫去试一试吗?”

    “对,我现在就回去。”李治此刻有点兴奋,李靖已经答应了,帮忙坐镇长安,尽量拖住葛尔东赞,一直撑到李浩到来。

    李治说完再次行了一个礼,转身兴匆匆地便离开了。

    望着李治远去的背影,李靖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就是李浩挑选的未来国君,虽然不如其父英明神武,也没有其父傲决天下之气,但其内心澄明,礼贤下士,儒雅庄重,沉稳可靠,必定会成为一个好君主,加上李浩这等文武全才从旁辅佐,大唐的未来,已经不用他担心了。

    “这一次,将是老军神与新军神最后的交接,犹记得当初第一次见他时,他才是个年仅十四的少年,而如今,他已成为大唐的顶梁之柱,唉,也不知能不能再见到他最后一面……”李靖长声叹息,手推椅轮,缓缓滑下亭子斜坡,朝院门而去,萧瑟的背影留下他缓缓的吟诵之声,“千年叹,万古愁,谁把流年暗偷换,老了英雄白了美人头。肝胆照,梦未老,笑语共话来时路,羽扇纶巾风姿不曾少。”

449章:十道兵马大元帅() 
和李靖的这次简短交谈,让李治收获不小,他坚定了信心,想要击败葛尔东赞,非李浩不可,就算群臣和他父皇如何反对,他也会坚持到底,不为别的,只为大唐,他也相信,他的父皇不会因为私愤而置大唐安危于不顾。

    李治回到太极宫后,去甘露殿求见李世民,经过这段时间休养,李世民虽然还是卧病在床,但精神却好了少许,至少可以坐在床上和人正常谈话了。

    李治来到床前,行礼问候后,问询了一下病情,李世民便问道:“治儿你已有好几日没来了,是不是外面的战况很不好?”

    李治闻言神色一黯,默然点头。

    李世民也是神色一黯,虽然他愤怒,生气,但他现在也想通了,再生气又能如何,把自己气死了,只会便宜了禄东赞,所以他努力让自己平静,缓缓问:“听辅机说,他建议你请卫国公出马,卫国公之前就已卧病在床了,怎可御敌,你莫要听辅机的。”他也不赞同劳烦李靖,国家虽然重要,但他不不想这样压榨自己的老友。

    李治却道:“父皇,儿臣已经去探望过卫国公了。”

    “哦?”李世民闻言有点激动,忙问,“药师他……身体还好吧。”

    到了他这年纪,对于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是非常怀念的,特别是两人都卧病在床时,更有相惜之感。

    李治道:“卫国公病痛缠身,除了双手脖子之外,几乎无法动弹,不过他今日精神很好,坐在轮椅之上接待儿臣,并与儿臣说了许多……”

    他说到这里忽然顿住了。

    李世民见他面露难色,蹙眉道:“他还说什么了?”

    李治便道:“他还说,他能帮忙戍守长安,但此次想要救大唐于水火,非要请李浩出马不可。”

    李世民闻言沉默了,缓缓皱起了眉,此刻心中只有一句话:又是李浩。

    李世民虽有容人之量,却也有自己的底线,李浩触碰了他的底线,他早就打算此生都不再用李浩了,然而,他也知道,李靖说得对,葛尔东赞这次突然发难,而且有备而来,随时都有可能兵临长安城下,除了李浩之外,还真的没人能击败他,这让李世民很不开心,这种被迫起用李浩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像是被人胁迫一样。

    李治见李世民皱眉犹豫,拱手道:“父皇,情势危急,刻不容缓,倘若吐蕃兵临城下,到时候就算想要去请李浩,都不可能了。”

    李治的这句话,简直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李世民长吸一口气,长声叹道:“罢了,父皇眼下身体不佳,父皇授命于你,一切事务,你全权处理,你想用谁便用谁,不用与父皇请示了。”

    李治闻言激动得差点流出眼泪,赶忙拜谢:“多谢父皇!”

    他知道,他父皇是拉不下那老脸,所以才会让自己去重新起用李浩,既然他父皇都答应了,群臣们的意见还重要吗,他们有什么资格反对起用李浩,毕竟从明面上讲,李浩当初是被赏赐郡王封号而去了封地,不是流放,虽然事实就是流放,但官场上的事,就讲究一个台面。

    隔日一早,李治与群臣在两仪殿商议退敌之策,李靖竟坐着轮椅,由金吾卫推着来到两仪殿上,一起参议大事。

    望着李靖佝偻的双手和老态龙钟模样,众臣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当年的军神已然这副模样,他们感觉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殿上,李治发问:“如今吐蕃大军已在攻打岐州,这是长安面前最后一道防线了,若是岐州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