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310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310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绩暗暗佩服,这次李世民的决定,非常明智,虽然冒有一定风险,但至少不会让大唐江山落入吐蕃蛮夷之手。

    因为就算李浩勤王失败,长安沦陷,李世民驾崩,起码汉民还有一个精神领袖,有这则圣旨在手,李浩就能名正言顺的打起旗号聚拢各路势力的兵马,继续跟吐蕃大军周旋,大唐百姓数以千万计,只要有人领导,拧成一股绳,终究会将吐蕃赶出大唐疆域的,但若是没有这则圣旨,到时候诸般势力各怀心思,一盘散沙,想要赶走吐蕃大军,当真是千难万难。

    然而李绩却不知道,这则圣旨的内容,是李治提出来的,因为李治对李浩是百分百信任,而且李治也确实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也就是李绩的那番想法,由此也可以看出来,李治在某些方面,是超越他的老爹李世民的。

    宣读完圣旨,李浩开始点将,封薛仁贵为勤王北路大将军,封李国成为勤王南路大将军,封陈宾为勤王东路大将军,封李绩为勤王西路大将军,至于苏定方和程咬金,李浩提都没提,然而他们二人却没有丝毫异议,如此危机时刻,不是争着表现的时候,国家为重,既然李浩是兵马大元帅,他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有他的道理,而他们的职责,就是无条件服从。

    点将结束,李浩在军营中住下,一夜无话,隔日一早,全军所有将士按照李浩的吩咐,去军备处领手套,冬天打仗,唐军最怕的就是冻伤,特别是手,毕竟手要握着铁制武器,那不是一丁点冷,手被冻伤是常有的事,这样容易令战力受损。

    领到手套之后,众将士纷纷喜笑颜开,因为他们戴上手套后立刻就能体会到这些棉质手套的好处,再也不用怕严寒天气了,怎一个爽字了得,这也大大增加了众将士的信心。

    从早上开始,天空便是一片阴沉,下午时分,开始下雪,到傍晚时分,已成鹅毛大雪,李浩看了看温度计,温度又降低了三度,已经是零下九度了。

    李浩顿时皱眉,赶忙传唤李绩他们来自己牙帐,商议要事。

    所有人都到齐后,李浩微蹙眉头道:“下大雪了,气温骤降,预计雪停之后,还会再降温,这对大唐军士来说,可不是好事,禄东赞很有可能会趁着严寒天气强行攻城。”

    李绩他们闻言也随之皱眉,对于这些事,他们也知道,吐蕃人常年生活在雪域高原,习惯了寒冷的天气,然而唐军却不习惯,若是温度暴降,禄东赞绝对会趁机攻城,那时候此消彼长,长安可就危险了。

    李绩赶忙道:“大帅,事不宜迟,明日咱们便火速赶往长安!”

    李浩低头沉吟了片刻,道:“明日一早,薛仁贵和陈宾领五千琼南军前往玄武门北边的山林里埋伏,以本帅的响箭为号!”

    “是!”薛仁贵和陈宾拱手领命。

    李浩又道:“李国成,你率五千琼南军,随本帅去往长安城东,随时准备攻打吐蕃中军。”

    “是!”李国成拱手领命。

    李浩转头面朝李绩,道:“英国公,本帅会带走军中所有的骑兵,总共四万,先行一步前往长安,你带着五万大军押后赶上。”

    “是!”李绩也拱手领命,有史以来第一次,李浩成了李绩的顶头上司。

    “好了,你们即刻回去命令麾下早点休息,明日卯时起拔,三刻出发,不得耽误,否则军法处置!”

    “是!属下告退!”所有人都行礼退下。

    李浩送他们出牙帐,仰头望着漫天大雪,陷入沉吟,血花静静地落在他的头顶,只片刻工夫便将他的头发染白,李浩抬手拭去头顶和肩膀上的雪花,双眉紧蹙叹道:“真是天公不作美,这大雪来的太不是时候,希望秦叔叔和老军神能撑住。”

    隔日一早,点卯起拔,大军分成两拨,李浩,薛仁贵他们带领的是骑兵,行得比较快,而李绩带领的是步兵,走的比较慢,很快便拉开了距离。

    刚出发不到一个时辰,大雪渐渐停了,不过天却没放晴,中午时分,大军暂停休息,李浩抽空取出温度计看了看,零下十五度,中午可是温度最高的时候,居然还零下十五度,可见这次降温不是降得一点点啊,李浩对于关中的天气还是比较熟悉的,毕竟他在这里住了很多年,像这样的低温,不常有。

    这次的大雪,让李浩忧心忡忡,然而有一个人却非常高兴,那就是葛尔东赞,昨天葛尔东赞看到下雪的时候,可开心坏了,他跑到大雪之中,张开双臂,仰头迎接雪花,用吐蕃语开怀大叫:“大雪助我!天时助我!本相此次定要大破长安!”

    当晚,葛尔东赞便下令让诸军做好准备,随时准备攻城。

    城头的唐军受严寒天气影响,手全部或轻或重地冻伤了,有人甚至在站岗结束时,发现手与长枪粘在了一起,一扯便扯掉了一大块皮,这鬼天气真的让唐军苦不堪言。

    李靖让人抬着上城墙视察城防,当得到将士们被冻伤的汇报后,渐渐皱起了眉,他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他身为军神,对大唐所有战事宗卷都了如指掌,他记得,松州之站时,侯君集差点让吐蕃大军攻下松州,就是因为严寒的天气,与眼下的情况何其相似。

    李绩的预料果然不差,当天下午,葛尔东赞便下令对长安城发起全面猛攻,甚至还搬出了仅剩的二十多架投石器。

    城头唐军奋起反击,当他们使用床弩的时候,却接二连三发生意外,床弩的弩弦受不了酷寒天气,冻得僵硬,大力拉扯之下,尽数崩断,有的床弩甚至连弩臂都崩断了,城头唐军顿时陷入苦战之中。

456章:李靖一生,不弱于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几乎人人都听过。

    眼下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争,唐军占据高大坚固的长安城,可以说是占尽地利。

    然而天时却帮了吐蕃,至于人和,吐蕃有近十三万大军,而长安城中唐军只有五万不到,这勉强算为人和吧,人和这一项,唐军又输了。

    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作战因素,唐军已失其二,自然会陷入苦战,失去了床弩利器,唐军犹如虎落平阳,再难逞威,一时间尽落下风。

    长安城实在太大,兵线太长,五万大军当真难以守住,一天下来,唐军折损一万多兵士,李靖知道如此下去不是办法,当夜下令,连夜迁移百姓和物资进皇城,明日再战时,若遇情况不对,立刻撤入皇城。

    军神就是军神,敢于取舍,不会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在他的眼中,只有战事的胜利,满满都是大局观。

    隔日一早,吐蕃再次攻城,气温虽然有所回升,但效果并不怎么明显,而且唐军将士的手早已冻伤,床弩也尽数毁坏,就算天气回到夏天,似乎也没什么用。

    李靖在夜间下令用水泼洒城墙,让城墙结冰,阻碍吐蕃大军登城,虽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似乎也无法逆转战局,到下午时分,李靖听了战损汇报后,蹙眉沉吟了许久,当即下令,全军撤退,死守皇城。

    唐军撤退,吐蕃军一拥而上,占领了长安外城,纷纷欢欣鼓舞,禄东赞进入长安后,当即便下令关上所有城门,以防大唐援军到来,而李浩的大军此刻距离长安还有七十多里,雪天路滑,骑兵的速度也上不去,想要到达长安,至少还要一两天。

    禄东赞占领长安外城后,决定趁着大军士气正盛,一举拿下皇城,便下令连夜攻城,从夜间打到隔日中午,双方损失惨重,唐军只剩两万多人了,而吐蕃军也折损了三万多。

    李靖正在经历着此生最惨的一役,玄武门那边的五千大军是万万不能动的,那可是太极宫的后门,必须留在那里抵挡伦珠仁增的一万大军,若是玄武门失守,那一切都完了。

    考虑到只有两万人了,守皇城也显得力不从心,李靖一咬牙,下令退守太极宫。

    当天夜里,唐军直接撤退到了太极宫里,偌大的太极宫此刻聚集了二十多万百姓,李世民的身体最近康复了许多,几乎每隔一个时辰,都会收到李靖派人送来的战报。

    当天夜里,李世民披着毛绒绒的大衣,站在太极殿前,望着威仪无比的太极广场上布满了避难帐篷,他甚至可以感觉到百姓的惊惶,心中顿觉酸楚,李治悄然来到了他的身畔,轻轻唤了声:“父皇,您大病初愈,莫要在夜间出来,会冻着的。”

    李世民没有答话,沉默了许久之后,忽然道:“封李浩为兵马大元帅的事……朕现在觉得,不后悔。”

    李治闻言一怔,随即释然,其实李世民根本不愿意封李浩为十道兵马大元帅,之所以点头允许那封圣旨,完全是为情势所逼,然而到了此刻,李世民也终于想通了,百姓已沦落到进太极宫避难了,他还有什么退路,哪怕就是李浩造反,篡夺皇位,起码他会善待百姓。

    李世民忽然转头望向李治,问:“治儿,你说李浩……会不会借机窃取大唐江山?”

    李治摇头:“不会。”

    “你便这么信他?”李世民疑惑地望向李治。

    李治用力点头:“他是儿臣的老师,也是儿臣最好的朋友,儿臣知他,便如他知儿臣一般,李浩不是那种人。”

    “唉……但愿如此……”李世民长叹一声,缓缓道,“治儿啊,父皇老了,倘若这次李浩能力挽狂澜,而又不借机谋反,说明李浩确是赤胆忠良,你可将其引为肱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懂父皇的意思吧?”

    李治肃然拱手:“是,儿臣明白了,父皇。”

    葛尔东赞又占领了皇城,可把他开心坏了,只要再攻下太极宫,他就能割下李世民的人头了,从此以后,他葛尔东赞将名扬天下,而他们吐蕃也可入主中原,自此取代大唐,鞭笞天下,威慑万邦,这还不够,到那时候,他会找机会架空松赞干布,夺其皇位,那么他葛尔东赞就是天可汗了,掌握着亿万生灵的生杀大权,他自信,凭着自己的无上才智,放眼宇内,绝无敌手,禄东赞不是清高之辈,他也有非常强大的权欲,只不过他善于隐忍而已。

    这一次葛尔东赞没有选择继续推进,因为连续一天一夜的攻城已经使吐蕃大军疲惫不堪,他下令让大军休整一夜,明日一举拿下太极宫。

    隔日一早,葛尔东赞下令大举进攻太极宫,由于这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唐军已抱了必死之心,上万青壮百姓也纷纷涌上城头,帮忙丢礌石滚木抵御敌军。

    然而太极宫的城墙到底不像长安城墙那么高大,唐军所占地利已不明显,现在的守城军只剩一万了,其中以金吾卫和左右骁卫为主,李元忠和彭海苦守东西两面城墙,浴血奋战,承天门处的战事更加激烈,由李靖亲自坐镇,城墙之上到处都是尸体,许多青壮百姓自发前来守城,他们也知道,到了这种时候,不能后退,因为他们的身后,站着他们的所有,以及民族的希望。

    此次负责率军攻城的吐蕃将领是吐蕃中如帅戈达尔曼,戈达尔曼自从败于李浩之手后,在吐蕃一直未受重用,可以说是憋足了怨气,他要借助这一战,让自己扬名立万,将自己失去的名声给补回来,他在承天门外亲自登台擂鼓,鼓舞士气,这一招果然管用,吐蕃大军宛若疯了一般架起云梯向城墙上涌,冲城木已经开始撞击承天门。

    李靖下令将承天门堵死,然后让亲卫将他扶得站起,望着城下远处擂鼓的戈达尔曼。

    静默良久,李靖忽然沉喝:“取我弓来!”

    众近卫闻言尽都一愣,没人动弹,李靖瞪眼大喝:“尔等敢违抗军令?”

    众近卫无奈,立刻有人退下,去取弓了,很快,一个近卫取了一柄大弓过来,李靖伸出佝偻的手接了过来,轻轻抚摸弓臂,宛若抚摸自己怜爱的孩子一般,悠悠道:“震天弓啊震天弓,你伴我征战一生,如今我老了,你却还如当年模样,今日,将是我最后一战,我要用你证明,我李靖一生……不弱于人!”

    他说罢将手平摊,缓缓说了声:“箭!”

    “将军!”李靖最信任的近卫李岚急声道,“将军,您现在的身体……不能开弓了!”

    “箭!”李靖仿若没听到,声音清冷孤傲。

    “将军!”李岚扑通一声跪下,泪水满面哀求,“将军,您不能开弓!不能开弓啊!”

    “箭!”李靖的声音更大了,昏黄的眸光之中,尽是森冷杀意。

    “将军……不可……不可啊……”李岚涕泪横流,匍匐在地哀求,在他看来,李靖现在的身体如果强行开弓,无异于自杀。

    李靖猛然转头,瞪视一旁抱着箭壶的近卫,那近卫被他目光一瞪,浑身如坠冰窟,打了个冷颤。

    李靖直接伸手,从他抱着的箭壶中抽出一支羽箭,这支羽箭明显比一般的羽箭要长四寸,是他的震天弓特配箭矢,当年,他的震天弓可是号称大唐第一强弓,张力三石,所以箭矢也是定制的。

    李靖宛如回光返照一般,一把推开扶着他的近卫,瘫痪多年的他,竟然站立不倒,这还不止,他竟踏前两步,来到城垛之前,弯弓搭箭,一气呵成,三石强弓竟被他拉得形如满月,寒风飞扬起了他的白发,平添几许凌乱,他的眸光之中,迸发出宛若雷电一般的寒芒,然而所有的近卫看到这一幕,尽都跪下,泪流满面,他们知道,李靖这是回光返照,一箭出,敌必死,他也必死……

    “嗡”一声轻响,李靖松手,箭矢宛若流星,一闪而没,穿过漫天烽火,透过无数箭雨,这支箭矢承载了李靖毕生的回忆,是如此的夺目,因为他是大唐军神以生命射出的至高一箭,能丧命在此箭之下,都是一种无上的荣誉。

    正在擂鼓的戈达尔曼身子忽然飞出,撞在了军鼓之上,然后……殷红的鲜血顺着鼓面流下,戈达尔曼的尸体仿若荡秋千一样,在那晃拉晃去,李靖的神箭竟射穿了戈达尔曼的脑袋,将其死死地钉在了巨大的军鼓之上,吐蕃大军见到这一幕,尽都惊呆,忘记了攻城。

    李靖一箭射出后,连退数步,跌坐在轮椅之上,脸色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