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445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445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道理的借口来打压狄仁杰,就算是长孙无忌,也没有用,一句话,他们不占理。

    李浩一番话怼了长孙无忌,也提醒了李世民,李世民恍然捋须,暗暗自责,方才他差点就同意了长孙无忌的说法,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人,都习惯拿年纪和资历说事,总认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李世民虽然不断告诫自己,要任人唯贤,但有的时候他被长孙无忌这样信得过的人一鼓动,就把自己的原则暂时给忘了,等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李世民现在醒转了,觉得李浩说的话有道理了,但他看到长孙无忌在看自己,这二人毕竟君臣多年,而且感情不错,长孙无忌一度是他最信任的大臣,引为左膀右臂,有感情的,现在他若支持李浩的说法,未免会让长孙无忌寒心,即便不寒心,恐怕长孙无忌也会心中不痛快,于是他灵机一动,转头看向另一支文臣队伍的最前排,幽幽道:“魏征,你一向最为公正,现在诗狂和辅机各执一词,你说说,他们二人的话,谁更在理一些?”

    李世民太坏了,竟然把皮球踢给了魏征,不能因为魏征喜欢得罪人就这样坑人家,这是很不道德的,魏征之所以没朋友,李世民要负很大的责任。

    魏征也很无奈,球踢过来了,不能不接啊,于是踏前一步,拱手道:“回禀陛下,老臣以为,赵国公和琼南王所言,皆有道理,只是谁的理更多一些罢了。”

    李世民闻言微讶,果然是越老越精,魏征这老家伙说话也会拐弯了,不那么得罪人了,于是他便问:“那么你以为,他们二人谁的理更多一些呢?”

    魏征道:“回陛下,琼南王引经据典论理,如果赵国公未能引用先贤经典,证明任用朝臣当按年纪和辈分,那么则是琼南王占理更多一些。”

    李世民惊讶地望着魏征,他忽然觉得自己有点不认识这老家伙了,为啥,因为现在魏征说话变得好圆滑,他不说自己支持谁,只说谁的话更贴近先贤的道理,言外之意,不是我选的哈,是先贤选的,这还是以前那耿直不阿的魏征吗。

    其实魏征一直以来就很聪明,不然他也不可能活到今天,他只不过是性格比较强硬而已,而且一身浩然正气,喜欢刚正面,但自从前段日子,魏征在秦琼和李绩的邀请下去了李浩的太白楼,喝了一碗人参枸杞乌鸡汤,回去后他发现自己变了,浑身有劲了,精神抖擞了,仿佛年轻了许多,最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脾气也不像以前那么急躁了,他在家中细想自己这辈子的经历,再看看李浩的作为,忽然不胜唏嘘,自己兢兢业业一辈子,得罪朝中大臣无数,多次直斥圣颜,搞得自己现在一个朋友都没有,而自己的作为与李浩比起来,似乎又简直不值一提,最重要的是,李浩现在才三十出头。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话真的很有道理,魏征在家闭关静想了三日,终于悟了:自己是谏臣,进谏言,也不一定非要得罪人,李浩进谏言不就不得罪人吗,为什么,因为他圆滑,自己不必像他那么圆滑,但也没必要非要得罪那么多人嘛,只要自己保持一颗不偏不倚的公正之心,大唐第一秤杆,还是他。

    李世民惊讶了片刻便缓过神来,拈须点头道:“嗯,你说得有道理,那么朕就按照先贤的说法,任人唯贤,封狄仁杰为大理寺卿,另加封正六品上昭武校尉,诸卿可有异议?”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明显很有意见,意见大了去了,但谁也不敢吱声。

    这时,一直没有作声的马周忽然出列道:“陛下,狄仁杰此次破获南诏使者被毒杀大案,化解两国误会,替国之栋梁洗脱冤情,此等功绩,无异于开疆拓土,只是封其为大理寺卿,臣以为不够。”

    众臣闻言顿时气得不行,恨不得上去掐死马周,李世民闻言却是很认真地捋须沉吟起来,大理寺卿是三品,这样的封赏虽然不小,但狄仁杰这次的功劳确实太大,倘若这个案子查不出的话,李浩很有可能就要蒙冤入狱,大唐将损失一个惊才绝艳的肱骨栋梁,而且南诏还有可能因此对大唐发动战争,南疆百姓又要陷入战火之中,后果是真的不堪设想。

    一念至此,李世民点头道:“嗯,马清河说得对,若不是狄仁杰破获此案,李浩蒙冤不说,南疆极有可能会陷入战火,百姓饱受荼毒,狄仁杰可谓消止干戈于无形,功不可没,功不可没啊!”

    李浩闻言也不避嫌,直接拱手道:“陛下,既然如此,臣以为狄怀英的爵位,也该提一提了,否则也难对得起他的大理寺卿之职。”

    李世民想了想,道:“好,那便晋狄仁杰为咸阳县伯,加食邑三百户,赏良田三百亩,黄金千两,帛千匹”

    狄仁杰没想到自己的爵位一下子就从最低的咸阳县男晋到了咸阳县伯,赶忙上前躬身行礼谢恩:“臣谢主隆恩!”

    “先别忙谢恩!”李世民一看到狄仁杰便心情大好,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李浩,他笑呵呵道,“既然盛国兰点名让你送她回南诏,那你便和李浩辛苦一趟,去一趟南诏吧。”

    “啊!”李浩闻言惊叫了起来,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是要去南诏,如意算盘完全落空了。

    李世民皱眉望向李浩,叱道:“大殿之上,鬼叫什么!”

    李浩无奈咂了咂嘴,垂头丧气拱手:“陛下恕罪,臣失态了。”

    李世民瞪了李浩一眼,又转头望向狄仁杰,问道:“怀英,你先去南诏一趟,再回来接任大理寺卿,可有异议?”

    狄仁杰看了盛国兰一眼,盛国兰朝他甜甜一笑,狄仁杰也淡然一笑,拱手道:“臣没有异议。”

    “好。”李世民闻言开心地一拍大腿,道,“那便封李浩为南诏使节,领精兵五千,携国书出使南诏,向南诏王详细解释南诏使者被毒杀之事,化解两国误会,狄仁杰为副使。”

    狄仁杰和李浩同时行礼:“谢皇上!”

    李世民又道:“孙伏伽,这大理寺卿的位置,你再坐上几个月,等狄仁杰从南诏回来,你再请辞,如何?”

    “臣遵旨。”

    朝会进行到这里,已是尾声,看看天色,都快接近中午了,由于李浩的到来,影响了大唐的粮食产量和百姓们的生活习惯,现在长安乃至整个关中都改变了饮食习惯,一天三顿,吃饭时间跟未来世界差不多,反正已无大事可议,李世民不想耽误大家吃饭,便宣布散朝。

    众臣纷纷离开两仪殿,朝太极宫外走去,出宫之时,群臣很自觉地排成两条长队。

    以前也排两队,但以前是文臣一队,武官一队,但现在不同了,而是李浩带着一队,长孙无忌带着一队,泾渭分明,而这两支队伍,也代表了大唐朝堂眼下的两股洪流,几乎没有中立人物,就连一向公正不阿的魏征都选择站在了李浩这一队,或许他只是随便走路,或许,他真的支持李浩,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李浩的队伍虽然不及长孙无忌的大,但每一个人几乎都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三大国公,魏征,马周,新任吏部尚书孙博望,大理寺卿孙伏伽,新任大理寺卿狄仁杰,李道宗,牛进达,苏定方等一系列的老牌武将,还有中书省以及门下省的一些文官,这些文官都是魏征和马周的追随者,马周和魏征站哪,他们自然就站哪,况且,朝中不乏一些正直的文臣,他们对于李浩还是十分推崇的,毕竟李浩这些年来的为国为民立下大功无数,他们又不是瞎子,尽都看在眼中,平心而论,李浩是个难得的贤臣。

666章:天下大势() 
    今天的这个朝会虽然只是个小朝会,但却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因为就在今天,大唐朝堂上的朝臣分为两大流派,李浩派和长孙派。

    李世民是非常讨厌营私结党的,但他们没有营私结党,他们不私下聚会,也不把弄朝事,只是默默地心照不宣地支持各自的领导者,长孙派那边的行事目标就是要击垮李浩,而李浩这边的行事准则,是在不违背道义的情况下支持李浩的一切决定,相比较而言,李浩这边的人比较有节操一点。

    但李浩却是出了名的没节操,现在他带着一群有节操的老干部搞事情,那画面光是想象一下就很诡异。

    大唐这边朝堂上正在内讧,然而阿拉伯帝国的国都麦地那则在商议出兵的事情,首先,有人提议出兵攻打大唐,这个人正是刚加入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的杨藩,他对于输给樊梨花表示很不服,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输,王庭之中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近千唐军,他百思不得其解。

    黑衣大食的国王不称为国王,而称为哈里发,集神权和皇权与一身,非常牛逼,毕竟黑衣大食和大唐的国情不一样,黑衣大食是宗教国家,以***教为国教,国内还有很多其他宗教并存,统治者也不强求所有的人都信奉真神安拉,但不信真神安拉,纳税会比较重,这些人每年缴纳的税款撑起了整个国家的经济。

    哈里发在大食国内拥有最高的决策权,相当于神一样的存在,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容任何人质疑,李世民要是知道这一点的话,不知道该有多羡慕。

    黑衣大食现任的哈里发叫做奥斯曼…本…阿凡,在任有六七年了,这奥斯曼是个很英明的领导者,正因为他英明,同时拥有绝对的权力,所以这几年来,黑衣大食逐渐壮大,吞并了周围许多国家,目前他们的国门周围,只有两个老敌人了,第一自然是传承了多年的拜占庭,也称东罗马帝国,第二则是波斯,本来西突厥是黑衣大食的第三个敌人,但现在西突厥已经被大唐所灭,成为历史。

    奥斯曼是一个很有野心的枭雄,他担任哈里发这几年里,仔细研究了天下大势,他很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天底下最强大的国家,就是大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既然有称雄天下的野心,自然对最强大的大唐没什么好感,大唐以前跟他们相隔很远,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唐灭了西突厥,与他们接壤了,虽然接壤的范围不算很大,但这让他很不安心。

    杨藩忽然提出要出兵攻打樊梨花,抢夺原本属于西突厥的土地,能抢多少是多少,被奥斯曼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这样只会暴露大食国对大唐的敌意,而且很有可能会惹怒大唐,他不惧怕西突厥,但他惧怕大唐,不可为了那么点疆土得罪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得不偿失。

    奥斯曼有自己的规划,他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拜占庭,然后是波斯,但这些年波斯和拜占庭结盟,联手对付他,旁边还有一个西突厥不断骚扰,基本处于一挑三的状态,所以他一直无法打败拜占庭,现在西突厥灭了,机会来了,他岂会愚蠢地去挑衅大唐,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吗。

    虽然奥斯曼没有接受杨藩的提议,但奥斯曼并没有怪杨藩,相反,他很看重杨藩,因为黑衣大食与西突厥交战多年,一直也没怎么吃大亏,但在杨藩的手上,却连番吃亏,屡战屡败,换了多少大将前去,都被杨藩一一击溃,奥斯曼有广阔的胸襟,在杨藩走投无路的时候不计前嫌收留了杨藩,就是看中杨藩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他任命杨藩为大将军,带军攻打拜占庭,同时派出名将哈里斯带领海军从地中海绕到拜占庭后方,与杨藩的大军进行前后夹击。

    杨藩虽然因为奥斯曼没有接受自己的提议而郁闷,但奥斯曼对他委以如此重任,他还是很兴奋的,立刻便带六万大军出发,攻打拜占庭。

    东方世界,李浩已经和狄仁杰带上人马,护送盛国兰回南诏。

    再往东,倭国因为有了大唐物资和武器的支援,终于镇压了内乱,但全国人口却降到了四十八万,比以前缩水了一大半,耕田也尽数荒芜,只剩十之一二,现在倭国虽然谈不上十室九空,但十室六七空还是有的,每天都有大量的人饿死,哀鸿遍野,一派惨不忍睹的景象,倭国天皇为此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再次谴使来唐,请求大唐售卖粮食给他们,供他们度过危机。

    六月中旬,李浩他们刚离开长安没几天,倭国使者来到长安,请求面见李世民,李世民又同情心泛滥了,一看自家的儿子国如此凄惨,立刻下令全国搜集粮食,卖粮给倭国,但李世民不傻,粮食可以卖你,种子别想要,为了防止稻种外流,李世民早已下了严令,全国境内只准出售稻米,严禁出售稻谷,出售一粒稻谷,割其身上一斤肉,十粒,割十斤,就是这么残忍,对于出口的粮食,查得更严。

    同一时间,在大唐辽东边境,一支队伍回到了新罗,这支队伍就是新罗的使臣队伍,但现在里面有三个唐人,就是刘玄机和王石王磊三人。

    刘玄机他们跟随朴明顺的使者队伍回到了新罗国的都城…金城,对于金城,刘玄机的第一感觉就是:差!

    在长安住惯了的人眼光自然是极高的,但刘玄机也在倭国住过好几年,对比之下,他觉得内乱前的倭国要比新罗强大不少,这新罗国还真是又小又弱,他有点搞不明白了,为什么李浩对这么弱小的一个国家如此重视,特地派他来搅弄风雨。

    带着无数疑问,刘玄机住到了朴明顺的家中,朴明顺怎么说也是新罗的大官,但府邸却一点点大,而且还是仿的大唐房屋风格,仿就仿呗,仿得不伦不类。

    朴明顺给刘玄机还有王石王磊师徒三人安排房间,本来朴明顺是要给他们安排三个房间的,但刘玄机很客气,只要一个房间,三个人挤一挤,新罗人家中没有床,都是睡地上,地板那么大,别说三个人,十个人也睡得下。

    既然刘玄机坚持,朴明顺也就同意了,告诉刘玄机,明日他要去面见国王,明天下午就带他去见自己的堂兄朴智勇。

    当天晚上,刘玄机的房间中闪出两道黑色身影,借助夜色,躲过院中的守卫,翻墙出了院子,在第二天早上天快亮的时候,这两个身影又回来了,返回到刘玄机的房中。

    刘玄机正在睡觉,听到推门声,忙起身,看到他们二人,问道:“怎么样?”

    二人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