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499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499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出水面,二人战场城墙脚下直发抖,感觉都快冻僵了,他们赶紧脱下防水服,打开密封的铝合金箱,取出棉衣穿上,现在飞鹰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当初在特种兵训练基地的时候,连穿衣吃饭都有时间限制,原来这些都是有用的。

    二人换上了衣服后,将防水服鳍足还有氧气囊等物塞进铝合金箱子中,踩着冰面悄然过河,到了岸边,二人直接一头钻进厚厚的积雪中,跟鼹鼠打洞似的,在雪底下匍匐前行,匍匐前行在特种兵训练中属于最基础的,所以二人匍匐前行的速度很快,约莫爬了十几分钟,二人钻出雪地,回头一看,逻些城已在好几里外了,即便雪地再亮,城头的岗哨也看不到他们了,于是二人开始撒丫子狂奔,朝唐军营地所在的方向跑去。

    特种兵之所以称为特种兵,是因为他们执行的都是常人无法完成的特殊任务,这一次的刺探军情任务可以说十分艰巨,而且难度极大,好在飞鹰和千面佛都是经过特训的,而且有李浩的高科技设备相助,终于成功完成任务。

    一百多里的距离不是一般的远,而且地面积雪如此厚,严重影响他们走路,他们赶了整整一天一夜,终于回到了唐军营地,樊梨花正在睡觉,一听说飞鹰和千面佛回来了,连铠甲都来不及穿,赶紧披上一件大斗篷便赶了过去,营帐之中,飞鹰和千面佛裹着两床厚厚的棉被坐在炭火盆前,抖得上下两排牙捉对厮杀,一见樊梨花进账,二人还想起身行礼,樊梨花立刻摆手:“二位不必多礼,坐下烤火,慢慢说。”

    她说话间也在火盆前坐下,问道:“飞鹰,是不是有重要消息?”

    “嗯。”飞鹰点了点头,浑身颤抖道,“吐蕃大军就要突袭我们了,索朗加赞领兵四万,其余的兵力不太清楚。”

    樊梨花闻言脸色凝重地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二位辛苦了,我现在就要去布防,你们好好取暖休息,其他之事,就别操心了。”

    “多谢主母。”飞鹰说了声,却让樊梨花一愣,飞鹰这才发现说错话了,赶忙改口,“多谢樊将军。”

    樊梨花脸上一阵微红,没有多说什么,走出了营帐。

    天亮时分,大雪终于停了,七万多唐军全都在营地外围铲雪,清理出大片的空地,他们不太明白为何要铲雪,明明只要把营地中的雪扫干净就可以了,樊梨花非要让他们把营地周围十里处的雪全部铲掉,这工作量可不小,虽然众将士满心疑惑,但这是军令,他们只能执行。

    这次的雪是真的很大,中午时分樊梨花拿出了李浩送自己的温度计看了看,温度竟然零下八度,比昨天中午降低了四度,昨天夜里温度零下十五度,那也就是说,今天夜里温度极有可降到零下二十度左右,甚至更低。

    收起温度计,樊梨花望着一片苍白的雪原,负手喃喃道:“如此寒天,已不适合斥候外出,看来吐蕃突袭就在今夜了。”

    当天夜里,月色惨淡,苍茫的雪地之上,一大片黑影仿若乌云一般在雪地之上蠕动,那不是乌云,是吐蕃大军,分由吐蕃左右如帅领军,合共八万大军。

    今夜的温度很低,在营地中站岗的唐军冻得直哆嗦,高原之上不仅温度低,还有风,即便他们裹得严严实实,也架不住寒风不断往衣领里面钻。

    吐蕃人对于这样的严寒天气表示压力不大,毕竟生长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早已习惯了,他们早晨雪停的时候就出发了,傍晚时候休息了一个时辰,然后连夜进军,终于,在夜间两点多钟的时候,达到唐军营地外十里之处。

    踩着脚下黑黑的土地,望着远处唐军营地里的灯火,索朗加赞露出得意笑容,道:“我果然没有猜错,如此严寒天气,唐军根本没有派出斥候,这么冷的天气,岂是他们能受得了的,唐军也真是勤快,把营地周围十里的雪全部清扫了,这样不就更加方便我们袭营吗?哈哈,传令,全军突击唐营!”

    八万大军如潮水一般朝唐军营地涌去,到了六七里处,唐军营地之中才响起杂乱的声音,索朗加赞见状更加开心,满面狰狞道:“来不及了,这次让你们有来无回!”

    唐军营地中号角声声,众唐军正在组织列阵,准备御敌,然而吐蕃大军已经到达营地两里处了。

    就在索朗加赞得意地以为这次稳操胜券之时,只见无数羽箭从唐军营地中飞来,吐蕃骑兵纷纷惨叫落马。

    索朗加赞一阵惊咦:“是弩箭抛射?他们这么快就做好准备了?这么冷的天,他们还能用弩?不可能!快攻!攻过去!”

    吐蕃大军疯狂大吼着朝唐军营地冲过去,又是几轮箭雨,越是靠近,箭雨越是密集,眼看就快冲进唐营,忽然只见无数火焰矢飞来,落在地上,只一会儿工夫,地面忽然冒起火焰,风一吹,火焰快速变大,只片刻工夫便仿若一条巨大的火龙,还在快速蔓延,吓了吐蕃军一跳。

    “火?这是怎么回事?”索朗加赞有点懵。

    泥土是黑色,但也有一种东西也是黑色,没错,就是石油,唐军营地周围十里黑乎乎的地面当真是泥土吗,不,不是的,那是石油,已经被冻结的石油,看上去黑黑的,硬硬的,谁能察觉得出来这是石油,况且,吐蕃人也不知道什么是石油。

    无数火矢落下,将石油融化,石油立刻就燃烧起来,火焰融化石油很快,点燃石油更快,只顷刻间,大火已将吐蕃大军吞没,索朗加赞见情势不对,立刻知道上当了,下令撤退。

    然而樊梨花岂能轻易让他们逃脱,只见大批青海卫骑兵冲出营地,绕着火海边沿狂追,见人就杀,此刻吐蕃大军早已混乱不堪,士气全无,哪有再战之心,尽都只顾着逃跑,唐军骑兵便在后方一路追杀,直追出五十多里,一路都是尸体和鲜血,为白茫茫的雪地点缀上了猩红之色。

    清晨的阳光照亮大地,唐营外的火海终于熄灭,各路将领也都带着兵士返回营中,汇报战果,此次大战,战绩喜人,近乎全灭敌军,只有左如帅索朗加赞带着近千骑兵逃脱,吐蕃中如帅战死。

    樊梨花大喜过望,立刻传信给李浩,汇报战果,三天后,李浩收到樊梨花的战报,也是开心无比,当即便写战报奏疏,上奏朝廷。

750章:天可汗驾崩() 
    噶尔钦陵万万没有想到,如此大雪天气,唐军居然能施展出火计,八万大军只逃千人回来,中如帅战死,损失惨重无比,而反观唐军那边,也就折损了三百多人,这简直要把他肺给气炸,他很想找人发泄,然而主动出击的计策是他点头同意的,他自然无法将气撒在索朗加赞身上,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慢慢排解。

    从唐军进入吐蕃地界到现在,已经歼灭了吐蕃兵马合共十六万,吐蕃的三十多万兵马现在只剩下二十万都不到了,而且最糟糕的是,逻些城中的粮食最多只能撑一个多月了,一旦城中闹起粮荒,唐军攻克逻些城便易如反掌。

    樊梨花大胜之后将大军南移,驻在逻些城南十里之处,在此扎下行营,依旧只围不攻。

    大雪从西向东蔓延,长安也下起了大雪,李世民的病情越发严重,说话都已经很艰难了,但他每日还是坚持要问一遍许廉:“有李浩的……捷报吗?”许廉依旧摇头,目光之中,满是哀色。

    年关将近,李世民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太医取出千年人参,切下参片放在李世民口中,为其延续生命,许廉来到床畔,李世民以目光询问,许廉则是摇头以答,一次次的失望打击,终于让李世民撑不住了。

    大年三十这天,李世民忽然回光返照,居然能说话了,还吃了一碗小米粥,而且是李治亲自喂的,喂完小米粥,李治要服侍李世民躺下休息,李世民摆手拒绝,问道:“许廉,可有李浩的捷报?”

    许廉黯然摇头:“回陛下,没有李浩的捷报传来。”

    “唉……”李世民长叹一声,垂首不语。

    李治见他叹息,赶忙劝慰:“父皇莫急,您现在身体好转了,很快就可以康复,相信过不了多久,李浩的捷报就能传来了。”

    “治儿莫要天真了。”李世民惨然一笑,凝望着李治,缓缓道,“父皇的身体,父皇自己知道,今日就是父皇的大限之日了。”

    李治闻言赶忙摇头急道:“父皇千万莫要说不吉利的话,父皇一定长命百岁,不,长命万岁的!”

    “呵呵……”李世民无奈苦笑道,“那不过是历代帝皇自欺欺人的话罢了,又有哪个皇帝活过百岁高龄的,那不成神仙了……也好,你母后就是在这个日子殡天的,朕也在今日殡天,很好,很好……”

    一听这话,李治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眼眶之中泪水莹莹,后方的晋阳公主早已垂泪,哭得甚是伤心。

    李世民看到了后方的晋阳公主,微笑唤了声:“明达,过来,来父皇身畔。”

    李明达赶忙来到李世民床边,李世民勉力抬手摸了摸李明达的青丝般长发,满面宠爱之色,问道:“明达,父皇将去,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太子皇兄和你,你太子皇兄性情柔弱,父皇怕他治理不好偌大的国家,而你则是身体荏弱,久病缠身,父皇这一走,你便是没有爹娘的孩子了……你说你,当初要是嫁人了……该多好。”

    “父皇……”李明达闻言泪水狂涌,早已泣不成声。

    李治闻言赶忙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好好照顾晋阳妹妹。”

    “光是照顾还不够。”李世民悠悠道,“定要给她寻个好人家,李浩那厮,就莫要考虑了,他已有妻室,朕的女儿是金枝玉叶,不可能给他做妾的。”

    李治闻言一愣,李明达却忽然道:“父皇,儿臣不想嫁人,儿臣……”

    李治连连朝她使眼色,阻止她,都这个时候了,千万不能说这种话让父皇操心,李明达看到李治的眼色,赶忙止住了话。

    李世民闻言无奈叹道:“你还是喜欢李浩对吧?”

    李明达垂头默然不语。

    李世民也沉默了,过了许久,他忽然缓缓叹道:“也罢,这件事便交给治儿办,反正千万莫要让明达受了委屈。”

    “儿臣遵命!”李治肃然拱手。

    李世民又道:“治儿,治国方略,你已学习多时,朕不担心,但你性格怯弱,这是身为皇者大忌,记住了,你以后是这天底下站得最高的人,不用再惧怕任何人,该杀的,就杀,该罚的,便罚,切不可心慈手软,心慈手软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李治颔首:“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李世民继续说道:“身为皇帝,当以江山社稷为重,皇帝可以什么都不会,但必须会用人,痞子刘邦为何能打败西楚霸王,正是因为他会任用贤能,眼下朝堂之上,朽木甚多,良臣难得,需得观其才能,阅其心术,方可委以重任,你舅舅长孙无忌近年来专于权术而不可自拔,你需得小心提防,李浩虽是贤良,才能与忠心俱佳,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最是难测,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变,你懂父皇的意思吧。”

    李治听着李世民的教诲,默默流泪点头:“儿臣明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儿臣绝不感情用事,定以江山社稷为重。”

    “嗯,你其实很聪明,父皇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的。”李世民满意点头,缓缓道,“好了,朕有点乏了,扶朕躺下歇歇吧。”

    李治和李明达赶忙一起扶李世民躺下,并盖上了被子,李世民说了声:“你们都退下吧。”

    “是!儿臣告退!”李世民的众子女均都退了下去,但李治和李明达二人站在门外走廊上守着,任雪花飘落头顶,立刻便有宫人过来为他们撑起华伞为他们遮挡风雪。

    李世民这一躺下,便再也没有醒来,傍晚时分,文武百官尽都接到宫中通传,皇上驾崩,群臣齐聚太极宫,在甘露殿外跪伏恸哭。

    威震天下的天可汗就这么平静地驭龙殡天了,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等着李浩的捷报,但始终没有等到,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遗憾终究还是没能解决,李治和李明达已经哭成了泪人。

    隔日一早,大年初一,这对百姓来说是个大日子,然而今日对皇宫来说也是大日子,因为今日是李治登基的大日子。

    对于古代皇帝来说,没有什么典礼比登基大典更隆重了,每次的登基大典都由礼部操办,流程规矩繁杂无比,直到下午时分,群臣和李治才在太极殿汇聚,开始李治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按照以往惯例,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除了兵事和灾患,是不议其他国事的,因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商议辞世皇帝的葬礼流程,虽然只是走个过场,但这个过场十分重要,这是对先皇的尊重,也是对皇权的尊重。

    然而今天,却出现了意外,李治坐在宝座之上,刚想问礼部尚书于志宁该如何安排他父皇的葬礼流程。

    而褚遂良竟忽然出列,大声道:“皇上,臣要重要之事要奏!”

    李治见状一愣,但既然褚遂良说有重要之事要奏,他又岂能不许,便摊手道:“褚卿有何事要奏?”

    褚遂良大声道:“臣要弹劾天策府上将李浩,李浩带军在外,却拥兵自重,不思破敌,擅专兵权,居心叵测,臣奏请陛下夺李浩和樊梨花兵权,将李浩押回长安问罪!”

    李治闻言双眉一皱,很不开心,这件事他们之前奏过,但却被李世民驳斥而回,没想到现在又奏了,几个意思?看自己是新上任的皇帝,好欺负?

    李治自然不可能像李世民那样呵斥,毕竟他刚上位,未立皇威,便蹙眉道:“褚卿多虑了,李浩忠心为国,岂会行不轨之事,眼下李浩攻伐吐蕃正是紧要时刻,我们切不可如此而为。”

    话音刚落,长孙无忌忽然大步出列,声音洪亮道:“陛下!此言差矣!自古新旧皇权交替之际乃是一国动荡之时,多数叛乱皆在此刻发动,因为易于成事,李浩领兵在外,不思破敌,诸多行迹着实可疑,臣以为攻破吐蕃之事是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