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509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509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浩道:“我为你而叹。”

    长孙无忌闻言冷笑揶揄:“你自己坐在牢房之中,竟然操心起老夫来了。”

    “长孙大人这话就说的见外了。”李浩挑眉道,“回想当年,小子刚来长安,人生地不熟,一个毛头小子,长孙大人对我多番照顾,我的冠礼,长孙大人也来观礼了,我能有今天的成就,长孙大人功不可没。”

    这番话说的……长孙无忌听了很不是滋味,心中暗忖:“早知你小子如今跟老夫作对,当初就应该弄死你。”

    李浩继续道:“可惜啊,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月是当年月,人非当年人啊,现在的长孙大人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忠君谋国的肱骨良臣了,我也不再是当初那个调皮捣蛋,整日闯祸的无知少年,长孙大人,你说我该不该叹息?”

765章:殿审李浩() 
    长孙无忌听完这番话很不是滋味,冷哼道:“老夫如何就不是忠君谋国的肱骨良臣了,你是想说你取代了老夫,成为了大唐柱石吧?”

    李浩摇头笑道:“长孙大人,看来你真的是鬼迷了心窍,你有心跟我争,便也幻想着我跟你争,你可知,我很忙的,我没空与你争权夺利。”

    长孙无忌眯了眯眼,冷哼道:“你这番话,老夫倒是听不明白了,你削尖了脑袋往上钻,才三十岁便已做了天策府上将,封异姓郡王和上柱国勋位,而且还拜了相,你说你不想跟老夫争?当老夫是三岁稚童么?”

    李浩闻言冷笑:“长孙大人,朝堂不是你家开的,我李浩立下了多少功劳,做了多少利国利民之事,你自己心里比谁清楚,按照我的功劳,身居今天之位,真的一点都不过分。”

    长孙无忌闻言脸色有点复杂,确实,李浩立下的功劳,真的是太多太大了,其中最大的战功就是救长安,若不是李浩,只怕大唐早已灭国,而他们所有大臣也将沦为吐蕃之奴。

    长孙无忌沉默了片刻后,缓缓道:“诚然,你有大功于国,这一点老夫无法否认,但你的政见太过偏激,实在难存于当世,除非你自己自己卸去参知政事之权,否则老夫容不下你!”

    李浩挑了挑眉,嘿笑道:“长孙大人说的是新税制吧。”

    长孙无忌没有回答,算是默认了。

    李浩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得罪朝中大臣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推行的新税制,因为新税制严重损害了门阀世家以及各大商贾的利益,朝中但凡有点权势的官员,要么就是门阀世家子弟,要么家里有生意,想要靠那点俸禄养家,等着喝西北风吧,魏征就是最好的例子,身为门下省老大,却整日咸菜淡粥,这种日子,哪个朝中大臣愿意过,李浩也正是过不惯这种日子,才变成了贪财鬼。

    但税制改革是必须的,否则大唐最终还是会走上历史老路,所以李浩即便知道推行新税制会让自己树敌无数,他还是坚决执行,哪怕自己每年要缴纳几十万贯的商税,严重地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他依旧要这么做,强国之路就是如此。

    李浩见长孙无忌默认,五指轻敲桌面,“哒哒哒哒哒”作响,悠悠道:“长孙大人,我今天不妨在这里给你揭个底,新税制只是强国之路的一个起点而已,我还要推行新田制,将所有田地收为国有,然后将田租赁给百姓种,你们这些坐拥数万甚至十数万亩田的门阀世家,就等着哭吧。”

    “你说什么!”长孙无忌阒然震惊,双眼瞪视李浩,目光之中满是惊恐和愤怒,农产和商产是所有门阀世家的经济来源,李浩推行的新税制已经让所有门阀世家的生意大受影响,而现在李浩居然说要将所有田地都收为国有,那简直就等于掐他们门阀世家的死穴,长孙无忌怎能不惊怒。

    李浩看到长孙无忌愤怒的表情,咧嘴贱笑:“怎地,长孙大人是要打我吗?来呀,打我呀,我不还手,打我呀!”

    长孙无忌才不会那么蠢,打他?他要是不遵承诺,还手给他一拳,那岂不是糟糕了,到时候道理还在他那边,自己就算到了阎王殿都没法说理。

    “你……你……”长孙无忌怒指李浩,已经没有什么话来形容李浩了。

    李浩挑眉道:“长孙大人,如此利国利民之策,想必你应该非常赞同。”

    “老夫赞同个屁!”长孙无忌居然爆粗口了,可见他是多么的愤怒,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李浩很淡定道:“大人不要这么激动嘛,来,我给你仔细说说这新田制……”

    “老夫不要听!”长孙无忌激动大叫,打断了李浩的话,指着李浩道,“你简直要搅乱我大唐!”

    李浩悠悠道:“大人,当初推行新税制的,你们也是这般说的,说我要祸国殃民,而今呢,大唐一派繁荣,日益壮大,壮大到你不敢想象,去年黄河决堤,黄河两岸洪灾肆虐,数以万计的灾民家园被大水淹没,朝廷不费吹灰之力便将灾患消于无形,黄河两岸百姓虽然被大水冲毁了家园,但他们拿到了比他们家产还要多的赈灾资金,那一次,朝廷赈灾耗钱三十二万贯,是大唐立国以来最高的一次赈灾款,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钱嘛,因为新税制。”

    长孙无忌怒视李浩,咬牙切齿道:“李浩,你是不是以为没有了你,我大唐便真的撑不下去了!老夫告诉你,没有你李浩,我大唐也是天下最强的大国!我大唐皇帝依旧被万邦称为天可汗!”

    李浩闻言嘿然笑道:“没错,没有我李浩,大唐依旧强大,但大唐身为一头猛虎,整日跟一些啊猫啊狗相比,觉得自己强大,这样真的好吗?你看看我李浩这些年都为大唐做了什么,不说我将科技带给了大唐,单从政治出发,看新税制,减少农税,增收商税,大唐每年的税收从一百万贯变成了现在的三百万贯,而且每年还在上升,米价由之前的斗米七至十文降到了斗米两至三文,百姓户户有余粮,长安城中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以前的大唐,一闹天灾,太极宫中,皇上愁眉苦脸,忧虑难眠,灾区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甚至还有异心之徒借机煽风点火,挑拨灾民作乱,而如今呢,再大的天灾,也不会饿死一个灾民,皇上只要说一句拨钱多少贯赈灾,便可高枕无忧,国家富有了,强大了,才是真的强大。”

    长孙无忌双眼眯起,冷视李浩:“你是在教训老夫该如此为政?”

    “不敢。”李浩挑眉道,“长孙大人从政的时候,我只怕还在喝奶呢,我只是想提醒长孙大人,先公后私,身为一国之相,想要执朝堂牛耳,就得有一副大公无私的赤胆忠心,这样才能让人信服,而你的所作所为,让我很失望。”

    李浩已经很给长孙无忌面子了,将长孙无忌的私心说得很含蓄,若是直白说出来,无异于扯掉了长孙无忌的遮羞布,只怕要气死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也知道,他们今日的谈话没必要继续下去了,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嘛,道不同不相为谋,说到现在,可以确认他和李浩是绝对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了,还有什么好谈的,于是他缓缓起身,冷冷道:“看来老夫今日根本就不应该来,话不投机半句多,老夫告辞!”说罢便转身离开。

    李浩摆了摆手,笑嘻嘻道:“长孙大人慢走,路上别摔倒。”

    长孙无忌听得又是一阵暗恼,什么人走路才摔倒,步履蹒跚的老人和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很明显,长孙无忌不是小孩,李浩又骂他老不死呢。

    待长孙无忌离开后,李浩高呼一声:“来人!”

    一个狱吏赶忙跑了过来,行礼问:“琼南王有何吩咐?”

    李浩指了指牢门,道:“锁坏了,赶紧换个新的,而且要换个大的,越大越好!”

    狱吏上前看了看,果然发现铜锁掉落在地,已经彻底崩坏,于是他赶忙喊来另一个人在这里看着李浩,以防李浩越狱,他则去找锁了。

    过了好一会儿,那个狱吏回来了,带来一个大锁,足足有半尺多长,果然很大,锁仓库门都用不上这么大的锁,也不知道他从哪找来的,那个狱吏把李浩的牢门锁上,李浩便又开始安心的坐牢了。

    三日之后,四月初一,大朝会,李元忠带着一众金吾卫特地来大理寺监牢接李浩去太极宫,李浩早就梳洗完毕,在此等候,随后跟着李元忠去了太极宫。

    在太极殿外等了半个小时的样子,太极殿方向传来呼声:“宣天策府上将李浩上殿!”

    李浩将褶皱的囚服捋了捋,转头望向李元忠,咧嘴一笑,问道:“李元忠,我帅吗?”

    李元忠愣了愣,随即用力点头:“帅!”

    李浩挑眉一笑:“其实你也挺帅的。”说罢大步朝太极殿走去。

    两旁每隔二十步就是一个金吾卫个岗哨,宛若路灯,李浩在他们的注视下,一步一步走向太极殿,春风拂面,扬起了他的长发,他感觉今天的自己特别精神,浑身都充满了干劲,虽然身上穿着囚服,但他觉得,今天应该比平时还要帅,又换了一个新的行头上朝,啊,破新纪录了,想想待会就要怼那帮衣冠禽兽了,激动。

    李浩来到太极殿门口,站在门槛外远远看到了坐在宝座上的李治,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和李世民最后一面,道别的时候,他就站在这个位置,李世民就在宝座那里,二人拱手作别,互道珍重,没想到那竟是他们二人的最后一次谈话,今生都无法再见了。

    宝座还是当初的宝座,自己还是当初的自己,但皇帝已经不再是那个皇帝了,李浩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不禁悲从中来,泪水模糊了眼眶,虽然他竭力想忍住,但泪水还是扑簌簌地落下,止都止不住。

    众臣纷纷回过头来望着他,看到他哭泣,所有人都很纳闷,李治离得太远,没看到李浩流泪,只是他很好奇,李浩为何站在那里不动,等了好久也不动,于是他便主动问道:“门外的,可是李浩?”

    李浩抬袖拭去泪水,拱手行礼道:“回陛下,正是臣。”

766章:胜券在握() 
    李治扬声问道:“诗狂为何不进殿来?”

    李浩颔首道:“回陛下,臣想起了最后一次觐见先皇,离别之时,臣就站在此处,先皇就在皇上所坐的宝座之上,臣与先皇对视良久,互道珍重,不曾想,待臣归来之时,已物是人非,臣……心中悲痛万分。”

    李治闻言也是心头发酸,他可以想象那样的画面,这也让他记起,自己的父皇哪怕躺在病床之上,还每日垂问可有李浩的捷报传来,可惜啊,父皇一直没有等到,现在,征讨吐蕃的事情彻底作罢,他真不知道怎么面对九泉之下的父皇。

    一提到李世民,群臣尽都肃穆起来,李世民生前威势太大,即便是死了,提到他之时,群臣也会肃然起敬。

    过了片刻,李治缓缓收整心情,长叹一声,道:“诗狂,进来吧。”

    “谨遵陛下之命。”李浩行了个礼,走进太极殿,在殿心站定。

    褚遂良见李浩光站着,没有下跪,顿时瞪眼高喝:“大胆李浩,你身为罪犯,当着陛下的面,竟然不跪!该当何罪!”大唐面见皇帝和接圣旨虽然不用下跪,但如果是罪犯,别说见皇帝了,见官都得下跪,因为罪犯已经被剥夺了各种权力,所以见人低一等。

    李浩回头瞧了他一眼,冷笑道:“那么敢问褚大人,我所犯何罪呢?”

    褚遂良道:“你犯了谋反大罪,还想抵赖吗?”

    李浩挑眉道:“哦?我谋反了吗?我如何谋反了?”

    褚遂良道:“你行军在外,私自将兵权转交于樊梨花……”

    李浩直接打断他的话,道:“樊梨花身为行军副总管,只要有行军大总管授命,便可领兵,无需请示兵部,何来越权?”

    褚遂良闻言一愣,看向长孙无忌,长孙无忌顿时皱眉道:“据老夫所知,大唐并没有这个规矩。”

    “是么?”李浩冷笑道,“你可以问问兵部尚书,有没有这么一条军规。”

    众人闻言纷纷把目光转到了兵部尚书李绩的身上,李绩淡然一笑,道:“长孙大人久不问兵事,对于兵制改动可能有所不知,这条军制在贞观七年的时候,由李靖李将军所提,房仆射呈奏疏于皇上,皇上和门下省皆已批准,遂定成规,一切皆有公文卷宗为证,各位去尚书省和门下省翻阅卷宗便知。”

    这时,魏征忽然开口道:“没错,当时老夫还是门下侍中,这封奏疏,老夫批阅的,已定成制,兵部执行。”

    长孙无忌闻言顿时脸气成了酱猪肝色,恼怒道:“既然有此军规,为何当初你不说!”

    李绩无奈道:“岁数大了,记性不好,给忘了。”

    其实这条军规还真的被人遗忘了,因为这是一条有点鸡肋的军规,李靖当初之所以提出这条军规,为的就是以防万一,那年他即将带兵征讨东【突】厥,想到此次出击,风险颇大,而自己又有脚疾,怕因病耽误了军事,就提出了这条军规,魏征和李世民都觉得他担忧得在理,便全都准奏了,但自那之后,这条军规便再也没用过,哪个行军大总管愿意把兵权完全交给副总管,所以说这是一条鸡肋军规,很容易被遗忘,就连魏征这个批阅者也忘了。

    长孙无忌万万没想到自己最大的说辞居然不攻自破,心中顿时暗道糟糕,眼珠连转了片刻,忽然道:“那你为何称病不带兵,一病便是数月!”

    李浩道:“先前我说过,吐蕃地处高原,高原地带与我们中原不同,那里的气压低,空气稀少,说白了,就是中原人去了高原,会不适应,出现高原反应,浑身乏力,胸闷气短,头晕等等症状,高原反应也跟人的体质有关,有人的高原反应还能强烈,有的人高原反应比较微弱,而很不巧,我就是那个高原反应非常强烈的人,强烈到根本无法翻过唐古拉山,因为尚在唐古山口三百里外,我就已经不行了,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需要人喂,走路需要人在一旁跟着,以防摔倒。”

    李治闻言惊呼:“竟如此严重?”

    李浩拱手道:“不敢欺瞒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