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571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571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这就好,诗狂做事,我一向是放心的。”李治开心点头,这一下,他终于是安心了。

    飞鹰道:“小人信已送到,这便告退。”

    李治赶忙道:“贫道送送你。”

    “小人不敢。”

    “送送吧,没关系的,走吧。”

    对于这么随和的李治,飞鹰也是无奈,只能让李治送自己出去,一直走到下山的路上,李治才驻足。

    目送飞鹰离去,李治长叹一声,喃喃自语:“我还是无法断去尘缘么,应该怎么断……”他说话间转头,看到了石碑上的太上忘情诀,不禁呆呆地站在了那里。

    ………………………………………………………………………………………………………

    两仪殿前的空地上,群臣到了,武媚娘也来了,武媚娘命人扯去了盖在石头上的红毯,顿时,那巨大的石头便展露在了众人面前,看到这石头上的纹路,群臣皆是一惊,纷纷窃窃私语起来,这纹路真的很像文字,仔细辨认,依稀可以看出,是“女帝现,盛世临”,寓意着武媚娘称帝乃天命所归。

    武媚娘面无表情,但心里却乐开了花,皇帝啊,至高无上的存在,而且还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女皇帝,她感觉,自己只要能坐上皇帝之位,那绝对是可以媲美秦始皇一般的存在,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而她,是第一个女皇帝,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武承嗣等待这一刻已经多时,趁着群臣议论纷纷之际,忽然高呼一声:“女帝现,盛世临!”同时向武媚娘躬身行大礼。

    所有人都转头望向了他,武承嗣再次行礼,依旧高呼:“女帝现,盛世临!”

    这一次,群臣反应过来了,许敬宗和武三思自然最机灵,赶忙跟着一起高呼:“女帝现,盛世临!”

    接下来,所有武媚娘的党羽也纷纷齐声高呼:“女帝现,盛世临!”

    呼声越来越高,仅有数人没有呼喊,这几个都是忠直之臣,朝堂上曾经那些忠心国家的大臣们大多都被武媚娘换掉了,现在朝中大部分都是武媚娘的党羽,还有,李浩的朋党们,接到了李浩的通知,今天一个都没来,魏征接到了李浩的通知,也没来。

    长孙无忌双拳紧握,瞪视武媚娘,苍老的身躯簌簌发抖,他不是害怕,而是羞愤,他当然羞愤,武媚娘是他扶持起来的,他自然要羞愧,现在武媚娘居然要篡夺李唐江山,而他却已经无力抵抗,所以他愤。

    武承嗣高高举起手,呼声戛然而止,然后只听武承嗣朗声道:“洛水圣石,传达天意,恭请圣朝国母,顺应天意,登皇帝位!”

    其余众人纷纷齐声附和:“恭请圣朝国母,顺应天意,登皇帝位!”所有人一起躬身行礼,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笔直地站在那里。

    武媚娘冷傲地看向站着的那群人,目光有点阴寒,但她还是装模作样道:“诸卿莫要乱来,哀家怎可登临皇帝之位,万万不可。”

    这次恐怕是武媚娘演技最烂的一次,因为她的脸上还有笑容,群臣焉能不懂她的意思,纷纷再次齐呼,请他登临皇帝位。

    武媚娘刚想再推辞,长孙无忌忽然冷哼一声,指着群臣大声咆哮:“奸贼!都是奸贼!你们一个个都是窃国的奸贼!”

    所有人都惊讶转头,望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既然选择了发飙,又岂会在乎后果,迈着步子,缓缓走到众臣面前,大声骂道:“大唐李氏江山,何其鼎盛,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兵锋所向,万邦臣服,今有妖女祸国,意图窃取大唐江山,致使朝堂之上奸贼当道!竖子横行!”

    他说到奸贼当道之时,指着许敬宗,说到竖子横行的时候,指着武三思和武承嗣,他这一番喝骂,让群臣脸色大变,武媚娘也是双眉倒竖,显然愤怒不已。

    许敬宗、武承嗣还有武三思三人被他骂得目瞪口呆。

    长孙无忌还在继续:“边疆之处,胡夷肆虐,夺我唐土七千里,百姓哀嚎,万人唾骂,此等妖女,也敢妄称天命所归,简直是当世笑话,一块小小石头而已,你当真以为能够蛊惑天下吗!”他说到最后一句之时,直视武媚娘,双眼之中,怒火翻腾,似欲择人而噬。

    武媚娘气得浑身发抖,咬牙沉喝一声:“来人!”

    几个金吾卫顿时冲了上来,武媚娘满面阴鸷道:“把长孙无忌打入大理寺监牢,夺去所有官职封号,三司会审!”

    “是!”两个金吾卫顿时上前,一左一右架住长孙无忌,把他往外拖。

    “放开!”长孙无忌猛然一扭,不知他哪来的力气,居然挣脱了两个金吾卫,然后仰头悲然大叫,“太宗陛下,长孙无忌愧对您,这便去给您请罪了!”

    他说罢猛然往前冲去,所有人见状都齐声惊呼起来,只见长孙无忌朝着那巨石冲去,然后就一头撞了上去,“噗”地一声,血光迸射,长孙无忌顿时倒在了血泊中,额头一个血洞,鲜血汩汩而涌。

    两个金吾卫见状赶忙上前救长孙无忌,但根本没用,然后一个金吾卫起身行礼道:“太后,长孙大人已然辞世。”

    武媚娘闻言松了一口气,长孙无忌死了也好,这样自己登基就不会有什么阻力了,眼下朝堂和民间的舆论都已做足,她自己又大权在握,她认为,确实可以登基了。

    便道:“将长孙无忌的尸身送回其家中,之前夺其官职封号之事作罢,中书省拟旨,追封长孙无忌为司空,陪葬昭陵。”

    现在的武媚娘,可不是当初那光是狠毒的武媚娘了,现在的她,懂得了朝堂上的这些道道,长孙无忌既然死了,那么,她就要把事情做漂亮点,该追封的就追封,该陪葬昭陵就陪葬昭陵,绝不落人话柄,这一路走来,她一直在成长。

853章:昭陵异事() 
    长孙无忌是四朝老臣,开国功勋,曾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一度还是朝堂第一人,叱咤风云半生,然而现在竟这样死了,死得如此苍凉,就连丧礼都没有多少同僚去参加。

    这几天,长安的那些老臣们都因为长孙无忌的事情而心灰意冷,程咬金也是颇为感伤,虽然他是支持李浩的,但他们曾经都是朋友,大家一起参与玄武门之变,帮助太宗登上皇位,那就是战友,长孙无忌出谋划策,他们武将在外拼杀,合作得天衣无缝,然而现在,长孙无忌居然落得如此凄凉下场,他们知道,大唐变了。

    没错,大唐确实变了,现在掌权的,是个女人,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李氏之人,早已被这个女人压得死死的,无法反抗,李唐江山,她予取予夺。

    魏征没有去参加长孙无忌的丧礼,他这几天也是感慨良多,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终究是会老的,会死的,他们都老了,斗不过这群年轻人了,不过还好,还有李浩,这一次是李浩偷偷派人提醒他,让他不要去瞻仰什么狗屁圣石,这是武媚娘的阴谋,一切事情,交给他李浩处理便可,他一定保大唐江山无恙。

    魏征现在才知道,李浩是为他好,因为他若是去了,以他的暴脾气,他也会当场发飙,到时候死的,就不只是长孙无忌一个了。

    只是魏征还是有点郁闷,若是能那样死掉,其实也挺好的,死谏,正是他毕生的追求,可李浩却格外叮嘱他,一定要留着有用之身,不可贸然行事,扳倒武媚娘,还需借助他的威能,正是因为这个,他才选择苟且偷生,暂时隐忍了下来。

    武媚娘的党羽们多次请奏,腊月二十二,武媚娘终于应群臣所请,废除了李显帝位,她登基了,自号武则天。

    而就在这一天,李浩一袭白衣,来到了咸阳九嵕山,这里,是昭陵所在。

    自古有英雄重英雄这一说法,当年,李浩死讯传回长安的时候,长孙无忌放下了对李浩的芥蒂,批准了关于李浩的所有追封,而现在长孙无忌死了,李浩决定来祭拜一下他,虽然他认为长孙无忌还算不上英雄,但不可否认,长孙无忌这辈子的功绩还是不可抹杀的,其实他之所以会来昭陵,也是想顺便祭拜一下李世民。

    昭陵山路崎岖,而且沿途有侍卫把守,未有皇命,不可入内。

    李浩自然不能从山路光明正大地上去,而是选择了从山林登山,九嵕山山势不是很陡,对他来说难度不大,中午时分,李浩忽然从林外忽然飞入,落在昭陵之中。

    望着周围宏伟而又肃穆的建筑,李浩微一拱手,缓缓道:“晚辈李浩,打搅各位前辈休息,莫怪。”然后他便寻找起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墓穴位置。

    往前走了不久,看到前方两侧有守卫,李浩又隐入丛林之中,绕过守卫,继续往前,很快,只见前方竖着一尊白石雕像,雕像雕得正是李世民,不过这跟后世的昭陵里雕像应该不是同一个,后世的雕像应该是新造的,毕竟昭陵在未来世界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为了赚钱,当然要把昭陵好好打扮一番了。

    站在雕像面前,可见后方一片坦道,沿着山势上升,尽头之处,是高高的石阶,通往宫殿状建筑群,那里应该就是李世民墓穴所在了。

    李浩快步向前,躲过了沿途的守卫,很快便来到了宫殿群,而正中间的那座宫殿,就是李世民的墓了,只不过,这个宫殿没有门,无法进去,殿前有一座大墓碑。

    李浩站在墓碑前,拱手行了个礼,然后叹道:“皇上,臣来看您了,臣有负您的重托,未能灭了吐蕃。”

    “如今妖女乱政,欲侵夺大唐江山,朝堂已是一片晦暗,不过陛下放心,一切尽在臣掌握之中,武媚娘掀不起什么风浪,短则三年,长则五年,臣必定会收拾山河,还陛下一个崭新的大唐王朝。”

    他说着解下腰间的一只红色小酒坛,拔开塞子,洒了一些酒在碑前,自己又喝了一口,缓缓道:“陛下驾崩之时,臣出征在外,未能亲自来给陛下送行,一直引为大憾,此次臣来得匆忙,未能携带香烛纸钱还有牺牲,陛下您坐拥四海,想来也不会在乎这些,臣今日便以浊酒一杯,为陛下送行,愿陛下在九幽之地,得以安息,大唐有我李诗狂在,您尽可放心!”

    他说罢再拜一拜,转头朝左边走去,旁边的那些宫殿,都比较小,毕竟都是一些陪葬墓,不能夺了李世民的风头,很快,李浩便找到了长孙无忌的墓。碑前尚有牺牲贡品,不过已被风干。

    李浩走到长孙无忌的墓前,拱了拱手,并未弯腰,淡然道:“长孙大人,久违了。”

    一句久违,道尽多少沧桑,他和长孙无忌确实多年未见了,而且以后再也见不到了,想到他们二人曾经在朝堂之上互相攻伐的场景,不禁还有点怀念。

    “来,喝一杯!”李浩提起酒壶,就是一股水酒洒在了长孙无忌的墓前,然后缓缓道,“我们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喝过酒了吧?上次一起喝酒是什么时候?我第一次随军出征?还是我行冠礼的时候?唉,太久了,记不清了,都有二十多年了……”

    李浩一屁股坐在了长孙无忌的墓前,独自喝酒,似是在与长孙无忌对话,又似在自语:“其实啊,我若不来大唐,你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我的到来,让你改变了,这就是胡蝶效应吧,不过你得感谢我,因为我改变了你,所以你多活了两年,在历史上,你在前年的时候就应该死了,前年我在干嘛,我还在非洲和欧洲交界之处开凿苏伊士运河呢,你知道什么是非洲和欧洲吗,说了你也不知道,不是我打击你,你眼界太小了……”

    “我好像扯得有点远了。”李浩絮叨许久之后,忽然起身,咂吧了一下嘴,道,“好啦,长孙大人,我也来看望过你了,朝堂上的事,你便不用担心了,武媚娘不过是个纸老虎,蹦跶不了多久的,你在下面好好休息,接下来的事,交给我,你放一万个心吧,告辞了。”

    李浩说罢将壶中所有的酒都倒在了长孙无忌的墓碑前,转身就走。

    刚走几步,李浩忽然停下,转头望向长孙无忌墓穴旁边的墓,表情变得格外奇怪,为啥,因为那墓碑上分明写着李浩的名字,没错,这就是李浩的衣冠冢了。

    李浩走到自己的墓碑前,望着上面的碑文,有点哭笑不得,他的墓碑很大,比长孙无忌的墓碑大很多,两米多高,上面的字也非常多,密密麻麻的,将他一生所有功绩全都记录在此。

    李浩转头看看不远处长孙无忌的墓,再看看自己的,无奈笑道:“没想到啊,你活着的时候,我们互相伤害,你死了,咱们的墓穴居然做了邻居。”

    李浩又盯着自己的墓碑看了片刻,郁闷道:“老子还活得好好的呢,弄这么一个墓,真晦气。”

    他说罢连退数步,然后一个冲刺,飞身而起,猛然双脚踹在墓碑之上,然而他却被墓碑反弹了回去,落地连退好几步。

    “哟!好结实!”李浩惊讶地赞了一声,再次冲了过去,又是双脚猛蹬在石碑上,石碑微微撼动了一下。

    李浩又被弹的退了好远,仔细看时,发现石碑中间部位出现了裂纹。

    “老子就不信踢不倒你!”李浩又一次冲了上去,猛地双脚踹在石碑顶端,石碑拦腰折断,李浩倒飞而回,而那半段石碑也同时掉落在地,发出巨大的声响。

    李浩赶紧撒腿就跑,不跑等人来抓吗?

    果然,没过多久,一群侍卫闻声奔了过来,看到李浩的墓碑竟然拦腰折断,顿时目瞪口呆,这石碑一米多宽,二十厘米厚,两米多高,重达五六千斤,非攻城器械不能将之摧毁,但现在这石碑竟然折断了,他们能不惊呆吗。

    虽然科学已在这个世界大行其道,但迷信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即便是二十一世纪,也不缺乏迷信的人存在,所以这群侍卫就觉得定是苍天神力所致,不然他们也找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替自己开脱。

    武则天登基当晚,就接到咸阳递来的奏报,昭陵内琼国公李浩的墓碑忽然折断倒塌,而折断的时间,恰好就在她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

    武则天闻言顿时蹙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