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581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581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广,实在太可怕了。

    “追!”李浩下令追击,所有船全力追击,边追边用船头的大炮轰击,一直追到傍晚时分,又轰毁了对方近百艘船,李浩才下令停止追击,返回流求。

    看到李浩的船队离去,袁天罡松了一口气,但也是气恼无比,原本信誓旦旦而来,没想到李浩的战船配备如此多的大炮,这根本没法打嘛,这一战,海军损失惨重,五百艘船,现在只剩一百多艘了,估计回到长安,那帮大臣又要唧唧歪歪了,想想都头疼。

    回到长安后,果然群臣因为袁天罡征讨李浩失败的事情而不满,袁天罡虽然对待敌人残暴,但对待朝臣,只要大家不犯错,他都不会过分责罚,为了挽回自己的尊严,袁天罡决定灭了阿拔斯,毕竟阿拔斯现在可是大唐的两大威胁之一。

    然而由于海战失败,大量迫击炮和三八大盖损毁或丢失,必须补充一下,这下又要耗钱了,刚从倭国抢来的1500万两白银,立刻就用掉了700万两。

    两个月后,补齐了迫击炮和步枪,袁天罡带着二十万大军出发,去征讨阿拔斯,出玉门关后,一路从西州打到大宛,势不可挡,毕竟他有最先进的武器。

    吐蕃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阿拔斯被灭,同时,他们也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或许能趁机灭了大唐的大军,到时候他们就可以入侵大唐了。

    于是噶尔钦陵亲自带领三十万大军,从后方出击,先断了袁天罡的粮草,然后和阿拔斯的大军前后夹击袁天罡的大军。

    袁天罡早就料到吐蕃会在背后捣鬼,这只是他故意卖出的破绽,吐蕃大军刚到,侯君集便带着十万大军出现在了吐蕃大军的后方,一顿炮轰,打得吐蕃大军阵型大乱,侯君集和袁天罡对吐蕃大军前后夹击。

    阿拔斯大军见吐蕃大军遇到危险,赶忙也全军出击,上前营救,双方大战,袁天罡这边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岂是他们能比的,虽然这一战非常惨烈,但还是把两国大军尽数歼灭,噶尔钦陵战死。

    袁天罡派侯君集去吐蕃本土,把吐蕃给攻占下来,毕竟吐蕃损失了三十万大军,国内留下的兵力寥寥无几,攻克不是很难,而他本人则带着大军继续征讨阿拔斯。

    阿拔斯的哈里发奥斯曼没想到唐军如此强悍,现在虽然国内还剩二十万兵力,但他听说唐军拥有毁天灭地的神雷,把他们的二十多万大军直接打炸得四处奔逃,根本无法抵挡,于是他打算逃跑,带着仅有的二十万大军逃到埃及去,到埃及称霸去。

    然而,杨藩忽然发动兵变,亲手杀了奥斯曼,囚禁阿拔斯的所有王室成员和贵族,等到袁天罡到来时,献城投降。

    城外,杨藩见到袁天罡的时候,低头行礼:“师父,徒儿已完成您交代的任务。”

    “嗯,藩儿做的漂亮。”袁天罡满意点头。

    原来杨藩竟然是袁天罡的徒弟,他当初外出学艺,说是遇到了奇人,其实就是遇到了袁天罡。

    灭了阿拔斯和吐蕃,袁天罡志得意满,返回长安,朝中大臣都惊呆了,居然同时灭了阿拔斯和吐蕃,这可是无上功绩啊,纷纷称颂袁天罡,袁天罡志得意满,他很享受被人称颂的感觉。

    既然打下了吐蕃和阿拔斯,接下来就是派人过去传播大唐文化,把这两个地方的原住民吸纳成为大唐子民。

    问题紧接着就出现了,现在大唐的制度是公有制,且不说这两个地方与大唐的宗教文化冲突,这公有制的生活方式就不是他们能适应的,于是这两个地方几乎每天都有冲突爆发,混乱无比,袁天罡派军队前去镇压,但效果不大,蛮夷嘛,都这样,不服教化,更何况这个教化跟他们的原本生活理念和方式还有宗教外化相差太大了,极度不适应。

    暴乱似乎会传染,紧接着,中原大地也出现暴乱了,原因很简单,百姓们开始饿肚子了。

    现在的缴纳农税方式以村为单位,上缴纳税,剩下的粮食全村人当做口粮。

    然而这些年大唐粮食产量不知为何,一直上不去,而袁天罡还加重了农税,农民们每日都吃不饱,还要饿肚子下地干活,不干不行啊,得挨鞭子,强制性的。

    农民对于什么都可以忍受,但唯独不能接受饿肚子,以前他们的生活多好啊,家里有田,收成高,不仅能吃饱,还能经常开荤,有钱买新衣服什么的,后来武媚娘把农税提上去了,也勉强能吃饱穿暖,现在倒好,田全部收走了,还得饿肚子,每日饥肠辘辘,还得下地干活,他们忍不了了,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动,许多地方都发起了暴乱。

    袁天罡又批阅奏疏到深夜,自从他掌权后,奏疏是多路牛毛,即便忙到深夜,也不一定能忙完,他看到这些各地暴乱的奏疏,心情烦躁得一塌糊涂,拥有悠长寿命的他,头上已经开始出现白头发了。

    “唉……”袁天罡走到甘露殿外,仰头望着漫天星辰,忽然感觉好惆怅,喃喃自语,“我哪里做错了,不应该就是这样吗,我哪里做错了……”

868章:治大国如烹小鲜() 
为了巩固各个地方的政权,袁天罡不得不将军队打散,分派全国各地镇守,威慑百姓,以防暴乱,他也知道,这只能治标不治本,但他也没办法啊,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各地百姓闹腾吧,要粮?国库里有,但是不够啊,因为全国各地都在要粮。

    派军队分驻各地确实能起到威慑百姓的作用,但吐蕃和阿拔斯那两片土地上的蛮夷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威慑得了的,特别是阿拔斯,那里实在太远了,天高皇帝远嘛。

    兵力全都分派出去了,长安的兵力就只剩下三万了,这让袁天罡很没有安全感,于是他又征兵二十万,群臣竭力上奏反对,没用。

    这下好了,因为现在是募兵制,所有兵马完全靠国家养的,二十万大军啊,养起来需要钱粮吧,这又加重了朝廷的负担,而且在攻打阿拔斯和吐蕃的时候,大量损耗弹药,还损耗了许多迫击炮和步枪,又需要一大笔钱去造军火,否则李浩打来的时候,拿什么去对抗李浩。

    弹药是消耗品,可以理解,但迫击炮和步枪怎么会又损耗呢,因为袁天罡所造的迫击炮和步枪不完美,材料不合格,达到使用次数后,就必须报废,否则会有炸膛危险,这是他经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为了规避炸膛的风险,所有枪炮达到使用次数限制后,都必须强制报废,所以迄今为止,他的迫击炮和步枪还没怎么发生过炸膛的事,否则肯定会引起军队哗变的。

    袁天罡虽然从阿拔斯和吐蕃那里掠夺了许多钱,但军事上的用钱实在太多了,为了对付李浩的海上船队,他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大力扶持海军,造船,建钢厂,造大炮,虽然大炮造价昂贵,但他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造,而且每一门大炮的材料都不合格,和迫击炮一样,有使用次数限制,基本不能超过100炮,也是特么的消耗品,没办法啊,他身边没有科研人员,找不出一种最适合的钢材来。

    当一个国家花费太多的钱在军事上的时候,这个国家是必然会出问题的,显然袁天罡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根本不听群臣劝谏,一意孤行。

    近亿的金银流入大唐,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开始攀升,百姓们的日子更加困苦了,全国范围内,怨声载道,然而面对军队的威慑,大家都不敢闹腾,只能默默忍受着。

    袁天罡很忙,但李浩最近却很想,他想李弘了,便坐船来到琼南,和李弘坐在海边钓鱼,悠闲得紧,身旁,飞鹰正在向他汇报从大唐那边探来的消息,李浩虽然人在海岛,但却对大唐的一切情况了如指掌。

    飞鹰汇报完,李浩摆了摆手,飞鹰退下,李浩忽然转头问向李弘,道:“弘儿,你知道袁天罡为何会把大唐治理成这样吗?”

    李弘想了想,道:“因为他花太多的钱在军事上了。”

    “还有呢?”

    李弘又想了想,无奈摇头:“学生不知,还请恩师指点。”

    李浩道:“首先,他推行的公有制国策并不是适合眼下的国情,咱们华夏儿女,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但华夏儿女也是人,人都是有私心的,如果是为自己劳作,再苦再累,都能忍受,而一切都变为公有之后,比如,一个村子有一千人,你劳作的成果,只有一千分之一的成果是自己的,换做是你,你会乐意吗?”

    “当然不乐意。”李弘摇头。

    “这也是大唐近两年来粮食产量越来越低的原因。”李浩淡然道,“农民都不努力种田了,收成又怎会提高。”

    李弘想了想,忽然问道:“那换做是恩师,对于吐蕃和阿拔斯这两地的异族百姓,应该如何处理,才能让他们归顺。”

    “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李浩道,“有句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这两地的异族之民虽然入了唐籍,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性一时间是无法更改的,而若是急功近利,强行去改变他们,得到的自然是他们的反抗。”

    李弘若有所思,缓缓点头。

    李浩继续说道:“流求和琼南,在二十多年前,是有原住民的,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与我们大唐格格不入,流求这边的有些原住民,十分讨厌唐人,经常与我们唐人发生冲突。”

    “这件事学生听崔大人说过。”李弘道,“是恩师以区域自治之法,加上恩威并施的手段制住了他们,经过这二十多年,他们已经彻底被我们同化了。”

    李浩道:“没错,弘儿你要记住,区域自治这个方法,是收服异族之民的绝佳之法,虽然一时半会难以看到成效,但过个一两代人,你会发现,那些异族之名已经被同化了,当然,如果有些异族之民太过桀骜猖狂,也不妨给他们点手段,敲打一番,恩威并施,定能奏效。”

    “学生受教了。”李弘点头,由衷叹服,“跟在先生身边,当真有学不完的东西。”

    李浩淡然一笑,道:“治大国如烹小鲜,看似复杂,其实一点都不复杂,但有两点很重要,第一,一切以江山社稷为重,以民为重,太宗皇帝做到了,所以即便他的上位手段不怎么光彩,但如今也是被万民称颂,名垂青史。”

    李弘很认真地点头,太宗爷爷,是他最敬佩的人之一,另外一个,就是眼前的这位,自己的恩师,虽然李浩并未教他一个字,但却教会了他无数的道理和治国良方。

    李浩接着道:“第二,那就是慧眼识人,用人唯贤,一个皇帝可以什么都不会,但一定要会用人,汉高祖刘邦不过是个地痞流氓,甚至连字都不识几个,但他却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就是因为他会用人,咱们的太宗皇帝,身旁贤臣无数,你以为这是偶然吗,不是的,因为他独具慧眼,能明辨忠奸,善于纳谏,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以民为重……慧眼识人。”李弘低声重复着李浩的话,缓缓点头,用心记下了李浩的这两句治国金言。

    李浩见他听进了自己的话,暗暗欣慰,他其实心里也很矛盾,李弘很聪慧,善于决断,而且心地善良,是一个做皇帝的好料子,他如果做皇帝,一定能带领大唐走向富强,但他舍不得,那个位置太高,高处不胜寒,毕竟这是自己的儿子。

    他沉吟了许久,忽然问道:“弘儿,你想不想做大唐的皇帝?”

    李弘闻言望着茫茫沧海,长声叹道:“当此乱世,我身为父皇仅存之子,匡扶江山社稷的重任,舍我其谁呢?”

    “好一个舍我其谁!”李浩闻言双目陡然精光大盛,声音激昂道,“冲你这句话,先生我就算拼上了性命,也要助你夺回大唐的江山!”

    李弘起身向李浩躬身一礼,庄重无比道:“弘代大唐数以亿万的百姓,感谢先生大德。”

    李浩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忽然满脸都是颓丧之色,似是想起了什么伤心之事。

    李弘看得一愣,毕竟李浩前后表现反差也太大了点,其实他不知道,在李浩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心中已经做出了决断,他已经不再打算跟李弘相认了,李弘的身份之秘,就继续保持下去吧,无法与自己的儿子相认,而且是永远不可相认,几乎就等于是失去了儿子,李浩的心里自然难受,至于李治那边,他会去跟他说的。

    但李浩很快就抹去了脸上的颓丧之色,露出了笑脸,道:“弘儿放心,袁天罡虽然如今看似强盛,但他民心尽丧,撑不了多久了,我与他的三年之约,还有半年便到了,半年之后,我们重整旗鼓,攻回长安,还大唐百姓一个太平……卧槽,有鱼上钩了!”

869章:兵不血刃() 
三年之约终于到了,眼下的大唐当真是一穷二白,虽说灭了吐蕃和阿拔斯两大强敌,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就连军饷也是一再降低,这才堪堪保持了经济上的平衡,但军中将士也是颇多怨言。

    如此情况,李浩想都不用想,直接开始调集兵马,准备攻打大唐,然而五月初,一场暴风雨忽然来袭,使得他暂停了计划,往后推延,这一推,就是一个月。

    这场暴风雨来得真巧,正准备夏收呢,庄稼在地里,还有不到半个月就要收割了,全被暴风雨淹没了,岭南江南两道大面积降雨,水灾来袭,这下袁天罡彻底慌了。

    国家一直就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百姓们的怨言也很大,若是不赶紧赈灾,只怕要激起民变,然而,他拿什么赈灾,他现在也是个穷鬼啊。

    果不其然,岭南道和江南道的百姓们日子过不下去,尽都纷纷造反,冲破官府,把官府的税粮全部抢了,整个岭南和江南陷入混乱之中,袁天罡赶紧派兵前来镇压。

    李浩的两路大军分别从琼南和流求出发,然后从雷州和泉州登陆,登陆之后,大肆散粮,救济百姓,百姓一听说是琼南王和祁王李弘的义军,尽都感恩戴德,许多人主动请求加入他们的大军,一起讨伐袁天罡。

    李浩严格筛选,招了一些反军入军中,一路向北推进,入山南道时,两路大军合于一处,竟有四十万大军,沿途击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