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68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68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云想了片刻,忽然开口道:“少爷,你师从南陀山?”

    李浩闻言浑身一震,讶异地望着陆云,虽然他没说一个字,但那脸懵逼的表情已经汇成了一句话:“你特么怎么知道的?”

    “果然如此。”陆云拍了拍他的肩膀,忽然坏笑道,“那我就是你师兄了。”

    听到这话,李浩终于明白了,闹了半天,陆云跟自己是算是同门,那陆云的师父和至元真人是师兄弟,那按照辈分来说,图兰朵还比自己低一辈呢,乱套了,他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酝酿了许久,他才道:“我师从南陀山这件事,不要对任何人说,包括图兰朵和她爹。”

    陆云似乎知道鬼谷一脉的忌讳,十分郑重地点头:“你放心,我会守口如瓶。”

    李浩其实也很困惑,为啥不能暴露自己的师门,难道至元真人是反贼?

    就在这时,门房王三忽然急急忙忙跑了过来,一见面便激动道:“少爷,宫里来人了!”

    “哦,终于来啦,开中门,迎!”李浩挑了挑眉,他早算准了李世民会召见自己,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为了倭国使者的事情。

    这次来的是个小太监,李浩没见过,一进门后,小太监便捏着尖嗓门叫起来:“传陛下口谕,蓝田县男李浩,即刻入宫面圣!”

    “微臣领旨,叩谢圣恩!”李浩行完大礼便起身,和那小太监寒暄了几句,然后便备马随之前往太极宫面圣。

    就在李浩刚到太极宫外之时,李世民正在甘露殿召见太史局将仕郎李淳风,李淳风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精通天文历法,阴阳之说,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这么一个有才的人,却只当了太史局将仕郎的官,屈才。

    太史局是什么机构呢,是专门记载史事,编写史书,监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司等,做的事情挺多,但就是不能干预朝政,总之是个没前途的官署。

    李淳风算是太史局里比较牛逼的,因为他本事大呀,传闻贞观十年开春之时,李淳风曾上书李世民,说今年是个旱年,关中或有旱灾,希望李世民能做好防灾准备,李世民认为这只是李淳风的猜测之言,所以并没在意,没想到那一年关中果然出现了旱灾,若不是李浩发明了风力水车,很有可能要酿成大灾祸了。

    从那之后,每年年末,李世民都会传召李淳风,让他推衍预测来年大唐的运势,今天他召李淳风前来,就是为了测一测来年大唐是否风调雨顺。

    李淳风在甘露殿觐见李世民,并奏报来年大唐无较大天灾,李世民龙心大悦,另外几个大臣也在场,纷纷表示为陛下贺,为大唐贺,反正这是个拍马屁的好时机。

    这时,殿外来山呼:“蓝田县男李浩到!”

    李世民大手一挥:“宣!”

    “宣蓝田县男李浩觐见!”

    李淳风很识相地退到一边,李浩踩着小碎步进了甘露殿,入殿后行礼山呼,李世民抬手:“诗狂,起来回话。”

    “谢陛下!”李浩谢礼起身,顺便掸了掸膝盖上的灰尘。

    按说这是一个有点无礼的动作,不过李世民看了却暗自点头,因为这也证明了李浩率真,不虚伪,他喜欢。

    “诗狂,可知朕传召于你所为何事?”李世民又开始这老套的台词。

    李浩很反感,但还是必须按套路来:“微臣不知,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不悦道:“知道就是知道,莫要装糊涂。”

    “尼玛,这货不按套路出牌!”李浩心中暗叫,“既然他都不守规矩了,那我也懒得配合了。”

    于是他便道:“微臣思来想去,私下猜测,陛下传召微臣,想必是为了倭国称臣之事。”

    “正是此事。”李世民缓缓蹙起了眉,冷冷道,“昨晚,房仆射和长孙司徒(长孙无忌官居司徒)深夜见朕,皆是因为你的一席话,朕也因你的这番话而彻夜未眠,今日一早便宣你入宫,现在,你给朕好好说说,称臣纳贡当真不可取吗?”

    李浩早就猜到他会这么问,躬身行了一礼,然后缓缓道:“陛下,称臣纳贡自然可取,国家威望是十分重要的。”

    “哦?”李世民两条眉毛渐渐拧起,“那你昨日所说之话都是妄语不成?”

    “也非妄语。”李浩不慌不忙地解释,“称臣纳贡虽然可取,但如今咱们大唐的方法不对。”

    “哦?如何不对了?”李世民问完之后忽然又道,“且慢,正好太史局将仕郎李淳风今日在此,来人,赐书案纸笔,记录奏对!”

    李浩闻言一惊,没想到今日要奏对,那可是要载入史书的,更惊的是李淳风在这里,那可是历史上的一个神奇人物啊,传得神乎其神,更有民间传说他是得道仙人,今天终于可以看到本尊了。

    李浩转头朝两旁看了看,很快便找到了李淳风,三十多岁,身材清瘦,脸有点长,胡须也挺长,穿着一身深蓝道袍,看上去确实有点高人风范,当看到李浩在看自己的时候,李淳风回以一笑,还主动朝他拱手,李浩也挤出一个敷衍的笑容回礼。

    很快,书案纸笔都到了,李淳风执笔望着李浩和李世民,等待记录他们的奏对内容。

    李世民缓缓摊手:“诗狂,说吧。”

100章:甘露殿奏对() 
“是!”李浩躬身一礼,然后正了正束冠,表情变得格外庄重,“人有生老病死,国有鼎盛衰亡,此乃天道,不变之理。”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当着李世民的面说出国有鼎盛衰亡这句话,胆子很肥啊,不知道这是每个皇帝的忌讳吗,至今为止,也就只有魏征说过类似的话,就连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三缄其口,没想到李浩今天竟然说出来了。

    李世民显然也没料到李浩这么猛,愣了一下之后,缓缓蹙起眉,随即又缓缓展开,点头道:“诚然,古往今来,从未有一个王朝能过千年。”

    所有人再惊,原以为李世民会发怒,没想到李世民竟然赞同了李浩的话,什么是明君,这就是明君!

    李浩继续道:“大唐而今鼎盛,只是表象,一场天灾便可使陛下彻夜难眠。”

    他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李世民登基这么多年了,从不害怕任何敌人,因为他自己就是世上最强大的人,任何敌人最终都会被他斩杀,然而,他害怕天灾,那是不可抵抗的力量,每次天灾降临,大唐百姓就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不过还好,最近几年没怎么出现大的天灾,仅有的两次天灾都被李浩化解了,这是值得欣慰的事,但李世民也不敢太乐观,因为他知道李浩虽然有本事,但也不能过多的依仗他,毕竟他只是一个十七岁的骚年,总有他无法应对的事。

    李浩悠悠道:“微臣以为,倘若哪天,大唐百姓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即便天灾骤降,万民也不会流离失所,食能果腹,这才是真正的强盛!”

    李世民闻言露出神往之色,缓缓叹道:“此等强盛之世,只怕朕有生之年都难看到。”

    李浩展眉道:“既是如此,那么大唐便不算真正的鼎盛无敌,属国进贡,就不该双倍回赏,此乃以大唐百姓之财养异国番邦之举,微臣不敢苟同。”

    李世民没有表态,只是淡淡道:“还有呢。”

    李浩又道:“属国引进我大唐文化,学习大唐的农耕工艺,美其名曰仰慕大唐繁荣,与有荣焉,微臣以为,大唐礼教可传播诸国,以广吾皇教化,然农耕工艺乃强国之本,不可外传,兵圣孙子有云,国之利器,不示于人,望陛下明鉴。”

    李世民仔细想了想,问:“那以诗狂的意思,对待称臣属国,只传礼,不传技,纳贡还赏,绝不可多,是不是?”

    “然也。”李浩长身一揖。

    李世民点了点头,问:“那,依你的意思,也是这般对待倭国使者?”

    “非也。”李浩直起身来道,“陛下,倭人属狼,与别国不同,只可让其称子,不可称臣。”

    李世民早料到他会这么说,毕竟长孙无忌他们已经跟自己说过,然而他还是做一下态,装作惊讶模样,道:“称子?只怕倭人不会答允,提出如此苛刻要求,届时有失大唐天国颜面。”

    李浩失望,李世民还是太在乎什么大国颜面,也难怪,天可汗的帽子既然戴上了,他又岂会舍得摘下,历代君王都是极重名声的,好在李浩早就准备好了对策,缓缓道:“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倭国民生艰难,动乱不止,倭国君主也不得安心,既然如此,咱们可许其诺言,只承认现任倭国君主与其血脉后代,若现任倭国王朝有倾覆之危,无论内忧还是外患,我大唐皆会出兵驰援,有此条件,倭人必会答应。”

    李世民闻言沉吟了片刻,觉得这个条件确实不错,可以一试。

    这时,李浩又补充道:“陛下,倭国野蛮,我大唐可传其正宗儒家礼学,以开其智,微臣以为,国子监祭酒孔大人乃绝佳人选。”

    “嗯?”李世民闻言双眉一挑,狐疑地看向李浩,他知道李浩跟孔颖达有过节,然而现在李浩却忽然把这么重要的差事推荐给孔颖达,是何居心,有点耐人寻味。

    李浩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居心,就是想让孔颖达传倭国人一些儒家礼学,中国古代森严的礼教明明阻碍国力和科技的发展,偏偏各个王朝却认为礼教是立国之本,为何?因为礼教森严的管束力可以维护一个王朝的江山稳固,所以礼教深受各代君王的喜爱,达到爱不释手的程度,呵呵,孔颖达,你去祸害日本人吧,你会名垂青史的。

    李世民和在场的大臣自然不认为礼教不好,况且,礼教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本来就是个好东西,只不过后世的人眼光比较务实而已,所以他们都觉得李浩这次很大度,居然推荐了孔颖达做异国教授,实在有点诧异。

    原本以孔颖达的官位和威望,这种事根本不用他出手,然而李世民今天心情不错,爽快点头道:“准奏!”

    李浩好开心,开心得咧嘴笑起来,笑得正爽,李世民忽然道:“诗狂,待会莫急告退,替晋阳公主诊治一下病情。”

    “臣遵旨!”李浩领命,退到一边。

    李世民看了看在场众臣,又问:“时候不早了,诸卿还有事奏么?”

    全场安静了几秒,李淳风忽然出列行礼道:“微臣有事启奏。”

    “哦?”李世民眼睛睁大了些许,摊手问,“李将仕郎,你有何事要奏?”

    李淳风道:“启禀陛下,微臣近日夜观星象,发现陛下帝星虽然明亮无比,然而其侧有妖星作祟,此乃不详之兆。”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李世民皱起了眉,道:“妖星作祟,你此言何意?”

    李淳风道:“陛下,若微臣所测无误,陛下身畔已有妖人出现,宜及早铲除,恐防生变。”

    李浩听到这话浑身一震,这李淳风难道真是神人?连这个都能预测的到,他说的妖人可不就是武媚娘么。

    李世民闻言愣了片刻,没有多说什么,只淡淡摆手道:“将仕郎有心了,朕自有分寸,退下吧。”

    “是。”李淳风听命退下。

    李浩顿时心里不安稳了,看来这武媚娘想上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啊,这才进宫,啥事还没做呢,就被李淳风指桑骂槐了,若是李世民将李淳风的话听了进去,只怕她要有危险了。

    怀着满腔的心思,终于等到李世民议事结束,本来李世民还有几份奏折要批阅,然而他急着带李浩去给女儿瞧病,便先不理奏折,带着李浩离开了大殿。

    晋阳公主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按照李浩的要求按时吃药,生活饮食方面也控制得极严,现在身体大为好转,甚至连药量也有所减少,即便如此,李世民还是让李浩每半月必来替她检查一次,这样他才放心。

    替晋阳公主做完例行检查后,李浩告诉李世民,晋阳公主身体恢复得极好,李世民终于安心了,这时,晋阳公主缠着李浩不让李浩走,定要李浩给他讲故事,因为李浩以前给他讲过故事,她听得入迷了,每次李浩来,必须讲一则故事才能走,李浩无奈,只能给她讲故事,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这时就派上用场了。

    李世民可没有心情听李浩那些幼稚的故事,想到还有几份奏折未批,便又回到了甘露殿,继续批阅奏折。

    终于给晋阳公主讲完了《快乐的王子》,李浩泪如泉涌,他小时候看的童话故事也不多,再这么下去,只能给公主讲阿凡提的故事还有那个什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了。

    走出了晋阳公主的寝宫,李浩在太监的引领下准备出宫,四弯八绕走了许久,刚转过一个长廊,李浩便觉眼前一亮,终于见到了,武媚娘。

    李浩赶忙上前见礼:“拜见武才人。”

    武媚娘摊手道:“蓝田县男免礼,进宫替晋阳公主诊病么?”

    李浩点头:“是。”

    武媚娘又问:“陛下最是担忧晋阳公主的病情,不知公主身体可有好转?”

    李浩道:“晋阳公主身体渐佳,陛下闻之大悦。”

    “那便好,陛下龙体最为重要。”武媚娘虽才十三岁,但说话行事十分稳重,和李浩也配合的很好。

    李浩拱了拱手,道:“那么,下臣告退了。”

    武媚娘摊手颔首,做了一个请便的手势。

    李浩又在太监的带领下离开,临别前,手中一个黄豆大的小纸团顺势滑落,掉在地上,离武媚娘脚只有两尺之距。

    待他们走远,武媚娘弯腰捡起纸团,悄然收入袖中。

    武媚娘看了看四周,见没人发现,这才安心,快步走到一个假山之后,拿出纸团展开,只见上面以楷书写了几行字:“陛下有马,名曰狮子骢,其性烈,难驯,陛下若问制服之法,莫答。”

    这字写的十分公整,一看便不是李浩的笔迹,很明显是李浩请人代笔的,也难怪,往皇宫里递纸条,他怎么敢用自己的笔迹,被逮到的话那不是连抵赖的机会都没了。

    李浩的这个纸条意思很清晰,他是告诉武媚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