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色大宋 >

第75部分

血色大宋-第75部分

小说: 血色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的确不介意,这不仅仅是因为勒石三诫,而是因为现在的情形的确让他焦头烂额,再加上做皇帝久了,听惯了阿谀奉承之言,好不容易有个不同的声音,反而让他欣喜。

    对着赵良嗣轻轻地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再说下去,随后又对秦昊道:“卿先平梁山,后主盟约,昨日又相救于皇太孙,有什么话,不妨直说,不管卿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

    一个人能把艺术玩到极致,那这个人纵算不是睿智之人,那也是绝顶聪明之人,而眼前的赵佶就是这样的人,只是他忘记了,他的主业是当皇帝,而副业才是玩艺术。

    作为千年后的人,秦昊当然知道,不管自己如何在言语上得罪眼前这个皇上,他都不会杀自己,因为大宋自太祖开国以来百多年的时间,还没有这方面的先例。

    在他的印象中,大宋皇帝真正开杀戒的是诛六贼,为此,赵佶还非常不满意,认为这是违背祖制,以致后来赵构做皇帝,他还专门让人带话,说的就是勒石三戒。

    如今有了赵佶的保证,秦昊说起话就更无顾忌,当即接过刚才的话道:“三十万贯是多少?那是一万户普通人家一年的吃喝拉撒,而艮园有多少这样的石头,恐怕是数都数不清。

    崇宁四年,朝廷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任命朱勔执掌,这个朱勔本是商户出身,受朝廷重用,本该弹尽竭虑为皇上分忧解难,而他却打着为皇上办事的旗号,横征暴敛。

    只要听说哪个老百姓家里有奇花异石,便派人闯进他家,用黄封条将那东西一帖,便算是进贡皇上的东西,要百姓认真保管。

    如有半点损坏,那就是大不敬,轻则罚款,重则坐牢,遇有花木高大不易搬迁之物,轻则毁墙,重则拆屋,不少的人家因此家破人亡。

    不仅如此,那些官兵差役还要四处敲炸勒索,不少的人家因此卖儿卖女,也难尝其债,花石纲之祸,至今二十余年,富了朱勔等人,却坏了官家名声。”

    秦昊一口气将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说完,说完之后,便目不转睛地看着赵佶,他也想看看这个皇帝在听了自己的话后有何反响。

    赵佶没有反响,在他的心里其实心如明镜似的,只是他以前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不愿意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而已,如今这层窗户纸被秦昊捅破,他也是夫复何言。

    好在秦昊在细数花石纲之祸后,又将责任推给底层的官兵还有掌管应奉局、制作局的朱勔,算是给皇家留了颜面,这让他的心里多少好受一些。

    赵良嗣见气氛有些尴尬,有意打破这种僵局,沉吟着道:“秦昊,你平过梁山、定过中京、主过盟约,那你说说,面对方腊暴乱,朝廷将如何自处?”

    秦昊刚才说的话有些多,嗯喉都有些冒烟,见赵良嗣问,清清咽喉,缓缓地道:“方腊跟宋江不同,宋江所聚者不是土匪强盗就是地皮无赖,而方腊所聚者却都是些小老百姓,对底层的百姓来说,但凡有条活路,谁愿意冒着杀头抄家的罪,谋逆造反?

    所以,在征讨方腊时,应该是征讨与安抚并重,要让普通的老百姓看到希望,看到一种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而且对那些起义将军,除首领外,余者可以不绺。

    这样一来就可以断掉方腊的兵源。

    如果在征讨过程中激起民愤,只会让更多的人起来反抗,结果就是镇压住这头,压不住那端,从而让朝廷疲于奔命,在长期的战乱中慢慢消褪。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方腊谋逆造反,是因花石纲而起的,就秦昊看来,也应该由花石纲而终,还请皇上下旨,撤消应奉局,罢免朱家父子,要让百姓看到朝廷的整顿的决心。”

    赵佶没有吭声,秦昊说的话或许有些道理,但要罢免像朱勔这样的大臣,也不是说罢就可以罢的,更何况,这个大臣说到底是在为自己背锅。

    赵良嗣久经官场,深谙官场之道,打圆场道:“这次方腊叛乱,皇上已着令童太尉为宣抚使,行使平乱之责,依臣之见,是否撤消应奉局、罢免朱勔,还是由童太尉决断吧?”

    这个球踢得好,赵佶顿时长长地舒口气,朱勔纵有百般不是,但他这二十年来,似乎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为自己的艮园收集奇花异石,说他是自己的私奴一点都不为过。

    没功劳也有苦劳,秦昊毕竟是个孩子,人轻言微,仅凭他的几句话,自己便罢免像朱勔这样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岂不是让其他的肱骨大臣寒心?交由童贯刚好。

    不过这娃儿有一点是说对了,那就是安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并不深奥,几百年前的李世民就常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眼前这个娃儿在安抚百姓方面很有一套,前有东平府,后有中京城,在这件事上,倒是可以重用一下,更何况,他是读书人,嗯,不能将征讨跟安抚都交给武将去做。

    想到这儿,若有所思地道:“朕虽然贵为皇上,但要罢免朝中大臣,也得广泛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这件事咱们暂且不谈。

    有关卿在东平府和中京城的事,赵卿亦向朕详细呈述过,朕深感朝廷有你这种胸怀天下的年轻人而欣慰,此番平叛,后续之事甚多,这安抚百姓一事,也是头等大事。

    你的诗词朕都看过,大气而磅磗,远胜当今太学院诸多学子,加之平梁山、主盟约有功,今次恩科你就不必考了,朕现在就赐你为今科进士,任杭州安抚使,兵马三千。

    你这只军队直接受命于朕,不必受他人节制,朝廷养兵百万,但庸兵碌碌,朕希望你能带出一支精兵来,以彰大宋之威风。

    带出一支精兵来,这才是赵佶想要的,平梁山、定中京、主盟约,这三件事给赵佶留下的印象太深,深到他以为,只要抓住秦昊,就能抓住整个世界。

    作为千年后的人,秦昊当然知道,赵佶赐他进士,就等于认同他读书人的身份,从此在大宋行走,就等于获得一块免死金牌。

    这个名号虽然不是考来的,是虚的,这对一般的读书人来说,那不是荣耀,但秦昊这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这,对他很重要。

    秦昊是赵良嗣推荐的,赵良嗣见他如此受官家的重用,心里也颇为开心,赵佶的话音未落,他便拉着秦昊在那儿以谢皇恩了。

第一百六十章 大江东去() 
从皇宫出来,秦昊哪里都不想去,只想回到清风居,连赵良嗣的官轿他都拒绝了。

    今天面见赵佶,总体来说是愉悦的,至少对秦昊来说是这样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虽然短小,但得出这个结论,却是用成千上万的人头换来的。

    秦昊相信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本来就是真理,三千人虽然不多,放在战时也就一个加强团,但对秦昊来说,这是一个飞跃,一个质的飞跃。

    因为这个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可以名正言顺的带兵了,所以,从皇宫出来后,秦昊的心情是愉悦的,一边欢快地往回走,一边吹起那首含混不清的东风破。

    从皇宫到清风,隔着两条大街,在那个走路的年代,算不得远,也算不得近,但今天花的时间好像特别的短。

    因为他是坐马车回来的,在他的马车后面,还有八辆牛车,秦昊因为平定梁山有功,为朝廷节省数百万贯的军资,赵佶在高兴之下,便赏赐他三十万贯。

    出来迎接的不仅仅是田小倩,几乎每个人都出来了,当他们看到那些堆积在牛车上的官银时,几乎瞪得连眼珠之都同来了。

    “大家快过来看呀……钱……好多钱!”猴子从来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在那儿手舞足蹈起来,随后一个翻身,上得牛车,横躺在官银之上。

    秦昊笑笑,不以为意地道:“不就三十万贯吗?一块破石头的运费而已,更何这三十万贯里,还有十五万贯咱们要还给田老爷的。”

    说完之后,便让陆小青过来登记造册,其他的人也没等秦昊吩咐,尽皆跑过来帮忙,躺在金山银山上的感觉就是好,若不是张毅一脚踢过去,猴子还真不愿意下来。

    今天大伙儿都很高兴,因为今天的确是一个令人开心的日子,也是一个扬帆起步的日子,秦昊去见赵佶的结果便是从武义郎提升为云骑尉,正儿八经的七品芝麻官。

    封建王朝很讲究出身,像杨再兴,作为杨家将的后人,赵佶虽然没见他,但对他的印象却是极好的,虽然杨再兴更喜欢做个游侠儿,但赵佶仍然塞他一个武节郎的官阶。

    用赵佶的话说,封他做武节郎,就是要让他记得杨家的赫赫武功,杨家的忠孝节义,同时也在向天下人表明,凡是对大宋王朝做过贡献的,他赵家都记得。

    至于张毅他们,因为平定梁山,出使金国有功,每个人都有封赏,跟秦昊当初一样,都是承信郎一类的小官。

    是什么样的官对张毅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今天开始,他们又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气,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身份改变,但对他们来说,却无疑人生的重新开始。

    看着大家开心,秦昊的心情也是极度开心的,伸伸懒腰,笑道:“小橙子,还愣在这儿干什么?把厨房里最好吃的东西都搬出来,咱们今晚要好好庆祝。”

    “好!”恋橙回答得很简短,随后便跑回厨房,将清风居的那帮厨师都赶出厨房,今个儿高兴,她决定每道菜都要自己做。

    田小倩一直没有说话,一直站在秦昊的旁边,两只美丽的黑眼睛微微地眯笑着,就这样笑吟吟地看着秦昊,心里觉得很是满足。

    虎子人如其名,虎头虎脑的,看大家都在那儿高兴,傻呼呼地道:“哥,从现在开始,你做元帅,我做先锋,定要打得方腊屁股尿流!”

    秦昊笑笑,摸摸他的头道:“打得方腊屁股尿流?你就不怕你那个铁匠师父打得你屁股尿流?”

    虎子听到这儿,这才想起自己的铁匠师父早随陆行儿下到江南,如果不出意外,现在应该在方腊的军中,有师父在,自己的确不好意思打方腊,一时间愣在那儿出不得声。

    适才提到方腊,秦昊这才想起自己回来半天,却没见方七佛方百花他们,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方百花的房间。

    却见客房门大开,里面根本就没有人影,田小倩见此,叹口气道:“不用看了,他们在你走后没多久便离开了,是杨大哥送他们出城的。”

    秦昊能想到用钱解决的事,方七佛他们同样想到了,所以在秦昊走后,便提出离开,杨再兴不便强留,便从陆小青那儿取出百两银子,送他们出城了。

    天下要雨,娘要嫁人,对此,秦昊的心里虽觉有些遗憾,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觉得方七佛他们这次回去,绝对不是回到漆园子做漆的。

    杨再兴见秦昊在说到方七佛的时候,神色间显得有些萧索,轻轻地叹口气,安慰道:

    “各为其主,他日战场相见,亦是在所难免,好在方七哥他们都是豁达之人,跟他们做对手,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方腊不同于宋江,方腊所带的那帮人是真正的老百姓,是天底下最纯朴的人,绝对不能像对宋江那样粗暴地对待他们。

    既要减少伤亡,又要平息叛乱,这对秦昊来说,绝对是个两难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他到现在都没想好。

    见杨再兴如此豪兴,也不想扫他的兴,更何况今天是个开心的日子,又何必去想那些烦心的事,当即笑笑道:“杨兄说得没错,一切都等我们到达杭州再说。”

    柳湘儿见大家的兴致不错,走过来提议道:“恋橙的晚饭还没有做好,不如趁着这个空档,就由湘儿给大家唱首大江东去吧?”

    虽然大家都是从登州府出来的,但真正听过湘儿姑娘唱曲的就只有秦昊一个人,那次还是为赵良嗣接风洗尘,由王师中出面请的。

    来到京师之后,虽然大家在一起相处也有好几天了,但考虑到湘儿姑娘的出身,谁都不敢要求湘儿姑娘开口,免得引起她的伤心旧事。

    如今难得湘儿姑娘主动开口,大家都乐呵呵地各找位置坐下,非常自觉地围成半月形,将湘儿姑娘围在半月的中间。

    每个人都屏声静气地看着柳湘儿,生怕呼吸得重了,打乱那些从指尖跳出来的音符。

    苏轼的大江东去气势磅博,充满着慷慨豪情,原以为柳湘儿唱不出那种味道,谁知道她一开口便惊为天人。

    柳湘儿毕竟是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的,她声音婉转多变,时而高昂,时而低沉,顿将大家带进那个铁马金戈,杀伐天地的古战场,满腔的热血在胸中激荡。

    在秦昊的印象中,像苏轼这样的词,最适合关东汉子,手执铁板唱一曲大江东去,那才叫做豪迈,却没想到,柳湘儿这样的柔弱女子,却也能唱出如此豪迈的歌词。

    田小倩偎依在秦昊的旁边,见他一副如痴如醉的表情,偷偷地伸出玉手,拧着他的耳朵,悄悄地道:“不就是一首大江东去吗?我以后天天唱给你听,直到你想吐为止!”

    秦昊笑笑,你要能唱大江东去,我又怎会吐?

第一百六十一章 总有事情找到你() 
大宋的冬至很热闹,是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官方规定放假七天。当然,古往今来都一样,这些假只是针对那个特殊人群的。

    处在盛大节日的汴梁城显得格外的热闹,以皇城为中心的南北御街,以州桥为中心的几条街道,沿途都挂着密密麻麻的灯笼,将汴梁城的夜照得如同白昼似的。

    街道的小旁,摆着各式小摊,胭脂水粉,绫罗绸缎,书籍古董,时鲜腌腊,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加上熙熙人流,共同勾勒出一副盛世皇图。

    樊楼赏灯,那是东京一道独特的风景,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赏的就不是灯,而是一种身份,一种地位,只有这个时候,人的三六九等就出来了。

    京都繁华,巨贾众多,但要在节假日登上樊楼却不是你有钱就能办得到的,仕农工商,今天这个日子,大街才是属于商人的,而樊楼则是属于仕子和官家的。

    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