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医天下 >

第107部分

明医天下-第107部分

小说: 明医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呢?万岁爷来了又走,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

    按理说,假如朱翊钧发现王皇后的秘密,王皇后不可能心安理得的休息,而朱翊钧势必暴露,早就派人去抓张佑了。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会不会是王皇后推说自己来月信了?

    不过也不对呀,换成自己,若是没有见过那封告密信也就罢了,既然见到了,管你有没有月信,扒光了,看看再说。

    躺在床上,他越想头越大,却万万也想不到,自己和张大受之间的密谈内容,早已为王皇后知晓。

    辗转反侧了半天,反正也是睡不着,他干脆起身出宫去乾清宫寻张大受,只是走到一半又犹豫了,这么晚了,别人问起时,怎么说?

    莫不是张大受那小子走路了风声吧?他突然想起张佑的反应,若真是如此的话,怕王皇后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只是她的毛明明已经掉光了啊,就算张佑帮他治疗,这才几天,不可能这么快就长起来呀。

    这几天晚上他忙着搞阴谋,并未在坤宁宫留宿,是以,还真不清楚张佑有没有来过。

    他突然开始有些后悔,若是早能想到这种方法提醒朱翊钧,当初就不去找张大受了,这种掉脑袋的大事,每多一个环节,便多一份风险。

    一宿就在这么惶惶不安当中度过,天刚朦朦亮,张诚洗漱一番,赶往正殿。

    陈矩也在,见他眼睛中布满血丝,不免心头冷笑。

    打个招呼,两人寒暄两句,张诚心中有事,并未发现陈矩神色异样。

    王皇后素来有早起的习惯,张诚赶到暖阁之后,发现她早已坐到梳妆台前,如云般的秀发披散,急忙走到她身后,顺手拿起了旁边的梳子。

    王喜姐皱了皱眉,强忍着对他的厌恶,任其帮自己梳头,假意问道:“这两天你忙什么呢?也见不着你的人影。”

    “这不是辽阳大捷吗,劳军封赏的事多,冯公公他们忙不开,昨晚又去明威伯府道贺,说到这里,张诚顿了一下,故作随意地问道:“对了,听说昨晚万岁爷来了,怎么又走了?”

    “没啥,就过来看看,本宫身子不爽利。”王喜姐随口说道,接着又道:“对了,听陈矩讲了个稀罕事儿,他老家有个老汉养了一条土狗,有一次家里来贵客,想吃肉,那老汉便把狗叫过来,拿起石头狠狠砸在它的脑袋上,第一次没砸死,狗被吓了一跳,惊恐地跑掉了,他便再次叫他,那狗有些疑虑,不过仍旧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于是老汉再次举起手中的石头,狠狠砸在它脑袋上,这次,那狗当场毙命。”

    张诚一下没明白王喜姐讲这故事的意义,随口搭话:“这事儿不稀奇。狗对主人最忠心了,打都打不跑,猫就不行,谁给他好吃的,他就去谁家。”

    “是吗?”王喜姐笑了笑,玩笑似的说道:“那你是愿意做狗啊还是做猫啊?”

    张诚信誓旦旦的说:“娘娘对老奴这么好,老奴要做娘娘的一条狗,忠心耿耿,绝不有二心。”

    “但愿吧。”王喜姐语气淡淡的说道,接着叹了口气:“可惜呀,人跟狗不同,人有私心,狗没有……行了,不说这些了,赶明儿给本宫找条狗来,你不是忙嘛,下去吧,把陈矩给本宫叫起来。”

    张诚有些不明所以,却又不敢反驳,放下梳子乖乖地退了出去,越想越不对劲,却又怎么也想不通毛病究竟出在哪里,一颗心七上八下,就跟吊了个小狼似的。

    他愈发后悔不该趟这潭浑水,张鲸死就死呗,自己还更得张宏器重了呢,人家张佑如今是如日中天,别人上赶着巴结都来不及,自己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走到他对立的面上了。

    不会是真的中邪了吧?想到昨晚分手时张佑的话,他忍不住安慰自己:就算皇后知道了些什么,肯定也查不到自己头上,自己得稳住,先看看情况,实在不成,只能对不住张大受了。

    张成内心忐忑的出宫去找张宏商议,陈矩则去见王喜姐。

    “说真的,一见到他,本宫就气不打一处来,真想宰了这忘恩负义的东西。”

    “娘娘消消火,小不忍则乱大谋,虽然咱们用张大人的法子暂时应付了万岁爷,张公公却毕竟掌握您的秘密,万一把他逼急了,对您没好处。”

    “本宫知道,只是……算了,不提他了,回头你问问张佑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不动声色地把他除了。另外,这两宿,他也没有进宫为本宫针灸,催催他,总不能让本宫总是黏着那个东西吧!”

    “内臣醒得了。”

    “你办事还算谨慎,好好干,抽空本宫和两位太后娘娘说一声,提你做坤宁宫的管事牌子。”

    “多谢娘娘赏识,这是内臣的荣幸,只是张公公那里……”

    王喜姐冷笑一声说道:“他不是说司礼监事儿多吗?眼不见心不烦,让他专心做他的秉笔太监去吧。”

    陈矩虽然深恨张诚恶毒,听到此处却并未有幸灾乐祸的心思,反而有些感慨,人心不足蛇吞象,那张诚在后庭当中也算是位极人臣了吧,如今,张鲸一死,冯保得岁数也不小了,司礼监中秉笔随堂太监当中,抛开张宏不提,张诚的威望以及受宠程度,绝对是拔尖的,只要安心本分的做事,不定哪天就掌印东厂了,司礼监掌印不出意外的话也会落在他的手里,现在皇后娘娘把他恨到了骨子里,什么前途,能保住命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 关于军政分割的构想() 
格物所后院,木质的鼓风机已经安装调试完毕,巨大的叶轮足足有两人高,其动力来自于懒人锯动力的翻版,只不过要大上好几倍而已,用健马拉动,叶轮的前方,是长长的方形木箱,一直向外延伸出去,越缩越小,到口径的地方,刚刚两尺见方,用木架托着,从就是一个长长的梯形体。

    叶轮的轴承是张佑按照后世所打造,内嵌光滑的钢珠,以猪油做润滑,其钢材虽然比不得后世,却已经是当今最好的钢材,按照其抗磨能力,每个轴承平均使用寿命达到一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得益于格物所内部统一的度量衡,若非张佑极力普及,也做不出大小几乎一样的钢珠。

    整个鼓风机造价不菲,材料费人工费,乱七八糟,整个算下来起码需要两千多两白银。

    当然,这是头一次制作,等以后有了经验,成本会慢慢降下来。

    鼓风机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16匹健马同时转动,站在出风口能把人吹个跟头。

    看到这些,戚继光惊喜交加,坦然对张佑说道:“下官输了,输的心服口服。”

    “那唐二壮跟毕宏全他们……?”

    “都是你的,下官说话算话,这就给他们办手续。”

    张居正站在旁边,脸上堆满了笑容,捋着长髯说道:“子诚啊子诚,世间有你,真是咱们大明的幸运,有了这股风机,那风力炼钢法很快就能量产,你可真是国之福星啊?”

    “谁说不是呢,知道吗太傅大人,这世间我就佩服两个人,一个是您,一个就是子诚了。”

    张戚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没口子夸赞,张佑都被弄得不好意思了,摸了摸鼻子,苦笑说道:“您二位,一位是堂堂太傅,一位是军中统帅,这般夸赞一个晚辈,传出去,就不怕外人笑话您二位没见过世面吗?”

    “谁要敢笑话我没见过世面,我就找到他家去,逼着他给我做个鼓风机出来。”戚继光笑道,接着有些感慨:“其实,真要说起来,还得感谢陛下慧眼独具,用人不拘一格,说句你不爱听的,几个月之前,你还不过就是平谷的一个小医生,虽然当初我就觉得你前途无量,却也没有想到,这才过去多久,你就已然是大明的伯爵了。”

    “羡慕吧?”张佑开着玩笑,他和戚继光是老相识,本来戚继光是称呼他伯爵爷的,被他说了一顿,这才恢复了平日的称呼。

    戚继光点了点头:“羡慕,怎么不羡慕,都快羡慕死了。”

    这当然都是开玩笑,此刻三人已经回了格物所张佑的办公室,毕宏全沏茶倒水,忙得不亦乐乎。

    张佑看着他忙完,冲他摆了摆手,毕宏全很机灵,心知三人有话要说,交代一句有事招呼他便退了出去。

    至于郭造卿他们,陪着张居正和戚继光参观完鼓风机之后便各去忙各的了。

    “把毕宏全撵出去,伯爵爷不会是有什么话要说吧?”戚继光笑问道。

    张佑的脸色却严肃了下来,视线从戚继光身上挪到张居正身上,又从张居正脸上挪回戚继光身上。

    “戚帅猜着了,今天我请太傅大人和您过来,其实并非仅仅是参观鼓风机,而是想给太傅大人和您提个建议,当然,这事主要还是太傅大人说了算。”

    “老夫就说嘛,明明后天才是你跟元敬的赌约之日,说说看,什么建议?”

    “您不是一直致力于军备改革的事情吗,我想向您提供一个思路,由朝廷出面,专门组建一所用来培训军队中下级官员的学校,百姓当中有志于军旅的人,都可以进学校学习,毕业之后,按照学习成绩,授予武职,军队现役将官,也可以来学校学习。

    另外,在此基础之上,军队高层,形成一种制度,高层武将定时调动,比如戚帅和宁远侯……”

    这其实是后世的经验,经实践检验,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以及有效防止高层将领拥兵自重很有效果。所以,听到这里,戚继光眼前一亮,只因张居正尚未表态,这才没有说啥。

    张居正想的却比戚继光要多一些,沉默了片刻,这才说道:“臭小子,野心不小嘛,心眼儿也多,说说,不会是你想当这个学校的祭酒吧?”

    国子监的最高领导就叫祭酒,差不多就和校长一个意思。

    张佑嘿嘿一笑:“大人您这回可猜错了,我有自知之明,可没有这么大的野心,部队的灵魂只能是一个人,所以这个祭酒也只有他才能担任。”

    “你是说陛下?”戚继光忍不住问道。

    张佑重重地点了点头:“没错,就是陛下。”

    张居正沉吟起来,良久才道:“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记得老夫曾经说过,君权需要制约,若是按照你这方法,用不了几年,部队就会被皇帝完全掌握了,到那时……”

    “大人,您想左了,我知道您担心的是什么,只是如今的现状就理想了吗?说句不客气的,如今的权利其实归根结底在内阁与司礼监的手中,冯保与您交好,所以您的改革才能畅通无阻。

    这也是宦官乱政的根源,说白了,外臣咄咄逼人,皇帝的命令无法顺利实行,这才给了太监参政的机会。

    每个人都是渴望权力的,权力是男人的春药嘛。

    从这一点上来说,一味的想要制约君主的权力,本身就不符合自然规律,所以堵不如疏,依照我的设想,身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最需要掌握的便是军队的完全效忠,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皇家的合法统治地位不受到侵犯——枪杆子出政权嘛,历朝历代,谁家的天下也不是靠嘴说出来的。

    至于其他的政事,反倒应该由内阁来处理,如此一来,有军权做保证,皇权便不至于旁落,而内阁这边,由于财政等等尽在掌握,在皇帝面前,便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二者互相制约,才能保证国家富强国祚长久。”

    张居正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戚继光也用不可置信的目光望着张佑,他万万也想不到,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居然能够想的这般长远,他忽然发现,每一次觉得足够了解张佑的时候,张佑总能够出其不意的让他重新认识。

    这是一个神奇的年轻人,若是任其发展下去,其成就恐怕不在太傅大人之下,自己能够认识他,还成了他的忘年之交,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啊!

    “离经叛道已经不足以形容你了,老夫有时候经常在想,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总有这些奇思妙想冒出来呢?”

    张居正说道,又道:“我承认,你的设想很好,不过却有点过于理想化了,还是你刚才说的,权力是男人的春药,就算你帮着陛下掌握了军权,他也不会甘心情愿将政权让出来的。”

    “我知道,也没想着马上实现,饭得一口一口吃,事儿得一件一件办,一代不行就两代,总有实现的那一天嘛!”张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又道:“为今之计,最主要的还是将学校先开起来,这对陛下是件好事,他一定不会反对,倒是那些文臣,还得太傅大人出面安抚,另外,还有件必须要办的大事,宁远侯出任辽东总兵太久了,必须要给他挪个位置了。”

第二百四十六章 张家口出事了() 
“你担心他拥兵自重?”张居正神情十分凝重。

    张佑微微点头:“有一点吧,其实也是想保护他,毕竟他在辽东待的时间太久了,功勋又重,已有功高震主之嫌,加上他纵容属下,贪赃枉法,又有前次虚报军功的事情,不满他的人,估计比嫉恨我的都多,万一哪天没人护着他……”

    “其实也不是有人要护着他,实在是此人早已对官场的套路摸得清清楚楚。”

    说到此处,张居正瞥了一眼旁边的戚继光,露出一丝惋惜之色,说道:“其实,元敬和他都有大将之才,只可惜元敬和他行事风格绝不相同,元敬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无论做何事,都力求做到完美,比如东南平倭,为了对付倭寇,创造出了鸳鸯阵,杀的,他们丢盔弃甲,再不敢来犯。

    然后镇守蓟辽,修长城,组建车兵,与鞑靼对敌,车步骑三兵种协同作战,敌军闻风丧胆,已经多年没有战事。

    李成梁不同,辽东情况复杂,部落林立,他从来都是打一个拉一个,却又不允许任何一个部落真正强大起来,所以他总是有仗可打,胜利来的也容易。

    前些年,陛下没有亲政,李太后和陈太后两位娘娘都是女人家,自然觉得李成良比较厉害,加之元敬做的事都是耗银子的事,所以……”

    说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