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医天下 >

第58部分

明医天下-第58部分

小说: 明医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人流泪,会让人心软,男人流泪,却让人心痛,尤其,还是这么一个浑身布满伤痕,铁骨铮铮的汉子。望着他放声痛哭,别人倒还差些,小宫女先就忍不住,陪着掉起了眼泪。

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的烦恼() 
朱翊钧双目泛红,忍不住走到陈鹏的旁边,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字一顿的说道:“陈爱卿,你放心,朕,一定会还你一个公道!”

    “陛下圣明,微臣替那些死去的弟兄们谢谢您了!”陈鹏强忍悲痛,跪在朱翊钧脚下嘭嘭嘭的连续磕了好几个响头,额头上很快就红了起来。

    “张四维,余有丁,王国光,你们看到了么?如何做,就不用朕教你们了吧?”朱翊钧平静的说道,但平日称呼这些重臣时,他很少直呼姓名,或称先生,或者在“大人”面前冠以各自的姓氏,很少直呼其名。

    三位重臣感受到朱翊钧隐藏在平静下的怒火,再不敢反驳,纷纷离坐,跪倒在地,张四维说道:“请陛下放心,微臣等必将彻查此事,还陈将军一个青白。”

    “张大人,陈将军是帝国的英雄,没有他们在边境奋勇杀敌,就没有我们的安详生活,所以,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啊!”张佑深情的说道,朱翊钧被他最后一句话打动,重重的点了点头:“子诚说的对,英雄们流血也就算了,绝不能再让他们流泪!”

    三位重臣急忙点头,朱翊钧挥了挥手:“去吧!”

    王国光余有丁当先转身,张四维则深深的看了张佑一眼,这才躬身退下。

    此刻陈鹏的情绪已经稳定了下来,朱翊钧好言抚慰了他几句,听说他昨晚住在李文进府上,连家都没回,忙让他回家和亲人团聚。

    张佑也想告退,朱翊钧却留住了他:“别忙着走,朕心情不好,陪朕聊会儿。”

    这话正中张佑下怀,自然不会推辞。

    一直没说话的李文进忽然道:“陛下,快到用午膳的时辰了,要不要多加一副碗筷?”

    “那是自然……不,算了,今天大朝,还没顾得上给母后请安,朕跟子诚去慈宁宫扰母后去,舅舅先走一步,告诉母后一声,朕和子诚随后,朕心情不好,想走走!”

    李文进答应一声,冲张佑使了个眼色,当下离去。

    朱翊钧果然安步当车,弃了步輦,步行往慈宁宫方向走,张佑跟在他身后,护驾的大汉将军们则远远的缀在后头。

    说是要张佑陪着聊天,朱翊钧却一直沉默着。张佑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并未如李文进希望的那样,主动出言开解。

    “知道么,朕一直奇怪一件事情。”走了很久,眼看慈宁宫已然在望,朱翊钧却忽然转身,向慈宁花园走去。

    张佑没问他奇怪什么,只是默默的跟在他的身后。

    朱翊钧又沉默了下来,一直到进了临溪亭,这才又道:“在那些大臣们眼里,朕这个皇帝,究竟算什么呢?”

    他的神色有些茫然,却没有等张佑回答,就继续往下说道:“表面上,他们很怕朕,处处标榜,君权至上,但实际上呢,朕不过是去延祺宫多了些,他们就敢上疏指责朕不该沉湎女色,他们不是也盼着朕早日有后么?王皇后是朕的女人,郑淑嫔难道就不是?还有,满朝文武,哪个人没个三妻四妾的,连元辅先生都不例外,可为什么朕不过是和两个小宫女亲热了一下,冯保就敢找来母后?害朕被母后骂了个狗血淋头,甚至威胁要废了朕,让潞王登基,这还不算,元辅甚至逼着朕下罪己诏。”

    说到此处,他的情绪明显激动了起来,脸色有些涨红,却兀自不肯停歇:“知道朕为什么一直没有贴身太监么,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害的朕最喜欢的两个贴身太监,被冯保打发去孝陵种菜,然后不到两个月,就先后暴病而亡……呵呵,好一个暴病而亡,他们眼里但凡有朕这个皇帝,敢这么大胆?”

    “再说今天的事情,陈鹏所说,十有八九是真的,即使有些出入,那所谓的辽东大捷,肯定也有猫腻,李成梁不可能不清楚,那些急着想杀陈鹏灭口的人不可能不清楚,甚至,内阁的辅臣们应该也知道真相,要不是你,直到现在朕还被他们蒙在鼓里。”

    他用力握拳,发出咔吧的声音,重重的擂了亭子的石柱一下,发出砰的一声:“朕就想问问,在他们眼里,朕到底算什么?”

    此刻的朱翊钧不光光是愤怒,张佑感受更多的,还是迷茫和无助。没错,这人确实是九五至尊,普天之下,都是他的土地,普天之下,都是他的臣民。但归根结底,他也不过是个被那些大臣们用礼仪圈养在紫荆城里的可怜人罢了。

    随着接触日深,他对朱翊钧的了解早已不停留在史书典籍之上,如今听他长长的一通肺腑之言,张佑忽然感觉一直横在心头的某种隔膜突然消失了。

    好吧,或许你治国的本事不咋地,受到挫折,还爱破罐子破摔,但起码现在你还是想做一个好皇帝的。

    有几个皇帝不想做出一番事业来呢?

    “既然陛下拿微臣当朋友,微臣也不瞒着您,其实,有些话如鲠在喉,一直都想对您说呢。”张佑说道,他知道,朱翊钧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真心为他着想的朋友。

    朱翊钧果然没有生气:“你说的没错,朕确实没拿你当外人,你不是舅舅的义子么,要是普通人家,朕还得叫你一声义兄呢,说吧,不管说什么,朕都不怪罪你。”

    张佑没想到朱翊钧居然这么说,不禁有些感动,点点头:“那微臣可就要冒犯了,恕微臣直言,自来帝王们,除了极少数几个,其实绝大多数都希望做个好皇帝,但为什么昏君那么多呢?”

    朱翊钧想不到张佑开口就是这种十分尖锐,旁人甚至根本就不敢说出口的问题,不但不生气,反而升起一种特别异样的感觉,下意识的问道:“为什么呢?”接着反应过来,笑了笑:“被你唬住了,其实,也不见得都想有所作为吧?夏桀商纣就不说了,比如那个‘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还有那个贪图享乐劳民伤财最终亡国的隋炀帝,甚至本朝的英宗,武宗……太多了,举不胜数,朕倒看不出来,他们哪个想当好皇帝来着?”

    他是故意这么说的,说罢,笑眯眯的望着张佑,特别想看到他哑口无言的样子。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太监弄权的秘密() 
可惜,张佑的身体内,住着的是来自后世的灵魂,不光精通医术,对历史也颇有研究,所以,他并未被朱翊钧这个问题难倒,而是微微一笑,说道:“陛下难道真的认为适才您所说的这些人都是昏君么?夏桀商纣晋惠帝隋炀帝的就不说了,既然您提到了本朝的两位君主,那咱们就说说他俩。【英宗皇帝吧,对他最大的诟病是什么?”

    “自然是重用太监王振,轻军冒进,导致土木堡之变,最后被生擒……”

    “没错,陛下说的对,这些,正是那些文人们给英宗皇帝安的罪名。”

    “哦?”听张佑话里有话,朱翊钧不禁皱起了眉头:“此话怎讲?”

    气氛十分融洽,所以,张佑毫无顾虑,侃侃而谈:“先不说文人,也不说王振,英宗皇帝也暂时放在一边,微臣先给陛下说说本朝太祖皇帝。从古至今,微臣认为,有两位皇帝特别伟大,一位是汉高祖刘邦,另外一位,就是本朝的太祖了。为什么是他二位呢,因为只有他俩,是白手起家,从最底层登上皇位的,尤其是太祖,起兵之前,甚至还经常饿肚子。”

    “有人或许会说了,太祖伟大则伟大矣,奈何心胸太小,登基之后,为了巩固皇权,将一干从龙之臣诛杀殆尽,手段太过狠辣……错,微臣不这么认为……”

    “为什么?”朱翊钧终于忍不住打断了张佑,因为虽然没有人明着告诉过他,但从那些大臣只言片语当中推断,对于此点,天下人确实有些不以为然。

    “因为说这些的人,都是那些文臣,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太祖皇帝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尧舜之君。”

    “老百姓真这么认为?”朱翊钧问道,他很少出宫,最远也就去先农坛春耕,或者去天寿山祭奠先祖,即使偶尔接触底层百姓,也都是大臣们精挑细选的,说的都是歌功颂德,真正底层的声音,也就是从那些亲近的太监们嘴里听听罢。

    老实说,从骨子里来说,他是不怎么看的起那些阉货的,前车之鉴太多,他一直小心提防着他们。

    可没有他们还不行,这让他一直十分困惑。

    张佑肯定的点了点头:“因为太祖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最知民间疾苦,也正因此,他也尤其痛恨贪官,那时候,贪污六十贯就可以扒皮了,胡惟庸,蓝玉,郭恒……有功不假,但贪污也是真的,这才是太祖一定要杀他们的根本原因。说到底,除了痛恨贪污腐败以外,太祖其实是个善良的人,不然的话,就不会善待此生最大的对手陈友谅的后人了。”

    陈友谅的后人被封为候,善终,此事见于史册,朱翊钧自然清楚,闻言不禁点了点头,说道:“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如此。只是,这又和英宗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说到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关系了。”张佑说道:“皇帝受命于天,是为天下之主,但皇帝没有三头六臂,治理国家,还得需要手下的大臣,大臣帮助皇帝制定国策,打理国家,同时,将民间所出现的问题如实上报给皇帝,然后皇帝再根据这些问题,修改治理国家的方针,与那些大臣们研究治理国家的良策,二者相辅相成,是为盛世。”

    朱翊钧从来没有听过如此直白的分析,新奇之余,越想越有道理,不禁微微点头,催促道:“说下去!”

    受到鼓励,张佑愈发有了劲头儿,说道:“然而这只是理想的状态,或者说,是每一个皇朝建立之初所拥有的状态,随着政局的稳定,大臣这一环渐渐的就会出现问题……”

    “为什么不能是皇帝呢?”

    “因为皇帝亡国之后就是亡国奴,但大臣亡国之后,或许还能继续当他的大臣!”张佑一字一顿的说道。

    朱翊钧怔住了,翻来覆去的将这句话咀嚼了数遍,终于叹了口气:“是啊,朕终于知道你为什么说大多数皇帝都想做一个好皇帝了,因为如果他不好好干,等待他的下场,唯有灭亡一途……”

    “嗯,”张佑点点头,有些沉重的说道:“是啊,从这一点来说,天下最苦的差事就是当皇帝了,就比如说英宗皇帝吧,生下来不久就被宣宗皇帝立为太子,接受的全部都是最好的教育,不可能不希望有所作为,但为什么最后他却没有如那些大臣所希望的,成为一个英明的君主,反而会宠信王振,御驾亲征,导致丧权辱国呢?”

    这也是朱翊钧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不过,通过刚才的一番话,他知道,既然张佑问出来了,就肯定能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所以,他并没有开口,而是静静的等待着。

    果然,张佑只停顿了片刻,就幽幽开口:“因为,那些大臣们出了毛病,因为,经过多年的腐化,那些满口忠君爱国仁义道德的大臣,所维护的已经不是皇帝的利益,而是他们身后庞大的利益集团。就如同陈鹏的遭遇一样,他们只希望皇帝看到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听到他们所希望听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出身社会最底层,饱受民间疾苦,嫉恶如仇,敢说真话的王振,自然成了英宗了解实情的最大帮手,太监弄权,由此而来。至于武宗皇帝宠信刘瑾,差不多也是类似的情况。”

    “对啊,朕怎么就一直没有想通这一点呢,正是因为那些大臣们不可信,所以太祖皇帝才设锦衣卫,然后锦衣卫也如你所说的那样,渐渐腐化,就有了东厂,西厂,甚至内厂……朕终于明白那些大臣们为什么极力打压太监掌权了,因为,太监的存在,让他们无法如意的哄骗皇帝了。”

    “陛下圣明,真是一点就透。”张佑由衷的夸赞了一句,又道:“所以臣一直觉得英宗和王振挺冤枉,没办法,笔杆子掌握在那些文臣手里呢,还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就比如土木堡之变吧,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背后有什么阴谋,不过,最起码,在英宗皇帝御驾亲征的时候,粮草的供应不及时,深陷重围时,周遭的部队救援不得力,那些大臣们也有责任吧?为什么独独把罪过全都推到了王振的头上呢?”

第一百三十六章 原来如此() 
难怪总觉得宣府左卫熟悉,光宗的母亲王恭妃的老家不就是那里的嘛。难道,王蓉就是王恭妃?

    张佑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就没早点想起来呢?

    当然,这一番心思他不可能告诉李太后,搪塞道:“没事没事,微臣只是突然间……”他眼珠子飞转:“突然想起前两天我娘跟佳琳她娘去隆福寺进香,整的还挺神秘,该不会是也去替佳琳求子吧?我俩可还没成婚呢!”

    “臭小子,”李彩凤被成功的糊弄了过去,莞尔道:“既说到这里了,哀家得说你几句,上次你娘跟张常氏来慈宁宫,也提过你跟那个,叫什么来着,哦,对,佳琳,提过你俩的婚事,既然两家长辈都没意见,哀家看,就早点定下来吧,人家姑娘也不小了。”

    娓娓道来的李太后让张佑忽然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跟他说话的根本就不是高高在上母仪天下的太后,而是一个慈爱的长辈。只是这样的感觉只是一闪而逝,手掌间温润柔软的触觉提醒他,不要胡思乱想,别看她有些不太雅观的趴在你面前,好像一副全无防备的样子,但她的身份,仍旧是帝国的太后,皇帝的亲生母亲,一句话就能决定你的生死。

    收摄心神,他继续不轻不重的帮李彩凤揉捏着腰部,虽然心底里十分乐意将手再往下移动一些,不过为小命考虑,也仅仅想想而已。

    “刚十六就不小啊?还没长成呢!”

    李太后被张佑逗的噗嗤一笑,身子颤了颤,说道:“难怪你推三阻四不乐意,原来是嫌人家姑娘没长开……你莫不是和宪宗皇帝(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年号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