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天下-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来了,汝默兄宰相之才,走一步看十步,下多少局我也赢不了你。”
申时行微微一笑,慢条斯理的将棋子分别往棋篓里装,状似无意的问道:“元敬兄回京时间不短了吧?蓟州那边……?”
“有吴惟忠陈文良他们,无妨。”
吴惟忠和陈文良都是蓟州副总兵,同为戚继光心腹,尤其前者,更是早在他南方抗倭时就开始追随,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申时行微微额首,忽然说道:“给事中张鼎思弹劾你生活奢靡,引你六百里加急从京师抄手胡同买猪头回蓟州欢饮为证,这是今天前晌的事情,约莫晚上的邸报就要刊载了……这自然奈何你不得,不过,如今辽东局势紧张,元敬兄,小弟劝你一句,若无要紧事,还是早点回蓟州吧。”
第一百八十四章 争辩()
“这次可是代梁部堂受过了,”戚继光苦笑,接着说道:“这个张鼎思戚某也真是怕他了,当初不过是因为募兵跟他争辩过几句,他就一直视戚某为眼中钉肉中刺,这些年,光是他弹劾我的折子,怕也不下百本了吧?”
“元敬兄也别怨他,募兵制本就与祖制冲突,其实朝廷不少官员对此都很抵触,不过是内阁强力支持,你才一直无忧罢。”
“这一点戚某自然清楚的很,只是汝默兄,你是内阁辅臣,戚某想让你凭良心回答我一个问题,太祖所制定的政策,就全部都是正确的么?别的不说,就说各地卫所那些吃空饷的吧,胆子大的能吃到七成,剩下的还都是些老弱病残。当初为何五十个倭寇就能深入大陆转战千里杀伤近四千华夏子民?还不就是因为卫所糜烂,没有可用之兵嘛。”
“元敬兄别激动,”申时行说道,神色十分严肃,想了想,道:“你说的这些情况我都了解,那些抵触募兵的人们也清楚,只是他们扛着祖宗成法的大旗,陛下都拿他们没办法。”
眼见戚继光面露不屑之色,他迟疑了一下,语重心长的说道:“元敬兄,小弟知道你的强军之梦,也打从心眼儿里支持你。只是,你不得不承认,国家的权利,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掌握在文官的手中,一旦他们团结起来,很多时候,就连皇帝都得退避。所以,想要实现你的梦想,妥协必不可少……以前你不是做的挺好的么,近年来,怎么感觉你好像有些着急似的?”
“时不我待啊,土蛮已经开始冒头了,现如今的和平究竟还能持续多久,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戚某承认,辽东军战力非凡,可是,军队的战斗力不应该由统帅的个人能力所决定,而是应该由制度,由森严的军纪,由士兵综合的实力,乃至于先进的后勤补给所决定。”
“你说的都对,但你想过没有,你所做的这一切,不光光是在向那些极力保持平衡的文官系统对着干,就连武官,也因为你极力推崇的军备改革而被触碰到了切身的利益,长此以往,你可是会众叛亲离的啊!”
说到此处,申时行睁大了眼睛,诚恳的说道:“听小弟一句,缓一缓吧,给大家一个接受的过程,元辅大人还在,小弟也在,兵部有梁梦龙,蓟辽有吴兑,不要太着急……”
“唉——”戚继光颓然长叹,他感觉的出来,申时行其实对于自己的军备改革并不看好,他却并不怪他,世间又有几个张居正那种深谋远虑敢于任事的人呢?中庸之道以之处事绝对有效,以之某国……?
他忍不住冷笑了一声,下意识道:“一个个的全都白读了那么多圣贤之书,论见识,居然不如一个年轻人,真让人无语啊!”
“哦?”申时行的眼睛瞬间眯缝了起来,笑了笑,说道:“元敬兄所说的那年轻人,不会是那张佑张子诚吧?听梁部堂说,你跟他打赌来着,一月为限什么的,还听说他最近一直在府内训兵……呵呵,恕小弟直言,不过就是个幸进之臣吧,或许有些鬼点子,真正的军国大事又懂多少?说句不当说的,这种人最好还是少接触的好,于你名声不利。”
戚继光想不到申时行居然对张佑的评价如此之低,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汝默兄,你这话可就说的有点武断了,那小子你是没接触过,是个很有见识的年轻人,以前梁部堂跟你想法差不多,现在也被折服了……实话跟你说吧,其实我一直留在京师不走,倒有多半原因是为了他。还记得去年我给兵部上的那道关于奏请推广风吹式炒钢法的奏折么?因为成本太高,当时就给驳回了,据说事后兵仗局倒是开始依法炼制钢材,不过由于产量太小,一直也没有得到重视。”
申时行额首道:“是有这么回事,实在是风力问题不好解决……”说到此处,他的眼睛突然一亮:“你的意思,张佑能解决这个问题?”
戚继光点点头,说道:“他是这么说的,适才你说的那个一月之期,指的就是此事……不过,这么多天了,也不见那小子有动静,老实说,戚某这心里也没谱了。说实话,这个赌,我可是宁输,也不想赢啊。”
“什么宁输也不想赢啊义父?”不知什么时候,琴音早已停止,申婉儿和张若萱一道进了凉亭。
“还不是那个张子诚呗,”戚继光宠溺的看了申婉儿一眼,起身跟张若萱相互见礼,笑着将自己和张佑打赌的事情给两人讲了一遍,末了道:“你俩不知道,制约这种炼钢方法的就是风力,假如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不光成本会成倍的下降,产量定然也出现成倍的飞跃,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就只是可惜,那张子诚一直也没个动静,恐怕是吹了牛皮,要认输咯。”
“戚帅多虑了,子诚兄从不说没把握的话,他说一个月能够帮您解决问题,那么一个月之内,就肯定能做到。”张若萱定定的说道。
“哦?想不到若萱倒是对那张佑挺有信心。”申时行好奇的说道,据申婉儿讲,这个张若萱不是一直对张佑这个半路上杀出来的同父异母哥哥没好感么,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张居正不在,内阁事务繁忙,张佑和张若萱之间的事情,他还真的很少关注。
“父亲您不知道,不光若萱对子诚兄有信心,女儿也对他有信心,您别看他年轻,他这个人啊,这世上好像就没有能够难倒他的事情。”
就在申府几人因为张佑而争论的时候,张佑已经推着李全福走进了格物所最后院一间宽敞的屋子,屋子里热气腾腾,叮当之声不绝于耳,乍一进来,李全福还以为走进了一间铁匠铺呢。
“外公,您过来看看这个风扇,若是让你按照比例将扇叶放大十倍,外边再以木板围起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说着一顿,补充道:“人力物力,只要你需要的,我都能满足你。另外,为了此事,我还找人给您打造了一件工具,再做木工活,准保事半功倍!”
“事半功倍?”李全福好奇心起,将初见风扇的惊讶都压了下去,游目四顾:“在哪里?”
第一百八十五章 偶遇黄毛番()
“老赵,把咱们做的那个锯子抬过来!”张佑提高声音对盯着一个铁匠忙乎的赵士祯喊道。
赵士祯回头张望,这才看到张佑他们,紧走几步过来:“大人您刚才说什么?什么时候来的,下官都没听见!”
“你那是太专注了,我是说,让你把咱们做的那个锯子抬过来,咱们等的人到了。”
“是吗?”赵士祯狐疑的看了眼轮椅上的李全福,却没多问,而是继续说道:“昨天动力装置也做出来了,已经组装好了,搬动不便,还是随下官过去看看吧。”
“速度挺快嘛!”张佑闻言大喜,推着李全福紧跟着赵士祯出了门——总管大人腿脚不便,偶尔会坐轮椅,所以,格物所每个房间门口都设置了专门的斜坡,今天倒是方便了李全福。
木工操作间比铁匠操作间还要宽敞些,几名其他衙门挖过来的木匠正在里头忙乎,赵士祯进了小院之后却没进门,而是直接冲南墙根儿走去,那里有一个类似磨的装置,两匹眼蒙红布,鼻子前吊着青草的毛驴正在不停的围着中心转动。
“这是……?”李全福急于看清楚,等不及轮椅推到近前,直接就下了轮椅,一瘸一拐的大步走了过去。见状,张佑忙跟了过去。
离的近了就看清楚了,两头毛驴走动的范围,脚下是由木板拼接而成的直径超过五米的圆形木台,木台旁边,摆着一台奇怪的铁架子,上方的平台上,一个圆形的钢盘四周布满了锯齿,正在飞速的旋转。
正好有个木匠从操作间过来,先跟众人见了礼后,拿起一块木板放到平台上,用力推动,刺耳的声音中,便见那块五公分厚的木板很快就被那飞速旋转的圆盘分成了两半。
李全福和李妍全都看傻眼了,回望张佑,同时问道:“这也是你做出来的?”
“老爷子,咱们张大人可是格物的天才,做出什么来都不用惊奇……就说这个懒人锯吧,谁又能想到过锯片还能做成圆形的呢?”赵士祯摆手示意适才那木匠,就见他扳动了什么东西,原本飞转的圆盘渐渐停了下来。
李全福凑上前蹲着观察,这才发现奥妙。
原来,动力确实如他所猜测那般,由那两头毛驴产生,木台下边,延伸出一个三尺来宽的木制凹槽,凹槽内靠近锯子的地方固定着一个铁制的锯齿状圆盘,圆盘下方套着两条像是牛筋绞成的绳子,在它们的作用下,圆盘仍旧在飞速的转动着,咬合着一连串带有锯齿的铁制大小圆盘,也在随着它的转动而飞速转动。
适才那木匠扳动的拉杆控制着一个带有锯齿状的小型铁盘,它连接着上下两个同样形状的圆盘,分离之后,下方的仍旧在旋转,上边的那个却停了下来。
“实在是太精巧了,这就是传说中的齿轮吧?”他喃喃说道,这种复杂的传动装置,他只是听说过,却是头一次见到实物。
“这可不是我的功劳,是老赵跟郭先生他们参谋唐朝僧一行,记载的梁令瓒所制作的水运浑仪的描述复制出来的,不是大家集思广益,这懒人锯也转不起来。”张佑笑道。赵士祯道:“大人又谦虚了,要不是您指点,咱们也想不起来那个水运浑仪。”
一直没说话的郭造卿笑着插口:“行了行了,你俩都别谦虚了,总之一句话,这套传动装置的意义肯定是空前的,不光能用到这个懒人锯上,织布机,风扇,许多以前受限于动力装置的设备,都可以使用。这得益于子诚的标准化度量衡,若不是他在咱们格物所大力推行,就算咱们可以做出齿轮,也必定无法做到如此精巧。我正准备将此事写成奏疏上奏朝廷……”
“算了先生,”张佑突然打断了郭造卿,说道:“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会伴随着无数怀疑的声音,所以,上疏朝廷不过是平添麻烦吧,您相信我,只要咱们格物所一直保持如今这种高研发成果的态势,咱们所使用的标准便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那些跟咱们合作的部门,比如兵仗局,比如御前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任何改革,其实这样的状态才是最佳的状态。”
郭造卿怔了一下,笑了,说道:“你呀,高论总与世人相左,仔细琢磨,却又颇有道理。行,就听你的,这事儿就不上奏朝廷了。”
“要不说大人的脑子长的跟咱们不一样呢。”赵士祯笑着附和了一句,表面上夸赞,倒有些开玩笑的成分。接触的日子久了,他早就摸清了张佑的脾气,最讨厌端着架子说话,是以除了必要的尊重以外,开个玩笑什么的,是件很平常的事情。
“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天上地下,无所不知,人称聪明潇洒,玉面大帅哥……”
“得得得,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还是赶紧跟你外公说说你那个鼓风机的设想吧,距离跟戚帅的约定可是已经不到二十天了。”郭造卿无奈的打断张佑,你说当初怎么就认了这么个徒弟呢?这脸皮厚的,火枪都打不透了吧?
吃过午饭之后,李全福便和那几个木匠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张佑看了片刻,想起报纸的事情,叮嘱众人几句,领着李妍和老钱出了门。
先把李烁和李氏送回府——搬家的日子已到,李烁已经从李文进府里搬了出来,张夫人买来了几个侍候丫鬟,如今格物所总管大人的府邸已经有了家的模样,万事俱备,就等着张让大胜归来,迎娶张佳琳进门了。
唐二壮他们的训练已经初见成果,行如风站如松,令行禁止,杀气腾腾,当初刚来时吊儿郎当的兵痞模样早已不翼而飞,无须出手,光是那股子气势,都足以令胆小的人腿肚子转筋了。
由于张佑新买来的那个用来印刷报纸的院落在照明坊,距离有点远,李妍特意叫上了一队护卫,由毕洪全带领,十多人每人胯下都骑着一匹骏马,浩浩荡荡的出了张府,曹爱金则留在张府,继续训练唐二壮所带领的另外那一队护卫。快到灯市口的时候,远远的见前边围着一大群人,毕洪全眼尖,抢着说道:“那不是顾大人嘛,还有几个黄毛番。”
钱倭瓜也跟在旁边,闻言仔细看了看,说道:“瞧他们打扮,有点儿像牧师,嗯,就跟咱们这边儿的和尚道士差不多,不过他们信的人不是佛祖也不是玉皇大帝,叫上帝……他们不是都在南边晃悠嘛,怎么跑京师来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玛丽一世的侍女()
“顾大人,大中午的不在家好好歇着,怎么跑大街上晃悠来了?”张佑远远的就下了马,走到顾宪成旁边时见对方仍未发现,不禁笑眯眯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顾宪成吓了一跳,回首一看,抚胸说道:“原来是张大人,差点吓死下官……这几个洋和尚有点意思,居然还知道临街鸣冤,可惜他们说话稀里呼噜,下官旁听半天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
张佑踮脚向内张望,见那几个牧师打扮的对面站着一名武官,仔细一看,居然认识,乃是东城兵马司的指挥使余有德。一名牧师正焦急的跟他说着什么,可惜大部分都是英文,偶尔夹杂着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