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在三国打直播 >

第155部分

我在三国打直播-第155部分

小说: 我在三国打直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投枪贯体而过,钉死在地上,更多的则是发出惨烈的哀嚎……

    张辽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如虎入羊群,枪出如龙,夹带冲击的威势,“噗噗”两枪挑破两个黄巾士兵的脖颈,鲜血四溅,应声倒地。

    浪潮奔涌的铁骑携带着无可阻挡的威势席卷而至,如惊涛骇浪,狠狠地撞上了黄巾如同纸糊的防线。就像一柄锋利的剔骨刀,不费吹灰之力的剖开了黄巾军的阵型,顷刻间人仰马翻,血光飞溅,哀嚎连连……

    名叫韩周的小渠帅眼见张辽如此骁勇,哪敢应战,拍马就走,张辽露出几分不屑之色,张弓引箭,一箭正中韩周背心,韩周连哼都没哼就从马背栽下,顿时倒地气绝……

    双方战斗力实在是悬殊太大,黄巾军完全被死战营一波凶猛的攻势打蒙了。

    人没有后路的的时候无所畏惧,可以背水一战;但是有希望的的时候反而会丧失勇气。黄巾军此时的情形正是如此,士兵一心只想自己能活下来,平分享用那可口的食物。

    兵败如山倒,官军的铁骑如虎入羊群,狠狠的扎进黄巾军溃败的残阵,不断的来回穿插。居高临下利用马匹带来的冲击力,一面倒的屠戮开始了……

    张辽谨记张帆的叮嘱,永远保持压迫性的持续攻击,以驱赶为主,黄巾兵大部分人反而不是死于官军的铁骑,而是死于自相践踏。

    碎裂声、兵器撞击声、哀嚎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官军铁骑就如切蛋糕一样切开黄巾兵本来也不是很坚固的军阵,肆意屠杀一只只瑟瑟发抖的羔羊……——

    ps:感谢翌圻打赏90000起点币,成为本书第一个盟主,感激涕零。(未完待续。)

第328章 北民南调() 
黄巾一方只想逃命,无心反抗,这群愚昧的流民即使眼睁睁看着同伴死去,也不肯抛弃好不容易得到的粮食,最终只能抱着粮食殉葬……

    这么多的辎重大大拖累了黄巾军的行进速度,再加上张辽不时的驱逐掩杀,黄巾军一个接一个死去,渠水北岸几十里的河滩上宛若炼狱,遍地尸骸。

    这场单方面的屠戮从当天午时一直持续到第二天黎明,当晨曦在东方露头的时候,死战营官军终于收起卷刃的环首刀,此时渠水已经完全被染成了红色,腥臭无比,和清晨红的像胭脂的朝霞交相辉映,妖艳瑰丽。

    消息传到济北大营,司马俱和徐和大惊失色,万万没想到张帆手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张辽,以一万死战营士兵大破管承精锐六万,流民无数,斩管承于渠水。

    黄巾军士气降至谷底,再加上粮食告罄,再无半分抵抗之心,一百三十万青州黄巾无条件向张帆投降,张帆也没有失约,代表朝廷赦免了他们并开始大规模迁徙。

    迁徙的目的地是那里呢?当然是江东了。

    对于这次迁徙,其实大部分黄巾流民并不乐意,为什么呢?

    这就要从两大流域的关系说起。兖州位于古黄河与古济水之间,属于黄河流域;因长江在今安徽南部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江东所指区域为长江下游江南一带,自然属于长江流域。

    黄河与长江同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共同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黄河流域曾一度比长江流域发达,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从周朝开始,北方的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的文化经济重地。楚国再大也想得到东方诸国的承认。可想而知当时黄河流域的文化影响力有多么的强大。

    这种现象从有史料记载以来一直持续到隋唐。但从宋开始,我国南方赶上并超过北方,南方区域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黄河流域是人类的发祥地。由于历史时期优越的自然环境,聚居着众多的人口,为当地了丰富的劳动力,加速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我国的人口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秦汉时关中地区、内蒙古和河套地区、“三河”地区、华北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据公元2年的人口资料显示,全国人口为5767万人,北方占75%,南方仅有25%;东汉、三国时期虽然增加,但南北人口比仍为1∶3。

    在北宋前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南轻北重,但随着南方的开发和人口的迁移,逐渐改变了人口分布格局。

    西晋时由于“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及西晋对少数民族的高压政策,使社会重新陷入混战局面,黄河流域的人口则因社会动荡、经济凋敝而纷纷南迁。

    唐时,统治者组织了人口迁移,尤其是“安史之乱”,造成人口从北方地区迁向南方。北宋末,由于“靖康之难”,北民南迁,从而改变了人口分布格局,形成了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

    ……

    在这些流民看来,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

    张帆这种强制迁徙的举动,等于让他们从环境优越的大都市,搬到了地处偏远的小山村,这群人能乐意才怪。

    不过形势比人强,如果是一般的流民,或许不会轻易屈服,没准儿还得来个暴动起义之类的……

    但是这帮流民都是黄巾叛贼,按照大汉律法当斩首。况且在这么多年的官府镇压下,他们的尊严和脾气早就被消磨殆尽,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哪怕是对于这种类似发配一般的遭遇,也并没有没什么太多的怨言。

    其实长江流域真的有这么不适宜居住吗?

    其实不然,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积温高,农作物生长期长,许多地区雨热同季,农业生产的光、热、水、土条件优越。

    流域有耕地2460多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而农业生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0%,粮食产量也占全国的40%,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的70%,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

    其次,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河川如网,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

    为什么黄河流域早期一度成为我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呢?

    其实在铁器未大规模使用以前,黄河流域的土壤更易于刀耕火种,所谓刀耕指木具、石刀或类似青铜的金属类器具。

    黄河流域的土质以粉土、粉砂土为主,非常松软;而长江流域的土质则以粘土为主,粘土致密,难开垦,没有铁器是难以大规模开发的。

    然而时过境迁,技术一直在进步,我国炼铁始于春秋时代。战国初期,我国已掌握了脱碳、热处理技术方法,发明了韧性铸铁。西汉时期,出现坩埚炼铁法。汉代以后,发明了灌钢方法。

    农耕技术已经大幅度跨进,所以说现在开发长江流域,时机已然趋于成熟,此举必将给张帆带来超乎寻常的丰厚回报。

    张帆为什么一定要费力的开垦长江流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图利用迁徙流民,大力推动屯田制,以此来淡化江东“氏族门阀”的力量。

    大官僚与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集团,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

    门阀大族是大地主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其后自东汉、西晋、南北朝……各朝各代统治者,譬如曹操、刘裕等,都通过各种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打击那些氏族门阀,如建立国学馆、编写氏族志时把各大姓地位都降下一等、科举制等等。

    江东相对于中原来说属于贫瘠之地,本地的”氏族门阀“不论是数量还是影响力都要逊色一大截,选择南方难度更小,操作起来更便利,这才是张帆从兖州迁到扬州的最主要因素。

    张帆作为一个有野心和抱负的人,岂能容许他人共享这份权柄?自然要不遗余力的削弱氏族门阀的力量,迁徙流民推动屯田制只是大计划的第一步。(未完待续。)

第329章 弑君() 
迁移之事绝非张帆心血来潮,而是谋划已久,就在张帆进入兖州平叛之前,远在黄龙寨的张昭等人已经开始积极筹备此事,搭建临时住处,修桥铺路,准备耕牛、农具等。

    张帆亲自选定了几处主要的据点: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巢湖地区和太湖地区,这些地区都是现代我国最大的几个商品粮基地,他准备随后在这五个地区推广杂交水稻……

    一百三十万青州黄巾之中,青壮约三十余万,张帆从这三十万青壮之中经过严苛甄选,最终有五万人被编为正式军队建制,命名为“青州军。”其余人众,包括青州兵的家属被安排屯田,为军事提供粮草保障。

    张帆继续坐镇兖州,训练新军。一众下属则是忙着迁徙的各项工作,这么大规模的迁移可不是一件易事,还好张帆也不是一般人,手下有能耐的文臣谋士也不少,平常没什么机会发挥,这回可把他们累的够呛……

    张帆任命张昭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任命赵云为典农中郎将,李典、魏延、凌统、陈武、董袭五人为典农校尉,分派到各个据点维持治安剿匪等事宜。

    临行之前,赵云来向张帆辞行,张帆严肃的叮嘱道:

    “子龙,屯田之事事关重大,可万万马虎不得。把这件事办好了,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赵云正色道:“谢主公。属下明白。”

    张帆微微颔首,“我这里有一份详尽的计划书,你交给张昭先生,他看了自然明白……”

    赵云小心翼翼的将计划书收好,张帆接着说:

    “咱们这次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50人为1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校尉,不隶郡县。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田,60人为1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赵云点点头,拱手道:

    “属下知道了。”

    张帆看看天色说:“好了,具体的细节,我在计划书已经写的很明白了。你今天先带回去看看,有什么不明白再来问我。”

    “诺。属下告退”赵云行礼退下……——

    就在张帆平定兖州黄巾的时候,朝廷的情形有产生了一些变化,原来当日马腾、韩遂进犯长安,李傕、郭汜坚守不出,马韩见军粮已尽,只得拔寨退军。李傕、郭汜令张济引军赶马腾,樊稠引军赶韩遂,马韩联军大败。

    李傕、郭汜大败西凉联军,天下震动,诸侯侧目,李、郭自此更加膨胀,横行无忌,朝廷内外无人敢言。

    郭汜、樊稠因有战功而加“开府”之权,造成郭、樊权力大增,跟三公、李傕合为六府,朝廷在关中内部的权力大减。

    李、郭、樊侵夺献帝原本要拿来赈灾的钱财,因为军队缺粮,竟任由军队掠夺百姓,造成更严重的饥荒,关中百万以上的人口,各自饿死逃窜,纷纷南迁至刘表、刘焉、张鲁等人的领地。

    李傕等人相互争权夺利,矛盾越来越激化。六月,樊稠欲带兵向东出关,向李傕索要更多的士兵。李傕顾忌樊稠勇而得人心,又因为当初樊稠私自放走了韩遂,于是让樊稠、李蒙过来参加会议,使外甥骑都尉胡封在会议上刺死了樊稠、李蒙,兼并了樊稠、李蒙的部队,自此西凉诸将更加相互猜忌。

    李傕经常在自己家设酒宴请郭汜,有时留郭汜在自己家住宿。郭汜的妻子害怕李傕送婢妾给郭汜而夺己之爱,就想挑拨他们的关系。

    一次李傕送酒菜给郭汜,郭汜妻子把菜中的豆豉说成是毒药,郭汜食用前郭妻把豆豉挑出来给郭汜看,并说了李傕很多坏话,使郭汜起了疑心。过几天李傕再宴请郭汜,把郭汜灌得大醉,郭汜怀疑李傕想毒害他,赶紧喝粪汁催吐解酒。

    随后郭汜率兵来攻李傕,两人交战连月,死者数以万计。李傕请李儒为宣义将军,来帮助自己。汉献帝派人劝解,没有成功。

    安西将军杨定害怕李傕谋害自己,就与郭汜合谋劫持汉献帝到自己的营中,但计划被人泄漏给了李傕,李傕抢先下手,派侄子李暹劫持汉献帝到自己营中。

    郭汜随后劫持了前来劝和的公卿,二人继续交战。李傕对汉献帝多有怠慢,汉献帝敢怒不敢言,进封李傕为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

    黑沉沉的夜,仿佛无边的浓墨重重地涂抹在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

    李傕大营,汉献帝看着冷不丁突然闯进来的的李儒,警惕的说:

    “李尚书,这么晚了还特地过来,有事吗?”

    李儒面沉如水,阴测测的说:

    “奉大司马之命,特来送陛下殡天。”

    “什么?”刘协吓得小脸发白,双手直颤抖,惶急的说:

    “朕已经封他为大司马,他到底还想怎样?要这个皇位吗?好,朕立刻就下诏传位于他?”

    李儒对他的话置若罔闻,从怀里掏出一个白色的小瓷瓶,语气平淡的说:

    “陛下,时候差不多了,您还是乖乖把它喝了吧!否则弄得血淋淋的,岂不是有失天家威仪?”

    刘协环顾四周,茫然无措,连连后退,想叫又不敢叫,李儒见状阴笑道:

    “陛下,您就别费劲了,现在这附近早就全部换成我的人了,就算你扯破了喉咙叫,那也是没用的……不过有一点你的确比你哥哥强,当时他这会儿早就哭成泪人了……”

    刘协盯着李儒的眼睛,斩钉截铁的说:

    “不对。不可能是李傕派你来的……他是不会现在杀我的……”

    李儒僵了一下,随即笑道:

    “陛下,您比你那个脓包哥哥强的真不是一星半点,可惜啊!越聪明越不能留。”

    李儒眼里寒芒一闪,吩咐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