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第二天的傍晚才到了天津。
天津从明代就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现在有些人还是对天津称呼“天津卫”,这是从明代时的称呼了,它现在已经是北方最大的商埠,再加上清政府在天津的一系列衙门在天津,像是北洋水师、天津机器局、天津道、天津长卢盐道、天津海关道、北洋通商事务衙门等真可谓是衙门林立了。
各种商铺不光是在天津的老城里,像海河边上,租界里等中、外的各种商店林林总总,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景像,最繁华的地方应该是北大关、估衣街,还有就是南市一带,那里的商铺真是一家挨一家了。
街上的行人人头攒动,各种叫卖声此起彼落,那些官员们和有个钱的人们,继续着他们每天的生活,该吃则吃该喝则喝,他们不知道日本人的军舰、大炮早已经对准了朝鲜,更不知道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片大好河山。
当李振华的几辆“长城牌”汽车,后面还跟着一辆拉着汽油的货车,开进了天津以后,天已经晚了,从东营到这里六百多里路,那可是足足用了将近两天的时间啊,因为自己的汽车速度不快,路也不好走所以时间就长了,一进天津,李振华原来想就地找个地方,就在八里台那儿的客栈休息一晚,反正晚上那个老李也不会再办公了,后来一想,不如晚上就把事情给解决了,明天就可以回去了。于是他决定晚上去见李鸿章和他进行面谈。
汽车又继续向前前走,过了八里台,前面就是后世的卫津路,现在还没有这个名称,那是1900年和八国联军战斗以后才有的名字,进入南门外大街,转向东绕过城区,走东南角到东门,过盐关浮桥(又称孟公桥,后来才又建成了铁桥,就是现在的金钢桥)来到了李鸿章的北洋通商事务衙门。
一看到来了一串汽车,而且还有一队卫兵,门口的听差们马上就慌了,但是一看到那位李振华大人,他们这才放下心来,虽然他们大部分没有见过李将军,但是其中是有人在威海见过的,同时上面早已经说了李将军要来的事情,一个像头目的人跑了过来对李振华打了一个千道:“见过李将军。”
李振华现在也学会了清政府的那一套,对他说道:“快去通报一下,就说我李振华来了。”
那个听差急忙跑了进去,向李鸿章去禀报了。一会儿,就见衙门的大门开了,没有听到炮声,大概是觉得是晚上吧,李鸿章与他的爱婿张佩伦亲自迎了出来:“李将军你可是真够快的呀,昨天才说来,今天就到了。”
“路太难走了,要是好走一些,还可以早到一些的。”
“快请,快请。”说完手向里面一伸,把李振华让了进去。
进入了李鸿章的书房,李振华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了他的太师椅上:风玉清站在了他的后面,李振华顾不上和他寒喧,马上就说道:
“中堂大人,我可是饿坏了,请把你的剩饭给我拿上来吧,我先垫垫底,要不连说话的劲也没了。”
第181章 李中堂()
第181章 李中堂
李鸿章马上道:“那可不行,让厨房给你作一点吧也不费事。”
“不用了,快就好,咱俩一边吃一边说。你就听我的好了。”
李鸿章看了李振华一下,马上说道:“也好,就依你了,来人!”
一个听差马上在屋子外面答应,李鸿章和他说道:“马上给李将军上饭,同时给他把下人们安排一下。”
外面有人答应一声:“喳!”自然就去安排了。
李鸿章先给李振华倒了一杯茶,俩人这就进入了正题了,李振华直接就问道:“中堂大人,面对日本人灼灼逼人的架势,请问中堂大人可有什么想法呀。”
李鸿章看着这个年轻的额驸,用手慢慢地捋着自己的胡子,对他说道:“将军有什么想法吗,有就请直接告诉我就可以了,不用绕弯子了。”
“不,中堂大人,中日之间两年之内必将要发生一场大战。首当其冲的就是你的北洋水师和你所管辖的朝鲜,难道大人看不出来吗?”
“非是本官看不出来,而是看出来,我也是无能为力呀。”
“那么中堂大人打算怎么办哪?”
“还能怎么办?只好是请各国进行调停了,大人有什么好办法吗?”
果然就是这一套,这让李振华心中想道果然不出自己所料,你就不会来点新的词吗?看来好说是不行了,那就给他下点猛药吧,于是他就向风玉清一摆手,风玉清把自己搞的一个日本人针对清政府的情报文件拿了出来,双手递到了李振华的手中。
李振华又把它交到了李鸿章的手中,张佩伦马上给他把一副水晶老花镜,双手递到了李鸿章的手中。然后又给他加上了两支蜡烛,室内更加明亮了,李鸿章开始认真地看了起来。
风玉清的文件说的很仔细。把近年来日本政府对清国的一系列情况都说了出来: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这样一个怪胎,它们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侵略并战胜中国,这就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阳子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鲜;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吉田的这一疯狂的扩张思想。对她的弟子们,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此一时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
在他们的明治维新初期,日本人就奠定了大陆政策,大臣田中义一在那个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中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如果说这些议论在当时还只是一个“蓝图”的话,到了1887年就已经非常的明确和具体了。日本政府制定了详细而又具体的《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政府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他们的全部目的。
日本在几十年里将上述国策一以贯之,进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甲午战前的几年,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31%。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而皇后则把自己的首饰拿出来捐献给了海军,这笔钱虽然不算很多,但表达了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势必对全国产生很大激励。
果然,在日本天皇两口子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100多万日元。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及各地沿海地区活动,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细地图。日本就像一架制作精良的战争机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与之相比,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
上面是日本方面上层的政策性问题,而下面就风玉清搞的一个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的一些对比:
日本一直注意着中国。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在向明治天皇进呈的中**队调查报告中指出,清政府正在改革军制,如果仿效欧洲,则平时可征兵425万,战时可达850万人之多。所以他认为“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日本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六万三千名常备兵和二十三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七万二千吨的海军,已经大大超过了北洋水师。
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看到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时那样,连洋人几艘炮舰就都应付不了,所以他们不免有些飘飘然了。又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意识到西方人并无意吞并国土,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虽然说最近几年东邻日本的一些动作,使人隐约感到将来会是个麻烦。
北洋水师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倒不是因为军火工业实现了国产化——钱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慈禧太后说:“光绪1875年登基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到1886年改为‘训政’,1889年‘归政’。我什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慈禧太后与人家那明治天皇两口子相比、对照,这个境界差距何其之大!
第182章 李中堂(一)()
第182章 李中堂(一)
其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中的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当时的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依航行次序,日舰配备情况如下:
第一游击队
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
“吉野”河源要一速射炮4
“高千穗”野村贞2
“秋津洲”上村彦之丞速射炮4
“浪速”东乡平八郎370924
本队第一群阵:
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
“千代田”内田正敏速射炮1
本队第二群阵:
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 主炮(门)
“桥立”日高壮之丞1
“比睿”樱井规矩之2
“扶桑”新井有贡2
本队左侧:
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
“西京丸”鹿野勇之进
“赤城”坂元八太郎
此时本队第一群阵出现了两行空格,自然是让防城打掉的那两艘“松岛”和“严岛”了。但是不久日本就会出现两艘新的军舰补上这个缺口的。不过新任的舰长就不知道是谁了。
北洋舰队的12艘军舰配备情况如下:
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
“定远”旗舰刘步蟾4
“镇远”林泰曾4
“经远”林永升2
“来远”邱宝仁2
“致远”2
“靖远”叶祖珪2
“济远”方伯谦2
“平远”李和1
“超勇”黄建勋2
“扬威”林履中2
“广甲”吴敬荣2
“广丙”程璧光3
另外还有一些炮舰和鱼雷艇。
另外还有一张日文的地图,上面清楚地标示出北洋水师的所有情况,就连那一口口水井都标在了上面。李鸿章看不懂日文,但是那上面的一些标识,还是让他触目惊心的。
李鸿章看着文件,李振华吃着饭。两人谁也没有耽误,李振华三下两下吃完了,又帮李鸿章把蜡烛弄亮一些。然后坐下慢慢喝茶,在这个世界对上这种人物。那你就要有点耐心才行的,终于李鸿章看完了,李振华问道:
“怎么样?你有些什么想法呀?”
李鸿章长叹一声:“想不到竟然会是这样,如此看来,这仗就更不能打了。”
“为什么?”李振华心中一惊,难道非得让我把他干掉吗?
李鸿章终于又开始慢慢地说了起来:“你想啊,这要是一打起来。我们的北洋水师是难以取胜的,就是胜了也会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不智,只能是想办法请西洋人进行调停。把战争避免开了。”
“现在日本人对我们虎视眈眈,他们多年的努力,就是要在我们的胸前插入一刀的,像你这样想来,是以不战为好。但是如果日本人打到你的家门口了,那你怎么办?”
李鸿章无语了,但是考虑一下以后他还是说道:“那就只好是清各国列强进行调停了。”
李振华听到李鸿章如此说来,这本是在他的预料之内的,他停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中堂大人,这一仗,别人不打可以,放眼整个大清,也唯有你不可不打。”
“这是为何?”
“你想啊,朝庭在你的北洋水师身上投入了多少?直隶三省以及朝鲜又是谁的防地?如果一但你采取避战的办法,日军从朝鲜、旅顺或是山东登陆,且不说朝庭如何处理你,就是那一帮子清流,就把你后半生的名誉给毁了,以后让百姓们如何来讲述你。”
李振华知道像李鸿章这样的人,生前他们可以不怕死,但是对于死后的名声看的是相当重的,以后士子清流,还有老百姓的口碑那是相当重要的。
听着李振华的解说,李鸿章也想到了这些问题,是啊,自己一味地避战,日本人肯定会长驱直入,到那时自己还是要打,到那时可就完全被动了,到那时再打就更不好打了,尽管太后和皇上看重自己,可是后面还有一帮子翁同和之流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就是请其它国家进行调停,也得是双方都得听才行的,但是那日本人就会听嘛?日本人的那会嘴脸,自己不是不知道,那可都是一帮子畜生啊,李鸿章的汗水把后背的衣服都给湿透了,他的脸色也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