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东幼虎 >

第33部分

江东幼虎-第33部分

小说: 江东幼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南宫之中多为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之所,宫殿楼阁鳞次栉比,人员众多,自然也是北宫之外,兵乱最先祸及的地方。

    孙策眼前,就是一副兵连祸结的惨状,伏尸、烟火、参杂着兵器交击与喊杀之声,空气中浮动着的满是血腥与硝烟混杂的气息。

    以常人的五感浸淫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就会陷入异常的躁动和疯狂之中。

    孙策看看身后自己带来的十个军卒,冷声道:“都看紧了自己的手,此事一过,好处少不了你们的。若是现在随便伸手坏了我的事儿,那也就不用等会军营再算账了!”

    孙策的言外之意众人都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原本有些粗重的呼吸也平静下来,全都低垂着他,俯首听令。

    “现在,跟上脚步,不要掉队!”

    孙策对后面喊了一声,拔出龙牙持在手上,向着记忆中东观的方向赶去。

    一路之上撞见那些不长眼、意图持械行凶的,孙策就直接一刀送其上路,而那些有眼力,远远躲开的,孙策也不追赶,放其自去。

    眼见到了东观之外,却迎面撞见一队车马,乍一看去有个四五十人,为首之人身着洛阳城卫军服,显然不是关东联军一路的。

    这样一队人马在此时的洛阳城已经算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能不冲突还是不冲突为好。孙策仔细端详着,想要找出对方所属的阵营。

    谁知孙策这边不想找事儿,那带头的军将却是瞄上了孙策身后的大车,双眼放光的就对孙策喊了起来。

    “你是哪家的小子,现在军务紧急,你的车子大爷征用了,速速过来给大爷搬东西。”

    孙策一听这话,哪还不知道这伙人就是趁火打劫的,顿时就乐了。

    “这儿正愁车子不够用呢,就有送货上门儿的。”

    孙策心里想着,手上不停,直接提刀策马,朝着那军将杀去。

    那人哪里知道孙策厉害,还道这小子失心疯了,根本没把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放在眼里,手持长矛斜指孙策。

    “爷给你条活路,你还不知道珍惜,那好,来受死吧!”

    说罢,提矛刺向已经杀到近前的孙策,准备一矛将这“无礼”的小子挑于马下。

    可孙策哪是这种不入流之人能应付的,还没等那人长矛抬起,孙策胯下大黑,猛地一个提速,就跃到了那人身侧。

    根本没做出挥刀的动作,龙牙毫不着力一般自那人腰间划过,那人瞬间便没了动作。

    都懒得看那人,两马交错而过后,孙策直接勒停战马,看向面前望着自己的数十军卒。

    “把车上这些破铜烂铁都卸了,赶上车随我进去搬书,谁要是有别的心思,就和这人一样!”

    说罢,孙策在众人疑惑间将龙牙向后一挥,敲在那军将身上。

    只见那军将手中长矛“当啷!”一声落在地上,上半身自腰间开始缓缓的蠕动,随着移动速度加快,整个上身带着翻滚流淌的血液斜斜滑落,砸在地面之上。

    而那军将的下半身,还稳稳的骑在马背上,未动分毫。

    轻易的震住了数十乱军,孙策知道必须加快速度了。

    通过对数人的盘问和比对供词,孙策了解了这些人的来路。这些人正是王允派来打前哨保护东观典籍的前锋。

    而王允可能没想到的是,这些人直接干起了监守自盗的买卖,虽然没毁坏东观之中的古籍,却将其中藏着的珍宝器械裹挟一空,就准备跑路了,根本理都没理那些仍在殿中的古籍,倒是搞了一些帛书用来做包裹,来包覆金银器皿。

    孙策倒是对这些文官有了清晰的认识——行动力弱的可怜。

    看着面前这些都不敢正眼看自己的乱兵,孙策摇头苦笑,领着众人重返东观之中,寻了其中专门存放古籍的一座大殿,吩咐这些人好生将其中的书籍搬运出来,装车准备运走。

    至于那些今人所著、或是新修史书,孙策一点兴趣都没有。

    五经原本、诸子所学、百家艺术,这些才是孙策真正求而不得的东西,是此行一定要带走的宝贵典籍。

    孙策才安排人入内不久,里面就跑出了一人报信,说是大殿里有人。

    孙策一愣,抬步走进大殿。

    只见大殿正中地上散落着几卷竹简,一个头发略微花白,文臣打扮的老人,正坐在大殿正中,头低垂着望着手中竹简,浑身死气沉沉,整个人如失魂了一般,就那么呆坐着。

    “打打劫”

    孙策看着面前这个很是吓人的老者,嘴里不知不觉地就冒出这么一句

第75章 基石() 
那老者也不抬头,仍旧死气沉沉地盯着手中书卷,只是如同自言自语般的小声念叨着。

    “打劫的跑来文苑,你们这些军汉就没一个是识字的吗?简直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孙策才不管什么是斯文,他这次是来捞好处的。要不是需要确认一下这老头子是人是鬼,早就让手下的开始往大车上搬了。

    现在确认了对方只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老头,孙策也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手一摆,对身后几个随着跟进来的士卒大喊一声。

    “还愣着干嘛?都给我搬,能装多少装多少,装的多了有赏。装不下的也别强装,谁要是弄坏了有用的书,小爷有的是办法收拾你们!”

    城中乱成一团,孙策也不装文明人了,直接挥舞着手中长刀就开始赶人过去搬书。

    孙策这边话一出口没觉得什么,那边的老头儿闻言却是一愣,双眼中的灰败也渐渐隐去,有了些光彩流动。

    “感情这个小子居然还真是来搬书的,这可巧了!”

    那老者抬头看看忙着往大车上搬书的军卒,轻手轻脚的站起身,就那么径直走到了正在“监工”的孙策身边。

    “小将军,既然是来搬运书卷,想必也有卫道之心,老夫这里有最新编写的汉史百余卷,小将军不妨一并带出去,也是一个名传史册的机会不是?”

    孙策这边忙的冒烟儿,偏还有人来添乱,没好气的乜了那老头儿一眼。

    “屁的史书,你知道后人有多能编,谁知道传下去的史书还是真是假,没地方放!”

    孙策一句话把老头儿顶了回去,搞的老头一脸如同便秘的表情。

    “好,史书不要就不要了,有人在总还能重修。我这还有不少我大汉名儒对经典的著述,通经达用,乃是治世之道”

    孙策一听更恼,也不待老头儿说完,直接出言打断。

    “那就更不需要了,帝王心性说出花来也还是愚民之道,留在这一把火烧了也就是了。”

    老头一听急了,怒道:“这也不要,那也不行,那你是干嘛来了?”

    “四书五经古籍原本、先秦诸子百家所学、民间杂艺百工之谈,我要这些,其他的哪凉快哪呆着去。”

    “这些古籍未必就比今人阐述先进,小将军”老头儿还要劝。

    “我不要先进,更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我都有。我只要真本,不是今人手抄,而是能追本朔源的那种真本。先圣所论是我大汉基石,著书无论多寡,言词无关对错,重要的是保住我华夏的精神传承不灭。”

    那老头听了,却是一愣,仔细思索了半饷,随即一咬牙一跺脚,怒道:“你这不知礼数的小辈!罢了,老夫就索性指点你一下,叫你那些手下都停手吧,真正的古卷都藏在密阁之中,这大殿里是保存不了古书的,你们搬回去的那些最多也就二十年的历史。”

    孙策一听,表情有些讪讪,随即又有点将信将疑的看向老头,那表情像是在说“老家伙!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老头儿一怒拂袖而去,孙策连忙紧跟几步追上。同时叫来身后两个像是认识几个字的军卒,嘱咐道:“跟这老老先生一起过去搬书。”

    吩咐完,还小声嘱咐一句:“注意点儿,别让老头夹带什么没用的私货。”

    有了这个神秘的老头帮忙,抢救古书的进展异常顺利,不到半个时辰,近五十辆大车都已经装车完毕。

    眼看着一辆辆大车驶出东观,想着南宫大门缓缓而去,孙策才想起来问问老头儿姓名。

    能在大火焚城的时候还在东观里游荡,显然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还未请教老先生尊姓大名,这次抢救古籍能这般顺利,还多亏了老先生援手。”

    那老者脸上的表情像是在说“你现在才想起来问?”又见孙策尴尬,才缓缓地道:“老夫一介书吏,奉命在此地修史罢了。小将军无需多问,还是快去护着车队。若是那些珍贵典籍有什么闪失,就未免有些不美了。”

    孙策见老者似乎没有告知姓名的意思,只得无奈地抱拳向老者行礼,道了声“多谢!”,随即转身策马而去。

    孙策离开不久,一队身着洛阳守军军服的士卒,在一名军将的带领下进入了东观之中。那军将见了刚刚的老者,直接下马施礼拜见。

    “侍中大人,该准备离城了。”

    老者仍旧目视着孙策离去的方向,语气幽幽的道:“子师就派来你们几个?”

    “司徒大人先后派了三队人马前来,恐是因为兵荒马乱的,因而走散了”

    “哼!”老者冷哼一声,似乎很是不满。

    “先生在看什么?”那军将见这老者兵荒马乱的还有心情看风景,好奇的问道。

    “看我大汉的基石”

    老者嘀咕一声,声音微不可闻,却面色萧索。

    没有文教之功,单凭武人,只能乱天下,却是无法治天下的。

    孙策深悉这一点,所以才在这么关键的时候丢下诸事不理,单单跑来东观收拢古书,取书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罢了。

    大乱之中护卫文教的名声与手中可以一锤定音的真本书籍,都是今后与世家大族斗争中最有力的武器,需要尽早攥在自己手中。

    抛去脑中的胡思乱想,孙策护卫车队一路自东门而出。路上也遭遇了几股乱兵和关东联军的先锋小队,在得知车上所载的尽是些书卷以后,都一脸看白痴的眼神看着孙策。

    当然,还是有些与之前那个倒霉鬼类似的,打上孙策手底下这些大车的主意。结果无论是西凉乱兵、洛阳守军还是关东联军,都被孙策一刀剁翻带头之人,然后轻易的将那死鬼的手下驱散了。

    在祖茂分来的十人带领之下,众人一路有惊无险的回返孙坚大营。交待众军卒先行休息,又给那几十个“战俘”分配了居住的营帐。孙策取了些干粮清水,就再次跨马出营。

    洛阳城中的大乱才刚刚开始,现在可不是休息的时候

第76章 汉家火种() 
董卓废刘辩为弘农王以后,将何太后与刘辩一同幽居于永安宫中,其后何太后“忧愤而死”,刘辩则仍旧与几名宫人居住在永安宫内,等待着自己的死期。

    而现在,整个宫城之中,目光所及的皆是烈焰焚天、烟尘鼓荡。

    “仲简,你说我这次是不是做错了”

    袁绍坐在永安宫之内一处大殿台阶之上,面上无喜无忧,眼神定定的看着远方,似乎在谈论着平常家事。

    如果一旁没有弘农王刘辩那早已僵硬的尸体,这副画面倒算是和谐。可如今配上刘辩那满含不甘怒瞪的双眼和嘴角上已经干涸的漆黑血迹,一股穷途末路之感便瞬间笼罩住了两人身周

    “本初立大事者,每多波折。如今逝者已矣,我们还是想办法速速离宫吧。”

    淳于琼可没有那么多愁善感,他还没活够呢!

    “离宫?如今大火绵延宫城之内,哪里又是离宫的出路?多年积攒的精锐,如今折损大半,这天下又有哪里去得?”

    袁绍有些灰心丧气,原本的意气风发也不见了踪影,整个人都陷入了消沉之中。

    这次潜入洛阳,三路齐出,本以为最稳妥的就是自己这一路。可谁曾想董卓能做到这么绝!不仅毒杀了弘农王,还纵火焚烧宫掖,双管齐下欲陷自己于死敌。

    而袁绍带进宫来的二百精锐,经过闯宫一战已经折损近半。大火起时乱象横生,中途又走失了许多,如今仍护卫在袁绍身边的已经不足五十之数。

    见到袁绍灰败的表情和那双被烟火炙烤的通红的双眼,淳于琼心下着急,就想要激一激袁绍。

    “如今宫外尚有两路人马,城外也有数千可用之兵。胜败如何尚未可知,本初何必作此小儿女之态!”

    淳于琼话音刚落,远处却有一声大笑传来。

    “没错,主公若是哭的够了,便随老颜回家!”正是弃了董卓,匆匆赶来的颜良与文丑到了。

    “对,主公,咱们回冀州,找韩馥那小子去!”文丑的声音也随之传来,声音有些干哑,听在袁绍耳中却洪亮异常。

    袁绍抬眼望去,只见二将都未骑马,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架大车,上面缚着一只储水用的千斤大缸,缸中仍旧半满,显然是一路进来耗掉了不少。

    二人就那么挽着大车缓缓前行,身上被烟火炙烤的处处焦黑,双眼同样被烟火熏得赤红,形貌狼狈之极。可就是这样一副做派,看在袁绍眼中却犹如见到亲人一般。

    揉了揉鼓胀的双眼,袁绍站起身来,对两个心腹爱将放声大笑!

    “没错,咱们回冀州,什么洛阳、长安,都与我袁家无关了!”

    迈步走下长长的阶梯,袁绍笑容稍敛。

    这一刻,他想到了一年多以前,同样的洛阳城中危机乍现,同样被董卓凌迫仓皇北上、还有那时、那地、那位老人对自己的谆谆教诲。

    “叔父,绍现在懂了!只要天下还有一个刘姓之人,这大汉朝的火种就还在我袁氏的基业就还在刘虞啊!刘虞!希望你莫要让袁某失望!”

    另一边,董卓策马自西门而出,前来迎接的却是从汜水关失踪许久的胡轸。

    原本应该奉令围堵西门的关东联军先锋数千人马,如今已被胡轸带人杀散。另三门的围城军队又被董卓轻易放入洛阳城中,请援的人手散出去便杳无音讯,整个洛阳西郊尽落入西凉军之手。

    如今,整个撤离队伍依照事先的安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