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走向历史-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出兵已经将近一月,襄阳依旧未曾打下,没有襄阳这个坚固城池作为依托,一旦秦国援军南下,我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固守防线,硬拼的结果就是损兵折将,我晋国兵少,一个换一个也换不起。
为了安全起见,短时间内再拿不下襄阳城池,怕也就只有回师南下这一条路好走了。
虽然如今未曾有秦国援军前来的消息,但苻坚这人并不是一个能忍气吞声的主,如果所料不差的话,此时十有八九已经有大量援军朝着这里疾驰而至”
可能是前几天经历了那场残酷战斗的缘故,此时的桓石康失去不少带着些许轻狂的张扬,变得沉稳和内敛了许多,不然的话今天的这一番话如论如何他都说不出来。
第18章 虚张声势()
夜色漆黑如墨,点点星辰格外明亮,只是光芒依旧是太过微弱了,不能缓解一下夜的黑暗,让人视野稍微变得清晰。
远处的黑暗里也有点点灯火连成一片,与天空之上的众多星辰相映成趣,因为离得太远的缘故,远远望去天上地下仿佛融为一体,如同夏日夜晚江边成团的萤火。
“看来军报确实是真的,苻坚已经反应过来,派出符睿和慕容垂前来救援,只是不知道此时带兵之人是他们两人中的哪一个!”
刁斗之上的桓冲隔着沔水,静静的看了好一阵,这才开口。
“这个暂且未知,不过仅仅是今夜见到的这局面,众多火把连成一片,漫山遍野都是点点火光,前来之人最少也有五万之众!
如今我们手下兵卒连日攻打襄阳而不下,自身多有损伤,士气不高,战意不浓,正值人困马乏之际。
此时秦国又有如此多的援军前来,一旦渡过沔水,襄阳城中守军再开城冲杀出来,里应外合两面夹击之下,只怕局面危矣!”
桓冲开了口,在一旁忍耐多时的桓石康也就随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灯火掩映之中,桓玄皱皱眉头道:“石康此言差矣!秦国援军虽然众多,但我们下手兵将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而且依赖穆之援手,疫病对我们并没造成多少影响。
至于襄阳城,经过这些天连日征战之后,他们剩余兵力勉强守住城池尚可,说道放弃有力地形出城迎战,却是有心无力。
况且此时石虔兄长和已经和郭铨二人攻下武当,又下万岁筑阳二城,只要稍等时日一样能够领兵前来,与我们两面攻击秦国来犯之敌!
双方交战,至少也有五成把握击败前秦军队!趁势收下襄阳,收复大片领土也未尝不可!”
桓冲沉默片刻,才开口道:“有些事情你们不知道,石虔那里一样有人前往,领兵的是秦国兖州刺史张崇,杨亮那里也有秦援兵入蜀,孤军深入之下,不能长久!”
“怎么会这样!”
桓玄有些失态,低呼出声。
桓冲没有说话,而是把目光转向王庆,开口问道:“穆之一直没有说话,却不知你对此有何见解?”
之前通过系统给出的一些资料,王庆知道此时对面的援军不过是在虚张声势,之所以会有这样多的灯火,就是因为援兵前锋慕容垂命令手下兵卒每人手执十把火炬夜行所造成的结果。
此时听桓冲的话音,王庆知道他内心已经决定退兵了,之所以会问问自己,并不是真的要听自己什么意见。
其实站在桓冲的立场上仔细想想,也能理解他为何会有如此决定。
除去镇守一方的领军大将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桓家的家主!
这些年来为了东晋的整体利益,他即便是做出了一些让步,却也不可能真的一心为国,抛弃桓家利益而不顾!
作为依靠兵权起家的人,他深深的明白自己桓家真正的力量所在,此时的局面硬拼之下获胜的可能性不可能有桓玄说的五成那么高,但最起码也有三成!
至于和对方打成平手,七成的把握还是有的。
只是如此一来,不管是战胜还是战败,桓家手中的兵力都会折损大半,是真正的伤筋动骨!
折损大半实力之后,桓家再想拥有如今超然的地位显然是不肯能的。
当然,王庆却有其它方面的考虑,那就是接下来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一场真正动摇了前秦根基的大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成语,就是此次大战之后由大溃败的前秦所贡献出来的。
历史是由很多偶然事情和大势结合在一起所造成,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对这场旷世大战产生丝毫不利的影响,因此上思索一番之后开口道:
“小侄以为,秦国军队远道而来,此时正值人困马乏之际,正所谓敌疲我打,以逸待劳,现在应战也不失一个好时机。,
而且襄阳距离秦国腹地过远,众多步众长途奔袭之下想要在极短的时间里达到这里显然极为困难,小侄觉得秦军援军不可能有这样多的人数!”
桓石康想了想出声道:“现在观去,秦军火把无边无沿,至少也有五万之众,穆之对此如何看待?”
王庆自然不会说是一个兵卒拿着是个火炬的缘故,遂苦笑着摇头道:“这也正是我所疑惑之处。”
一旁桓玄却笑着开口道:“这点倒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襄阳地理位置极为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更是相当于秦国南面中部地区的门户。
一旦襄阳失守,秦国大片土地就暴露在了我们面前。
门户大开之下,我们进可攻退可守,秦国自然疲于应对。
如此重要地方告急,他苻坚怎可能不重视?
援军日夜兼程而来乃是应有之事,即便是来的兵将再多一些我也觉得合情合理。”
王庆不着痕迹的笑笑,随后点头,算是同意桓玄的看法,不再出声,和桓玄以及一旁的桓石康二人一起把目光看向沉默不语的桓冲,他是一方大将,又是桓氏家主,是战是退,都需要他来拍板。
桓冲叹息一声开口道:“想我兄长大司马桓温在世之时,可谓是戎马一生,永和元年兄长率军沿大江之上,平定蜀地,令得汉王李势投降,拜征西大将军,封贺郡公。
永和十年,兄长亲率步骑四万余人挥师北上,兵锋直达关中之地,于蓝田击破苻键数万人,进驻霸上,正欲一鼓作气之际,因为军中缺粮只得带兵而还。
虽然如此,兄长却已经名声大振,我桓家也随之地位日隆。
永和十二年,兄长二次北伐,击败羌族姚襄,收复洛阳,兄长建议迁都前往,却遭到朝中众人竭力反对,更甚者,在兵力和军资方面使绊子,牵制兄长。
燕国趁我大晋君臣猜疑之际牵制之际,重新占领洛阳,致使大好局面毁于一旦!每当思此,我胸中怒火依旧难抑!
太和四年,兄长三次北伐一路势如破竹,经金城时见前为琅琊时所种柳树,皆已十围,慨然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慨然流涕!
兵力至枋头,忽闻秦国援军将至,遂烧船,自陆地而退还,途中为燕国慕容垂骑兵伏击,损失三万余人!”
说道激动处,桓冲用手大拍面前栏杆。
“都是朝中鼠辈!软弱无能,安心偏安,如若不然,听从伯父之言,我晋朝早已收复中原,何至于像如今这般风雨飘摇,处处受秦国欺压!”
桓玄双拳紧握,恨声言道。
桓冲却笑着摇摇头道:“今日说起兄长往事,目的不在此处,你们且看看,累次征战,兄长威望达到何种地步?却终不抵最后一败。
兄长威望大减不说,朝中那些人也趁机发难,我桓家地位也有所下降。
今日我想说的是,战争只能打有把握的,只能打胜仗!我们桓家经不起失败!更禁不起损兵折将!”
说道这里他声音突然变得威严起来:“传令下去!诸军依次起营,人衔草,马带辔,铃铛一律摘除!连夜南下!”
“喏!”
“石康穆之听令!你二人各领本部人马,埋伏营帐外围,但有敌军趁势劫营,你二人领伏兵起,尽数诛之!”
“得令!”
第19章 可与谢家小儿争锋()
兵到一万,无边无沿,数万军队齐齐南撤,更是将队伍拉的有二十里之遥!
虽然是撤退,有桓冲这个戎马半生的老将坐镇,照样能够做到有条不紊。
中军前军后军,以及众多背着旗子在周边不断巡视的斥候,各部之间配合得当,不见丝毫混乱,使得这支军队不像是撤退,反而更像是进攻一般。
“后方两位将军处情况如何?”
桓冲让亲兵挥动手中旗子,不一会儿就有斥候自后方打马而来,桓冲看着翻身下马的斥候,出声问道。
“敌军不知我军撤还,襄阳城内亦无追兵出现,二位桓将军埋伏兵马到清晨,见无战事,这才领兵缓缓撤退,如今距离后军不过二十余里!”
斥候禀报道。
“如此甚好!”
桓冲满意的点点头,就准备挥手让斥候退下,斥候却冲怀里掏出一个火漆封好的信筒捧在手心道:“石康将军让卑职交与大帅的信函,还请大帅过目!”
“信函?”
桓冲有些疑惑,什么话不能让斥候传递居然还要用信函?
压住心中疑惑,他接过亲兵取过的信筒,检查一遍确认火漆完好之后,将其拆开
原本还有些不以为意的他,很快面色就变得难看起来,一旁的桓玄将这些看在眼里,心中不由大奇,这信中到底说了些什么,居然让不动如山的叔父流露出如此神色。
但此时桓冲尚未出声,又有外人在,他也不好过问,只得在心中暗暗猜想。
桓冲拿着信函,片刻之后面色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将信纸折叠住,对斥候道:“此事我已知晓,传令两位将军,一日后追上中军!”
“叔父,石康信中说了些什么?可是后方出现不利军情?”
待到斥候骑马离去,周边没有外人之后,忍耐已久的桓玄终于开口询问。
“唉!”
桓冲叹息一声,将那信纸拿出,递于桓玄道:“你自己看看吧!”
桓玄接过展开,刚扫视两眼,面色就变得极为精彩,仔细的看了两遍,好一会儿才愣愣出声道:“慕容垂老儿居然让兵卒执十火炬而行!如此虚张声势,着实可恶!
若不是石康捉到几个秦国走散的兵卒,此时我们定然还被蒙在鼓里!
叔父,侄儿愿意领兵杀回!打慕容垂这个老贼一个措手不及!”
他将信函攥在手中,愤然请命。
“不可!”
桓冲摇摇头断然拒绝。
“当日夜晚若能发现此乃老贼虚张声势之计,我们出兵,应该能够获胜,但此时我们已经南下一百余里,一来一回至少也要四天时间。
这四天时间里足够那老贼布下防御,而且秦国后续兵力在这段时间里也会补上。
先手已失,战机不存,此时即便知晓,也只能徒呼呵呵。
回去吧!日后再找回场子!”
桓玄愤怒过后,面上忽现惭色,呐呐道:“当初穆之说秦国前锋不可能出现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多,这漫天的火光很可能有诈,当时侄儿对此言论有诸多不屑,现在看来,最愚蠢的确实侄儿自己!
我不如穆之远矣!”
桓冲苦笑一声道:“何止是你,就连老夫都被慕容垂这个匹夫所蒙蔽,现在看来,我们诸人中,只有穆之看到了可疑之处,可惜我没能重视,以至错失良机。
穆之此人,先前不显山不露水,每到关机那时刻,总能发挥到常人所不能及的作用,有如此旁支,实在是我桓氏幸事。”
说道后来,诸多感慨。
桓玄面色变幻一下出言道:“侄儿以为,日后要加强对穆之的培养与重视!如今谢氏人才辈出,朝堂之上有谢安这个老狐狸坐镇,军队之内,有谢玄谢石这些小辈领兵,每每欺压我桓氏,如今穆之横空出世,正好可以增加我桓氏力量,抗衡谢氏!”
桓冲点点头道:“此言甚合吾心,理当如此!”
桓冲大军撤回上明,杨亮亦因前秦援军入蜀而撤退,桓石虔和郭铨二人在武当击败救援是前秦兖州刺史张崇后,掳掠人口两千户南归。
战后桓冲向朝廷力荐桓石虔,表他为襄城太守并守江夏,同时上清让王荟任江州刺史,但王荟音兄长王劭去世而辞任,桓冲不满谢安改以谢輏上任,于是自请江州刺史。
至于王庆,本来桓冲是准备让他担任江州司马的,王庆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如果自己不是靠着一些先知先觉,依旧后世诸多的知识,想要这这样的大战中出彩,根本就不可能!
而且担任了江州司马之后,就会有各种政务缠身,劳心费神,过的不快活,找了理由固辞之后,桓冲也就松了口,让王庆接替刘光,成为了武陵郡太守。
本来王庆是准备连这个也辞掉的,但桓冲说什么都不肯松口,无奈之下只得走马上任。
算起来这也是荣归故里了。
太守府内,武陵郡前任太守刘光见到前来接任的王庆之时,心中可谓是五味陈杂。
两个多月前对方还是一个终日打鱼的渔夫,想要进自己太守府都会被门子侮辱。
可是这才过去了多少天,对方摇身一变,已经前来替代了自己这个太守。
其实早在当初知道王庆是桓家旁支,又见到了他处理桃花源事情的手段之时,前任太守刘光就已经知道,这人到了军营之后,定然出彩。
当时他觉得自己给的期望已经很高了,却没有想到对方会在短短时日里获得如今的地位。
天知道他都做了些什么!
自己当年为了做到太守之位,足足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而此人却只用了两个多月!
果然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需扔!
“恭贺桓大人高升!日后还请桓大人看在往日情分之上,多多照拂下官一二。”
换了一身常服的刘光对着一身官服的王庆拱手祝贺。
“刘大人哪里的话,若不是刘大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