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宁州江山 >

第218部分

宁州江山-第218部分

小说: 宁州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这句俏皮话说的许贤友面红耳赤,又羞又愧。

    宁是勤又转过身来向李默开火,斥责他妄自尊大,骄横跋扈,自持功劳和实力,恨不得自立为王,心里早已忘了他这个皇帝,忘了大夏的朝廷。

    “你设计摆弄顾良,打量着朕都不知道吗,你还私设军官训练所,搞军械修理所,勾结江湖匪类走私枪弹,你打算干什么?朕给你的监军就这么碍你的眼吗,你非要排挤他?”

    李默汗流浃背,再次免冠谢罪。

    许贤友骂完李默,又骂许贤友:“你在宁州几十年,我宁家三代人都重用你,如心腹骨肉,建国之后你骄心渐重,结党营私,目无法纪,我若再不敲打你,真不知你要走向何处?你呢,宁州的老人,竟然糊涂到跑去跪舔芮家,你就不知道芮家是朕养的一条狗吗,放着人不做,你偏要去做狗,你丢不丢人?”

    许贤友泪流满面,不能言语,只是一个劲的叩头。

    束英将他搀扶起来。

    宁是勤说了一大串话,面色红的发紫,手也在微微颤抖。

    李默和许贤友拜请皇帝息怒。

    宁是勤叹了口气,痛心地说;“行了,人无完人,谁没个错。官职越大,地位越高,犯的错也就越重。这些朕都不计较了,朕不是小气的人。”

    挥了挥手,让二人起来。

    重新落座,内侍汪寿侗捧来两个象牙杯,里面盛满了红艳艳的葡萄酒。

    李默和许贤友面面相觑。

    许贤友老眼一红,差点没哭出来。

    宁是勤看了又好气又好笑,失声骂道:“朕在你的眼里就那么不堪吗。”

    说罢端起酒杯将酒一饮而尽,许贤友哭倒在地,又要磕头,被束英扶住。

    象牙杯里再次贮满了红艳艳的葡萄美酒,宁是勤捧杯塞在许贤友手里,又将另一只捧给李默,说道:“这是天竺象牙雕琢的杯子,是贵霜王送给朕的,普天之下只有这一对,你们各自拿一个,今后要亲如兄弟。大夏的江山还要靠你们呢。”

    饮完酒,李默眼圈含泪。

    许贤友又当场泪崩,哭的稀里哗啦,连扇了自己十好几个耳光,破口大骂自己混蛋。

    宁是勤望向李默,李默赌咒发誓道:“今生今世,李默绝不背叛宁氏。生生世世,永做大夏的忠臣。如有二心,天诛地灭,永世不得超生。”

    许贤友见状,暗骂自己嘴笨,忙也发誓道:“这辈子,下辈子,许贤友的眼里只有宁家,宁家才是天下之主,换做谁我都跟他拼命。”

    宁是勤很满意,赐二人一模一样的金甲战袍一袭,精钢战刀一口,又授二人内廷白玉牌一块,许二人随时进宫,前朝、内宫如履平地。

    饮宴完毕,皇帝送二人到廊下。

    二人回身再拜,联袂出了宫。

    到了宫门口,二人各自上马,招呼不打一个各回各家。

    次日御驾出徐州,继续东巡。

    大夏大兴五年,秋九月,宁是勤崩于齐州。

    死前约十天,李默和许贤友同时得到密旨,宁是勤要他们率军进宫,辅保太子宁瀍即位。

    二人星夜赶回长安,手持密诏夺了期门军和卫府的兵权。不到一日即传来宁是勤驾崩的消息,二人立即率军进宫,与宰相冯布、宁是谨,参知政事宁仁功,内府军巡阅使傅有德,神机军大将军纪逡一起扶立皇太子宁瀍在太极宫太极殿继皇帝位。

    宁瀍即位后,遵照遗诏,授李默天威上将,摄卫府令,判枢密使事。

    封许贤友秦国公,领期门军大将军。

    二人与冯布、宁是谨、宁仁功、傅有德、宁是真、芮朝礼六人同为顾命大臣。

    尊贵妃芮氏为皇太后,摄朝政。

    以宁是敬镇抚胶东不利,降爵一等,封东海王,贬齐州别驾。

    在内外大臣的齐心努力下,大夏朝终于度过了开国皇帝驾崩带来的危机,实现了权力的平稳过渡。

    大兴五年的秋天很快过去,长安内外渐渐安定下来。

    长安还是长安,对普通百姓而言,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皇帝而已。但对局中人而言,却是天崩地裂的变化。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飞升成正果,几家埋骨在土里头。

    (本章完)

第39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阔别长安多日,李默没想到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回归。他跟宁是勤的恩恩怨怨,终究被时间碾的粉碎。

    元旦之后,皇帝下诏改元中和,大赦天下,犒赏群臣。李默却在这个时候病倒了,其实也不是真病,只是心累无比,所以称病躲了一段清闲。

    养病期间李默每日除了在听松阁发呆,就是在镜湖畔独自散步。

    这些事在几个月前,于他还是信手可得,现在却变得难能可贵起来。

    他就像一个被推到驾驶位置上的马车夫,正驾驶着一辆疾驰狂奔的破车行驶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坠落悬崖摔个粉身碎骨。

    所以调整只能是短暂的,很快李默就不得不面对诸多新的挑战。

    他知道自己绝无退路可言,千难万难他都必须挺住。

    宁是勤死前精心设计的朝堂格局在他死后不到半年就被摄政的太后芮氏改的面目全非。

    前朝的红人随着先帝的故去被大批清除出朝堂,芮氏新贵粉墨登场,这本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哪一次的改朝换代不是这样,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若芮氏能到此为止,安安分分地守着皇帝,守着宁氏江山,上上下下也能接受。下一次的纷争至少要等到宁瀍长大成人以后,但芮氏的性格却是不安分的。

    她立足刚稳就把主意打到了李默的身上,她用一个“太子太保”换取了李默手中的枢密院。李默忍了,执掌枢密院只是临时过渡,他早晚是要交出去的,芮氏不过是心急了一点。

    女人嘛,让着点就好了。

    但芮氏却得寸进尺,又想把卫府从他手里夺过去,这一回李默没给她好脸色。

    李默一面假意称病辞职,一面默许部下在京城和各地表达一些不满。

    年轻的太后很快就意识到她犯了一个错,李默的分量太重,重到她根本挪不动他。

    芮太后事后分析了原因,意识到她之所以搬不开李默是因为手中没有兵权,导致李默挑战她的时候,她束手无策,只能认输。所以要搬开李默这样的权贵,就得把兵权抓到手里。

    怎么抓兵权,她兄长芮朝礼给她出了一个主意。

    宁是勤在生前曾叮嘱过芮氏,告诫她在执掌朝政后当立即改弦更张,下诏停止四方的征伐,以争取民心。芮氏本打算这么做,在她看来军人都是极其危险的,打仗时的军人就更危险了,战事一开什么都要围着战场转,军人的实力极度膨胀,对她们孤儿寡母的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停止四方征战就等于削夺了军人的权力,天下太平,军人就是丘八,不值得一晒。

    但她的意见却遭到哥哥芮朝礼的嘲笑,芮朝礼身为八大顾命大臣之一,执掌御书房,近来又从李默手里夺走了枢密院,他很迷信自己的军事才能,很希望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以巩固他在朝中的地位。

    他劝妹子说:“太平无事,谁会把军权拱手相送?得让他们动起来,借敌人的手削弱他们的羽翼,借敌人的手去摧毁他们的名望,借敌人的手把他们抓到我们的手里。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兵权抓在太后你的手里。”

    芮太后道:“兵凶战危,你就不怕局势失控?”

    芮朝礼道:“大夏乃天下第一强国,放眼四海无人能敌,翻不了船。”

    芮太后心知兄长要藉此建功,更知这么做的风险,却没有阻止。在她看来,满朝文武,只有哥哥芮朝礼跟她是一条心的,是最能靠的住的,她有什么理由不栽培自己的兄长?

    所以她暂时把亡夫的告诫搁在一边,不仅没有停战的意思,反而以更加激进的态度四处用兵。

    大夏的统一事业并未因为宁是勤的离去而稍有减缓,各地还在继续打仗。

    青徐、河北、汉中、襄阳,四个方向的冒进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潞州的军事冒险略有成就,两万大军奋战一个月从萧健的手中夺取了一座县城。

    一连串的挫折让军人颜面扫地,也让芮朝礼的冒险遭到了可耻的惨败,他终于意识到,想驯服这些骄兵悍将非一朝一夕之功,还得徐徐图之。

    摄政的太后却从中嗅到了机会,借有人弹劾芮朝礼之机下诏革除芮朝礼的枢密使职务,将其贬黜出京。

    这当然是做给天下臣民看的,事实上也办不到,芮氏新贵豢养的门客群起上书,一致挽留芮朝礼,太后无奈只得顺水推舟了。

    芮朝礼被贬为监察院御史中丞,仍然在暗中操控着朝政。

    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摄政太后以自己的名义下诏休兵,同时宣布裁减兵马,将大夏的总兵力由大兴末年的百万雄师裁减到三十万人,光禁军就裁撤了两万人。

    几乎是同时间,太后又以皇帝的名义宣布大规模的裁减内宫,将大兴末年四万宫女放出五分之四。

    这些放出的宫女在出宫前都领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太后的馈赠,她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被配给禁军将士,少部分精华则赏赐给了朝中新贵。

    “太后其实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以她自己的名义下诏休战,裁减军队,以皇帝的名义裁减宫人,然后用这些被裁减的宫人去安抚禁军将士,真可谓一举数得。而且这裁军也是大有讲究,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意思,不听话的军队直接裁撤。这么一折腾谁敢不听命于她?唉,芮朝礼没做到的事,她却做到了,这个女人不简单啊。”

    小七对芮氏的做法很紧张,认为这是巩固她权力的奋力一搏,一旦成功,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他劝李默中途截击,坏了她的好事。

    李默淡淡一笑:“你想多了。小恩小惠能顶什么用,纵然禁军将士都念她的好,也不能表明危急时刻就愿意帮她卖命。近来被裁减的军队大都回了家乡,闹事的多不多?”

    小七道:“你说吧,各地打翻了天都。今早冯大人还来找你呢。”

    “冯大人来了,那你为什么不报我知道。”

    “你抱着李仙儿睡觉不起来,我有什么办法,我只好让他回去了。”

    “胡闹!”李默起身准备出门,想了想:“你怎么知道我昨晚跟李仙儿在一起?”

    (本章完)

第393章 太后来了() 
“这很奇怪吗?老大端庄淑雅,假装波澜不惊。二娘冷着脸,三娘努着嘴,五娘满脸幽怨,六娘一如既往的精神勃发,老七,老八也在,唯独不见四娘的芳容,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啦。”

    小七最近总是赖在李默家吃早饭,这些事情观察的倒是蛮仔细的。

    李默不理会他,直接去了政事堂。他是顾命大臣,位同宰相,有权过问政务。

    芮太后继承了宁是勤给儿子留下的集权模式,用御书房架空政事堂,把位高权重的宁是谨支去了东都洛阳,又把后起之秀宁仁功支去礼泉县监督修造宁是勤的陵墓。为了粉饰太平、笼络人心到底还是做了一点改变,先是把通政司还给政事堂,然后把政事堂的大印也还给了回去,让宰相们能有更多的权力参与政务。

    不过年轻的太后很喜欢写字,经常把政事堂的票拟改的面目全非。

    冯布还是内阁首相,一如既往的勤奋。

    见到李默来,冯布赶紧放下手头事务,和几位宰相一起迎出。

    李默跟诸位宰相见了礼,入大通铺落座。

    天有些热,但又不是太热,所以大通铺里没有冰块,众人只能用不停喝凉水来降温。水喝多了难免去上厕所,厕所有些远,所以诸位宰相只能在殿后的马桶上解决,因此这间屋子总有着那么一股似有若无的尿骚味。

    李默久在军旅,体力和耐力都是一流的,虽然汗流满面却也毫不在乎,正襟危坐,像一尊佛。让几位年迈的宰相好生羡慕。

    大批被裁减的军队突然回乡,地方州县措不及防,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有些地方甚至酿成了暴力流血事件。所以冯布和几位宰相商议之后,打算请李默给各地卫府营打招呼,请他们全力配合州县安定地方。

    去卫国公府见李默却吃了闭门羹,冯布等人正为此事揪着心,可巧李默就来了。

    李默当面请罪,道歉说让冯布等人白跑了一趟,又说以后有事可以直接喊他来政事堂。

    众人连说不敢,冯布道:“太保当朝一品,顾命大臣,有事我们该去向您请示才对。哪有反过来让您来这的道理。”李默道:“不敢,不敢,政事堂是天下政务中枢,李默只是一个卫府令,卫府的职责就镇抚地方,为行政保驾护航,岂可主次颠倒。”

    众宰相都说李默谦虚了,卫府是独立于政务和军事系统外的特殊机构,有自己的行事规则,无须看政事堂的脸色。

    倒是李默位高权重,还能如此谦逊,实在是很难得的。

    政事堂谋划天下机务,李默这个卫府令倒是不宜久留,说了正事就准备起身告辞。

    忽然一阵乐声响,有人喊摄政太后来了。

    李默注意到冯布等人面色微变,既是紧张,又是厌恶。芮太后不仅经常在他们的文书上修炼书法,还要经常亲临政事堂指导工作。

    她年轻,寡居,精力旺盛,而且皇帝的勤政殿就在北面不远,来去实在很方便。

    芮雨晴显然没想到李默会在这,略略吃了一惊,因为前番交手败了一局,她现在对这个人很忌惮。

    更让她感到不舒服的是,李默仗着是顾命大臣,竟然不肯跪拜她。

    但不高兴归不高兴,这是她亡夫生前赐予了荣誉,天下皆知,她也没办法。

    “上将军也在啊。”

    太后这轻飘飘的一声招呼,却让冯布等人紧张起来,忙解释李默来此的原因,生怕摄政太后产生误会。

    顾命大臣原本是可以参与政务的,但这项特权自芮朝礼被贬、宁是谨和宁仁功出京后实际已经被芮太后废黜了。

    而今除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