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人的兄长扭加汗昔日因雁门关之失被桑巴拉古斩杀,次云接替兄长为蓝旗旗主,但蓝旗营在女直八营中一直得不到重用,次云对桑巴拉古是心怀怨恨的。
延州取胜后,赤旗旗主乌珠留丢下部属,与少数心腹潜回云州。青旗旗主伊墨居海决心与宁氏拼个鱼死网破,唯有他化整为零准备当土匪,由此可见其无奈与孤立。
李默沉吟道:“这个人在河南时杀戮太重,非有大功劳只怕难以被世人接纳。”
苏晋道:“可命他取伊墨居海人头来投效。”
李默喜道:“果然如此,可将功折过。”
十日后,延州大营传来消息,次云携伊墨居海人头来降。
原来伊墨居海虽决心与宁州玉石俱焚,却深感实力不足,于是就想拉次云下水,次云将计就计诱他会面,当面斩之,携其首级向延州大营投降。
伊墨居海一死,女直青旗营群龙无首,瞬间溃散。
宁是真得知消息后,见李默,要求遣使北上迎请宁买道回京。
李默道:“乌珠留、伊墨居海虽败,但关中仍不平靖,此刻迎请陛下回銮太过仓促了。”世人传言,李默有意拥立宁仁功为主,宁是真又惊又怕,闻此言更是胆颤心惊,一时语重心长道:“默之,我明白你的心,但大夏再也经不起折腾了,一旦砸锅倒灶对谁都没有好处。”
李默道:“王爷何出此言,李默惶恐。”
宁是真道:“我知你是个忠臣,陛下又何尝不知。而今四方不稳,陛下一日不回京天下便一日不得安稳,社稷就一日不得中兴。”
李默道:“我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长安城下各军中半数是英国公的旧部。”
宁是真愕然,久后叹道:“英国公当年被奸臣谗毁,是到了为他平反昭雪的时候了。”
有宁是真这句话,李默便改口道:“穷寇大势已去,溃不成军,四月底我必收复东都,届时迎请陛下回京,正是两得其便。”
宁是真大喜。
当初英国公李德安因为潼关之败获罪被斩,灭三族,却因世事动荡,三族之内被杀的并不多,其族绝大部分托庇于李默名下,大局将定,李默不能不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本章完)
第495章 王侯的荣耀()
桑巴拉古被杀之后,关东各地风起云涌,豪强势力并起,打着讨贼的名义扩充兵力,割据为雄,小的占据一乡一县,大的据有好几个州。
其中闹的最大的是原河北三雄朱克勋、何缅、王寅,洛阳城破前三人脱离监管逃回了河北,先是附逆为贼,待桑巴拉古兵败摇身一变又成了镇压反贼的急先锋。
三人在河北人脉宽广,背景雄厚,登高一呼,顿时应者云集。借助讨伐叛逆之机纷纷恢复旧地,堂而皇之的做起了土皇帝。
除了河北三雄青州豪门谭政森也借势崛起,他趁赵破阵主力外出收复河南之际,侵占了青州,为了自保他又扶植关德侯占据登州,二人缔结儿女亲家,结成互保联盟。
这些豪强虽然据地为雄,表面上都还承认是大夏的臣子,心里虽有小九九,但尚能配合朝廷主力清剿桑巴拉古余孽。
李默出于大局考虑,默许了即成格局。
四月初,李默遣麾下大将胡志庸、李文喜、窦融、赵山大出潼关向东,与陈应人、王雄诞、赵破阵、韩江上、白氏兄弟合击桑巴拉古余孽苏屠、胡本、卿豆川于河南境内。
数十万大军以洛阳为中心展开平叛以来最大规模会战。
自四月初至四月中,大小二十余战,互有胜负,夏军略占优势而已。
四月下旬,盛忠良、盛忠诚兄弟在汴州宣布归顺大夏,旋即兵发洛阳,驻守洛阳的卿豆川与白氏激战于陈州,接报慌忙退回洛阳,半道上闻听洛阳被盛家兄弟侵占,狼狈东奔。
而事实上洛阳此时仍在苏屠手中,卿豆川这一走,苏屠门户大开,被胡志庸、李文喜和盛家兄弟两面夹击,苏屠弃城北上渡河逃至孟州,被王钦茂迎头痛击。
兵马溃散,苏屠隐匿山林,不久被猎户捕杀。
在汝州的胡本南下投奔江陵萧陞,萧陞恨其蹂躏关中,杀戮太多,令边将诱杀于唐州城下,其部溃散为盗。
卿豆川东去与须仆当会师于陈州,二人共谋夺取徐州落脚,却都想为徐州主,须仆当先发制人,设宴诱杀了卿豆川,并其众东去。
长安陷落后,前东都礼部侍郎江乘四逃回老家曹州募兵讨贼,聚集兵马不下五万,闻听须仆当来,率部迎头痛击。
须仆当大败,其部溃散。
须仆当转而为盗,剽掠于曹州、濮州之间,不久为地方团练捕杀。
至此女直八旗只有乌珠留潜逃回云州尚能苟延残喘,其余各部皆已溃灭。
桑巴拉古麾下大将张得海、毛遇春在河南战败后,南下投奔江都。程十万被擒,李默亲自劝降,程十万感其诚意,归顺了李默。
元老实战败后不肯归降,遂落草为寇。
四月末,东都光复,胡志庸因盛家兄弟有功,邀其一起进城,盛忠良再三辞谢不肯,与其兄弟盛忠诚一起赴长安见李默,自请解除兵权。
盛忠良为桑巴拉古首席谋士,桑巴拉古作乱,一半原因在他,如何处置这个人,倒是颇费了李默一番心思。
最终李默听从裴如卿建议,将归顺的女直花旗营缩编为一个都,任命盛忠诚为都将,而将盛忠良留在了幕府,放在梅华庵的座下听用。
为害大夏一年多的叛乱至此终于平定。
真武元年夏末秋初,宁买道回到长安,未央宫虽然整修一新,但宁买道却不肯入主,对外说是睹物思人,其实是忌惮宫廷卫士都是李默的人。
李默于是主动避让,让傅西山的宁州军充当禁卫,拱卫宫室。
又以云州乌珠留尚存,请旨北上讨贼。
宁买道不许,任命李默为关东各道兵马都统,坐镇洛阳清肃女直余孽。
李默辞而不就,奏请以宁是真代自己镇守洛阳。
宁买道既不想李默待在长安,也不想他坐镇洛阳,在长安他会如坐针毡,去洛阳,又担心李默另立朝廷。
现在既然李默主动避让,他也乐得顺水推舟。
李默终于还是去了太原,他相信唯有如此才能让宁买道放心。
渡河路过河中时,陈应人出城迎接,问李默:“河北尚未平复,山东仍被割据,王爷就此归隐岂不可惜?”
李默反问道:“那你呢,朝廷要你镇抚河北,你为何不去?”
陈应人哈哈一笑,说道:“赵王说的好,大夏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我们还是安稳点好。”
李默道:“是啊,乱了一年多,是该安稳点了。”
陈应人笑道:“有王爷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某愿与河东和睦相处。”
桑巴拉古叛乱,河北、山东、河南、关中,乃至宁州都被战火蹂躏,唯有河东是块净土,因为陈应人和王钦茂的屏障,河东恰似世外桃源。
至少目前,李默是不会自毁藩篱的,陈应人要跟他和睦相处,那就好好处着呗。
现在的河东可谓人才济济,兵强马壮,一鼓作气扫平云州不在话下,但李默自有他的计较,他并不打算立即对乌珠留赶尽杀绝。
养寇自重,寇死了,还怎么自重?
宁樱一缕芳魂已经归了天国,李默现在无意扶立王妃,没有名分的姜鸢等人有充分的理由随他到太原去居住。宁买道其实巴不得如此,他默许李默的家人、旧部、部曲北上太原,沿途尽量提供方便,唯恐这些人半道改变主意留在了长安。
他不想拿谁作人质,他最期望的是下半辈子都不用再跟李默打交道。
真龙元年秋十月,宁买道下诏犒赏功勋,改封宁是真为秦王,宁是谨为齐王,李默为晋王,宁仁功为赵王,宁是恭为楚王,宁世让为魏王,傅西山为韩王,陈应人为卫王,其余功臣各有封赏。
为英国公李德安平反昭雪,追赠王爵。
河南、河北、关中等地给复三年。
大赦天下。
十一月,敕建晋王府于太原城内。
工程总监由工部主事陈少贤充任,不过实际执掌工程的却是梅华庵。
晋王府的格局与长安城里的武定王府类似,有前后之分,有湖泊,有岛屿,有学堂,有内宅。但规模较兴庆坊的增加了三倍,占地面积达到了三千亩,加上拱卫王府的城郭,足足占据了五分之一的太原城,这是李默要求的,目的是让长安城里的那位安心。
(本章完)
第496章 新王府()
小七因战功封了正二品金吾卫上将军,他把府邸安排在晋王府的隔壁,专门开了一道门,方便他随时进出。
王府典军穆坤表示不满,认为小七这么做给他招惹很多麻烦。
小七嘿道:“穆坤,你什么意思,天底下谁都有可能害大哥,唯独不可能是我,我还指着哥做皇帝封我个亲王干干呢。”
穆坤竖起大拇指来:“行,有种,有种你把这话当着咱哥的面说。”
小七熬:“说就说,我还怕了不成。”
小七又不傻,当然不敢真的把这话在李默面前说,无非是吹吹牛皮罢了。
进入冬季之后,随着各地平乱的完成,大夏的河山又重新回到了宁氏手中,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十一月初,朝廷以吏部尚书宁是谨为使巡视、河南、河中和河东,这一日到了太原,李默出城三十里迎接。
宁是谨见面就笑着跟李默说:“我一路走来,处处民生凋敝,唯有河东尚称富足。”
李默道:“老师有何示下,还是直接说吧,我有心理准备。”
宁是谨哈哈大笑,道:“大乱方平,关中凋敝,为了休养生息,朝廷又免了山东、河南、河北两年租赋,现在是没米下锅啊。”
李默道:“河东虽然未经战乱,但出粮的地太少,吃饭的嘴又多,也是入不敷出啊。”
宁是谨道:“河东的难处,我自然知晓,那么蜀地和汉中呢,难道也揭不开锅了?”
李默道:“老师如此问,李默不知如何应答,自我北上之后,蜀地的民政、赋税已经陆续移交给朝廷,除了成都一地尚有数千河东驻军,已经跟我没有半文钱关系了,这相隔万水千山的,难不成要我去蜀中为朝廷征粮?”
宁是谨道:“你既然无心,何不走的再干脆一点,留个尾巴在,岂非授人以柄?”
李默道:“朝廷要好看,地方要实惠,将士们征战多年,都想着安安稳稳的过几天舒心日子,这都需要钱,可朝廷现在除了名爵,却拿不出一丁点的实惠,让我怎么办?”
宁是谨道:“我也知道你的不易,但时局如此艰难,难道你就忍心这么耗下去吗?”
李默想了想道:“既然田赋上拿不出更多的好处,那就从工商税上想想办法,大乱之后百业凋零,我名下的工场也半死不活的,目下只能期望朝廷出台更优惠的政策。”
宁是谨道:“这个我看行,为什么不行呢。”
说完这件事,宁是谨又提到了宁樱的葬礼,宁樱死后追赠永贞公主,棺椁迁回宁州长陵县。因李默忙于军务,这些事都是在宁是谨、宁仁功关照下完成的。
对李默让出蜀地和汉中,麾下众人各有不同的说法,李默只做不知情。
真武元年在一片欢腾中过去了,在蜀地和汉中的滋养下,长安过了一个安稳年,其余地方各顾各的,或是欢天喜地,或是凄风苦雨。
既然他们都不鸟皇帝,皇帝也就听之任之,随他们自生自灭去。
太原的晋王府赶在元旦之前竣工投入使用,这座宅子的核心部分其实早已成型,拓展改建的地方也尽量利用原来的房舍、园林,即便如此也还是投入了海量的人力物力,把整个太原城折腾的够呛。
迁居典礼依然震撼了整个太原城,李默撒了无数的红包,收买了半个城的百姓。
又在新府邸大宴宾客,犒赏三军,花出去的银两不计其数。
这一日李默大醉。
次日清晨,他从醉梦中醒来,发现姜鸢和衣守候在床前,于是就对姜鸢说:“走,陪我看看我们的新家。”
晋王府是核心部分完全照搬长安城里的武定王府,甚至镜湖的形状、面积,乃至湖中的岛屿、亭子都是一模一样。
李默走走看看,却始终难以高兴起来,他对姜鸢说:“都说这里的格局完全照搬照套长安的王府,但我为何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呢。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姜鸢笑道:“房舍,湖沼,乃至树木都能做到一模一样,但这天能一样吗,地能一样吗,人心能一样吗?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我的小哥。”
李默道:“你现在说话一套一套的,嘴皮子比街边卖茶叶蛋的还溜。前次我老师来,问我谁做王妃,我没有举荐你,你心里是不是很不舒服?”
姜鸢道:“你举荐我,我承你的人情。你不举荐我,我更承你的人情。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这王妃岂是那么好当的。我呢,给你当个管家婆,既有实惠,又不担风险。心满意足,不求其他。”
李默点点头,对姜鸢说:“你能这样想那是最好不过,我不会亏待你的。”
姜鸢道:“少拿外面的那一套来诳我,我跟你这么多年,几曾图过你什么吗?”
李默笑道:“你这个人就是嘴上不肯饶人,凡事非要争个高低。”
姜鸢道:“若不跟你争,还不被欺负死。”
说话间出了一道门,前面是一条笔直的青砖甬道,两旁都是高大的柏树。这里原来是太原城里颇有名气的一座书院,晋王府扩建将之完全纳入,房舍和树全部保留,书院格局也基本未变,但房舍却都是整修过的,一派簇新。
学堂门口两棵苍松,匾额上写着“千秋学社”四个大字。
与在长安时不同,这里现在是王府的内学堂,按照李默的意思,只供自家孩子上学,另外再招收一些平民子弟家的俊秀。
姜鸢向李默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