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人们都以为大夏的中兴大业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时候,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却传了出来,范围倒是不大,仅限于当朝最高层的几个人知道。
宁仁功病了,而且不轻。
虽然宫里竭力掩盖,但李默还是很快得到了真相。
做了皇帝的宁仁功不好女色,却对宫里的俊俏小宦官恩宠有加,近来又跟禁军里的一个俊俏卫士好上了,一来二去的就染上了怪疾,一场普普通通的风寒后便卧床不起。
皇帝沉疴在身,对大夏的中兴大业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主上他,只怕是……。默之,你有什么打算?”
宁是谨专门把李默叫到他的府上,专门询问起此事,由不得李默再推脱。
但李默真的不想再被人当枪使。
“我建议立即召开厅事堂会议,大伙一起议论议论。真是晴空霹雳啊,怎么会这样,我这几天越想越觉得寒心,这究竟是怎么啦,为何老天非要跟我大夏过不去?。”
宁是谨听了,默然一声叹息。
厅事堂会议除了宁氏诸王,还有三个外姓,李默、傅西山和陈瑞安。
冯布是个聪明人,虽然有李默提名他为总管,但被他婉拒了,陈应人则因为陈瑞安而主动回避了。
厅事堂会议重开后,第一次是宁仁功主持的,此后几次则是由宁是谨主持,这次因为宁是谨偶感风寒精神不济,故此宁仁功委托宁是恭主持。
会场设在楚王府,内外戒备森严。
气氛很压抑,人人脸色铁青,除了一杯杯喝茶,没人肯主动说话。
傅西山最先打破沉默:“你们不说,我说两句。流年不顺,大夏不幸。摊上这么个事,怎么办,不说话若是能躲过这一劫,那咱们就都不说话。可惜不能。那么大伙还是说说吧。”
宁是谨道:“西山,说说你的看法。”
傅西山道:“那我就直说了,当下最要紧的是赶紧册立太子,一来为主上冲喜,二来也是为了预备不测。”
魏王宁世让道:“我赞同,册立太子是迟早的事,宜早不宜迟,我看今早定下来也好。”
众人纷纷赞同。
宁是谨问宁是恭:“要不表决一下吧,我是赞同的。”
宁是恭看了眼李默,李默道:“我也赞同。”
宁是恭道:“那就算通过了,至于立谁为太子,本不该我们来议论,但事急从权,我看还是议论个章程出来供主上参考。”
陈瑞安道:“自古立长不立贤,为的是一个法统,何况宁睿也绝非昏庸之辈。”
傅西山道:“天下是宁家的,立谁做太子咱们外姓就不说了,还是你们三位宁家人定夺吧。”宁是谨道:“西山,话不能这么说,既然把这件事放在厅事堂会议上来议论,就不要分什么宁家人、外姓人,果然信不过你们三位,又何必请你们来呢。”
宁是恭道:“是啊,你是他们的舅舅,还要请你说说他们的德行、品格、本事呢。”
傅西山道:“别,我还是闭嘴不说的好,免得让人说我外戚干政。”
李默道:“我赞同立嫡以长。”
宁世让道:“我是赞成立嫡以贤的,但我赞同立宁睿为太子。”
宁是谨道:“宁家家风素来立嫡以长,何况宁睿贤能绝不在他兄弟之下,所以我也是赞同的。”
宁是恭道:“既然都这样,那就举荐宁睿为太子,明日我便入宫奏明主上。”
(本章完)
第510章 要从长计议()
说了这件至关要紧的事后,宁是恭道:“还有件事,借这个机会也说一说。近来左寺坊得到密报,灵州马乔山正秘密招兵买马,有不轨之心,朝廷若坐视不理,终为心腹大患,诸位还是尽早商量个对策供主上参酌。”
傅西山道:“马乔山招兵买马意在自保,宁州、丰州、河西都在我们手里,他翻不了天,现在我们更应该关注南方。江都的太上皇死了,萧敬腾亲政,急于立威,徐州江乘四又蠢蠢欲动,徐州若有变,山东、河北,乃至河南都不会安稳,这才是心腹大患。”
宁世让道:“账怕是不能这么算,徐州不过是名义上的大夏州郡,灵州却是实实在在的,又邻近宁州,靠近关中,徐州有变,河北、山东的骄兵悍将未必肯归顺江都,而灵州若有失,威胁的可是腹心之地。萧敬腾果然有本事占据徐州,头疼的是山东、河北的那些乱臣贼子,跟咱们没什么关系吧。”
宁是谨道:“你这账算的可就差了,一旦徐州失陷,山东、河北跟江都连成一片,岂是我大夏之福?届时攻一而其余两家相救,何时才能恢复山河一统。而灵州,民寡地穷,马乔山纵然野心勃勃,一时半会也只能自保。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务之急还是要按住徐州那头。”
陈瑞安道:“必须得给萧敬腾迎头痛击,一旦纵其骄狂之心,只怕江陵方面也会冒险,山东、河北的那些人更是野心难制。”
宁是恭不表态,转而问李默道:“晋王有何高见?”
李默沉吟道:“先打萧敬腾,攻其不备,直捣江都。”傅西山拍案叫道:“妙!萧咸刚死,江都混乱,萧敬腾一门心思想着北上进取,侧翼必然空虚,咱们就给他来个出其不意,渡过淮河直捣江都,一定可以打乱他的部署,弄不好就此平定江南。”
众人面面相觑,被这两个战争疯子搞的一愣一愣的。
李默没有理睬众人的惊愕,他顺着自己的思路说道:“让韩江上挂帅出征徐州,我自统兵出宋州,渡淮河,下寿州,走庐州,过居巢,顺江而下,直捣江都。双管齐下,必能重创萧敬腾,那时候再回师北击,一举收复徐州。徐州平,南可震慑江都,北可收复山东、河北,于中兴大业是十分有利的。”
李默喝了口茶,继续说道:“我是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说的,考虑并不周详,请指正。”
宁是谨道:“萧敬腾是先皇酌定的江都之主,当初之所以费大力气扶他上位正是为了今天。此人刚愎自用,自视甚高,一朝亲政就忙着北上进取,我赞成默之和西山的看法,此刻出兵正合适。”
宁世让忽然哈哈大笑:“我的亲王哥,你这话若是搁在往日我是一百个赞成的,但眼下是什么时候?主上,宫里。”
这么一提醒,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宁仁功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一旦驾崩,朝中会有何变故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这个时候举全国之力发动南征,不合时宜,太不合时宜了。
宁是谨也改变了主意,道:“这件事还是要从长计议。”
宁是恭道:“我看不必,南征是早晚的事,这件事就请晋王多留心,一旦时机成熟,还是要给江都一点教训的。”
李默道:“楚王所言极是。”
结束厅事堂会议回到府中,却见宁蔷也回来了,她这段时间都住在大相国寺,为她父皇祈祷平安。
宁蔷道:“你们今晚聚在一起,商定让谁做太子?”
李默没有回答。
宁蔷便冷笑一声:“不管谁做太子,我都没意见,我只是要提醒你,提防有人打着母子情分的幌子干涉朝政。”
李默知道她说的是谁,却也只能装聋作哑。
既然已经商定由宁睿做太子,那他的安保级别就得立即升上去。
这件事李默在回来的路上已经做了安排,但晚饭后还是准备出去检查一下。
这便引起了宁蔷的不满,她质问李默道:“我就这么让你讨厌吗?十年不归你也不问,回来了也是不理不睬。过去还有我父皇,将来,我……你……”
说这话时泪水夺眶而出。
跟宁蔷的结合完全是出于利益,李默对这个小自己十几岁的女子谈不上爱,但也不讨厌。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包容宁蔷的种种过分行为,今晚这事当然是宁蔷误会了他。但他仍然不怪她,这不过是一个小女人无助的哭泣罢了。
安抚了小娇妻后,再出门时已经星月漫天。
李默坐着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停在宁睿的宅邸外,步行查访之后,便走了。
随同一起来的李道远则留下来召集各当头,听了汇报,做了交代,因说道:“近来京中不甚安宁,有情报说有奸细潜入,你们务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确保郡王的安全。”
众人应诺。
其实他什么都不说众人又哪敢掉以轻心?
李默行事抓大放小,从不在细枝末节上计较,专门来此一趟,足见事态之严重,谁又敢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应对?
小七知道宁睿已经被选立为太子,此事虽然未得到宁仁功的最后确认,但已经八九不离十了。皇帝即将晏驾归西,要想江山稳固又岂能得罪满朝亲贵,何况宁睿本来就有资格当这个太子,论德行,论才能,论声望,他都当得起。
李默高高在上,底下人高攀不上,但小七李道远就平易近人的多了,所以训示之后,众人请求他留下来喝一杯,吃点宵夜,以表表心意。小七答应了。
酒足饭饱后照例吹了半个时辰牛皮,然后准备启程回侯府。
这当间外面人说宋姑姑的轿子来了。
小七吃了一惊,隐身没敢出去,直到宋姑姑进了宁睿的府邸这才匆匆离去。
他连夜赶到听松阁,把这件事说给李默听。
李默淡淡一笑:知母莫若女,宁蔷真是把她母亲看的透透的,这边厅事堂会议才定下来,那边皇后娘娘就行动起来了。
太后垂帘听政,看来这是新朝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宁睿据说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对母亲百依百顺,但李默怀疑这份恭顺有待商榷。宁睿在他手底下做过事,这个孩子,怎么说呢,心深四海,不是那么容易看透的。
他们母子夤夜相会,会说些什么,李默不得而知,也没兴趣知道。他关心的是明日会发生些什么,虽说厅事堂的决意宁仁功不大可能驳回,但他的态度仍然重要,毕竟他还是皇帝,手里还握着可怕的权力。
权力,皇帝的权力还是太大了,所以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掉以轻心。
李默对小七说:“你不要走了,今晚咱们聊通宵。”
小七道:“我无所谓,你扛得住吗,公主殿下很黏人吧,你这老胳膊老腿的,还能降得住她吗?”李默咄了一声,小七哈哈大笑。
或者因为太熟的缘故,李默和小七没聊两句就兴趣萧索了。
小七伸了个懒腰,倒在软椅上睡觉,李默看了一会书也睡着了。
(本章完)
第511章 喝喝酒,叙叙旧()
宁是恭次日巳时进宫,一直待到未时末才出宫,据说皇帝抱病跟他谈了一个时辰,至于其他时间他都干了些什么,目前还是一个谜。
宁是恭一出宫就向李默等人通报了此行的收获:皇帝赞同册立宁睿为太子,诏书隔日下达,同时封次子宁琦为福王,改封宁蔷为德安公主。
悬在李默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然后他美美地打了个盹——现在还不是放心睡大觉的时候,诏书未下,一切都还存在着变数。
一直到次日午后一切都成了定局之后,李默才宽衣解带在听松阁美美地睡了一觉。
一觉醒来腹饥难忍,便吩咐备宴楼下,叫人把林哥儿、小七、孙大牙、徐文胜叫来。
林哥儿这些年一直待在军中,已经成长为正儿八经的统军将领,经验老道,战功赫赫。此番李默把他从边地调回来出任卫府将军,林哥儿还有些闹情绪。觉得在卫府不如在边地来的爽快,建功立业的机会少,勾心斗角的时候多,而他本人是很不喜欢勾心斗角的。
徐文胜有事告假未来,孙大牙、小七、林哥儿三人在楼下闲聊时,李默洗漱完毕,又上了个茅房这才回来。
见了林哥儿,打量了一番,笑道:“胖了,黑了,不如以前俊俏,多了几分英武,挺好。”
林哥儿道:“这几年我大小打了三十七场仗,杀敌五万,手刃四十一人,当然跟先前不一样了。倒是你,似乎老多了。”
李默道:“烦心的事太多,难免老。怎么样,听说你不大乐意回来,嫌京城人际关系复杂,干着没劲。”
林哥儿认真地回道:“实话实说,我是不大想回来,这些年习惯了军旅生活,习惯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习惯了纵马驰骋,回到长安真的是有些不习惯,但我知道大哥叫我回来是深思熟虑过的,我没别的话说。”
李默道:“你能这样想就好了。”
孙大牙打趣道:“他是舍不得刚弄到手的胡女,听说胡女十分野性,很难制服。”林哥儿道:“那是,野蛮的像狼,没把子力气还真的弄不住。咋样,你要是喜欢,我送你十个八个。”孙大牙把手直摇:“你饶了我,我这把老骨头还想多活两年,不然,你送给小七得了,反正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小七道:“嗨嗨嗨,扯上我干嘛。”
又拿出当哥哥的气派教训林哥儿:“其实要我说你这笔账就算错了,卫府现今有四个镇,纵然你现在资历不够,不能做大将军,做个将军还是绰绰有余的,等将来熬足了资历,做个大将军还不是轻而易举?你在边关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大都督?现如今的事态你看不清楚吗,除了几位开国元勋,做大都督的都是文官,便是武将镇边,也必有个掣肘的,有什么意思?”
孙大牙附和道:“就是嘛,郭槐都已经是大都督了,不也回来了吗,跟着王干,不委屈。”
林哥儿道:“你们两个,这么说倒似我不肯回来似的,我几时说过这样的话来?”
李默压压手,阻止三人哄闹,笑道;“郭槐资历深,给了他一个大将军,你先干将军。卫府虽有四镇,但每镇只有一万两千人,比不得南衙军。但有个好处就是不设监军。你这边张延华做大将军,他是老将,资历深,有战功,但为人还算过得去,也够识时务,答应混两年就告老还乡去,所以你不要懈怠,要把整个镇统起来。”
孙大牙则提醒道:“现如今跟过去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