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营上将-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术听见刘备如此说,破口大骂:“你不过是个织席编屦的卑贱之徒,安敢轻视于我!”
刘备见口舌无用,只能动刀兵,便令张飞出战。袁术那边纪灵拍马来迎,只可惜实力悬殊,不到十合便被刺落马下。纪灵一死,袁术军大乱,刘备趁势掩杀,袁术落荒而逃。
一仗下来,袁术身边仅剩千余老弱,他带着残部逃到江亭。此时粮食尽绝,只剩麦三十斛,袁术将其全都给分派军士。而自家人却未分得一粒谷子,以致多有饿死者。
正当中午,庖厨端来一碗粗饭,袁术骄奢淫逸惯了,哪里吃得下。口中又渴,遂命手下去寻蜜水。手下道:“此时止有血水,安有蜜水!”
袁术听罢,摇头叹息道:“悔不该不听阎象等人所言,如今落此下场皆报应也。”袁术回想过往,心中抑郁愤懑愈加严重,突然只觉心口一痛,遂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而死。其手中玉玺经过辗转,也终归曹操所有。
而刘备追到此处时,得知袁术已死,便将其草草下葬,又差朱灵、路昭二人回许都向曹操禀明此事,却将兵马尽皆留在徐州。朱灵、路昭二人认为不妥,然而此时刘备军权在握,二人不得不从。
结果两人回来后,曹操大怒,差点斩了他们。这时荀彧出面求情,曹操才免二人死罪。接着荀彧又建议曹操写密信让车胄寻机除掉刘备,结果不但车胄被杀,徐州兵马连同曹操先前拨出去的五万兵马都归入了刘备手中。
然而,刘备虽然杀了车胄、得了徐州,却也担心曹操来犯自己抵挡不住。于是便想到了投靠袁绍,袁绍聚集众谋士,商议是否要借此机会与刘备联手讨伐曹操。
这时袁绍手下又分成了两派,一是主战派,以许攸、荀谌、审配、郭图为首;另一派则是主张继续韬光养晦、积攒实力,以田丰、沮授为首。
最终袁绍采纳了许攸等人的意见,开始筹划出兵,同时又令文士陈琳写了一篇“讨贼檄文”,这一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都问候了个遍,可谓名动天下。
曹操本来头风发作,其弟曹洪将檄文念与曹操听,也不知为何,曹操居然头便不疼了。不过袁绍要发兵讨伐他的消息还是让曹操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于是忙对曹洪说道:“子廉,速传文武到相府议事!”
自从来到汉末,宇文宪还从未“碰过”女人。然而自从和貂蝉有了“第一次”后,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不可收拾,几乎夜夜行房事,有时甚至把貂蝉和曹氏叫到一个房间里。其实他本意还想把吕玲绮一块叫来,只是她面子薄,死活不答应。
数月下来,饶是宇文宪身体再强悍也渐感虚弱。若不是上个月为了考校宇文礼武艺学得如何,再一次拿起了凤翅镏金镋,突然感觉有些沉重的话,怕是宇文宪仍然沉迷在“温柔乡”中。
而貂蝉等人也发现了这一点,居然还有些自责,宇文宪不由感叹“还是古代女人好”。因此近一个月来,宇文宪也尽量克制自己的欲望,只可惜家中三位娇妻诱惑力太大,效果不是太明显,不过总好过先前“夜夜鏖战”,其身体也恢复少许。
这天他正在和吕玲绮比剑法,这算是他俩增进感情的一个娱乐项目。貂蝉和曹氏皆坐在石凳上看着,不时聊上几句,杜羽灵和宇文巧则跟宇文礼在前院玩闹。
话说吕玲绮的戟法虽然未尽得吕布真传,但剑法却是好得很,只是力气和体力和宇文宪相差很远,经常是明明占据上风却被宇文宪后期反败为胜。对此吕玲绮相当不高兴,以致于某天晚上刚刚将宇文宪挑逗上床,接着又将其赶出门外。关键是那天貂蝉和曹氏同时“不方便”,让宇文宪无从“发泄”。
自那以后,宇文宪便彻底明白为什么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老婆了。所以后来的比试宇文宪都是故意输掉,结果吕玲绮仍不满意,搞得宇文宪每次听到吕玲绮要和他比剑的时候都头疼不已,纠结是该赢还是该输。
今天亦是如此,二人已经过了三四十招,宇文宪开始纠结了,因此一直处在防御状态。吕玲绮又说道:“你倒是进攻啊!”
宇文宪脸上尽是无奈,还好这时候有人来帮忙了。只见宇文巧突然来到后院,好似很急的样子,突然喊住了宇文宪。宇文宪一时分了心,没来得及招架,被吕玲绮得了一个空当。只是吕玲绮本以为宇文宪会防下,没想到没防住,吕玲绮赶紧收手,却也还是在宇文宪左脸上留下了一道剑痕,好在只是微破了皮,有血渗出。
不过吕玲绮还是慌了,带着自责的语气说:“夫君,我……我不是故意的。”
宇文宪也没想到最后会是这样的结果,不过这对宇文宪来说好比被蚊子咬了一口,没什么感觉。那便貂蝉见宇文宪脸上出血,急忙取出手巾为其擦拭。宇文宪摸了摸吕玲绮的头,说:“傻丫头,小事而已,不要大惊小怪的,更不要自责。巧儿急忙喊我,定然有要紧事,有话待会再说。”
接着宇文宪便叫来宇文巧,宇文巧此时脸上和吕玲绮差不多一个表情,宇文宪笑道:“好了,有什么事快告诉我,这么着急跑过来。”
宇文巧说:“有个军士来说,说曹丞相请众文武速去相府议事。”
宇文宪急忙收起宝剑,用颇有些责怪的语气说道:“你怎么不早说,唉,险些误了大事!”
宇文宪说着便慌忙出门,宇文巧被宇文宪这么一说颇有些不开心,貂蝉、曹霜还有吕玲绮纷纷上来安慰。不料宇文巧却突然笑着说:“哥哥生气从来不超过三个时辰,一会回来肯定会找我道歉的,嘻嘻!”
第78章 狂士祢衡()
袁绍终于决定讨伐曹操,这一消息因一纸“讨贼檄文”而传遍四海,顿时天下震动。曹操得知这一消息更是急忙聚集文武,商议对策。
在战与和之间,文官们有着不同看法。其中孔融认为袁绍势大,不可与战,只可与和。孔融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毕竟袁、曹实力悬殊,他们皆担心若何袁绍硬拼,兵败之后必然危及自身。
甚至就连曹操此时也有议和之意,只是他并非完全害怕袁绍的实力,而是此时开战对他来说劣势太过明显。本来他伐吕布就是为了取得徐州作为自己的战略后方,结果现在又被刘备重新占据,一旦此时和袁绍开战,他将两面受敌,甚为不利。
然而荀彧却笑道:“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
孔融道:“袁绍雄踞四州,地广民富、兵精粮足。更有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等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等忠义之臣。其部下颜良、文丑皆勇冠三军,高览、张郃等人俱世之名将。如此何谓袁绍为无用之人?”
荀彧笑道:“兵贵精不贵多,丞相麾下精锐皆可以一当十,袁绍兵多何用?其虽有四州,却皆苦寒之地,人口、赋税、钱粮岂能与丞相所拥之中原相比?至于袁绍麾下文武,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水火不容,早晚必生内变。而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荀彧这一番话犹如一道强心剂打入曹操体内,另起信心倍增,此时他又想起昔日郭嘉对他说的“十胜十败论”,便更加坚定了打赢此战的决心。
孔融被说的哑口无言退回班内,此时曹操说道:“我意已决,一战便要和袁绍决一雌雄。只是如今袁绍与刘备联合,我军本就兵少,若两面受敌则难有胜算。对此,诸位有何良策?先灭刘备,亦或先退袁绍?”
郭嘉上前说:“袁绍大兵压境,然中间有大河(黄河)阻拦,丞相可派部分精锐分守白马津、延津两处渡口,阻扰袁军渡河。丞相则当亲自领兵征讨刘备,待扑灭刘备,再全力对付袁绍。”
曹操问道:“如此,则需有善守之人坐镇两处渡口及后方两处要塞,何人可担此重任?”
郭嘉举荐道:“白马渡口及要塞可令东郡太守刘延亲自坐镇,而延津两处在下举荐于禁将军,且可令其总督白马至延津一线战事。只要能阻袁军三月,丞相便能在这期间灭了刘备,更有充足时间做好和袁绍决战的准备。”
此时曹操看向于禁,问道:“于禁,我若与你精兵五千,令你与刘延联手,阻袁军于北岸三个月,你可能做到?”
于禁出列答道:“末将能做到!”
“好,此战若能胜你便是大功一件!”曹操喜道。
于禁听罢拜谢而后再回班内。
之后,曹操又命琅琊相臧霸巩固齐、北海、东安等地,以防袁绍弃南线不顾,从东面进攻,同时也能切断刘备和袁绍的联系。接着又派贾诩前往关中,协助钟繇安抚关中、抵御西凉。最后又再决定派一人前往荆州安抚刘表,于是孔融举荐一人。
孔融道:“今有平原祢衡,字正平,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辩才无双,或可使其前往荆州见刘景升。”
曹操一听,不由说道:“孔文举既然识得此等大才,何不早荐?”
孔融说:“只因其心气颇高,在下恐冒犯了丞相。”
曹操却说:“但凡有大才者,身上难免有些傲气,欲招揽天下豪杰,岂能没有肚量?莫非文举认为操乃是心胸狭隘的小人?。我看这样,明日我于相府设宴,宴请百官,望文举务必将其请来。”
孔融一听大喜,满口答应。
程昱见曹操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便将原本欲说的话咽了回去。其他人似乎对弥衡也不熟的样子,宇文宪倒是熟得很,毕竟“祢衡裸衣骂曹”的故事太过精彩。
对付袁绍的事已经安排妥当,曹操出征刘备也需要几日准备,所以曹操才有想要设宴一见弥衡这位传说中的“大才”。
众人退出相府后,程昱、荀彧并排走。荀彧问程昱道:“仲德方才有话要对丞相说?”
程昱说道:“本欲告知丞相,那弥衡不过一介书生,且狂妄至极,视天下英雄如无物。怎奈丞相求贤若渴,在下亦不好说什么。”
荀彧却道:“若弥衡若真如仲德所言,相必明日他也见不到丞相,或者说他根本不想见丞相。”
程昱一想似乎不无道理,便道:“如此丞相岂非自取其辱?”
荀彧道:“若有人能令其前来赴宴,我料其必言语失当惹怒丞相,如此丞相自然对其嗤之以鼻。今后丞相量才选将之时便不如如此轻率,定然会先观人品而后观其才。”
程昱问道:“如此甚好,可谁人能劝其前来?据说此人唯与孔北海(孔融)及杨修交好,杨修黄口小儿不足用,孔北海怕也说不动弥衡。”
此时荀彧正好看见了走在前面的宇文宪,便说道:“这等事文人出面是不行的,须得武将前往。”
于是,宇文宪就这么被坑了,次日他便奉“曹操之命”前往孔融府上请弥衡。
此时孔融正犯难呢,曹操让他带弥衡去相府赴宴,弥衡却因为看不起曹操不去。孔融苦口婆心,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弥衡依然不为所动。
正巧宇文宪带着一队虎贲卫士前来,孔融见状大惊,暗道:“莫非因我等迟到,曹操动怒?”
孔融出门相迎宇文宪,二人礼毕,宇文宪说道:“在下奉丞相之命来请弥衡先生前往相府。”
孔融一脸为难的说:“这个,麻烦将军转告丞相,其今日身体不适,恐不能赴宴,在下其实也正欲前往相府向丞相当面解释。”
宇文宪却说:“可否让在下入府中一见,看看得了何病?回去之后也好向丞相交差。”
孔融心说宇文宪一进去不久露馅了,于是说道:“这就不必了吧,在下虽将军一同前往相府不救行了。”
宇文宪又说:“先生欲往相府是先生的事,在下却又有在下的事。丞相命我来请弥衡先生,我纵然不能请到也当见到,否则回去丞相问起是否亲眼所见,我如何应答?还望先生不要难为在下。”
孔融实在担心曹操要是知道弥衡装病不见他必然为他自己招来大祸,可眼下宇文宪咄咄逼人,孔融真不知如何是好。
宇文宪见孔融还不让开只好来硬的了,当下便硬闯进府,孔融哪里拦得住。只见宇文宪带人进到内堂,看见一位二十出头、书生打扮的人正在看书。
宇文宪上前问道:“敢问足下可是弥衡、祢正平?”
只听那书生道:“金甲红袍,头戴紫金冠,你便是那杀了吕布、夺其妻女的无耻淫贼宇文宪吧?”
“大胆!”宇文宪身后卫士听到那书生辱骂宇文宪便上前呵斥,宇文宪虽然之前流言蜚语听得不少,但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当面这么说他。正所谓“佛也有火”,饶是待人向来谦和的宇文宪此时也有不少怒气。
不过那书生这么一骂,宇文宪也可以肯定眼前此人就是弥衡。随后赶来的孔融听到弥衡这么骂宇文宪,不由说道:“正平怎可如此失礼?”
实际上孔融对于宇文宪的“那件事”也是抱着鄙视的态度的,只不过事情也已经过去那么久,而宇文宪除此之外给孔融的印象并不坏,因此孔融对宇文宪还不算特别排斥。何况宇文宪是曹操的爱将,孔融虽然讨厌曹操,但他对曹操扫平诸侯还治下百姓太平之事又心存感激。所以眼下,孔融虽与弥衡是好友、忘年交,但见弥衡无端辱骂宇文宪,亦是看不下去。
宇文宪则对弥衡说:“看来足下便是弥衡了,丞相及百官在相府已等候多时,烦请足下与在下速往,莫要让众人等急了。”
“我道今日相府为何如此吵闹,原来是一群豚犬齐聚,向盗贼摇尾乞食。”弥衡这边回了宇文宪的话,又对孔融说:“文举兄万不可去,否则惹来一身污秽悔之晚矣。”
孔融对于弥衡的这一性格是无奈的,但在宇文宪看来,这种人不过是只会刷嘴皮子罢了。放在后世,怕是被人打死在街头都没人可怜。
宇文宪不想再和弥衡废话,于是说:“若足下不肯走,那只能怪我等无礼了。”
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