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战龙山 >

第102部分

血战龙山-第102部分

小说: 血战龙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便啊,我们倒无所谓,只是你们的诚意”杨震宇反将了那个专家一军,这个时候绝不能认怂。

    “哦,对、对、对!应该的,应该的,要不,我们先告辞了,期待和杨团长的合作。”那个大鼻子不再说拿回图纸的事,赶紧起身,招呼其他三人,看着很着急的样子。

    就在他们要走出指挥部的时候,平时不爱说话的马良,再次过去和几位专家说了几句话。

    “专家阁下,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抗联对这种武器,已经快要淘汰了,我们团长是觉得贵国很有诚意,才屈尊和你们洽谈,请各位慢走”,马良的话,连杨震宇都弄不明白了。

    “你好,尊敬的年轻人,我可以说你这是一种自信的表态吗?对贵车的武器这块,我们还是比较了解的。”那个大鼻子还是挺有耐心。

    “专家阁下,您可以这么理解,我说的也是事实。”马良也是不卑不亢。

    “好的,年轻人,我们记住你了,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那个人对马良心怀敬意。

    四位专家还是有点尴尬地走了。

    等人走后,杨震宇才反应过来,敢情马良的牛皮吹的也忒大了点,比自己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景程兄弟,你这话是不是说的太满了点?”杨震宇问马良。

    “团长,我心里有底,不怕,如果他们再来,我保证他们会相信我说的话”,马良又有点吹牛了。

    也不能说是吹牛,马良确实有自信的资本。

    有了那份图纸,他相信青龙寨能研究出来那种卡秋萨火箭炮。

    再说,自己以前研发的武器,只需要稍加改进,威力不会比什么卡秋萨小。而苏连专家所谓的武器系列,可是要附带着巨大的合作代价的,更不用说刚才那种傲慢的神态。

    不蒸馒头,争口气!

    特别是在这种场合,有一要说十,不能在国际友人面前掉了面子。

    要论聪明程度和创造力,华夏人不输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木已成舟,话已出口。剩下的,只有带人咬牙去研究了,为了在这几个专家面前说的话,拼了!

    马良已经有了打算,必须要造出一种比“卡秋萨”更强的武器

第216章 意外嘉奖() 
马良和杨震宇都有一种预感,那几位苏连专家,一定还会来独立团。

    华夏的武器,他们应该比较清楚,如果真有像马良说的那么牛,连火箭炮都快淘汰了,小日本估计早就夹着尾巴逃跑了。而研究武器的人,又对新东西特别好奇,那几个人也算是专家级的,一定会来验证马良说的话。

    杨震宇对兵工厂的支持一向是最给力的,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找更多的资源,他还会去首长那耍赖。

    这次当然更要全力支持,毕竟马良在那几个长毛面前,可是把话说得很满,往大了说,那可是郭家荣誉!

    马良赶紧返回青龙寨,他向杨震宇保证:不出一个月,肯定搞出一个比卡秋萨强的东西出来!

    马景程刚走,首长的电话就来了,把杨震宇狠狠批了一顿:“你小子翅膀硬了,啥都敢吹,还什么火箭炮都要淘汰了,你见过火箭炮没有?革命要实事求是,不能装什么大瓣蒜!”。

    杨震宇只有装傻充愣,说自己就是吹牛不打草稿,收不住了,最后吹的啥自己都忘了。

    临了,首长还说了一句:“人家可说了,四十天后,再来拜访大名鼎鼎的抗联独立团,到时候看你拿啥吹,丢人臊脸的,自己捂着!”

    杨震宇还想耍耍嘴皮子,专线那头已经挂了电话。

    这些长毛也够坏的,丢了面子就往上捅,要说大瓣蒜,他们应该算一个,不,算四个!

    还好,马良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不到一个月,那几头蒜来的时间是四十天,但愿这个倔小子别掉链子吧。

    不过杨震宇也不去纠结太多,实在不行,大不了到时候让政委和他们绕一下,陈岩的理论不一定比那几个差。

    该干啥还要干啥,别为这种事耽误打鬼子。

    现在还不是享福的时候,即便哪天把小鬼子赶跑了,团里的事也有很多。

    生活,生下来就要干活!

    现在手头上的活就不少,独立团这几年是越打仗人越多,摊子大了,啥事都要想好、处理好。再说全省的鬼子还多着呢,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眼界还是要放长远才行。

    这些想法,杨震宇都是从论持久战那本书里学到的,也有的是被首长训多了,总结出来的。

    人有的时候还是要相信点直觉,杨震宇还没来得及把眼界往远处放,就冒出一件事儿。

    这件事让他有点莫名其妙,坐在家里就中奖了。

    倒不是现在那种什么奖票,而是有人过来颁奖。

    颁奖的是国军。

    多少年见不着的国军,跑来给杨震宇颁奖,真是怪了。

    按理来说,八路军和抗联这些部队,同为华夏的战斗序列,经常互通交流,就算是弄个奖励,也属于正常范畴。

    人家还弄得有模有样的,来了几个穿着军官模样的人,军装都是高级货,毛呢大衣,小翻领,就算是杨震宇这种凶相之人,穿上去估计也会显得顺眼不少。

    那几个人过来时,阵仗还挺大,带了个国军小队,身上都挎着半自步枪,把杨震宇请过来时,带头的那人还敬了几个标准的军礼。

    “抗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代表,武奇,奉命对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独立团给予嘉奖,授予独立团虎威战团荣誉称号,授予独立团团长杨震宇,庆天白日勋章一枚,独立团全体指挥官,集体一等功一次!”。

    原来,那个军官是个师长,叫武奇,还是国军代表,整得很正规。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上级嘉奖下级。

    “武长官,这奖不奖的咱先不说,你们是怎么找过来的?我们打了这些年鬼子,好像还真没见着你们的人影吧。”杨震宇倒不看中什么嘉奖,他有点纳闷,这几个人是怎么来的。

    这些年,独立团踏遍了加木斯的各个地方,除了地瓜那三个逃兵,确实没见过其它国军的影子。

    “杨团长,实不相瞒,本人亲率小队过来,是军区长官的意思,我军目前正在中原地区和鬼子浴血奋战,久闻杨团长大名,长官也是十分挂怀,这次我们过来,也是克服了艰难险阻,所幸不辱使命,还请杨团长接受国军嘉奖”。

    武奇的话说的很清楚,就不知道是不是真心话。

    能在千里之外还惦记着独立团的事,人家长官也真是有心。

    “感谢长官了,但是只有奖章,好像也不太好吧,就没点其它什么值钱的嘉奖吗?嘿嘿”杨震宇也不怕被人笑话,直接问点实惠的。

    武奇微微一愣,又严肃地说到:“杨团长,能够得到长官的嘉奖,可是对贵团的最高肯定,革命军人以立功杀敌为天职,庆天白日勋章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其它的奖励,长官并没有交待属下”。

    “那行吧,武长官,咱们抗联吧,也都是穷光蛋,就说你们这些枪,好多战士都没见过,要不这样,咱们换换家伙,也给咱们的战士们开开眼。”,杨震宇一直瞄着武奇小队那些人身上,看着那些半自动步枪挺眼馋。

    “咱们加木斯这边吧,小鬼子基本被灭的差不多了,一路上也不会有啥问题,我作主了,一定给武长官你们换上独立团最好的枪,长官都这么关心独立团,咱们也不能小气不是?”

    几句话说的很有水平,既捧了国军,又让武奇没法张口拒绝。

    你又派代表又给勋章的,换点枪总不过份吧?杨震宇是来者不拒,不管大小的好处,一点也不挑,啥都看得上。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武奇也只好认了。

    结果杨震宇让政委去找战士挑了同等数量的枪送过来,给武长官他们换上。那些枪已经是破的不行,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能不能用都两说,弄得武奇几人直皱眉头。

    杨震宇还在旁边打着哈哈,说抗联的条件确实艰苦,感谢长官体谅,长官真是与基层同甘共苦的好领导等等,话说的让人如梗在喉,又不好发火。

    武奇几人也没办法,谁让上面人下的这个荒唐的命令呢。

    再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人家把他们小队的枪硬是下掉,他也只能认栽。

    最后,武奇带着国军小队,连饭也没吃,灰溜溜地离开了独立团

第217章 神兵出世() 
武奇师长在国军里面优越惯了,一出门就把分到的破枪丢给跟着的小兵,气得是吹胡子瞪眼。

    跑了一趟独立团,连口饭都没吃上。

    也不是人家不给吃,只是端上来的饭菜实在是有点难以下咽,不说大鱼大肉吧,连点窝头都是硬得像石头一样,杨震宇还说这是抗联过年才吃得上的,一脸真诚的样子,看来独立团的日子确实艰苦。

    杨震宇就是想演戏逗逗这个武奇,换枪不说,如果论吃的,独立团的伙食,可能在整个抗联都是最好的,至少野猪内管够,靠山吃山嘛,况且,青龙寨里已经有了一大块野猪场,再多人也没问题。

    他只是觉得这些国军大老爷,弄的这个破事让人不舒服。净搞些虚的,不来实在的,如果要真是图那些虚名,杨震宇根本就不会这跑那颠,打这么多年鬼子。

    再说了,以前打鬼子死伤那么多战士,以前没钱没粮快要过不下去的时候,咋没见你们给什么资助或者奖励?现在小鬼子被打得差不多了,你们跑这来套近乎,怎么感觉都是有点扯。

    就像是你刚弄好了一堆果实,就有别人跑过来想分点,又不是孙猴子,摘桃子吗?

    不管怎么样,还是有点收获的,杨震宇用十几条烂枪,换了一堆半自动步枪,这叫雁过拔毛。

    至于那个什么嘉奖令和勋章,杨震宇本来想撕掉算了,政委说暂时留着吧,就当是个笑话呗,还让人收到资料柜里

    马景程亲自跑到照相馆,给了老板点钱,把苏连武器专家的胶卷洗了出来,他生怕这份资料曝光或者泄了密。

    至于那四个专家说的卡秋萨已经研制出来多年,算是个公开的秘密,那都是在杨震宇面前被逼的到份上,算是应付托词。

    严格来说,这种图纸,即便再过几十年,其实也算高度军事秘密。

    一回到青龙寨,马良立即把技术骨干都召集起来,专门研究这些图纸。

    他们对每一项技术指标都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在马良的要求下,对每一种指标都进行了延深优化论证,试图达到更高标准。

    结果并不乐观,有些关键指标,苏连专家标注的很模糊,看来他们还是留了一手。

    更关键的是,如果按他们那种图纸去优化参数,基本上不太可能。

    这也可以理解,当时的专家应该也考虑到了这种目标。

    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重新设计一种武器,在各种指标上超越“卡秋萨”。

    难题,难办,难言。

    时间太紧,任务太重,马良的头比任何时候都大。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再大的困难也要上!

    想想以前,被小鬼子欺辱的日子难不难?以前兵工厂刚起步的时候难不难?独立团这几年死伤那么多人的战果难不难?还不是挺过来了!如果怕难,就别参加抗联。如果都不抗日,那才是最大的国难。

    别想太多,干就完了。

    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马良和团队的工作强度;

    刻苦钻研、举一反三,这些话都成了这帮年轻人时刻牢记的口号。

    他们在为国争光,在为抗联争气,更是在为尊严而战!

    马良本人,在半个多月时间里,基本没有出过兵工厂,应该是在第十八天的时候,兵工厂的技术骨干们,和马良一起集体走出山洞

    多么温暖的阳光啊!

    如果没有光明,世界将会怎样?

    微风拂面,绿野如帘,青龙寨的风景,原来如此多娇。

    十几名技术人员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尽管全都带着疲惫。

    他们成功了!

    他们现在需要和天地对话,需要和自然亲近,更需要——休息!

    马良没向杨震宇报告,团部也没有追问。

    到了第二十二天,杨震宇带着陈岩等人过来了,他想的是多给马良两天时间,好好休息一下,其实小伙子们已经休息了五天,早就精神得生龙活虎。

    杨震宇和政委等人,在那种山洞的试射平台上,见到了马良等人用十八天时间的作品,对这种武器试验了大半天。

    这大半天下来,除了那些研发人员,所有人的心里都只有两个字:惊艳!

    相信如果是首长在场的话,也会被这件武器震撼到。

    后来,杨震宇拉着马良走出兵工厂,他恨不得想把这小子的脑袋敲开,看看他的大脑是不是比别人多二斤。

    新式武器需要弄到青龙寨以外,这里的事情绝对不能向外界透露,这可是独立团的立足之本,懈怠不得。

    在杨震宇的要求下,政委安排人把这件新式武器,运到二道河子附近,那里有山有水,适合这种武器试验。

    一路上,这件武器都用毡布包得严严实实,杨震宇千叮咛万嘱咐,让运送的战士们一定要小心,不要沾到一点泥,新武器就要嘎嘎新,也算是图个吉利。

    为了尊重马良这些研发功臣,杨震宇让他们自己起个名字。

    马良也不推辞,和那些小伙子们商量了半天,起了个很接地气、也特霸气的名字——青龙!

    从这个名字,看得出研究小组对青龙寨的热爱,马良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只是那时候还有老爷子马上发的庇护,只不过马家营最后也一并改称青龙寨而已。

    随着这件新式武器的诞生,也把青龙寨这块招牌,带上了华夏甚至是国际的舞台。

    时间飞快,到了第四十天,那伙苏连武器专家果然准时出现了。

    除了上次那四个大鼻子,这回还多了一个人,看样子应该是那个长毛带头人的上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