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龙山-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小子皮实,一点也不娇贵。
也真是他娘的怪了,大军的伤都和他老子一模一样,真不愧是亲爷俩。
杨震宇那条“第三只眼”,就是小时候淘气磕在柴刀上留下的,还混出了个二郎神的外号。
这下大军弄不好也是这样,难道是真有轮回一说?历史惊人的相似,结局略有不同。
你说伤势都这么凑巧,也都算是命里带的,有时候不信邪还真不行!
大军受了伤,把唐潮心疼的不行,但埋怨也没有用,毕竟谁也不愿意这样。男人有时候真是不靠谱,当妈的一时照看不到,就出了这么个事,一点也不让人省心。
家事再重要,也比不过郭家的事重要,在儿子处理伤口的时候,部队也要开拔了。按照作战方案,几个人只能放一天假,哪不知就在天快黑的时候,立业这个小家伙,给老爹来了这么一出。
部队先要到达加木斯市,指挥部也会设在市区。
现在全市都被划为了抗日根据地,家里是最安全的。况且马景程的兵工厂就在青龙寨,武器多得是。
再加上八路军游击队和先导部队,一直都在依兰和桦川两地活动和工作,县城可以说是固若金汤,杨震宇非常放心。
经过商议,独立团这次派出四千余人,还剩下不到两千人,守着依兰县城,统一由首长指派的临时干部指挥。
在全市境内调兵,一点也不用顾忌什么,这也是独立团和其它抗战部队,多年征战的结果。
几天后,独立团大部队顺利抵达加木斯。
杨震宇在指挥部里,又对下面的各营连级干部强调了部队纪律:别到了大城市就忘乎所以,不要看啥都新鲜,扯出些没必要的事情出来。地瓜那几个小子,就是贪图享乐惹的祸。
教训要吸取,世面也要见。也不能一刀切,弄得这些农村战士,在城里打了半天仗,连城市生活是个啥模样都不知道,灵活掌握就行。
不过这次进城是正儿八经要打仗,还真没有时间了解城里人的生活。
独立团前脚刚安顿下来,后脚强子的情报小队就回来了。
根据约定,强子摸清楚情况后,就来加木斯的指挥部汇报,这个时间计算得非常精确。
强子带来的情报,非常不乐观。
不是说鬼子有多么强大,而是整个兴山区差不多有一大半老百姓,都在帮小鬼子挖煤、运煤,剩下那一小半,几乎都是一些老弱病残。
甚至是一些十几岁的孩子,都被鬼子赶进了煤窑,没日没夜地干活。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
前面杨震宇他们也分析过,重武器不能用,现在看来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
好在是市区里面并没有太大的煤矿或者产区,产煤的地方都在市郊,或者从市郊往外延伸。
强子的情报小队工作很到信,这几天跑下来,基本上把小鬼子的兵力部署情况,摸的差不多了。
通过强子的汇报,杨震宇和陈岩等战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小鬼子的宪兵队和关东军,分别控制着一些大小煤矿,尽管都是在压榨和掠夺。
看来鬼子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都是各自为政,各捞各的好处。主子不同,小鬼子看管的区域也就不同。
煤炭,是大自然的造化之作,也是大地赐予人类最宝贵的能源之一。
由于它不可再生,尽管司空见惯,却会愈发称缺,对于那个资源匮乏到极致的弹丸岛国来说,更是视若珍宝。
据说,在岛国及其它某些能源紧俏的国家,把煤炭称作“黑色黄金”,足见它的巨大价值。
而在地大物博的华夏,仅在这一处并不出名的兴山市,就有足以开采数十年煤炭储量。
难怪鬼子要发动战争,不惜一切代价展开侵略。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你家里有个宝贝,我家没有,我就不平衡了,为啥不能抢过来呢?疯子一般都会这么想。
而鬼子里面的战争疯子,多得数不胜数。
对于文明而不伤及无辜的疯子,还可以去开导教育一下。而对于丧心病狂的真疯子,就没必要去浪费口舌了。
只有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直到把他打怕!只要把他们打得滚回去,有多远滚多远!
不管有多大的困难,这一仗必须要打!不管有多少老百姓,都要解救出来!
那时的鹤岗,被称为“煤都”。
如此丰厚的资源,却被小鬼子长期霸占,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煤都”这个本该是引以为豪的名字,却多了一份讽刺的含义
第225章 反间之计()
既然独立团来了,小鬼子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况且,这次是为了资源而战。
放下我们的煤,滚回你们的家!
所有人都记住了杨震宇提出的口号,人要贪婪,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我看天黄的位子不错,也去抢过来,行吗?所以说,如果没有规矩,世界早乱套了。
独立团打这些年仗,就是要建立真正的规矩,自由平等但需要共同遵守的规矩。
根据强子的情报,杨震宇和陈岩等人,对兴山区的鬼子防区进行了仔细研究,市区是第一战,必须要打好。
研究了足足两天,终于想出一条不错的计划,说是不错,是因为需要验证,如果可行就是妙计,如果不可行,只能算是正常的战斗。
这两天里,杨震宇还接到一个不错的消息,家里来信了,大军没什么事,只是在两只眼睛中间,留下了一小条疤痕,医生说了,有可能疤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大。
听到这个信儿把杨震宇整乐了,真他妈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敢情这伤疤还带遗传的。
这算是个好消息,给即将剑拔弩张的战事,多了一点轻松的元素。
儿子带来的是乐趣,鬼子那边是恼火。
按照计划,还要几天才会行动,而这几天,强子的情报小队,还要再进到兴山区一次,确保计划的效果。
因为带着更有指向性的目标,强子这次的探查很快就有了结果——计划应该是完全可行!
杨震宇等人这次商量的计划,是中国兵书里面的一招,叫反间计。
反间计的重要一环是分化离间。在敌人之间或内部挑拨是非,引起纠纷,制造隔阂,破坏团结,使之反目为仇。也就是要从心理上,即从根本上把敌人分散开来,这时无论是哪部分遇到危难,其他部分都只能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
都是小鬼子,怎么用这个计?这也是大家从强子的情报里得来的。
小鬼子还分着宪兵队和关东军,这两支部队平时谁也瞧不起谁,都认为自己本事大。
殊不知,经过这些年的战斗以后,都是一丘之貉,都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鬼子这样正好,只要添把火,没准就能引起更大的动静。而且最关键的是,独立团开始不需要调动大部队,只用小股部队就可以把火引起来。
等把火引着了,也就是要震宇的大部队,消灭鬼子的最好时机。
老办法,先装小鬼子,再玩死小鬼子!
用这招最拿手的人是斜眼,那家伙会说鸟语,反应也快,干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回只是换个地儿表演而已。为了稳妥起见,杨震宇派了一些反应灵活的年轻人,以斜眼为首,秘密潜入到兴山区执行这次任务。
杨震宇还把刀尖儿也派了过去,没有和斜眼一起,但刀尖儿的任务,就是要配合斜眼行动。
刀尖儿也带了一小队战士,临时组成特攻小队,这些人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都算是连排里兵王级的练家子。
进了城,斜眼和刀尖儿再次对了一下计划,就开始分头行动。
斜眼还是那种大拽拽的样子,又是挑了一个半夜时分,带着几个“俘虏”闯进宪兵队值守的一个煤窑里。
那几个“俘虏”正是刀尖儿从城里抓的小鬼子,现在被斜眼扮成劳工模样,变成了装佯的道具。
到了鬼子的守卫队,斜眼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鬼子军官,这小子真是放得开,越是在鬼子面前,他越人来疯。
宪兵队的小鬼子一问他,他的大嘴巴子就扇过去,简直是习惯成自然了。
别说那个小鬼子,就连他们上级来了,估计一时半会儿,也摸不清这尊神的身份。
斜眼用鸟语骂了小鬼子半天,说帮他们抓了几个逃跑的民工,不感谢也就算了,但不要问来问去的,没看我级别比你高吗?
你还别说,小鬼子就吃这一套。
特别是当着那名问话的小鬼子面,斜眼掏出枪就把那几个“逃跑的民工”给毙了,更是把鬼子给震住了。
枪声还惊动了煤窑驻守部队的鬼子头目。
头目一来,斜眼马上变脸了,一副趾高气扬的架子就出来了。
“你是桑田的人?为什么要跑到我们宪兵队来,还杀了我们的劳工,你地、大大地过份!”那个鬼子头目看了看被斜眼灭了的“劳工”,有些生气了。
“你地,叫什么名字,敢来质问我?”,斜眼面不改色心不跳,真是沉得住气。
“这是我们的井上中佐,这里的煤矿,统统地、归井上中佐管理”,旁边有个小鬼子,特意上来向斜眼解释,那个叫井上的头目,还瞪了他一眼。
“井上君,这次就是桑田君派我来的,我们的煤最近产量不太好,他让我通知你们,准备十车煤,快快地送过去!”斜眼顺杆爬的本事有些见长。
”八嘎!宪兵队凭什么要听他的,都是中佐,他没有权利这样命令我们!“井上非常生气。
得,又把那个叫桑田的军阶给暴露了。
“我地、只是在执行桑田中佐的命令,中佐说了,如果今天晚上见不到十车煤,他地、就不客气了!”斜眼忽然觉得,编瞎话还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跟他娘的耍猴似的。
“八嘎!这些年要不是宪兵队,你们关东军不可能占领那么多煤窑,现在反咬我们一口,良心大大地坏!”这句话从井上嘴里说出来,怎么听怎么别扭。
小鬼子哪有什么良心?有颗猪心,还是黑的。
又磨了半天嘴皮子,还在扯着什么十车煤的事,斜眼都有些不耐烦了。
终于,外面有了动静。
刀尖儿给斜眼打了配合,假装开了几枪之后,人就跑了。
“这是桑田中佐给阁下的警告!你们等着他亲自来要吧!”。
说完这话,斜眼一招手,带着自已的小队,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宪兵队的驻地。
那个叫井上的头目,牙都要咬碎了,肺都要气炸了,但他没有拦下斜眼等人。
毕竟都是岛国的部队,况且主使的人又是那个桑田。
想到关东军这些年来的专横跋扈,井上觉得他们这次是欺人太甚了。
一定要给桑田点颜色看看
第226章 主动被俘()
斜眼的完美表演,加上刀尖儿掌握配合时机的恰到好处,让他们羞辱宪兵队的计划,成功了一半。
当天晚上,两支小队如法炮制,又跑到关东军部队那边演了一场戏。
当然,斜眼小队的人又换上了宪兵队的衣服,只是没再抓上“逃跑的劳工”。
因为强子早就打探过了,关东军在宪兵队面前,确实要更强势一些。
而这次斜眼装成井上的人,竟敢跑来要什么十车煤,不用再加什么砝码,已经足够引起桑田的暴怒了。
更加让桑田不能容忍的是,平时装孙子的井上,竟然还在外面真派了小队,还开了枪,来“警告”关东军。
用了一个十车煤的谎言,引起了两边鬼子的心头火,目的达到了,回去睡大觉。
等着看好戏吧。
果然,第二天就有了动静。
两边的小鬼子都是加强了防守,彼此也都心存戒备,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式。
两支队伍看对方的眼神,都开始充满了敌意。
人最怕的就是打肚皮官司,古今中外,以前现在,都是如此。
猜忌一起,啥想法都出来了,而且越想越觉得自己有理,找到对方不是的理由,成千上万都不嫌多。两边的鬼子,就是这种状态。
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都翻出来了,针鼻大的事都变成天大了,就差剑拔弩张,一山容不得二虎了。
如果不是身在他乡,如果不是同为天黄卖命,估计真打起来了。
他们应该是积怨已深,只是以前井水不犯河水,也没有人来挑起事端。
现在,脸皮就要撕破了,还需要加把火!
加火也不太难,反正两边都没有怀疑斜眼的身份,只要没相互核实,斜眼就有机会。
反正是轻车熟路,再演一场吧。
第二次进去,斜眼的底气更足了。说了不少什么没有按中佐的意思办,中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之类的话。
压倒两边鬼子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刀尖儿的小队,真的射杀了彼此的鬼子兵。
当然,他们非常注意,用的枪都是鬼子的标配,连枪里的子弹,也都是按照杨震宇的计划,从以前缴获的鬼子枪里退出来的。
这次,事真闹大了,真杀了岛国人那还得了?这样欺负人了,还顾什么颜面?反正就算是上边怪罪下来,也是对方先动的手,井上和桑田都这么想。
斜眼和刀尖儿,又带着人睡大觉去了,索性来了个坐山观虎斗,趴桥看水流。
从开始的小打小闹,到最后闹的越来越大,两边的鬼子已经开始疯狂了。
连上面的鬼子高层之间,都因此有了芥蒂,对下面人的作法,也渐渐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说白了,都是牛哄哄整成习惯了,这种事,就算是捅到天黄那里,也都是扯不清楚的。哪边的功劳都不小,就算是天黄也不可能偏向哪一方。
矛盾越来越大,争斗越来越凶。
虽然不至于大规模对攻,但每天都有鬼子士兵伤亡倒是事实。
第一步,成功离间,挑起战火,已经如愿以偿。
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