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相魏 >

第149部分

相魏-第149部分

小说: 相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燕国可是赵国的手下败将,而灭了赵国的魏国,又是何等的强大?

    更何况,真正英勇无畏的燕人,赵国伐燕之时便已死在了蓟城城头,而跟随燕王喜逃到辽东的将士,又有几人不是因为畏惧死亡才来的?

    是故,面对兵力只有自己一半不到的魏军,襄平城内的燕军彻底慌了。甚至有的士兵,直接放下了武器,等待魏军到来时直接投降。

    投降并不可耻,这年头,又有几个国家没有投降过?

    君不见曾经强横不可一世的秦国,面对魏国的强大兵峰,数次投降,甚至割地赔款吗?

    亦或者说,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心中还没有国家这个概念,故而向敌国投降,对于他们来说,还真不是一件耻辱的事情。

    很顺利,一切都很顺利。

    魏军顺利的攻进了城门,顺利的攻占了军营,顺利的俘虏了绝大多数的燕军将士,也顺利的俘虏了城内的燕国君臣。

    当王贲亲自率队来到燕王喜的住所之时,燕王喜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此刻城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燕王喜相似,城内的王公大臣也大多都呆在家中闭门不出,进而被魏军一网打尽。

    因为城内根本就没有大的喧闹声,也没有杀喊声。燕军将士整队整队的向魏军投降,又哪会有如此多的厮杀?

    到了傍晚时分,王贲看着案上的统计,心中却是有些难以置信。

    实在是太顺利了,顺利的超乎王贲的想象。

    原本,王贲还以为燕军会做出临死反扑,会有一场血战等待着自己。

    可不想,战争竟然进行的如此顺利。

    统计报告上显示,今日一战,城内死亡将士竟然不足五百之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燕国溃兵。至于王贲自身的伤亡,竟然不到五十人。

    要知道,王贲灭战之时,可是足足死了五千人,才最终在九原复活赵王嘉,最终灭亡了赵国。

    而襄平这边倒好,竟然让自己来了一个一锅端。

    伤亡很少,对王贲来说自然是好事。要知道,这一路上,魏军便已经有上前将士因为天气恶劣的缘故,永远的倒在了前进的路上。

    如果魏军此番伤亡惨重的话,只怕根本就无法控制住襄平城。

    毕竟现在襄平城内足足有八千俘虏,如果再加上燕国的一众君臣极其家眷,更是不下万人。

    四千人看管这么多人,原本是没有问题的。可如果人数再少上一些,那可就真的要出问题了。

    待襄平城内的事物处理完毕,王贲一边向阳乐那边修书,让其派出一支人马前来接收襄平,另一边,急忙命人骑快马一路南下,向大梁城报捷。

    待捷报传至大梁城之时,已经是十月份了。

    此时,赵王嘉在一队将士的‘护卫’下,刚刚抵达大梁。

    赵王嘉毕竟曾经是一国之君,即便是亡国之君,也足够引起魏国君臣的重视的。

    故而,仿照故齐国亡国君主田建的例子,魏王平亲自设宴款待了赵嘉一番,宽慰其心,而后又封其为繁阳君,令其即日起前往封地,无召不得离开封地半步。

第337章 伐蜀前夕() 
刚刚处理完赵王嘉的事情,那边,王贲的捷报便又传回了大梁:王贲率五千轻骑,奇袭襄平,一举灭燕,燕王喜被俘。

    这对魏国来说,是难得的好事。

    毕竟,刚刚赵国的国君赵嘉已经成为了魏国的阶下囚,现在,燕王喜也成了魏国的阶下囚。

    而此番连续灭亡燕、赵两国的王贲,已经有隐隐成为大魏战神的趋势了。

    当然,这只是百姓的口口议论而已。

    对于此事,王翦听闻之后付之一笑:“贲儿如何,我这个做父亲的不比你们更了解?”

    其实也是,无论是赵王嘉,还是燕王喜,之前都已经是躲在边地苟延残喘而已。

    无论当时庞癝派谁为将,只要不出大的差错,最后都会成功的。

    收到王贲的书信之后,庞癝当即便修书一封,命王贲派人将燕王喜押入大梁。而王贲本人,则被庞癝调往雁门,负责雁门、云中等地的防务工作,必要时候,北上草原进攻匈奴。

    自李牧于雁门大败匈奴,已经过去二十年时间了。

    二十年的时光,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极其的短暂,可有时候却又极其的漫长。

    这二十年里,不可一世的战神李牧已然去世,曾经的天下霸主秦国也已成为了昨日黄花,燕、赵两国先后被灭亡,魏国复兴之势势不可挡。

    二十年时间里,天下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十年时间里,被李牧击败的匈奴也已经恢复了元气。

    故而,庞癝不得不对匈奴做出相应的防备。

    细数魏国一众将领,除却上将军王翦之外,可堪大用的将领并不多,张耳只是中人之姿,而比张耳优秀几分的刘季却因野心太大而黯然下场。

    数来数去,整个魏国,除却王翦之外,也只有王贲有优秀的指挥能力,能够抗衡草原上的匈奴。

    而王翦,也即将率兵南下鄢郢,也就是现在的荆州南郡,再从南郡沿江水西进鱼复,从鱼复进攻秦国的巴郡。

    对于魏国的意图,秦国君臣都知道,知道的清清楚楚的,可即便知道,秦国君臣也是无能为力,因为他们舍弃不下世代养育他们的关中,舍弃不了这里的繁华,舍弃不了这里的花花世界。

    是的,关中对秦人来说,就是一个花花世界。毕竟于他们而言,现在的巴、蜀两地还是荒无人员的蛮荒之地。即便李冰任蜀郡太守之后,已经将蜀郡彻底大治,可那里还是人烟稀少。

    再加上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山壑,即便耐苦的老秦人,也不愿意去那里。

    李斯看的很清楚,可他却不敢说出来。

    姚贾也悟出了一些,可他也不敢说出。

    秦王嬴政心中也明白如果不现在放弃关中,秦国就是死路一条,可他也不敢轻易下这个决定。

    秦国的强大,建立在军功爵制度上。

    而军功爵的基础,则是万万千千的秦国百姓。

    他们时代居住在关中平原,守着黄土地,喝着渭河水。

    离开关中,逃亡巴蜀,对他们而言是根本就不可接受的。

    更重要的是,以军功爵起家的那些高层将领,自然也不会忤逆下面将士的意思,跟随秦王迁都,甚至放弃整个关中。

    而今,迁都故都雍城,对老秦人来说已经是一个绝大的打击了。

    一旦再强行将国都前往蜀地,只怕不用魏国攻打,秦国自己就乱了。

    其实,秦国早就已经乱了。

    自魏国崛起的那一刻,秦国就已经乱了。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军功爵,而想要封爵,则要建功立业。

    可面对崛起的魏国,秦国却是屡战屡败。

    败多胜少的秦国,自然下面的将士也没有军功可言了。

    而没有军功,又哪来的爵位?

    一次、两次的战败,还情有可原,可面对魏国,秦国却是一败再败,将士们又哪还有力气、信念去和魏国战斗?

    不止,秦国,楚国不也是一败再败?燕、赵两国如今更是亡了国?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嬴政不解,李斯不解,昌平君不解,项燕不解,死去的李牧不解,甚至连魏国国内的很多人都不解。

    然而,庞癝却知道。

    来自后世的庞癝知道,不止在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竞争,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人才的竞争。

    谁要掌握的人才,谁就能笑到最后。

    而没有人才,那就只能一败涂地。

    楚汉之争,刘季有萧何、张良、韩信、陈平等人,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被他给杀了,不败就没有天理。

    同样如此,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并立,可魏国却在人才上对吴、蜀两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故而魏国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刘秀有云台二十八将,最终才击败王莽;李世民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终取得了天下,赵匡胤有赵普等人,最终定鼎中原,朱元璋有李善长、刘伯温等人,最终驱除鞑虏。

    即便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清两朝,忽必烈、皇太极也懂的运用人才。要不然,最终也不会定鼎天下。

    忽必烈上位之前,蒙古和软弱的南宋抗衡数十年,可最终没有跨过长江一步,缘何到了忽必烈,就成功灭了南宋?

    难道是铁木真、蒙哥能力不行?

    其实不是,因为忽必烈重用了汉人谋士,手下也聚集了一大批的汉人谋士为其出谋划策。

    甚至于千年前的五胡十六国之时,无论匈奴、鲜卑还是羌、狄等族建立的政权,君主都任用大量汉人谋士给自己出谋划策、治理地方。

    而现在,魏国则把持着天下近八成以上的人才,且庞癝又知人善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比比皆是。

    既然这些士子能够在魏国本土发光发热,自然就不会离开魏国,前去秦国寻那前途渺茫的前程了。

    其实有时候仔细想想,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还真的和什么制度是否先进没有必然的联系,要不然落后的元朝、清朝也不会取代政治制度更为先进的宋朝、明朝了。

    其实只要搞清楚这些,国君想要让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就不难了。而嬴政、昌平君就是没有搞清楚这一点,最后才会一步步的将国土丢失在魏国手中。

    赵、燕两国的君主同样没有搞清楚这一点,只能成为魏国的阶下之囚。

第338章 蒙恬为将() 
公元前二百二十七年二月,魏国上将军王翦领兵两万到达秦国巴郡东面的鱼复。

    而在魏国南郡的郢城,当地郡守也已经开始集结了三万兵力,用以随时为王翦补充后续兵源。

    巴蜀两地多山,不过好在江水从巴郡的涪陵,流经鱼复、南郡等地,魏国便利用江水,将一批又一批的兵员、兵甲、粮草及其他物质运往鱼复,倒是省了不少人力、物力。

    也正是因为有江水之便,去年庞癝和姚贾商议停战协议之时,方才选择了鱼复这里。

    如若不是因为这里的水利之便,庞癝就只能选择北面的房陵、上庸等地,再从那里直扑汉中了。

    现在的汉中虽然要比巴蜀两地繁华许多,可那里却是山路崎岖,再加上汉中位于巴蜀和关中、陇西等地的包围之中,魏国即便取得了汉中,只怕也很难守的住。

    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千年后的李白都这么说,更何况是战国时代呢?

    在战国时代,除却仅有的几条栈道能够通往巴蜀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也正是因为如此,庞癝才选择了有江水流经的鱼复。

    虽然从鱼复入巴蜀,战线要拉很长的距离,可水让这里的水路是最为便利的呢?

    三月,王翦率领麾下人马到达鱼复西的朐忍。

    朐忍是一座人口不满千人的小县城,这样的小县城,巴蜀两地比比皆是。

    亦或者说,整个巴蜀两地,除却成都、涪陵两座城池还像点样子之外,其余的城池都是如同朐忍一般。

    也是,此时的巴蜀两地,还远远不是后世的天府之国,而是刚刚在李冰父子的大力治理之后,才解决了水患这一点的蛮荒之地而已。

    这里人口不多,且除却那些城邑极其附近的村落之外,其余多是一些当地的山蛮。

    连三百年之后,长江以南也都是多为山蛮,更何况战国时期呢?

    而巴蜀之地尤甚,只不过史料上没有记载而已。

    亦或者当时也记载了,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关于这方面的史料早已成为飞灰,不为人所知。

    这个时期,巴蜀两地数十万人口之中,蛮族人口绝对占据了大多数,但因为秦国的强横,在失败了几次之后,蛮族再不敢攻打县城,只得选择在深山老林之中渡日。

    再说朐忍,一座不满上千人口的小县城,更是连像样的城墙都没有,除却有一段城墙是用土胚建起来的之外,其余的多少木制围栏而已。

    即便是这,附近的蛮族也是攻打不下来的,因为他们别说铁器了,连青铜器都没有几件,又如何攻打得了呢?要知道,这里的守兵虽然不多,但兵甲和他们相比起来,却是天壤之别。

    当然,这只是面对周边呃蛮族,一旦对上强大的魏军,那他们也只有被屠杀的命运了。

    而秦国也知道魏国的打算,在王翦从大梁动身之际,秦王嬴政便下令将江水沿岸的那些小县城全部放弃,将兵力全部集中于巴郡治所涪陵。

    为的就是用优势兵力拖垮魏军。

    当王翦率兵来到朐忍之时,这座小县城里空荡荡的,除却当地一些不愿走也走不了那么远山路的妇孺老幼之外,其余青壮全都被调往了涪陵。

    顺利拿下朐忍之后,王翦连修整都未,就又急忙率兵向西而去,当然,是乘坐船只逆流而上的。

    朐忍西面,是枳县,同样是一座小县城,也同样已经空荡荡的了。

    到了这里,王翦不得不令大军弃船,徒步向西面不远的涪陵进发。

    从枳县往西,地势开始变得起伏不定起来,而这里的江水,水流也是十分湍急,小船根本就无法通过,故而,王翦不得不放弃船只,选择徒步行走。

    一路上,除却附近的几个蛮族部落之外,王翦并未见到一丝秦兵的踪迹。

    再加上密探回报说涪陵城内云集了上万秦兵,王翦自然也猜到了秦国的意图,无非就是利用坚城,来阻击魏国军队。

    虽然山路崎岖,但王翦却兵进神速,在四月份,大军便到达了涪陵。要知道,王翦麾下这两万将士,可是专门为山地战训练而成,又岂会因为山路而耽误行程?

    再说秦国这边,当听说王翦率兵南下伐蜀,而李信又远在雁门,赵高便觉得魏国国内已无大将,故而便怂恿嬴政道:“大王,眼下魏国派王贲领兵十万北上雁门,而王翦也领兵南下攻略巴蜀,再加上刘季失势,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