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相魏 >

第158部分

相魏-第158部分

小说: 相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江上的雾气开始消散可楚军将士依旧看不清楚江水之上到底有多少战船。

    他们所看到的,只是密密麻麻的战船分布在江水上,看样子数量极多。

    故而,这次无论项燕怎么喊叫,都起不到丝毫的作用,很快就有人丢盔卸甲,从楚军军营向南逃去。

    有一就有二,转眼间,丢盔卸甲而逃的楚军将士越来越多,项燕根本就阻止不住。

    见此情形,项燕只得无奈的叹息一声。

    大势已去,项燕明白此时无论自己怎么做都已无法挽回,只得调转马头,跟着溃兵向南逃去。

    靳歙见楚军突然溃败,有些难以置信,但转而又大喜起来,急忙命麾下大军前去追击。

    楚国溃兵实在太多了,魏军将士追出楚军军营十余里,刀都砍卷刃了,又因战斗大半天,浑身上下也没有了几分力气,故而靳歙下达了鸣金收兵的命令。

    此时,王翦已经率领后续魏军登岸,来到楚军军营。

    来到靳歙身边,王翦说道:“你速下令麾下将士歇息并统计损失,剩下打扫战场之事交由本将来吧!”

    说着,王翦便下令刚刚登岸的将士打扫战场。

    一番统计下来,此番魏军本身损失两万余人,可谓险之又险,因为只要损失再多上几千人,魏军便只有溃败一条路可以走了。

    不过好在,魏军坚持了下来,并且与自己的损失比起来,楚军的损失更加的严重。

    从战上打扫完毕的将领回来禀报说,此番楚军死伤共计八万余人,这也意味着,只有二十余万楚军将士逃脱出去,魏军的优势进一步的增大。

    而与魏军的统计数目不同的是,待项燕领溃兵到达延陵后统计军队数目,发现此番楚军将士攻击损失十五万人马。

    之所以有此出入,乃是因为战场上,不少溃逃的楚军将士根本就没想延陵方向逃跑,而是见楚国大势已去,逃回了自己的老家。

    故而,楚、魏两军的统计数目方才差了这么多。

第357章 设伏() 
此后三天,魏军并未向南进攻,而是将广陵城下的将士及粮草物资先后运往了对岸的松阳,直到三天后方才运送完毕。

    第四天,见后勤之事已经完毕,王翦便率大军向南直扑延陵。

    延陵不过是一座小城,根本就无法容纳项燕的十五万大军。

    项燕本人也明白,凭借着延陵及自己手下的这点兵力,根本就无法阻止魏军。

    可明白又如何?延陵的背后就是楚都吴城,一旦延陵被破,吴城也将不保,故而,项燕也只得咬牙与魏军一战。

    江东之地,七山二水一分田。

    其实,这也说明了,江东之地,根本就不利于大军作战。

    特别是在战国时代,江东的交通条件又极其的差,故而,即便王翦有四十余万大军,可也不能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

    不过好在,魏军之中的魏武卒便是当年吴起为了对抗秦国而组建的,特别善于山地作战,其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腾跃,如履平地,故而,江东的这些丘陵对于他们这些习惯了在大山之中训练的人来说,可谓是如鱼得水。

    更何况,去年为了进攻巴、蜀两地,王翦还特意训练了一支山地兵。

    也就是说,本来没有多少优势的魏军,面对楚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其实还有一点忘记说了,那就是楚国国内虽然多山,可楚国却并未训练过专门用于山地作战的军队,这也为楚国的惨败打下了基础。

    其实,这个时代的兵种还是很单一的。因为在战国二百余年的历史上,大多数的战争都发生在中原地区。

    而中原地区地势平坦,又无大山大水,故而,各国很少会去训练别的兵种。

    也因此,楚国并未发挥出自己特有的优势,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

    魏军这边,有了具体部署之后,王翦便亲自率领五万武卒及两万山地兵向延陵进发,而靳歙则率大军在后,直接向延陵扑去。

    “报!”一斥候匹战马飞快的驶入延陵城外的楚军军营,来到项燕帐下方才停下。

    下马,斥候闯入项燕营帐内回报道:“启禀将军,王翦正率七万人马向我军方向而来,现在距离我军军营不到十里。”

    “再探!”项燕吩咐一声,便召集军中将领商议,“斥候刚刚探得的消息,王翦亲率七万人马赶来,不知诸位有何对策?”

    有将领道:“王翦虽能征善战,但竟然敢率七万人马攻打我军,我看他是不要命了。”

    “是啊,我军有十五万人马,足足是王翦的两倍有余,此战王翦竟然如此嚣张,只怕真的活不耐烦了。”

    “请将军下令,命末将带十万人马,末将必斩王翦头颅献给将军。”

    ……

    一时间,营帐中各种声音都有,但无一例外,他们都认为此番王翦是轻敌冒进,必败无疑。

    可项燕却感觉哪里不对,因为以项燕对王翦的了解,王翦并不是容易居功自傲之人,也不会因为几场胜利就得意忘形,故而迟迟没有下达命令。

    这时,有将领急了,说道:“将军,王翦虽能征善战,又一向谨慎,可那都是以往,而现在的王翦是那个先灭赵,后破秦的王翦,只怕性格早已发生了变化也说不一定,还请将军速速下达军令,否则待王翦到达我军营前,只怕我军就是想摆开军阵也是难了。”

    这员将领说的是实情,延陵城附近,只是一个狭小的盆地,四周都是丘陵,十五万大军想要摆开战阵,根本就不是一时半会而能完成的。

    故而,不敢犹豫,项燕当即下达军令,命大军在营外摆开阵型,等待王翦的到来。

    “报!”

    项燕这边军阵刚刚摆好,就见此后又一次到来,“启禀将军,王翦突然率大军爬上附近的丘陵。”

    “什么?”闻此,项燕不由一愣,想不明白王翦为何好好的道路不走,非要怕丘陵。

    “继续探查。”给此后下达了军令之后,项燕又向各部将领下达军令,让楚军各部严阵以待,以防王翦突然袭击。

    这样下来,直到一个时辰之后,项燕再无听到关于王翦的意思消息,只能在营外苦苦等候。

    而楚军将士,严阵以待了一个时辰,见并无敌人到来,不由有几分松懈,虽然外表上看起来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但思想上已经开起了小差。

    这时,楚军军阵西侧的丘陵上突然传来一阵喊杀的声音。

    项燕放眼望去,便见一队人马正从山上向自己军阵这边奔跑而来,不由吃惊不已。

    虽然心中十分疑惑王翦到底意欲何为,和却丝毫不敢松懈,急忙命西侧的军队前去剿灭山上的魏军。

    而王翦这边,见楚军这边项燕派军前来,急忙下令大军向后撤退,待前来的楚军到达山中五六里之后,方才将这股楚军团团围住剿灭。

    而项燕这边,见迟迟没有山中的消息,心中不由焦急起来。

    这时,一名士卒从山上跑了下来,跑到项燕面前哭道:“将军,王翦那边竟然有六七万大军,现在我军已经被魏军团团围住,将军请速去增援。”

    项燕一听不由大吃一惊,没想到王翦竟然如此疯狂,敢率六七万人马在自己眼皮子低下活动,故而想也不想便下令全军进山,向王翦大军进攻。

    王翦这边,当得知项燕将全军压上,准备一举击溃自己的时候,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知道只要项燕一旦率军进入山中,那便意味着项燕败局已定,故而对麾下将领下令道:“将包围圈里的楚军全都杀了吧!”

    “诺!”

    随着王翦命令的下达,被魏军包围的楚军没拖延到项燕的到来,就已经被魏军全歼了。

    而后,王翦又命大军在山上设伏,又命人在附近来回的呼喊,以吸引项燕的到来。

    魏军将士的呼喊声,在项燕听来,就是楚军将士与魏军的厮杀声,故而便顺着声音,一步一步的进入了王翦设下的包围圈。

    见项燕已经进入包围圈,本趴在山石后面的王翦突然起身,朝项燕大笑一声:“项燕,今日就是你的末日!”

    随着王翦的起身,四周隐蔽起来的魏军将士也纷纷起身,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魏军的身影……

第358章 楚国灭() 
“不好,上当了!”抬头一看,山上都是魏军,项燕不由惊呼一声,急忙大喊一声:“全军撤退!全军撤退!”

    喊着项燕便调头向山外跑去。

    可王翦又怎会眼睁睁的看着项燕从自己的眼皮子低下逃跑?

    只见王翦大手一挥,高喊了一声:“放箭!”

    如雨点般的箭矢便射向楚军,眨眼间便有无数楚军将士倒在了地上。

    “将军小心!”见有箭矢设向项燕,旁边的亲卫高呼一声,一把便将项燕扑倒在了地上。

    亲卫的背后,直直的插着一支箭矢。

    项燕只感觉眼睛直冒火星,一把推开身上的亲卫,起身迷茫的看着四周,到处都是楚军的尸体。

    后方远处,无数楚军将士慌乱的溃逃,人挤人,人拉人,争先恐后的向对面的山头爬去。

    可眨眼间,对面的山头上突兀的出现了一支魏国军队,不由分说便开始向山下射箭,一具具尸体从半山腰上滚落下来,砸到后面的楚军将士身上。

    “投降不杀!”见楚军败势已定,王翦不由高喊一声。

    随着王翦的高呼,四周的魏军也跟着高呼起来。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

    漫山遍野,都是魏军的声音,项燕眼中充满了绝望之色。

    而好活着的楚军将士,则一个个的放下手中的武器,向山上的魏军投降。

    见此情形,王翦知道此战已定,便挥手命令魏军将士停止射箭,而后向战场上看了一眼,发现项燕正一脸落寞的看着四周的战场,欲要拔剑自刎。

    不由分说,王翦便从身边一名士卒手中夺了一把弓箭张开,箭矢又快又急的射向项燕。

    项燕正要拔剑自刎,不想眼前一花,便感觉右臂吃痛,手上的剑也不自觉的掉落在地上。

    这才意识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右臂上已经多了一支箭矢。

    抬眼望去,却见王翦正看着自己。项燕知道自己只怕无法殉国,只得喟然长叹一声,颓败的瘫坐到了地上。

    见此,王翦方才下令大军收拢俘虏,而后亲自前往项燕身前好言安慰。

    “你又何必阻我?”见王翦到来,项燕悲呼不已。

    王翦道:“项将军身怀大才,只是眼下魏国一统之势不可阻挡,楚国灭亡也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项将军勿须自责。”

    项燕却道:“你不杀我,难道要让我同齐、燕、赵、秦的那些君臣一般,看押在牢笼之中?”

    王翦笑着摇头道:“怎会?待回大梁之后,老夫一定会为项将军陈情,想来庞相邦会理解并释放项将军的。再说,项将军不为自己考虑,也不为自己的儿孙考虑吗?”

    “儿孙?”想起自己的儿孙,项燕脸上不由露出苦笑。自己的儿孙大多不成器,长子因病去世,二子有些韬略,只是成就亦是有限,细细想来子侄辈中,竟然无一人能担当家族大任。只有孙儿一辈中,长孙项籍虽然才五六岁,但却看着很是不凡,一身气力,已经不输十五六岁的青年了。

    项燕又想,照王翦所言,魏国相邦庞癝应该比较看重自己,如果自己活着,可能家族子孙并不会受难,可一旦自己身陨,只怕到时候子孙亦会受苦,甚至因为恼怒自己的身陨,庞癝极有可能会迁怒于自己的子孙。

    想到这里,项燕想自杀的心思便淡了下来,征战一生,项燕也算对得起楚国了。再说正如王翦所言,魏国一统天下之势,任谁也无法阻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故而,项燕便强打起精神,向王翦点了点头,便跟着一众楚国降卒在魏军的押解下向后方走去……

    楚都吴城这边,当昌平君得知项燕战败被俘,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登时便颓废的瘫软下来。

    有大臣向昌平君建议道:“启禀大王,眼下魏军已经占领延陵,距离吴城不过二百余里,为了防止被魏军包围,臣请大王迁都会稽。”

    “会稽?呵呵!”昌平君惨笑一声,“而后呢?又迁都到哪里?是姑篾还是余干?要不就是更南面的南野和南越?”

    “这……”这个大臣顿时哑口无语。

    “眼下我楚国精锐尽失,寡人又能逃到哪里?还是向魏国投降吧!”昌平君颓然说道。

    “大王……”一众大臣见昌平君如此,不由痛哭流涕。

    五日后,吴城城门大开,楚王昌平君,赤身持节,右手牵羊走出城门,来到城外的魏军营前,后面跟着一众楚国文武。

    “今楚国特来向魏国请降,请武安君受降!”说着,昌平君向着魏军军营跪了下去,昌平君下跪,其余楚国大臣亦是纷纷下跪。

    王翦从军营中走出,一把搀扶起昌平君说道:“本将愿意接收楚国投降,楚王快快请起。”

    而后,王翦便率大军正式入驻吴城,第二天,王翦又令麾下将领率部攻占南面的会稽、句无、姑篾等地,而后方才押解着昌平君回大梁。

    因为昌平君乃是主动投降,故而庞癝与尉缭等人商议之后,便封昌平君为顺安公,定居于大梁,依旧承袭熊氏宗庙社稷。

    至此,楚国正式灭亡,天下也算彻底一统了。

    当王翦入驻楚都吴城的消息传至大梁,最坐卧不安的非韩非莫属。

    至于原因,乃是韩国虽然早已经附属于魏国,可韩王安依旧以王爵自居,故而韩非当即便修书一封与韩王安,让其亲自来大梁朝拜魏王平,并请求撤销其王爵。

    韩王安收到韩非呃书信之后,是惊恐不安,急忙按照韩非的指示,第二天便率韩国一众文武来到大梁朝拜魏王平,并请求撤销其身上的王爵爵位。

    对此,魏王平好言相劝,并未取消其身份,并在大梁城中赐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