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魏-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愿。无法,如姬才求到公子处哭诉,公子答应如姬便派门客砍下仇人的头颅并送到如姬处,因而如姬对公子是感激的。
我又听说调兵的虎符就在大王的卧室之内,整个大梁城,经常出入大王卧室而又能顺利把虎符偷出来的非如姬莫属。只要公子求到如姬那里,如姬为了报答公子的报仇之恩一定会答应此事。到时候公子顺利拿到调动邺城之兵的虎符并夺取晋鄙的兵权,北上救赵击退秦军。”
魏无忌听此神采奕奕,但转而又面露犹豫之色:“可······可我当年之所以为如姬报仇并不是为了让如姬报恩,而是因为看如姬为父报仇之心心切,这才动了恻隐之心,并没有携恩图报的心思啊!”
侯嬴大声疾喝:“公子想想即将灭亡的赵国,想想你的亲姐姐平原君夫人,再想想如果几年之后魏国被秦国所灭的场景,公子还在犹豫什么?”
魏无忌内心挣扎不已,眼神闪烁,最后还是在侯嬴的大喝之下眼神坚定的说道:“好,就按先生的办法行事。”
“哈哈哈!”
忽然,魏无忌突然听到身后的一声大笑,便转身看去。
“你这厮笑什么?”为魏无忌驾车的一个门客见有人如此无礼,便大喝道。
“想必信陵君和侯老先生知道我笑的是什么吧?”正是夷门令庞癝,只见庞癝在魏无忌门客的凶光之下面不改色,微微向魏无忌点了点头。
“哦?你小子是觉得老夫的计谋拙劣还是有其他的办法让公子顺利拿到虎符?”侯嬴问道,别人不知道,侯嬴却知道,身边这个年轻人的才智不下于自己,也许有别的办法也说不一定,因而才有此问。
第3章 功名利禄在眼前()
“哦,这位是夷门令,也是在下的好友庞癝。”侯嬴为魏无忌介绍道。
“无忌见过先生,不知先生为何发笑?”魏无忌恭敬一拜,丝毫没有因为庞癝是一个无名小卒而有丝毫怠慢。
庞癝心中感叹:果然不愧是战国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如果此时发生在其他三位公子身上,只怕早就生气了。而魏无忌却不因庞癝的无礼而有丝毫不悦,态度甚是恭敬。
在魏无忌下拜的这一刹那,庞癝心中莫名其妙的生出纳头就拜的感觉。难道这就是魏无忌的魅力之所在,难怪是后世的汉高祖刘邦下旨命专人祭祀之人。
庞癝向魏无忌行了一礼:“夷门令庞癝见过公子。在下刚才之所以发笑却是因为侯老先生的计谋虽好,但却害人不浅。”
魏无忌惊诧道:“哦?还请先生细细到来。”而侯嬴眼中却是精光一闪,没有言语。
庞癝缓缓开口:“侯老先生的计谋虽能救赵,但却害了四个人。”
“不知哪四个人?”
“第一位便是为公子窃符的如姬了,如姬虽得大王宠爱,但以大王脾性,事后如姬必死无疑。
第二位就是晋鄙将军。想必窃符成功之后,侯老先生一定会让公子带上好友朱亥,如果此行顺利的话还好说,如果晋鄙将军有一丝怀疑,只怕就会死于朱亥之手,我说的对吗,侯老头?”庞癝微笑的看向侯嬴。
侯嬴心中此时惊讶万分,他虽然知道庞癝聪慧,可却没料到竟然聪慧到如此地步,竟然料到了自己心中谋划。
侯嬴缓了缓神,点头表示同意。然却不知此时魏无忌心中的惊讶更甚于自己。
压下心头的想法,魏无忌向庞癝问道:“那被害的第三、第四个人呢?”
庞癝道:“第三个便是策划此事的侯老先生了。”
“这……这是为何?”魏无忌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侯嬴,脑海里百转千回,怎么也想不出理由,便看向庞癝。
“侯老先生在我魏国为官近五十余年,虽是小吏,却一生忠于魏国,忠于大王,在给公子说出计谋的瞬间,只怕侯老先生便已心生死志,觉得自己背叛了大王。
在加上为了坚定公子夺取兵权的信念,一定会在公子到达邺城之时自刎以迫公子。”
此时的魏无忌如坠冰窟,万分沮丧,侯嬴也是神情落寞,说不出的寂寥。
庞癝前世读的《史记》,整个窃符救赵也就只有寥寥数百字,很多人只觉得魏无忌的意气风发,根本就无法理解当时魏无忌的心境。
也许,在如姬窃符成功之后侯嬴道出第二步计划之时,魏无忌进行过激烈的反对,可那时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魏无忌无奈之下才听从了侯嬴的话。
估计也是因此,侯嬴并没有把整个策划一下子全说出来,就是怕魏无忌不答应这才分了两步进行。
毕竟,魏无忌的三千门客,也只有侯嬴能够让他心悦诚服的言听计从,而晋鄙泽是整个魏国硕果仅存的耄耋老将。
此二人一下子在同一天去世,对魏无忌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估计也是因那时的魏无忌生出了视死如归的念头,这才能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使得秦国元气大伤,二十年间不敢大规模东出。
看着沮丧不已的魏无忌,庞癝道:“公子不想听听第四个人吗?”
魏无忌暗淡一笑:“不会是我自己吧?”
庞癝点头道:“不错,正是公子本人。”
“公子身为大王幼弟,却让大王最宠爱的姬妾心甘情愿的为公子效命,大王会怎么想公子想过吗?
再有,大王本就对公子有所忌惮,如果公子如此夺取了兵权而大王却丝毫不知,不知大王又会有何种想法公子您想过吗?”
一连两个疑问,魏无忌沉默,不知如何回答。
如姬身为大王姬妾也可以说是魏无忌的嫂子,为了小叔子而背叛自己的丈夫,只怕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容忍此时吧,更何况还是一国之君。
再有,十万大军的兵权如此轻而易举的被魏无忌窃走而身为一国之君的魏王却丝毫不知,如果魏无忌存了什么其他的心思呢?自己的王位只怕不保了吧。
身为一国之君,自己最宠爱的女人背叛了自己,自己的弟弟窃取了兵权,而自己又如同傻子一般毫不知情。知道事情始末的魏王会做出怎么的决定我们不得而知。
庞癝只知道史书上记载邯郸之战后魏无忌十多年不敢回国,直到秦国进攻魏国才在魏王求救及门客的劝说下回国。
也许,以魏无忌的聪慧早在侯嬴说出如姬窃符的一瞬间就已经料到了事情最后的结果也说不一定。可为了救赵,为了抗秦,他义无反顾,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条路。
此时的魏无忌脸上早已没有沮丧之色,只是眼神中的挣扎还犹在,显然魏无忌心中正在进行着抗争。
做,还是不做?魏无忌一时拿不定注意。
“小子,把你的办法说出来吧。”侯嬴觉得庞癝既然敢说破自己的计划,那他就一定有别的办法。
魏无忌深深的向庞癝拜下:“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办法是有,不过得让在下见到大王。如果公子能让在下见到大王,在下保证一定能够说服大王出兵救赵。”庞癝目光直视着魏无忌,眼神极其坚定。
“这……这事有些难办。”魏无忌面露为难之色:“先生也许不知,为了救赵的事情,无忌数次求见大王,都被大王拒之门外。”
侯嬴皱起眉头深思,不过片刻便眼睛一亮道:“兴许我有办法能让大王见公子!”
“什么办法?”魏无忌急忙问道。
侯嬴:“这事还是要靠如姬身!”
魏无忌:“如姬?”
侯嬴点头:“不错,我想如姬兴许有办法能让大王愿意见公子一面也说不一定。”
魏无忌:“这行吗?”
庞癝:“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如此这般,庞癝、侯嬴、魏无忌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便把事情敲定了。
第4章 千百谋划为今朝()
一座破落不堪的院子,从院子内斑驳的砖瓦上可以看出曾经这座院子的主人曾经阔绰过。
也是,庞家高祖曾做过魏国的上将军,而那段时间正是魏国东征西战,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时光。身为魏国上将军的庞涓更是尚上了公主,家中财物自是不少。
虽然后来庞涓惜败于孙膑,然以高祖母魏国公主的身份,庞家仍然很阔绰。直到身为公主的高祖母去世,庞家这才逐渐衰落下来。
到了庞癝父亲这一代,家中已经没有余财去修缮府邸,只能得过且过。
庞癝父母早亡,现在诺大的府邸只剩下庞癝一人,连一个扫洒的丫鬟都没有。
草草的吃过晚饭,躺在床上的庞癝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眠。
筹谋三年,庞癝一直按兵不动,即便第一次见到魏无忌时也是如此就是为了今日。记得当日身为信陵君的魏无忌亲自驾车接侯嬴前去府中宴饮,可谓万人围观,轰动了整个大梁城,而后不到月余便使得侯嬴这个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头名扬列国,庞癝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可为了自己的谋划,为了今日能够一鸣惊人,庞癝还是忍了下来。
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今天自己成功说服信陵君把自己引荐给魏王。只要能见到魏王,自己就有办法说服魏王出兵邯郸,到时候鲜车怒马,高官厚禄自是手到擒来。
说实话,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庞癝心中的第一选择自然是有虎狼之国称号的秦国。实在是秦国的实力太过强横,战场上一向胜多败少,打得关东六国毫无还手之力,可谓天下大势。
之所以最后没有选择秦国是因为秦国法度太过森严,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还有就是秦国的政治斗争太过激烈,好像在秦国做官的六国之人大多下场都不是很好。被车裂的卫鞅,狼狈逃跑的张仪,被称为三害之一的魏冉,再到现在的秦相范睢,以后的吕不韦等都没有好下场。
其余关东六国,楚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却也是战国七雄中最为排外的国家,昭、景、屈等楚国贵族轮流执政,在吴起死于楚国之后,只要是有识之士都不会考虑在楚国出仕。
韩国,不说也罢,有着天下最为犀利的强攻劲弩,却夹在秦、楚、魏、赵这些强国中间,除了战国初年灭郑之战外就一直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
再说三晋之一的赵国,也是这时的三晋之首,自赵武灵王胡服改革之后,国力迅速膨胀,又有廉颇、赵奢、蔺相如、赵胜、触龙以及还未崛起的李牧等一大批文臣武将,成为六国之中唯一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可自赵惠文王死后赵国国君大都脑子不太灵光,经常做一些自毁长城的事情,廉颇被罢,李牧被杀就不再多说了。关键是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迅速衰落,现在又有邯郸之围,如果没有魏、楚援军,只怕会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国的国家,而后也是靠李牧这位大将苦苦支撑。
如果说长平之战前庞癝能够在赵国崛起,还是想想算了,庞癝认为自己虽然善于谋划,但遇到白起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没有用,除非大魔导师刘秀到来。
不说赵国了,说多了都是泪。
燕国远在北地,也就燕昭王之时雄起过几年,而后就不行了。没看到长平之战后精锐尽失的赵国还是把燕国打得满地找牙吗?
齐国,这个位于东海之滨的大国自五国伐齐之后军队就没有出过自己的国境,现在齐国军队还有几分战力庞癝表示深深的怀疑。
那么选来选去也就只剩下魏国了。自魏惠王之后的魏国国君虽然没有雄才大略之人,但也都是守成之君,好像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国君昏聩无能的。至于现在的魏王和魏无忌这俩兄弟的恩恩怨怨远不是史书上说的那么简单,只是因为秦国的离间计而遭受魏王猜忌冷落,在这里也不多说了,自己去脑补去。
此时的魏国虽然在和秦国的战争中连遭败绩,但这并不是就说魏国军队战力就弱了。话说自赵国开始到结束的二百多年时间里,秦、魏两国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前期是魏国虐秦国,魏惠王之后是秦国虐魏国,虐来虐去魏国被秦国虐了近百年时间,丢了河西,丢了河东,现在连河内的温地也丢了。
可魏国却从楚国手中夺得了鄢陵、召陵、上蔡等地,还在五国伐齐之战中得到了大片宋国土地,这些可都是整个天下数得着的精华地带,都进入了魏国的囊中。
再说即便没有庞癝,魏无忌仍然指挥魏、楚、赵三国大军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打得秦国伤筋动骨,十余年年不敢再大规模东进,并且还在之后从秦国手中夺取了天下最为富庶的陶地。
邯郸之战及之后的这几年魏国演绎出了作为七雄之一的最后辉煌,其实在整个二百多年的战国史上魏国一直不甘寂寞,每一次大事件都与其相关。没办法,地处中原的魏国就是想置身事外也不可能。
其实最重要的是魏国是战国七雄中人才最多的国家,无论是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都足以吊打其他六国,不说以前的卫鞅、张仪、范睢等人,现在的魏无忌、侯嬴,就是后面还有一位大牛还没有出仕,那就是秦始皇时期执掌秦国军政的国尉尉缭。
没错,这位大牛也是魏国人,而且还是大梁人氏。庞癝的打算就是等自己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之后一定要把他给挖过来,这样魏无忌、侯嬴、尉缭再加上自己,庞癝有足够的信心使魏国实力在秦国恢复元气之前壮大到和秦国相抗衡的地步。
然而这一切说来简单,但做起来估计就不会那么一帆风顺了。
要知道即便是现在的秦国也是经过上百年的改革、积蓄才有了如今的实力。魏国不如秦国这是众所周知的,好在魏国的底子很好,好到让人羡慕的地步。
五国伐齐前的齐国够强大吧。齐国位于东海之滨,历来有盐铁之利,魏惠王时期击败霸主魏国,之后秦国崛起,齐国和秦国并称东西二帝,现在却一蹶不振。
魏国呢?马陵一战魏国精锐尽失,韩、赵、楚、秦轮番的进攻魏国,那是的魏国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而后在秦国手中轮番丢城失地,损兵折将,可这些魏国都扛了下来,并且还逐步恢复了一些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