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魏-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秦王看着庞癝冷哼了一声而后转身出城,在城外秦国军营中安置了下来。
目送秦王在秦军的护卫下出城之后,三晋国君这才松了一口气。
“看来这秦王还是依旧骄横无比啊!”看着秦王远去的背影,赵王感叹道。
韩王冷眼道:“寡人看不如咱们三晋趁着现在单独结盟,而后挥师西进攻破函谷关,灭了他秦王的宗庙!”
魏王、赵王不言不语的看了韩王一眼,像是看傻子一样。
函谷关是说句话就能攻破的吗?如果这么容易就能攻破的话,魏、赵两国还未眼睁睁的看着秦、楚两国鏖战而无动于衷吗?
只怕早就在秦、楚两国鏖战之际就合兵于函谷关下了。
赵王、魏王又互相看了一眼,微微摇头,心中叹气不已。原本二人还以为现在的韩王虽然才能平庸,但也不是什么傻子,但现在看来只怕韩国之所以还未被灭国,完全是因为有张平这位韩国国相在的原因啊!
魏王、赵王又不约而同的看向张平,眼中满是同情之色。
张平见到后脸上露出苦笑之色,碰到这样说话做事完全如同稚子的君王他张平又有什么办法呢?
不过是因为他张氏父子世受韩国国恩,而韩王在国事上全都交由自己处理,张平也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之后三晋国君各自散去。
晚上,魏王行营中,赵王、平原君、庞癝在列。
赵王道:“韩王脑子不好使,只怕不拖后腿就是好的了,眼下只能贵我两国合舟共济、共渡难关了。”
魏王点头承认赵王的意见:“现在韩国除了国相张平之外,再无什么杰出的人才,大多都是平庸之辈,寡人赞同赵王的意见。”
现在的魏王可是很有底气的,眼下的魏国朝堂人才济济。军事方面有尉缭、魏无忌、晋鄙、新垣衍、朱亥等人,国政方面有庞癝、孔斌、侯嬴、唐雎等人,都是可圈可点的人才。
看到魏王眼底的得意之色,说实话赵王是有些妒忌的。眼下的赵国人才青黄不接,军中只有老将廉颇一人苦苦支撑,国政方面不提也罢,说多了都是泪!
本来现在的秦相蔡泽先去的是赵国,不想却被赶了邯郸城,一转眼三五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蔡泽就成为了秦国国相,想想赵王都觉得肉痛。
还有就是国内的毛、薛二公,这么些年来叔父平原君怎么就没发现这两个大才呢?魏无忌到邯郸不过几日,就发现这两个大才并收拢到了自己麾下,现在更是被举荐为魏国大臣,想想赵王都有要吐血的感觉。
第53章 魏赵秘盟()
再看看庞癝,赵王心中的嫉妒之火几乎要溢于言表了。
想魏国自文侯去世之后,魏国国君多以没有识人之明著称于世。
武侯因听小人之言而疑吴起,使其不得不出逃楚国。
惠王先是听信庞涓一面之词而疑孙膑,构陷入狱,而后奔齐而败魏。
后惠王又不听信老公叔之言而弃卫鞅,始有强秦出世,河西丢弃。
再之后魏贵族之后张仪弃母国先后入赵、楚,不得用,方入秦为相,夺取魏国河东之地。
昭王时魏名将乐羊之后乐毅入燕,举五国之兵伐齐,使得燕国强盛一时。
即便现在的魏王只怕也没有多少识人之明,要不然先前放着魏无忌这个大才不用,侯嬴七十岁还是一个夷门令,太尉尉缭还籍籍无名呢?还有就是现在秦国的应侯范睢不也是被魏相魏齐打得几乎致使,这哪一件能证明魏王是一个有识人之明的国君?
都是这个庞癝,自庞癝说服魏王出兵救赵之后,魏国一下子变的人才济济起来。
先是庞癝被拜为亚卿,魏无忌被拜为上将军,后国士之才的侯嬴、尉缭也先后进入朝堂,已经辞去魏国相邦之位的大贤孔斌也甘心屈居于庞癝之下为御史大夫一职。
更不要说毛公、薛公、唐雎、晋鄙、新垣衍、朱亥等人也都是国之干才。
再想想赵国,赵王脸上有些没落之色。
先王之时廉颇、赵奢为将,于阏与大败秦国,斩首八万,使得强秦不甘小觑赵国。
文臣方面有肥义、蔺相如、虞卿、触龙等人,国家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但自自己继位之后,赵奢、蔺相如、肥义、触龙、虞卿先后或亡或逃,只剩下老将廉颇及叔父平原君苦苦支撑国事。
想到这里,赵王脸上也露出羞愧之色。刚才自己还觉得魏王无识人之明,难道自己就有识人之明了吗?要不然为何蔡泽入赵而被驱逐?国内大贤毛公、薛公之名之前为何自己没有听说过?
幸亏······幸亏自己发现了一名叫李牧的年轻将领,连老将廉颇都夸赞不已的一个年轻人,只要细心栽培,只怕数十年之后就是一个不下于白起的人物了。
到时候自己或太子再对李牧委以重任,只怕赵国还是有重新崛起的机会的,自己也就有颜面去见赵氏的列祖列宗了。
收回思绪,赵王对魏王道:“韩王虽然昏聩,韩国也很弱小,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如果贵我两国眼睁睁的看着秦国进攻韩国而无动于衷,待到韩国被灭,到时秦国大军距离大梁城也就不到百里距离。
一旦秦军出动,旦夕之间便可到达大梁城下。而新郑与大梁之间又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只怕我国想去救援贵国时间上也来不及的。”
魏王点头道:“赵王此话不错。对于韩国该救之时还是要救的。
秦国如果想要灭韩,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由河南地出发直取成皋、荥阳,而后直达新郑城下。另外一条便是由宛城、鲁阳北上直下韩国重镇阳翟,而后再兵临新郑城下。
如果是由河南地进攻的话,韩国军队只需在成皋关抵挡月余,贵我两国的救兵就能到达。可如果秦军是由宛城、鲁阳北上的话,只怕韩国再要凭天险阻挡秦军进攻是不可能的了,到时候估计就只能在新郑城下决战了。”
赵王道:“宛城、鲁阳一代与贵国和楚国相接,势力比较复杂,只怕秦国不会由那边北上攻韩,那么只能选择由河南地的成皋东进进攻韩国了。”
魏王道:“不错,寡人与赵王意思一样,贵我两国只需密切关注河南地的秦军动向即可。”
庞癝走上前去说道:“以秦国现在的国力,不修养个一二十年根本就回复不过来,更无灭一国的实力,那么秦国就只有蚕食这条路可走了。
短时间内看来成皋、荥阳一代确实是秦国的进攻方向,但河内、上党地区也不得不防。但只要贵我两国能够一直盟好,秦国在这一方向根本就无从下手。
而趁着秦国虚弱的这段时间,贵我两国正好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以待来日。还有就是贵我两国要防备秦国的离间之计。
这些年来秦国一旦前方战事不利之时往往就会离间敌国国内君臣关系,且往往得手,贵我两国不得不防。”
听庞癝如此说,赵王脸上不是很好看,因为赵王是对秦国的离间计深有体会的。长平之败虽有自己因赵国国力不支急于寻求决战的原因,但秦国的离间计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要不然自己也不会任用赵括这个没有统领大军经验的人前去替换廉颇。
从四十万赵军绝粮后仍旧能坚持能坚持四十多天来看,赵括也是有统兵能力的,只是欠缺在太过年轻,战场经验不足,这才导致赵国大败。
如果······如果赵括能够多锻炼个一二十年,只怕又是一个不输于赵奢的将才。可这一切都已晚了,现在赵王心中有的只是悔恨而已。
赵王叹息道:“是啊,秦国的离间计寡人是深有体会,咱们不得不防啊!不仅要防备秦国挑拨贵我两国国内君臣之间的关系,还要防备秦国挑拨咱们两国之间的关系。”
庞癝点头道:“赵王所言有理。一旦秦国想进攻贵我两国间的任何一国,一定会挑拨贵我两国的关系,以便各个击破。”
秦国的离间计在李斯被始皇帝拜为国相之后使得炉火纯青。
始皇帝亲政时秦国已经有灭掉六国中的任何一国的实力了。但一旦两国合兵一处,秦国就无这个实力了,故而当时秦国的离间计便开始在各国大行其道。
特别是魏无忌因秦国离间计被魏王猜忌郁郁而终之后,关东诸国再无合纵之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秦国把关东六国各个击破,最后一统天下,各国国君也一个个的沦为阶下之囚。
在庞癝的倡议下,本就已经心动的魏王、赵王开始歃血为盟,缔结秘密盟约······
第54章 暗涌()
魏赵秘盟,除了在场的魏王、赵王、庞癝及平原君之外,没有任何一人知道,就是服侍的宦官也被远远的赶出了大营以确保秘密。
两个时辰后,秦军大营。
“相邦!”昏暗灯光下一个看不清模样的人走进了蔡泽的住处。
蔡泽在那人亮出腰牌之后便已知道此人是秦国在魏、赵两国的间谍了。
蔡泽问道:“何事?”
“赵王及平原君于今晚秘密拜访了魏王!”那人答道。
“哦?”蔡泽原本闭着的双眼忽然睁开,炯炯的盯着那人问道:“可知何事?”
那人摇头道:“当时除了两国君王及平原君及魏相庞癝之外,其余人等全部被驱逐到了大营数十丈之外,因而小人并不曾探听到任何消息。”
“知道了,你下去吧!”蔡泽挥挥手打发了密探,坐在案前沉思起来。
“魏、赵两国国君秘密相见,只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蔡泽想着就欲起身欲见秦王。
但起身之后又想起秦王已经老迈,一路舟车劳顿,现在早已入睡,便又坐了下来,想着待明日天亮之后再去告诉秦王也不迟。
“魏王、赵王深夜秘会到底是因为何事呢?”蔡泽无论怎么想也想不出头绪,便放下思绪起身歇息去了。
在蔡泽接到谍报的几乎同一时间,韩国国相张平也收到了魏王、赵王秘密相会的消息。
本欲把这个消息告诉韩王的张平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把这个消息告诉韩王,而是自己一人细细思考起来。
为何魏王、赵王秘密相会不叫上韩王呢?难道两国要做什么对韩国不利的事情吗?
可三晋一体,韩国的利益一定范围内也关系到魏、赵两国的利益,特别是魏国的利益,魏赵两国应该不会做什么对韩国不利的事情才是!
特别是魏国,这些年来韩国可是唯魏国马首是瞻,一切国策都紧紧跟随着魏国。
魏国合纵,韩国便跟着合纵。魏国连横,韩国便跟着连横。你魏国抗秦,我韩国跟着抗秦。你魏国亲秦,我韩国也跟着亲秦,从无二话。
这也是韩国的无奈,谁让韩国太过弱小了呢?
只有跟着魏国,韩国才能在这大争之世得以保存,并且时不时的还能喝一点汤补充一下虚弱不堪的身体。
在张平看来,无论如何魏国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韩国的利益受损,谁让魏国现在只有韩国一个小弟呢?
什么?你说卫国,那是魏国的干儿子。
那魏国既然不会做损害韩国利益的事情,为何又抛下韩王和赵王单独会面呢?
难道是因为大王的原因?
想起大王今日的表现,聪慧的张平总算是明白了过来。只怕魏王、赵王觉得韩国愚笨不堪,这才抛下他而单独秘会吧。
不过只要不损害韩国的利益,张平也不会操太多的心,反正天踏了有高个盯着,魏赵两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韩国被灭国而无动于衷的。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张平便把此事抛之于脑后。
也不是张平因为对韩王失望而抱起了得过且过的心思,而是以韩国现在的国力,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敢惹怒周边任何一国。
眼下魏国国内正在轰轰烈烈展开的大变革难道距离最近的韩国不眼馋吗?
十分的眼馋,可又能如何呢?周边哪一个国家会眼睁睁的看着韩国再度变法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
只怕这边自己的政策刚刚出来,那边外国大军就已到达新郑城下了。
即便身为大哥的魏国,只怕也不愿看到韩国变强吧!
至于魏国的变法革新,为何周边国家对此都置若罔闻?
那是因为魏国国力比韩国要强大许多,而现在魏国与赵国关系正处在蜜月期。信陵君又与楚国令尹春申君私交甚好,把持楚国国政的春申君当然不会进攻魏国了。
东面的齐国兵不出国,魏国对此根本就不用考虑。而强大的秦国又刚刚在魏无忌手上吃了大亏,不敢前去招惹魏国?
可韩国不是魏国,国力弱小不堪,又无信陵君这样礼贤下士,交游广阔的公子。
师从荀卿的公子韩非倒是一个大才,但其一向不得大王喜爱,在韩国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不过是徒有公子虚名罢了。
想到公子韩非,张平心中大呼可惜。
虽然大王把国政都交给了自己,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任意结交各位公子了。
说起来自己终究还是臣子,如果交好公子的话,只怕大王的猜忌随之就会到来。
送别赵王及平原君之后,魏王留庞癝于大营中说话。
魏王问道:“相邦以为赵国与我国秘盟之事有多少可信度?”
庞癝道:“大王,现在盟约已定,大王为何又有此问?”
魏王道:“寡人只是不放心有些不信赵王罢了!怕不久之后赵王会毁约。”
庞癝道:“大王还是放宽心才是。关于赵国国政方面赵王多听信平原君之言,而平原君虽无大才,但却是一个有德之人。只要平原君在赵国一日,赵王就会信守承诺的。”
“再说,只要我魏国日益强大起来,赵国即便不遵守盟约又有什么关系呢?说到底一切还是国力说的算!”
魏王仔细一想也是,便不再多想此事。
对于盟约之类的东西,其实魏王心中早就不信了。
自从自己继承了魏王之位后定的盟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