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相魏 >

第49部分

相魏-第49部分

小说: 相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的举动吗?”

    “儒家弟子怎么了?”魏无忌问道。

    “自发现齐地被任用的官吏不对之后,我便让家中下人注意儒家弟子在大梁的活动,发现其中不少人都和公子由有来往!”

    “由儿?”听此魏无忌眉头皱了起来:“由儿向来忠厚老实,不像是阴谋小人啊!”

    庞癝点头道:“公子由确实为人忠厚,但却背不住后面有人拿他做筏子,且其母西王后向来有更上一步的心思,不得不防啊!”

    说完庞癝向魏无忌一拜便告辞而去。

    处理完军务回到府中,魏无忌想起今日庞癝和自己所说之话,便让门客前去打探消息。

    魏无忌的消息网遍布天下,魏无忌想要知道的事情绝大多数还真隐瞒不住。

    两个时辰之后打听消息的门客便回魏无忌家中禀报,其言下儒家所做之事比庞癝所言还要严重数倍。

    门客给了魏无忌一个各地方官员的名单,只见其中有三成以上都是儒家弟子或与儒家弟子来往密切之人,其中齐地的官吏更是大半都是儒家之人。

    再遥想孔斌任御史大夫之前儒家弟子在魏国为官吏的人员连半成都不到,这才短短几年时间就有这么庞大的数量了。

    那再往后几年呢?

    只怕魏国朝堂上大半官吏都是儒家弟子了吧!

    魏无忌不敢想象!

    三晋风气历来以鬼谷文化为主,魏无忌自幼也是受鬼谷文化熏陶,对儒家文化向来是秉持着尊而不用的态度,这也是三晋在思想文化界的基本态度。

    可现在呢?

    魏国是这个模样,那么韩、赵两国又是什么情形呢?

    魏无忌不知道,只是心中直觉韩、赵两国的情形只怕比魏国好不了多少。

    其实这魏无忌就猜错了。

    儒家弟子也想在韩、赵两国为官为吏。可现实却是韩、赵两国朝堂上并没有像孔斌这样的人物出现,使得儒家弟子想入两国朝堂而不得,故而都把注意打到魏国身上了。

    第二天魏无忌便找上庞癝询问对策,庞癝摇头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现今魏国国内思想界的局势使得庞癝不由想起了后世的两本史书:《史记》和《竹书纪年》。

    之所以说这两本书是因为其看待历史问题上截然不同的态度。

    《史记》在史学界的地位就不再多说。

    要说的是《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本未经秦国焚书之事的编年体通史了,这样一本有着巨大历史价值的史书却在宋朝时经历亡佚,即便再次整理之后却使得其历史价值大大降低,远不可和《史记》相提并论。

    直到后世,人们大多以《史记》所记载的为史实。

    《竹书纪年》在五帝纪上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夏纪上说让羿代太康。

    殷纪上说伊尹流放太甲而称王,后太甲潜回杀伊尹。

    周纪上说共伯行天子之政。

    以上种种说法在儒家看来都是大逆不道之言,颠覆人们一直以来的价值观。

    在儒家心目中尧、舜、禹、太康、伊尹、周公、召公都是明君贤臣,可到了《竹书纪年》之中却成了大逆不道之人,这就不得不令人大跌眼镜了。

    到了以儒学为国学的宋朝,程、朱理学一派又自视为正统,所以干脆就玩了一把亡佚之事。

    为何《竹书纪年》所记之事和《史记》截然相反呢?

    《史记》作者司马迁自幼就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是正统的儒家弟子,当然会为儒家说话,要不然也不会专门为孔丘写一篇《世家》。

    而《竹书纪年》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官方史料记载,是在西晋咸宁年间汲郡人不准(不准是一个人名)盗战国时期魏安厘王的墓葬时发现。

    从这两本史书的记载上不难发现,战国时期魏国的主流思想和儒家思想是截然相悖的。

    来到这里之后庞癝更加的印证了这一事实:那就是儒家思想根本就不被三晋所用,更不要说西面的秦国了。

    道统之争有时候比家国之争更可怕,更血腥。

    在法家看来,儒家之言都是惑民、乱民之言,故而秦国这才焚书坑儒,连带其他诸子百家之言一并焚毁。

    在儒家看来,法家之言何尝不是异端邪说,故而汉武帝独尊儒家之后,诸子百家之言大多逐渐亡佚,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而身为法家源头的三晋虽不独尊法家,可却也看不上保守的儒家思想。

    因而《竹书纪年》和《史记》两本史书才会多次对一个事件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并非两本史书故意歪曲历史编造事实,而是这两本史书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内核!

第110章 入楚() 
儒家美化上古时期的圣君贤臣,然而在法家等人眼中,这些圣君贤臣一个个都是被儒家之人包裹了华美外衣。一旦揭开这成华美的外衣,剩下的就只有丑陋了。

    庞癝来到战国时代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可随着对这个时代了解的越深入,越彻底,庞癝越觉得诸子百家间的道统之争的可怕之处。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有的只是笔墨唇舌。

    可有时候笔墨唇舌比刀光剑影更加的可怕,因为刀剑只是灭了一个人的身体,一个国家的政权。而笔墨灭的却是一个人的精神,一个国家的思想!

    现在的情况是法家占据优势,故而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焚书坑儒。

    一旦儒家上台,只怕手段不会比法家弱多少,甚至还要厉害上几分。

    故而后世儒家上台之后近两千年来再不闻其他诸子百家的声音,甚至连同属保守派的墨家也没放过,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武无第二,文无第一。

    可现实却是为了道统之争,诸子百家之间斗的是头破血流。

    命可以不要,但思想却不能抛弃,故而历史上才会出现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在庞癝看来,这些诸子百家之人是傻的。

    但却傻的可爱,傻的令人钦佩,傻的令人尊敬!

    同时也傻的令人咬牙切齿!

    他们不仅是傻子,同时他们还是一群执着的疯子。

    这是这群执着的疯子,才在这个大争之世生成了华夏独有的文化之源!

    收拾一下思绪,庞癝便再次陷入繁忙的政务。

    三天过后,庞癝携同太子魏增告别魏王之后便踏上了前往楚国的行程。

    出大梁,上官船,沿着鸿沟一路南下。

    “姐夫,你说芈嫣公主还记得我吗?”

    魏增虽然已经是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自幼身边也不缺乏美女,但在感情方面还是一张白纸。特别是对于芈嫣这个一面之缘后日思夜念的女孩,魏增的心中是激动、忐忑的。

    庞癝道:“像太子这样优秀的人,是个女孩都会心动的。”

    “真的?”

    “千真万确!”庞癝脸上满是真诚。

    其实庞癝是从唐雎那边听说的。

    唐雎上次出使楚国回去之后对庞癝说:“楚国的芈嫣公主自见到太子送的礼物之后爱不释手,喜欢的不得了!”

    因而庞癝回答起魏增的问题时才会如此的底气十足。

    “那姐夫你说芈嫣公主还记得我吗?”紧接着魏增又问了一个十分幼稚的问题。

    “应该还记得吧!太子难道忘了上次送给芈嫣公主的泥偶之中有你的画像了吗?”庞癝提醒道。

    “也是,就是不知道芈嫣现在是高了还是矮了?是胖了还是瘦了?”

    “高肯定是高了,但胖瘦的话我就不知道了!”庞癝道。

    “姐夫你怎么知道芈嫣公主长高了呢?”魏增问道。

    听此庞癝顿时哭笑不得:“一个人只会越长越高,难道会越长越低不成?”

    “嘿嘿,也是哦!”魏增听了庞癝的话之后顿时憨笑起来。

    对于即将成家立业的魏增来说,对于接下来的婚事是既期待又惶恐,甚至有些害怕,不知道如何去面对!

    一路上庞癝不停的给魏增做着思想工作,生怕魏增到了楚国之后言语行动上出现什么差错。

    毕竟魏增是魏国太子,如果真的出现了什么差错的话那丢人就丢大发了,自己这个姐夫脸上也没面子,估计会去之后还会受到夫人雨萱的责备也是肯定的。

    好在庞癝不断的做思想工作下,魏增的心态一天比一天好,等离开了魏国边境之时,魏增已经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

    “太子你看!”庞癝指着楚国的山河说道:“你觉得楚国风土样貌如何?”

    魏增道:“和国内相比别有一番风趣!”

    庞癝笑道:“未来这片土地也将在你的掌控之下!”

    “难道就不能没有战争吗?”魏增苦笑。

    自幼耳读目染,魏增又怎能不知道列国之间的合合离离不过如同家常便饭一样简单呢。

    庞癝严肃道:“只要天下尚未一统,战争就会不断的爆发。只有天下彻底统一了,这世间才不会有战争,百姓才会安居乐业的生活!”

    “你看那些楚国百姓!”庞癝指着岸边衣衫褴褛的百姓说道:“因为有战争,这些百姓会遭受战乱之苦,他们会不断的增派赋税,儿子、父亲不断的被派往战场送死。只要还有一天天下没有统一,他们就还会遭受这样的痛苦!”

    在庞癝说着的时候,魏增的目光看向两岸,只见这些百姓不禁衣衫褴褛,且一个个面黄肌瘦,或老或小,竟然很难看到一个青壮。即便有青壮的身影,但大多都是残疾之人。

    魏增并非不谙世事,在魏国国内之时魏增也见到过同样的场景。

    其实不止是魏、楚两国,现今的天下六国莫不如是!

    相对来说,魏国的百姓还是要好些的,毕竟他们没有像楚国百姓这般衣不蔽体,如奴隶般没日没夜的干活。

    看着这些瘦弱的百姓,饶是庞癝也不禁生出“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感慨。

    华夏的百姓向来吃苦耐劳,只求一个温饱而已。

    但数千年来,就是这么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愿望也大多是实现不了的!

    战争时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常态。和平时期遭受贪官污吏盘剥又是常态。

    看来看去,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华夏的百姓竟然没有一天好日子过。

    即便是号称贞观之治的盛世之下,大多数百姓过得还是吃糠咽菜的苦日子。

    这还是明君贤臣的治理之下,那如果是昏君庸官的治理之下呢?

    百姓的日子只怕会更加的苦不堪言吧!

    故而百姓才对清官干吏这么盼望。

    一个包拯,一个海瑞就被歌颂了上千年。

    至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所谓的千古明君又有哪个老百姓真心实意的去歌颂呢?

    只是存在于文人墨客的字里行间极其夸耀之词罢了!

第111章 纵横() 
如今,庞癝正向着千古明相的方向疾驰而去,只是又有多少百姓会真心感激他呢?

    庞癝不知道!

    因为庞癝不敢去想!

    庞癝沉思,魏增也在沉思。

    身为魏国太子,魏增自明白事理之后就已经知道了自己将来要面对的是什么了。

    在庞癝出现之前,魏增只希望自己将来不会成为亡国之君就行了。

    待庞癝出现之后对魏国一系列的改革,直到现在魏国再次有了复兴的希望,魏增心中对未来的期望再次的提高。

    对于刚才庞癝所说的一统天下,魏增觉得目标定得有些太高了,其实向先祖文侯、武侯那样称霸天下就已经不错了。

    但魏增却不敢说出来。

    并非是魏增惧怕庞癝这个人,而是怕庞癝的言传身教。

    这一路上魏增可是对庞癝的言传身教领会颇深,不会再傻乎乎的去招惹他让自己的耳朵受罪。

    不知不觉间半个月已经过去,庞癝、魏增等人的船只也已到了钜阳城外。

    早有楚国莫敖、国老、柱国、左徒、三闾大夫等一众楚国文武重臣在此等候。

    在楚国的制度下,国老虽然没有任何实权,但却有问政咨政之权,地位极其显赫,都是楚国退休之后的令尹才能担任此职。而莫敖虽也没有实权,但代表的却是楚王本人。

    这也算是楚王能给庞癝和魏增的最大尊重了吧!

    毕竟在楚王不得亲身迎接的情况下,能够迎接魏国相邦及太子的人整个楚国只有那么寥寥几人而已。

    但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又向来怨恨魏国,不来迎接也是对的。

    不然到时候双方见面了彼此尴尬也是不好的。

    双方客套一番之后庞癝、魏增两人便被带入了早已打扫好的驿馆之中等候拜见楚王。

    庞癝虽然不是很想见春申君本人,但傍晚时分春申君的车驾还是来到了驿馆门前。

    无奈,庞癝只能出来迎接。

    “一别多日,春申君可还好?”庞癝礼仪性的问候一句。

    “没有你庞相邦日子过得滋润呐!”春申君哈哈一笑便被庞癝引入客室之中。

    “这位便是贵国太子?”春申君看了眼魏增问道。

    听此,魏增起身向春申君行礼道:“魏增见过春申君!”

    “太子多礼了!”

    “不知春申君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庞癝问道。

    “咱们怎么说也算是故人吧!难道说我就不能来看看你这位老友了?还是说你庞癝现在位高权重,已然把我这故人忘到了脑后?”春申君皮笑肉不笑道。

    “春申君说笑了,你能来我自然是欢迎的。”庞癝虽然面带笑容,但眼神却有几分阴鸷。

    双方都是权倾天下之人,因而春申君并未多言什么无用的废话就直奔主题道:“我来是想问问庞相邦,贵国什么时候能归还占领我国的泗水之地?”

    此时庞癝脸上已经没有一丝笑容,看着春申君道:“这是楚王的意思还是春申君你本人的意思?”

    春申君道:“大王的意思如何?我的意思又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