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相魏 >

第59部分

相魏-第59部分

小说: 相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上就有大臣趋附与微臣,出门时行人也为我让道,这都是大王恩宠的缘故。但是天下的美人那么多,他们知道我的事情之后一定会争先恐后的来见大王。到那时我比不上她们的风姿华色,不就成了最初的那条小鱼,面临随时被扔掉的危险吗?想到此处微臣又怎能不垂泪伤感呢?”

    魏王听此哑然而笑:“安卿怎么能这么误会寡人?再说既然你有这样的担忧又为何不早些告诉寡人呢?”

    为了哄安荣开心,魏王便道:“也罢,既然安卿为此而担忧的话寡人这就下令从今天开始全国各地不得再向后宫进献美人,如有违背就诛其三族,这样安卿可满意了?”

    安荣听此破涕而笑:“还是大王宠爱微臣,微臣感激不尽。”

    魏王哈哈一笑:“安卿开心,寡人就放心了!”

    “大王!”安荣妩媚一笑,而魏王却食指大动。

    ······

    第二天,魏王果真把昨天答应安荣的话在朝堂上给再说了一遍,当然说的不是原话。

    不过大概意思是寡人年事已高,感觉自己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以后寡人就不再去祸害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了,你们也别像以前那样有事没事的就来进献了,要不然寡人肯定不会轻饶你们的。

    对此,那些想尽办法要更进一步的大臣顿时都如丧考妣,而忠正耿直的大臣连连大呼“大王圣明”之类的话。

    可不几天,魏王和安荣垂钓于湖上的事情便被有意无意的泄露了出去。

    对此,忠正耿直的大臣自然是被气的吐血,而善于钻营的大臣有不少却对安荣恨之入骨,当然也有不少见安荣居然如此得大王宠爱,便打起了他的主意。

    至于魏王后宫中的那些妃嫔姬妾,不知道砸碎了多少碗碟?

    魏安厘王二十九年五月,秦王异人驾崩,谥号“庄襄”,太子嬴政在秦相吕不韦及昌平君等人的拥护下被立为秦王。

    消息传开,秦国属地晋阳就发生了叛乱,王翦率军镇压,很快就平定了叛乱。

    六月,魏王巡视地祖地共城,西王后及太子魏增、公子由等人随驾。

    魏王的车驾到达共城之后便在行宫安居下来。

    西王后见随从人员中并无魏增的拥护者,便暗自心喜,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便设下毒计欲要谋害太子魏增。

    这天晚上,待服侍魏王安睡之后,西王后瞧瞧拿着魏王的令牌走出寝宫,对一旁的侍卫道:“大王有令,明日前去攒茅城,命太子魏增连夜前往安排。”

    “诺!”

    看到令牌侍卫不疑有假,便前去太子处传令。

    不久,侍卫回来复命说太子已经接到命令,待收拾一番之后便出发前往攒茅城。

    西王后听后暗喜不已,因为之前自己就已经暗地里派刺客埋伏在攒茅城南丹河两边的芦苇丛中埋伏,只等魏增一到就乘机下手。到时魏增一死,自己的儿子魏由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魏国下一任太子。

    以现在魏王的身体情况来说只怕也没有几年好活了,到那时自己的儿子登基为王,自己不就是魏国的太后了吗?

    想想西王后就觉得激动不已。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西王后正暗自高兴之时,不成想自己的儿子魏由正要来拜见于她,被其听了个清清楚楚。

    魏由想:“母后一想不待见太子哥哥,为何父王交代太子哥哥办事她却这么高兴呢?只怕其中有诈,我且先去验上一验!”

    悄无声息的来又悄无声息的走,西王后完全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落入到了自己一向忠厚老实的儿子眼中。

    魏由来到渡口,向看管船只的官员询问道:“我太子哥哥可曾来过?”

    “不曾!”

    魏由听此长出一口气:“那就好,我现在奉父王之命要去前往攒茅城办事,你赶快给我准备一艘船只。”

    “诺!”

    官员听此马上就去安排船。

    待魏由上船,又转身对着官员道:“一会儿太子也要赶往攒茅城,你务必不要告诉他我来过这里,要不然有你好看,知道吗?”

    “下官不敢!”官吏赔笑道。

    “这就好!”

    魏由点头便转身乘船而去。

    不到半刻,太子魏增来到渡口。但魏增并未多问什么便上船而去。

    待魏增的船只消失不见,一旁的小吏向官员问道:“大人,刚才您为何把公子由来过的事情告诉太子?”

    官员着打了一下小吏的脑袋笑道:“本官估计这是太子和公子由在大王面前争宠,我这么一个小官管他们做什么?吃饱了撑着啊!”

    小吏听此恍然大悟:“大人英明!”

第132章 魏王之殇() 
攒茅城距离共城很近,只有几十里的距离,顺着水路,魏由跟快就快要到达攒茅城了。

    “来者何人?”

    这时单盒两岸的芦苇丛中突然响起一道声音。

    “这些人应该是母后派来的刺客吧!”魏由暗想,不由细想,芦苇丛中的声音便再次响起:“来者何人?”

    “我乃魏国太子魏增是也!”魏由答道。

    “杀!”

    刺客一听此人正是此次自己这些人等待的魏国太子魏增,想也不想便从芦苇丛中冲杀出来,瞬间便包围了魏由的船只。

    魏由的船上除了自己就只有一个船夫,根本就不是刺客的对手。

    因为夜色的漆黑的原因,魏由刺客根本就无法分辨船上的人到底是谁?但秉持着宁杀错不放过的道理,刺客不由分说便杀向魏由。

    “我·····我是······”

    看刺客来到自己跟前,魏由急于道明自己的身份,可为时已晚。

    魏由感觉胸口一痛,低头一看,只见刺客的长剑已经刺穿自己的胸膛,滚滚鲜血喷涌而出。

    这时,丹水之中又有一只小船向这边而来,刺客再次发问:“来着何人?”

    船上的人正是魏国太子魏增。

    魏增想也不想便答道:“吾乃魏国太子魏增是也!尔等何人?”

    “休要撒谎,魏国太子魏增已经被我等杀死,你究竟是何人?”

    说着刺客便把魏由的躯体扔向魏增。

    “二弟?”

    虽然夜色漆黑,但毕竟做了二十年的兄弟,故而魏增只是匆匆一看模样便知道此人是自己的兄弟魏由。

    “大······大哥,小心······刺客,别怪我······我母后,她······她所做的一切都······都是······为了我,我······我先······先走······一步了!”

    说完魏由的四肢便下垂下来。

    “二弟!”

    魏增大呼,可怀中的躯体却一动不动。

    “二弟,你怎么了?二弟!”魏增仍旧傻傻的呼喊。

    “不好,杀错人了!”

    此时刺客再意识不到自己杀错人了的话那就是傻子了。

    “刚才杀错人了,此人才是魏增,兄弟们,给我杀!”

    刺客为首之人大喝一声便冲了过去。

    此时魏增悲愤交加,拔出腰间的长剑。

    “我要你们血债学偿!”魏增一字一字的说着,边说边杀向刺客。

    魏增之勇,不说勇冠三军,但也差不多,即便是猛将朱亥都对魏增的剑术赞不绝口。

    一剑、两剑、三剑······

    魏增不知道自己挥舞了多少次剑。

    每一次魏增的剑光闪起,就收割一条生命。

    只是不到十个呼吸的功夫,刺客便已被魏增斩尽杀绝。

    此时,整个丹水之中除了孤零零的小船,就只剩下漂浮在水中的刺客尸体了。

    抱着魏由的尸体,魏增悲恸万分的说了一声:“回共城!”

    躲在一旁的船夫这才出来划着小船逆流而去。

    共城行宫,侍卫见魏增满身鲜血的抱着一个尸体一步一步走来,急忙上前道:“太子,大王已经歇息,您有什么事情还是明天再来吧!”

    魏增没有理会侍卫的阻拦,仍旧一步一步的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向前走。

    侍卫见魏增不听,急欲强行阻拦,可一看魏增怀中的尸体便呆愣了下来

    “由······由公子!”

    “快去禀报大王!”

    侍卫见事情紧急,哪还顾得上礼仪,急忙去魏王寝宫喊醒魏王。

    “怎么了?”

    听到外面的混乱声,魏王朝外面大喊道。

    “大······大王,由公子去了!”

    魏王登时一愣,连衣服都顾不得穿便一身中衣,赤着脚跑出来:“你说什么?”

    “大······大王,您看!”

    顺着侍卫的指引,魏王见魏增悲恸的抱着一个尸体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己。

    “由······由儿?”看到尸体的模样,魏安厘王登时老泪纵横,颤抖着双手一把从魏增怀中夺取魏由的尸体抚摸。

    “怎么······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魏王拉着魏增的衣领咆哮道。

    魏增呆若木鸡般的摇头:“儿臣也不知道,儿臣只是奉父王之命前往攒茅城,就见由弟被刺客刺杀,儿臣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知道!”

    魏增还是一副行尸走肉般的模样。

    “奉命?奉谁的命?寡人何时给你下过命令?”魏王厉色喝问。

    “父王自己下的令自己却不知道,哈哈!自己却不知道!”

    悲恸的魏增根本就没有要辩解的意思。

    “大王,之前西王后确实下过这样的命令!”

    一旁的侍卫提醒道。

    听此,魏王恍然大悟。

    西王后一向觊觎魏增的太子之位,欲让魏由取而代之,只是魏由一向忠厚。只怕······只怕这次是西王后再也忍耐不住自己动起手了。

    “都怨父王宠信后宫,这才致使此难啊!”说着魏王便抱头痛哭,脸上说不出的无助。

    白发人送黑发人,只怕任何一个父亲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吧!

    可他却真真实实的发生了。

    当天晚上魏王便因为怒急攻心而一病不起,连床都下不了了。

    而西王后见事情暴露,且自己的儿子魏由更是因此而死,一时间悔恨交加,在后花园中用一根白绫便了结了自己的性命。

    半个月后,魏王车驾返回大梁,一切国事都交由太子魏增监国,庞癝、魏无忌为首的三公九卿辅佐处理国政。

    一向善于玩弄权柄的魏王作茧自缚,最后致使自己的妻子铤而走险,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还导致自己的儿子魏由死亡,不能不说善游者溺于水,善骑者堕于马。

    对此,庞癝只能感叹时也,命也!

    对于庞癝只是轻轻一句感叹,其夫人雨萱却是操坏了心。

    没人进宫面见魏王不说,还隔三差五的就在王宫居住一下,使得庞癝吃醋不已。

    朝堂这边,因不善于政务,魏增便把政务悉数交由相邦庞癝等人处理,而自己却跟着太尉尉缭及上将军魏无忌学习军务······

第133章 廉颇到来() 
魏安厘王三十年,魏王圉的病情仍旧没有什么好转,因庞癝、尉缭、荀况已经魏无忌的联合压制,朝堂上的政治斗争略有缓和。

    而此时北面的赵国却接连有大事发生。先是雁门郡守李牧大胜匈奴,斩首十万而被赵王丹调入朝中任职。可还未等李牧赶到邯郸,赵王丹便去世了,其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刚刚继位就来了一个大招,解除了老将廉颇的军职,并派武襄君乐乘取代廉颇大的位置。

    廉颇哪受过这样的“奇耻大辱”,愤怒之下并带着亲卫攻打乐乘,乐乘也是难得的名将之姿,还未到军中就已远远的感觉到气氛不对,急忙带着几个亲信逃跑了,廉颇追之不及。

    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又想着赵偃一向不待见自己,如果此时返回邯郸的话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便带着几个亲卫向魏国跑去。

    刚刚大胜归朝的李牧没想到自己刚刚回到邯郸城,头上的两个大将就都跑了,自己也因此成了赵国的头号大将,端是哭笑不得。

    廉颇之所以离开赵国后立马跑到魏国,并非是其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决定。

    不说其他,单单因为魏国和赵国同属三晋之一就使得魏国成了廉颇除了赵国之外的首选国家。

    前世的廉颇在大梁蹉跎好几年,始终不得魏王的信任和重用,且回赵国之路已经断了这才不得不去楚国为将,有此可见廉颇还是想在魏国为将的。

    和前世的廉颇来到魏国而魏国不敢重用不同,在听到廉颇将要到来魏国之时,兴奋的庞癝急忙劝太子魏增出城前去迎接廉颇,以显郑重。

    魏增本就是好军务之人,一听廉颇的大名,哪还有不愿意的呢?当场就下令三公九卿跟随自己亲自出城迎接廉颇。

    于是大梁城外便出现了这么一幕感人的画面。

    魏增拉着廉颇的手和煦的说道:“老将军一路远来,辛苦了。”

    廉颇红着眼眶道:“廉颇一介落魄之人,不想竟然得太子如此礼遇,真真是愧杀我也!”

    人都是感情动物,即便是廉颇这个征战无数沙场的老将也同样如此。想想现今的赵王偃刚刚继位就对自己大加排挤,再看看此时魏增给自己的礼遇,两相对比之下,廉颇又怎能不感动呢!

    “老将军一路舟车劳顿,我已经在城中备好酒菜为老将军接风洗尘,老将军请随我来。”说着就拉着廉颇的手上车。

    “廉颇一介匹夫,又怎敢与太子同车?”廉颇连连推辞,怎么说都不愿意上太子的车驾。

    庞癝笑着劝解道:“太子一向喜好军中之事,对老将军您可是慕名已久,老将军切勿推辞才是。”

    魏增点头道:“是啊,我还有许多问题要请教老将军,还请老将军勿要推辞。”

    廉颇见无法推辞,便和魏增同车入城而去。

    对于廉颇这样的名将,如何安排其职位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故而待把廉颇安置下来之后魏增便召集朝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