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魏-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耳明白时间紧、任务重,在刚刚到达轩辕关时就命士卒在附近的山上砍伐了几棵树木做了五架云梯,云梯的工艺并不复杂,但做起来却费时费力。
眼看天就快要亮了,张耳哪还敢耽搁时间?再说砍伐树木时如果人多了的话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动静,从而引起关内守军的主意及警戒。
故而在打造了这五架云梯之后,张耳便命人抬着这五架云梯向城墙靠拢过去,且嘱咐他们走的时候脚步要放轻一些,不能引起城楼内守军的主意。
城墙上黑漆漆的,除了几处城楼上传出的微弱的灯光之外,其余地方都是一片漆黑。
对于魏军将士来说,这简直是天赐良机,那还敢耽搁?于是根本不用张耳吩咐,来到城墙下的士兵便迅速的架好云梯,一个个的向城墙上攀爬上去。
没有引起守军的主意,率先登上城墙的士兵又悄无声息的下了城墙打开城门。
“吱吱呀呀!”城门被缓缓打开,几盏火把也在城门处被点燃了起来。
“进攻!”张耳见城门已经被打开便不再做丝毫隐蔽,大喝一声便率先冲出大军。
“什么声音?”城楼内几个正在昏昏欲睡的守军听到外面有声音传来,登时便被惊醒过来。
不敢耽搁,几个将士走出城楼向外望去,只见城下不断有黑影正在迅速的向城门处靠拢过去。
“不好,有人偷袭!”意识到危险的守城士卒急忙回到城楼内拿出铜锣迅速的敲了起来。
“当当当!”
顿时急骤的锣声便传遍了四周。
其实根本就不用敲锣,因为魏军的喊杀声早已经惊醒了城内所有正在沉睡的守军。
“什么情况?”正陷入梦想的守军将士被突然响起的厮杀声惊醒,还迷迷糊糊的没有明白是什么情况。
“不好,有人在攻城!”总算有那么几个还算是清醒的早的士兵明悟过来这声音是有人在攻城,于是便立马披甲执锐的匆匆跑出了营房。
其他人清醒了过来,一个个急匆匆的披甲拿上武器跑了出去。
可此时再醒悟过来已经为时已晚,因为魏军已经完全控制住了城门并且正在向城内迅速的突进着。
第195章 冬衣事()
魏军将士压抑了好几天,这几天连续在阴雨中赶路,心情不憋屈才怪呢!
于是此时此刻,魏军将士便把这种憋屈全部都发泄到了关内守军的身上。
再说在魏军已经在阴雨狂风中赶了一夜的路,此刻可谓是饥寒交迫,浑身被冻得直发抖,现在这不正是活动一下暖暖身体的时候了吗?
再说魏军的将士都想着只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歼灭城内的守军,到时候自己就能好好的吃上一口热乎饭,而后躲进温暖的被窝中美美的睡上一觉了。
于是所以魏军将士人人奋进,各个拼搏,完全是一副以命换命的模样。
见魏军将士如此勇猛,秦军开始郁闷了。他们不是不明白这些年来魏军早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一支完全不下于自己的军队了,可他们却没料到此刻的魏军将士竟然是如此的勇猛。
再加上关内的守军本就不多,只有五千余人,故而一直被魏军压着打,无奈之下秦军只能节节后退,在大街上留下一个个死不瞑目的尸体。
很快,残余的秦军将士便被压缩在城守府那边北魏军团团围住。
魏军并未急于进攻,而是等待着主将张耳的到来,等待其命令。
很快,张耳便在一大群将士的簇拥下赶了过来,看着这些残存的秦军将士,张耳大喝一声:“投降者可放下武器,我军不杀也不虐待俘虏的。”
秦军将士也明白魏国从没有过杀俘的传闻,也没有过虐待俘虏的传闻。可秦法深严,战败者会受到处罚,而投降者更有可能会连累其家人被下狱。
故而即便明白自己投降了可以活命,但此刻残余的秦军将士中却无一人放下武器的。
秦军中一个将领模样的人走出队伍对着张耳说道:“我大秦锐士只有战死的,没有投降的!”
闻言张耳默然不语,他知道这个秦军将领是在主动寻死,这些残余的秦军将士也是再主动寻死,良久,张耳闭上双眼,口中轻轻的说了一句:“杀!”
随着张耳的一声令下,魏军开始向残余的秦军疯狂的进攻起来。
耳边的厮杀声越来越弱,待张耳再次睁开双眼,只见最后一个秦军士卒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从这个秦军士卒的眼中,张耳看到了他的不甘、无助、迷茫!
已经三十岁的张耳在经历了几次战争之后,心已经慢慢的开始变得坚硬起来。此刻见城内的秦军已经全部被清缴完毕,便淡淡的下令道:“留下一队将士打扫战场,其余人等回营歇息去吧!”
说完张耳便转身回了军营,丝毫不理会将士们的欢呼声。
张耳回到军营时天色已经完全大亮,连续了好几天的阴雨也有了停止的迹象。
草草的用过早餐之后张耳开始巡视军营。只见一队队的将士开始回到军营之中,围坐在火堆旁有说有笑的吃着热腾腾的饭食。
将士们见张耳到来,急忙放下饭食起身看向张耳,等待着张耳的训话。
张耳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突然闯入给将士们的心理造成了多大的压力,于是和颜悦色道:“都坐,本将自身看看兄弟们可吃上热饭没有!”
可却无人回答张耳,仍旧一个个的看着张耳,场景尴尬至极。
张耳脸色有些讪讪,只能退出营房,里面的将士这才松了一口气,又围坐在一起便吃便说笑起来。
听到营房内的说笑声,张耳明白此时自己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信陵君的门客,而是一军主将了。
心中有些失落的张耳郁郁寡欢,脸色淡淡的回到自己的营房之中歇息去了。躺在床上的张耳翻来覆去的无法入眠,可毕竟是一夜未睡,一个时辰后困意袭来,鼻孔间的呼吸越来越平缓,张耳逐渐陷入了梦乡之中······
却说成皋关这边,庞癝见阴雨逐渐停止,便喊来范增、张良、刘季、魏郊等人。
“天气越来越凉,不知剩余的二十万冬衣什么时候能够送来?”庞癝问道。
范增道:“太尉昨日刚刚送来的书信中说大梁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十万冬衣,目前正在向这边运送而来。至于剩余的十万冬衣,大梁城内人手不够,只怕还要再耽搁十来日才能送达!”
此时的大梁城虽然已经是天下最为繁华的城池,可毕竟整个大梁城的人口全部都加起来也不满十万,故而即便尉缭命人没日没夜的织做冬衣,可还是不能及时的供给大军的需求。
“十日就十日吧!”冬衣无法及时到达,庞癝也是无奈。如果说没有这场秋雨的话,魏军再支撑半个月也是可能的。可这场秋雨之后,天气越发凉了起来,如果将士们没有穿上冬衣的话,感冒是小事,万一得了伤寒,那对魏国还说就是一大损失了。
这时张良开口道:“大梁城内没有足够的冬衣,可别的地方却有啊!”
“别的地方?”范增闻言急忙问道:“你说的可是新郑?”
张良点头道:“不错,正是新郑!”
庞癝这时却道:“本相觉得新郑应该也有冬衣,可就怕数量上不是很多才是!”
庞癝觉得新郑即便有冬衣,可有个三、五万件已经是顶天了。
闻言张良却笑了笑道:“相邦此言大错!记得昔日下官还在新郑之时,曾听父亲说过新郑城内的府库中足足有二十万件冬衣。相邦不如修书一封与韩王将这些冬衣先给调拨过来,战后再归还韩国就是了!”
魏郊这时开口道:“新郑城前几年被秦国攻占过一次,只怕府库中的东西已然不多了才对啊!”
刘季却不以为然:“管他有多少呢?全都调拨过来就是了!即便有个三、五万件,那不也是可以使三、五万将士免受伤寒之苦吗?”
闻言庞癝忍不住乐了起来,指着刘季笑道:“刘季这话说的有理,即便是只有一万件冬衣,也可使一万将士少受伤寒之苦。本相这就修书一封与韩王暂借一下韩国的冬衣!”
“相邦英明!”刘季见庞癝采纳自己的意见,忍不住洋洋得意起来。
看着刘季这幅模样,范增也笑了起来:“我看刘季将军想说的不是相邦英明,而是你刘季本人英明吧!”
“哪有?”饶是刘季的脸皮一向很厚,此时也忍不住脸红起来。
第196章 纵横事()
在给韩王修书一封之后,庞癝并未再等待,第二天便命已经下发了冬衣的四十万大军拔营继续西行,而剩余还未穿上冬衣的二十万将士,则继续呆在成皋关内等待冬衣的到来。
一路跋山涉水,大军终于在五日后到达洛邑城东的洛水之畔。
此时率先赶到的严恩早已命人安营寨扎完毕,而张耳再轩辕关留下了五千守军之后也带着剩余的将士赶到了这里。近六十万大军汇集在这里,顿时有遮天蔽日,气吞江河的气象。
“秦军到了哪里?”刚刚进入军营庞癝就问道。
“启禀相邦,探子回报说秦军主力已经到达了蔷,估计再有两日就能达到这里了。”严恩回道。
“还有两日。”庞癝闻言想了想又向严恩问道:“防御工事可曾构建完毕?”
严恩摇了摇头:“因连续几天阴雨的缘故,工事只构筑了一半。”
“吩咐下去,两日内务必要把防御工事全部都构筑完成。”
“诺!”
正说话间,范增从外面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相邦,楚国动兵了!”
“哦?”闻言庞癝精神不由一阵,急忙问道:“怎么个情况详细说说!”
范增道:“此次楚国兴兵二十五万,比咱们之前预计的还要多出五万大军,且送信之时,项燕已经率大军赶到了寿春城,新垣衍将军正在淮河北岸的下蔡城与楚军隔江对峙!”
庞癝沉默不语的来回走动,心中急切不已,可又无计可施,焦急的不行。
旁边的张良却笑道:“相邦应该相信新垣将军才是!”
“嗯?”庞癝有些疑惑的看向张良,虽说新垣衍指挥统兵能力都不错,可到底还是差了项燕一筹,自己又如何能够百分百的相信新垣衍能够凭借十万守军抵挡得住项燕的二十五万大军呢?
张良解释道:“新垣衍将军可谓是沙场宿将了,一生经历的战争不在少数,什么样的敌人没有见过?再说那边不是还有蒯彻先生为其出谋划策吗?蒯彻先生一向足智多谋,难道相邦连他就不信任?下官觉得凭借新垣衍将军的经验以及蒯彻将军的智谋,虽不敢保证说十足十的战胜项燕的二十五万大军,但全身而退还是可能的。”
“全身而退?”庞癝好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忙问道:“你是说万一战事不妙的话,让新垣衍主动退出下蔡?”
张良点头道:“不错,下官正是这个意思!”
这时旁边的严恩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末将以为不能后退!”
“说来听听!”见严恩反对,庞癝便问了他的想法。
严恩道:“淮河是我军阻拦魏军的唯一一道天险,且淮河以北全身我大魏国土,如果让楚军顺利渡过淮河的话,我军将彻底无险可守不说,只凭借十万大军也将彻底无法阻拦项燕的二十五万大军的行动了。到时候楚军完全可是向东、北、西三个方向不同施展开来,这样一来我大魏将会失去不少的城池。”
“本相曾听过这么一句话!”听了严恩的话之后庞癝笑了笑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严恩等人还未明悟过来,范增率先明悟过来,眼前不由一亮道:“相邦的意思难道是说让新垣衍将军主动放弃一些城池,以促使楚军分兵,到时候我军再以优势兵力将其各个击破。不知下官说的可对?”
庞癝点头道:“不错,本相正是这个意思。不过前提却是楚军能够顺利的渡过淮河!”
“楚军能够顺利渡过淮河吗?”有将领提出疑问。
“这就要看项燕的本事了!”其实从内心来说,庞癝并不看好新垣衍能够在淮河北岸成功阻击楚军,这是因为楚军将士自幼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南方,一众将士的水性都是很好的,水上作战对楚军有着天然的优势。反观魏军,大多都是些旱鸭子,劣势尽显无疑。这样一来,一优一劣就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想到此处庞癝便对范增吩咐道:“你现在就修书一封与新垣衍。”
“如何写?”范增问道。
“就写上‘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几个字就够了。相信即便新垣衍不明白蒯彻也能够明白的!”庞癝说道。
这样做并不说庞癝故弄玄虚,他是要让新垣衍与蒯彻两人全都明白其中的深意才行。如果自己说的够详细,够彻底,到时候新垣衍也这样做了,可效果却会大打折扣,因为如果不能明白这句话里面的更深处的意义的话,也就不能够灵活运用这句话了。
而能够将这句话灵活运用的人,莫不是古今名将,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说完楚国的事情之后庞癝又关心其赵国,便向范增问道:“赵国可能已经出兵?”
范增摇了摇头道:“只怕李牧有更大的打算!”
“说说看!”
范增便继续说道:“下官以为李牧是想等待秦军与我军鏖战以后再行出兵,这样一来秦国势必无法抽兵防御李牧,以李牧之才,不仅能够收服赵国的全部失地不说,只怕还会反攻秦国也说不一定。”
张良却有些不以为然的反驳道:“范先生的话固然有理,看先生千算万算却唯独漏掉了还有一个国家!”
“你是说燕国?”范增惊讶的问道。
“不错!”张良点头道:“正是燕国,秦国一向善于连横之道,面对赵国这样一个威胁,秦国又怎能不做防范呢?只怕秦王早就已经秘密派出使臣出使并说服燕国出兵偷袭赵国了!”
营中之人闻言莫不大惊失色,庞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