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贞观小农民 >

第40部分

贞观小农民-第40部分

小说: 贞观小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等,大力你也别回家做饭了,家里来了客人,帮我杀两只鸡炖了,一会一起吃。”江晨说道。

    “好嘞。”王大力熟知江晨的性格,也没跟他客气,放下锄头就去牲口圈里抓鸡去了。

    江晨前脚进到厨房,李靖父子就跟了过来。

    “三郎,哥哥帮你生火。”

    只见李德謇三两下就把火生起来了,动作颇为熟练。

    江晨笑道:“大哥,没想到你还会这个。”

    李德謇脸一红,道:“别把我与那些五谷不分、手无缚鸡之力的世家子弟相提并论。”

    “三郎,煮这个就这么简单?”李靖看到他把洗好切块的红薯、土豆放进锅里后就盖上了盖子,还以为很复杂。

    “嗯,这是最简单的做法,炉灶里我也放了几个,待会烤的、煮的都有。”江晨拍了拍手道。

    “这煮熟应该还要等上一会吧,三郎不如带我到你的田地里去看看。”李靖说道。

    “义父想去,孩儿自当引路。”江晨又对在院子里的王大力说道:“大力,帮我看一下锅里和灶里的红薯、土豆,还有炖鸡的时候拿两个土豆削掉皮切块放进去一起炖。”

    王大力点头道:“好的郎君。”

    出了院子,才见到李靖的几个护卫们到来。

    “阿郎!郎君!”

    “你们几人进去等候。”李靖吩咐道。

    “几位大哥进去随便坐,就当自己家就成。”江晨知道这几人都是跟随李靖多年的亲信。

    “义父、大哥这边走。”

    春耕已经忙完,田地间就没了多少人。

    两天没来,秧苗似乎又长高了不少,随风而动,绿意盎然。

    “义父这片地就是我种的红薯和土豆。”江晨指着面前大片田地说道。

    李靖扫了一眼,确实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地里只能看到绿色的藤蔓。

    这些藤蔓下能结出几千斤的果实,他持怀疑态度,不过现在江晨已是他的义子,也就没有再问这个问题。

    “三郎你可知农民、商贾的地位?”李靖突然问道。

    “孩儿知道。”江晨点头道。

    看了他一眼,李靖又问道:“以你的文才,科举定能拿下状元,身为大唐男儿,应当把自己的长处用到能帮助国家的地方,你为何会去选择这些?”

    “对啊三郎,以你的才学,日后必能封侯拜相。”李德謇也说道。

    伴君如伴虎,权力越大欲望就越大,江晨不想迷失在那些明争暗斗、阴谋诡计之中,以他这个水平,当官只会成为炮灰。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孩儿与师傅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尝尽人生百味,才知人间冷暖。”江晨手指在田地间划过,继续道:“学识,走的地方多了,懂的自然就多了,可无一精通,但是种田和赚钱,孩儿还是有信心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为国为民有心则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李靖看着眼前这个只有十九岁的义子,他和他师傅到底都经历过什么?轻叹一声,道:“词是好词,不过以后就在义父跟前说说就好。”

    “一时感慨,让义父担心了。”江晨知道这一句让别人听到或许会拿去做文章。

    “这是你与你师傅的选择,义父也不强求你,李辉会留下来看守这片田地,我离开后会再派几人过来。”李靖此时已经相信江晨所说的话了。

    “这样做不好吧,知道这些事的人不多。”江晨认为这样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天子教对江南的渗透义父还未查清,你这个一旦属实,将会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对象,义父这是未雨绸缪。”李靖又道:“你改良犁具一事义父只是收到陛下嘉奖的旨意,待此次回长安,义父再帮你讨些实质的奖赏回来。”

    “义父,这个不用了吧。”江晨摸了摸鼻子道,事情都已经过去,再去找李世民要奖赏

    “你现在已经是我李某人的儿子,此等利国利民的好事,岂能让你吃亏。”李靖用不容反对的话语声说道:“好了,这事就这样了。”

    江晨无奈的看向大哥。

    李德謇挑了挑眉毛,没有帮他说话。

    “对了三郎,那些白色房子是何物?”李靖指着远处问道。

    “义父这是我弄的蔬菜大棚。”江晨解释道:“这个是用来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让蔬菜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不仅可以缩短蔬菜的成熟期,还可以种反季节的蔬菜。”

第68章 宰相都说好(三)() 
李靖身为当朝宰相,又立下过无数汗马功劳,家里赏赐的田地有不少,虽说都由自己的妻子负责安排,但时常也会询问一些情况,知道不少关于耕种的事情。

    而在棚子里种菜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觉得十分新鲜,听完江晨的解释,奇道:“快带义父去看看,天下竟然还有此等奇事!”

    江晨前边带路,领着他们向蔬菜大棚走去,心道:要不是受到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弄出个用营养液栽培作物来,还不得让你们惊呼神迹。

    到了地方,李靖绕着蔬菜大棚走了一圈,这看看那瞧瞧,充满着好奇。

    江晨与李德謇相视一眼,皆是笑了,这与他当时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是一模一样。

    进入蔬菜大棚内,感觉到一股热气,李靖点头道:“这里面的温度与外面的温度确实有差异。”

    李德謇之前进来过蔬菜大棚里面,这次就不是第一次了,但还是发出了惊讶的声音:“三郎,我这才离开几天,这这里面怎么就变了个样了?”

    此时破土而出的芽儿已经长成幼苗状了,当然与他之前看到的不一样。

    “这个就是大棚的作用,给作物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能健康茁壮生长。”江晨没有说最重要的是科学有效的施肥和浇溉,当然少不了专人细心的照料。

    两人说话间,李靖已经在这里面也转了一圈,亲眼见到了棚子里真的能种菜,而且长得还很好,不禁在心里感叹,天下当真无奇不有。

    回到两人身边后,李靖问道:“三郎,这个棚子也不能大规模建造?”要是真有他说的那种功效,为何这里只有五个棚子而已。

    江晨指着塑料棚膜说道:“义父,这个是建造蔬菜大棚的关键材料,它不是一般的布料,是域外一位工匠偶然之下造出来的,师傅见它奇特就花钱买了下来,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发现可以用来建造蔬菜大棚,现在孩儿手上只剩下一点这个布料了。”

    这时候万能的师傅又出来了。

    李靖用手摸了摸,这个布料的确与他见过的布料不一样,又问道:“用咱们大唐的布料不行?”

    江晨笑道:“义父,这不是做衣裳,布料的功能不一样,就算是咱们大唐的上等丝绸也不行。”

    李靖轻叹一声,道:“没有这种布料的制造之法吗?”

    江晨摇摇头,这玩意他真的不知道制作方法,即使知道,他认为以目前唐朝的工业水平恐怕也难进行生产。

    走出大棚,李靖的目光落在先前那片田地上,问道:“红薯、土豆何时能有收成?”

    江晨算了一下,回答道:“土豆最早成熟,大概在六月左右就可以收了,红薯和玉米成熟得较晚,估计要到九月左右,不过嫩玉米六月左右就能吃了。”

    李靖点点头,边走边道:“此事义父暂时不会上奏陛下,六月我会抽出时间过来。”

    “孩儿晓得,能收的时候,我会通知义父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江晨是知道的,这种每亩地能产几千斤的东西上奏到李世民那,肯定是个大新闻,奖赏不会少,但若到收成的时候并未达到预计的产量,喜事就会变成丧事,欺君之罪可不是闹着完的。

    回到家中,王大力已经把饭菜都弄好了,简单的土豆炖鸡,烤煮土豆、红薯,他看到人比较多,又烙了不少饼。

    “大力一起坐下吃啊?”江晨见大力要走,叫住了他。

    “郎君,我拿两个饼回去给奶奶。”王大力说道。

    他这憨厚的人,哪能藏住心里的想法,江晨看得出来,他是怕影响到自己的客人,于是去厨房拿了个大碗,舀了一碗鸡肉和土豆,让他拿回去吃。

    “义父,让李辉大哥他们也一起过来吃吧。”江晨并没有唐朝上下级分明的观念。

    李靖微微一笑,道:“都过来吧。”李辉他们几个都是跟着他出神入死过的,早已经将他们当成了家人,江晨说出这句话来,他心里也很高兴。

    “谢谢阿郎,谢谢郎君。”李辉等人齐声道。

    江晨笑道:“乡野山村,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大家。”说完剥了一个烤土豆递给李靖。

    李靖放到鼻子前闻了一下,然后才放到嘴边咬上一口,眼神突然转变,咽下之后又是一大口,转眼间一个烤土豆就已经消灭掉了。

    “好吃,很香。”

    宰相都说好,这土豆也算是有面了。

    李靖说完后,才发现所有人都看着他,笑道:“等什么呢?”

    虽然没有酒,但这顿饭还是吃得欢声笑语不断,其中说得最多的还是对土豆和红薯的评价。

    “阿郎,这个土豆和红薯若真像三郎君所说的那般好保存,那就是咱们行军打仗的好东西,可以免去搭灶架锅这些繁琐的事情,也不用考虑会不会做饭做菜,只要生一堆火就可以烤着吃。”李辉说道。

    “李辉说的对,而且味道还那么好吃。”其他几人也都是点头附和。

    “嗯,看来我还是小看了这红薯和土豆。”李靖呐呐道。

    华夏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红薯、土豆、玉米这三样东西越早的出现,意义就越大,而且江晨此次带来的种子都是现代科学技术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不是当时域外传来时那些个头小、产量低的劣质品种。

    见李靖陷入了沉思,江晨就把碗筷给收拾了。

    李德謇则是悠然的靠在椅子上休息,这顿他吃的最多,之前因为要做种子保留,江晨招待他的时候只拿了一两个,根本就不够吃。

    半晌之后,李靖对李辉说道:“即日起,你就留在这里,给我守好三郎家的田地,不容有一丝的差错。”

    李辉一怔,旋即明白了阿郎的意思,应声道:“是。”

    “咕咕咕咕”

    这是鸽子的叫声?好像飞到院子里了。

    江晨正要起身去看看,李德謇就走了进来,说道:“阿耶,是子安传来的消息。”

    江晨见大哥递给义父一张纸条,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只信鸽。

    李靖看到纸条上的内容,脸色微变,起身道:“扬州城传来了消息,查到了一些关于天子教的事,我们即刻动身前往扬州城。”

    “那侯越这边”李德謇看了一眼江晨,有些担心他们走了之后,侯越会针对他。

    “大郎你留下,继续探查宁县这边的事,与三郎也有个照应。”李靖说道。

    “那阿耶您多加小心。”李德謇说道。

    “三郎你做你的事,不用担心什么。”李靖又对江晨说道,让他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孩儿知道,义父保重。”说完送李靖他们出去了,看着远去的马车,江晨心道:还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第69章 三国演义手抄本() 
春是四季之初,一年之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即指三月、四月、五月,到了四月,也就到了春的盛季。

    四月的天是暖,是阳,是甘甜,是雨露,万物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四月的江南因多雨而让人感觉潮湿,又略带着一丝阴冷。

    雨水多而不滥,恰好是给了田地里作物充足的水分。

    难得的晴天,泥泞的田间小道也在艳丽的阳光下凝结、干裂,稻田里已经是绿油油的一片。

    唐朝时期,多数作物种下之后,基本上是任由它们自己生长,少有人去管理,因为有劳力的人都去县城里找活做,希望能赚些粮钱来补贴家用。

    清水村的田野间只能见到一两个妇人在除草、浇灌,倒是村里的小孩子兴致勃勃,光着屁股,在小河里玩水、摸鱼。

    “李辉,这事还挺适合你做的哈哈哈哈!”牲口圈舍里响起了李德謇的大笑声。

    李辉拎着木桶,脸色涨红,脱口道:“大郎君,您就别笑话我了。”

    李德謇笑了一会,缓了口气,道:“三郎也真是的,你好歹也是左武卫里的一个队正,竟然要你帮他饲养这些牲口,哈哈哈哈。”说完又是笑得前仰后合。

    李辉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不过眼神里的意思很明显,大郎君你不也是被三郎君拉来帮忙了,而且你还是左武卫里的校尉呢。

    “三郎的名堂可真多,不仅是给这些牲口建了这么个圈舍,还特意为它们种了大片田地的牧草。”李德謇真是弄不懂江晨这些奇怪的举动。

    “三郎君说了这些牲口以后可都是餐桌上的美味。”李辉想到江晨跟他说过的话。

    “难道这些鸡鸭牛羊猪还跟其他人养的不同?”李德謇瘪着嘴道,他就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用来吃的牲口都有这么好的待遇,怕也只有三郎能做得出来。

    “同也不同。”

    “三郎你来了。”见江晨走了进来,李德謇立马拉着他问道:“你给哥哥说说这些牲口有什么不同的?”

    江晨笑道:“首先呢,这些牲口都是百里挑一的,不仅是要身体健康,还要选对品种;然后就是科学的饲养方法,它们吃的东西很有讲究。这样的牲口,肉的营养价值才会高,肉质也会更加的鲜美。”

    李德謇眨了眨眼睛说道:“有这么玄乎吗?”

    江晨也不再向他解释,只说了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这只有亲自品尝之后才会知道其中的差别。

    “对了大哥,义父去扬州已经有段时间了,有没有查到些什么?”江晨已经融进了李靖义子这个角色之中。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