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唐烟云 >

第70部分

开唐烟云-第70部分

小说: 开唐烟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一旁的严庄也开口道:“伯玉,现时不是负气的时候,还需坐下来,平心静气,一起探讨出一个可行的计策出来。”

    严庄身为安禄山的谋主,在众人之中最有才学,甚有威望,他这么一说,张通儒顿时回转过来,一行人重新回到屋中落座。

    安禄山看向严庄道:“敬亭,计将安出?”

    实际上,严庄除了安禄山的幕僚之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乃是隐元会安插在安禄山身边的棋子,意在挑唆安禄山起兵反唐。

    闻听安禄山相询,严庄开口道:“主公欲要战马还是要天下?”

    安禄山道:“战马,我之所爱也,骑兵又为诸军之最,不过两相权重,老夫自然是要这锦绣天下。”

    严庄拱手道:“主公凌云高志,属下佩服。主公设计坑杀契丹、奚、罗诸国军士,又兴兵攻打三国部落,俘其精壮,杀其老弱。以戎狄睚眦必报之性格,必会觅机兴兵来犯。范阳三镇乃我等之根基,虽有阿史那承庆、李归仁、崔乾祐、何千年诸将镇守,然诸军调度,仍存推诿,倘若范阳三镇有失,我等死无葬身之地也!”

    众人闻言,神色皆是一肃,范阳三镇若是有失,他们不要说谋夺李唐天下了,便是安身立命之所,都没有了。

    安禄山开口问道:“依敬亭之见,该当如何?”

    严庄道:“昏君所求者,马也,何不予之,我等也好尽快脱身。”

    高尚皱眉道:“那可是一万匹战马。来日我等攻取长安,必定要与禁军交手,这岂非资敌乎?况且急切之间,这一万匹战马,从何补充?若与回纥购买,其即便是卖,多半也会坐地起价,这一大笔钱,又从何来?”

    严庄道:“骑兵利于野战,不擅守城,禁军用之,难抵大用。至于战马补充,契丹、奚、罗不是现成的马源吗?”

    安禄山悚然一惊道:“敬亭的意思,是要对戎狄用兵?”

    严庄笑道:“然也!昔日诸葛武侯欲出祁山,北上伐魏,亦是先定南蛮;曹操欲挥师南下,谋取荆襄,亦是先平辽东。自古后方不稳,冒然用兵,乃是兵家大忌。今契丹、奚、罗三国与我范阳三镇已有刻骨之恨,他日我等起兵攻唐,倘若三国趁势而动,我等腹背受敌,则万事休矣!不如趁其未有防备之时,以迅雷之势图之。倘若事成,一来,可征召其精壮投军,扩充我军军力;二来,可得其马匹,填补我范阳三镇战马损失;三来,可平定后方,令我等出兵攻唐再无后顾之忧;四来,亦可利用三国之纵深,为我等留下一条后路。此一石四鸟之策也,主公请详思之。”

    安禄山闻言,微一沉吟便抚掌大笑道:“敬亭真吾之子房也,我得敬亭,何愁大业不成?好,明日我便进宫,面见昏君,答应他万马的索要!”

    严庄道:“昏君不见战马,恐难放主公北归,依属下看,主公不如即刻修书一封,让人送回范阳,令阿史那承庆诸人,火速凑齐一万匹战马,送往长安。”

    安禄山抖动着肥硕的肚子:“好,取纸笔来!”

    这时,高尚却突然开口道:“主公,扩军养马,耗资巨废,以范阳三镇的财力,恐难以支撑,臣有一策,可解燃眉之急。”

    安禄山惊喜道:“哦?计将安出?”

    高尚道:“主公莫非是忘了隐元会?”

    闻听此言,严庄顿时用看死人一般的眼神,深深地看了高尚一眼。

    而安禄山却恍然道:“照啊,若非得卿提醒,我险些将此事忘了。隐元会欲以我范阳三镇为刀,然我安某人,岂是那样容易揉捏的?隐元会既自称财力无双,那这一万匹战马,就自然要算到他们的头上。”

    然后安禄山又看向严庄道:“敬亭,你看此事可行否?”

    严庄道:“我范阳三镇与隐元会乃是合作的关系,信义是彼此的基础,既缺军费,不妨实言之,不可以妄语相欺。”

    安禄山皱眉道:“实言相告,隐元会若是不答应呢?”

    严庄摇头道:“不会,属下虽不知隐元会的目的,然其既想利用我们,自然是希望范阳三镇越强大越好。况且这些钱粮,以隐元会的财力,恐怕还不会放在眼里。”

    安禄山击掌道:“好,那此事便交给高卿去办!”

    而与此同时,浩气盟内的密室之中,谢轩等人则在绞尽脑汁地算计着安禄山。

    “这么说来,没法动手?”王逸之眉头紧皱。

    风不羁摇头道:“属下跟踪他已有大半个月了,除去进宫面圣之外,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城外的军营之中,走近两万兵士保护,别说是刺杀了,连靠近都很难。”

    王逸之道:“沿途呢?沿途可有办法下手?”

    风不羁仍是摇头道:“军队驻扎的地点,距离安化门太近,安禄山每次出行,至少有两千亲卫随行,而且都在白天,但有晚宴,皆是辞拒。若行刺杀,城外的驻军和金吾卫,很快就会赶到,几乎没有可能成功。即便是成功了,出动这么多的好手,我浩气盟也暴露了,当街刺杀朝廷的一位节度使,可不是小罪,我们也完了。”

    王逸之嘴角一抽:“这肥猪,可真够怕死的,这么说来,他就是个龟壳,咱们就无从下手了?”

    这时,谢轩突然问道:“不是说他去过两次通义坊刘骆谷的宅第吗?那里也无从下手?”

    风不羁道:“很难。还是同样的道理,宅府外有两千亲卫守护,金吾卫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不过宅院与军营不同,有诸多地方可以藏身,若是。。。”说着,风不羁就将眼神飘到了吴百川的身上。

    不想王逸之却立刻拒绝道:“不行,想都别想,没听过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吗?你就这么想把咱们浩气盟的镇盟之宝给推出去送死?”

    风不羁顿时躬身道:“属下不敢。”

    而一旁的吴百川心中却流过一股暖意。王逸之身为浩气盟盟主,油嘴滑舌,爱走偏锋,身为江湖门派之主,又不会丝毫技击之法,在多少人看来都不靠谱。然而其气魄心胸,性情品质,却无愧于一个侠字,恐怕这也是上一代盟主卫诺,舍其子卫易,而选择王逸之继任其位的原因之一。

    谢轩看着王逸之那蛋疼的模样,开口宽慰道:“算了,这未必是坏事。我们到现在为止,都只考虑了安禄山和金吾卫,还没有虑及到隐元会。安禄山虽被其视为棋子,但却是撬动李唐天下最重要的那颗。他前来京师,对方必定是做了完全的准备,绝非只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说不定,我们真要是动了,反而会落入对方的圈套。”

    王逸之叹气道:“这个道理我也明白,不过他好容易才离开了范阳三镇的乌龟壳,来到了我们眼皮底下,若是不杀他,我真的是不甘心,而且此次若不动手,恐怕以后也不会再有机会了!”

    谢轩盯着王逸之的眼睛:“你千万不要冲动。如今诸方角力,犹如行棋,你我皆为棋子,一子错,满盘皆输的道理,你不会不懂!”

    王逸之白他一眼:“老子只是感慨而已,我要是那种沉不住气的人,浩气盟安能有今日?”

    兴庆宫内,玄宗身批棉服,正在打盹,高力士突然推门而入,面露欣喜:“陛下,安贼亲信李史鱼骑快马出了春明门!”

    玄宗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哦?多久的事情?”

    高力士躬身道:“半刻之前。”

    玄宗笑道:“看样子,这个逆贼是忍不住了,如此一来,再加上京中禁军的战马,勉强也能凑齐五万之数了。”

    这时,高力士却道:“五万骑兵,尽负一人,倘若临战哗变。。。”

    玄宗大手一摆:“暂时便如此处置吧,除高仙芝外,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高力士疑惑道:“恕臣愚钝,玄礼虽不便直领,然朝中除高仙芝外,尚有哥舒翰、萧嵩、皇莆惟明诸多名将,何以无人哉?”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极少说话的陈玄礼突然开口了:“陛下乃是怕所托非人也!”

    此话一出,高力士顿时恍然。

    以对方无孔不入的能力,这些人很难说是否还保有对李唐的忠心。而这五万骑兵,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于未来,却是长安城唯一的希望所在,倘若所托非人,则大势去矣。

    高力士沉吟道:“如此说来,其余各镇节度使也未必可靠,还请陛下早做打算。”

    玄宗闻言,顿时笑眯眯地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脑中电光一闪:“陛下已有定计?”

    玄宗笑道:“不错,不过仍要等一个契机方可施行,如今仍需小心谨慎。”

    高力士见玄宗如今处处小心慎微,再想到年轻时的那段岁月,哪怕是再大的险阻,再强大的敌人,众人也是谈笑面对,不由心中万分感慨,同时也生出一丝不忍:“臣不明白,陛下既明知安贼要反,何不趁此机会,直接将其斩杀,以绝后患?”

    玄宗叹气道:“朕难道不想?只是天下人皆可杀他,唯独朕杀他不得!”

    高力士疑惑道:“臣愚钝,这是为何?”

    玄宗道:“若是别人杀他,其部下子嗣,顶多只会向朕哭诉,迫朕严查凶手,而后待平定内争,选出继任者之后,再行谋划叛逆之事。但若是朕杀了他,范阳三镇立知谋逆之事已然败露,为求自保,也为争得先机,必定会立时起兵造反。而其余势力,也定会群起相和,提前举事。彼时,我等无力对抗,长安必失,内忧外患之下,即便是江山破碎,社稷崩颓,也并非是不可能之事。”

    说到这里,玄宗眼望远方,长叹一口气道:“是以,朕需要的是时间呐,朝局的重建需要时间,继任者的安排需要时间,京师卫戍的调整需要时间,五万骑兵的训练需要时间,各镇官员的调配需要时间,天下形势的布局需要时间,时间呐!”

第95章 安禄山战败() 
天宝十年五月,奚王李日越联合契丹发兵十万攻打范阳,消息传到长安,举朝震惊。

    要知道,这些年来,契丹、奚、罗诸国,虽然时常侵扰大唐边境,但皆是小打小闹,人数少则数十,多则一两千,选择的都是边境的镇甸,劫掠一番便匆匆撤走。

    像这样集结重兵,攻打范阳这样的重镇,已是有多少年未曾发生过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安禄山到底把三国坑得有多狠。

    发生这样的事,安禄山自然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天数次面见玄宗,请求北归。

    而满朝大臣也坐不住了,十万大军压境,范阳郡必然要抽调平卢和河东的兵力北上赴援。平卢的军队调动还好说,其本身的职责便是防御契丹、奚、罗。这三国集结十万重兵在范阳方向,营州这边的压力自然就不可能太大了。

    但是,河东驻军的职责却是防御回纥,河东诸军一动,正面防御回纥的压力便全落在了驻扎在灵武郡的朔方诸军身上。

    倘若北疆有变,凭朔方一镇的兵力,绝难抵挡回纥的铁骑。这样一来,负责隔断吐蕃、回纥的河西诸军也要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北上灵武。

    这还只是在范阳战事速战速决的情况下,倘若战事打得太久,回纥又被契丹三国说动南下,为防止吐蕃趁河西空虚用兵,陇右、安西和剑南三镇,同样要进入战备状态,以强兵压境,钳制住吐蕃军队,令其不敢妄动。

    这些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数镇的军队调动,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钱粮的耗费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是以,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迅速结束范阳的战事,让其余诸国断去心思。

    这样一来,首要之事,自然是要让安禄山赶紧回到范阳。所谓群龙无首,无论众朝臣心中有多么看不起安禄山,然而却不得不承认,在范阳三镇,安禄山的地位和威信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也只有他赶回范阳,才有人能在前线主持大局。

    然而,玄宗却是油盐不进,但凡有人劝说,便以君臣聚日甚短,未能尽述其情搪塞。一来二去,别说安禄山了,便是满朝大臣都恨得牙痒。

    好在几日之后,安禄山的一万匹战马,终于是到了。安禄山不待交接,迫不及待地就向玄宗辞行。这一回,玄宗终于没有再行阻拦,以热酒为其壮行。

    而满朝大臣,直到此时才知道玄宗三番两次不准安禄山离开长安,竟然是为了这一万匹战马,不禁都心生悲凉之感。

    身为天下至尊,恩养万民,竟然抽调边关战马以图娱乐,而且用的还是这样不光彩的手段。在明知边关告急的情况下,依然不知悔改,羁扣边关主将于京师。

    有君如此,这天下安能不乱?有君如此,这江山还能锦绣几日?

    然而,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仅仅二十天后,安禄山兵败的消息便六百里加急送至了长安。

    安禄山在长安受了一肚子鸟气,他原本的目的,是想借献捷搜刮一通油水,不想除了一个鸡肋的东平郡王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捞着,还贴进去了一万匹战马。如今契丹三国又趁火打劫,他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是以,安禄山赶回自己的驻地后,根本就没有去范阳,而是直奔平卢,尽起平卢、卢龙、榆关、安东四军,直奔契丹大营而去。

    安禄山常年与契丹三国交战,对其战力、秉性可谓是了如指掌。在安禄山看来,三国虽凑合十万军队,却是乌合之众,只要他带兵突袭,一阵冲杀,对方立时就会土崩瓦解。

    带着这种强烈的自信,安禄山连斥候都没有派,四万大军,冒雨就冲向了契丹大营。

    四万大军急行一夜,待赶到契丹驻地时,早已人困马乏,再加上阴雨连绵,诸军将士衣甲尽湿,满腿泥泞,几乎已失去了作战的能力。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一向直来直往的契丹人,竟然玩起了兵法,竟在原地留下了一座空营。

    平卢诸军刚刚进入大营,气还没有缓上一口,早已埋伏好养精蓄锐的三国军士,顿时从四面八方杀出。这一场大战,平卢四军,战死六千人,伤两千,被俘近万,算是彻底将之前的账给还上了。

    安禄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