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唐烟云 >

第88部分

开唐烟云-第88部分

小说: 开唐烟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国忠起身离座,将谢轩扶起:“幼安,一路辛苦了,请坐。”

    众人各自落座,谢轩终于是忍不住了,主动开口道:“计县令,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看这茂陵,不像是发生了民变的样子。”

    计秋水刚要说话,主座之上的杨国忠就接过话道:“我素闻强将手下无弱兵,此次茂陵一行,果证此言非虚,你的这位罗长史可是好本事啊!”

    原来,茂陵发生动乱之后,县衙被攻占,茂陵官员自计秋水以下,包括那些到茂陵学习政务的仕子,一个都没有走脱。

    茂陵马氏,在转移子弟的同时,分别派人前往长安与雍县报信。

    长安因为距离近的缘故,早于谢轩等人半日得知了茂陵民变的消息。

    朝堂顿时为之震动,玄宗下诏,令杨国忠率五万禁军西进,全权处理茂陵诸事。

    杨国忠点齐兵马之后,立即急速挺近茂陵,只用了两个时辰,五万大军就杀到了茂陵。

    原本以他的性格,自然是要立时杀入茂陵平叛,但这时,领军大将高仙芝却向杨国忠建议道:“茂陵在扶风治下,倘若杨公此时入城平叛,便是将此事坐实,谢幼安身为扶风太守,虽然初到任上,也难免会受到牵连。谢太守若罪,杨公无异自断一臂,不如围而不攻,待谢太守到了再做打算。”

    事实上,高仙芝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还谢轩一个人情,但是杨国忠听了此话,却深以为然,立时就采纳了高仙芝的建议,对茂陵只围不攻。

第115章 起因() 
五万禁军压境,这等阵势顿时就把茂陵这些个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给吓住了。

    他们本就无心谋反,只是生路为豪强所夺,官府又处理不公,任由豪强行卑鄙龌蹉之事,杀坏人命,这才莫名其妙地闹到了如今这种地步。

    但是禁军的到来,却让他们彻底清醒了。且不说只论人数,这五万禁军就远超过他们,光是禁军的名号就已经让他们心惊胆战。

    这些终日在田间地头耕作的农户就是再没有见识,也知道禁军乃是天子卫戍。禁军既然已经开拔到这里,那就证明高高在上的皇帝老爷也知道了他们造反的事。

    这光是想想就让他们不寒而栗。

    一天以后,罗技终于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茂陵,当他看到杨国忠对茂陵只围不攻时,顿时就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他们行此计策虽然是为了对付谢轩,却绝不想让朝廷把手插进茂陵来。

    茂陵距离长安不过百十里的路程,距离雍县却有整整三百里,朝廷一直都有将茂陵划入京兆府管辖的打算,罗技当然是不希望双手将机会奉上。

    罗技到茂陵之后,并未寻机进城,而是直接去拜见了杨国忠。

    而杨国忠对于罗技这个小小的五品地方长史,自然是看不上眼的,连寒暄都懒得寒暄,直接就问起了谢轩的情况。

    罗技言道:“太守马术不精,知茂陵情况紧急,特遣下官先来处理相关事宜。”

    杨国忠顿时嗤笑不已:“料汝区区一五品长史,能有何为?暂且退下,待谢太守到后,再行处置。”

    这时,罗技却道:“太守向有识人之明,既先行派我前来,盖因知我有能力处置此事,请相公放我入城!”

    罗技虽然是顶撞了杨国忠,但其清正方直,却让杨国忠有些刮目相看。再联想到平日谢轩在朝中之时,但凡举荐之人,皆为一时才俊豪杰,倒也对罗技收起了轻视之心,同意放其独身入城。

    罗技在扶风民间的声望,当真不是盖的。

    当他单骑来到茂陵城下时,城楼上那些一辈子也没有拿过刀枪弓戟的农民,顿时爆发出了一声声巨大的欢呼:“罗公救咱们来了。”

    “罗公救咱们来了。”

    。。。。。。

    罗技入城后,找来这些耕户之中素有威望的长者,向他们详细地了解了茂陵发生的一切,而后开口道:“诸公以为可能抵挡禁军兵锋?”

    众人皆言:“未能,亦不敢也。”

    罗技点头道:“此事虽由豪强设计使坏,戕害人命而起,官府亦有过错,然尔等聚众攻打官府,羁控县城同样也是不赦之罪。好在新任太守仁义,声名远播,向以百姓为重,或许能念在事出有因,对尔等网开一面。”

    众人皆道:“我等虽在乡野,亦知谢太守盛名。”

    罗技点头又道:“具体情况,我已知晓,回去之后,会据实向杨相公禀告,请他待太守赶到茂陵之后,再行处置事宜。诸位若是信得过我,我走之后,就请打开城门,解除兵甲,将一众乡民集合到落雁寺,我会尽力在杨相面前进言,先放尔等归家,等候发落。”

    诸人言道:“罗公言重了,我等愿听从罗公吩咐。”

    罗技回营之后,将诸事据实告知杨国忠。杨国忠听后,对于罗技单骑入城,竟能劝得数千反叛乡民弃械投降,任由处置,也是颇为意外。

    不过为谨慎起见,杨国忠仍是派出前军斥候,前往城内打探虚实。未久,探马回报,城内的乡民果然都解除了兵甲,自发地前往落雁寺,等候处置。

    杨国忠这才放下心来,令大军进城驻扎,接管城防。进城之后,杨国忠一行来到落雁寺,看着脚下跪伏着的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杨国忠不由地心下来气,大义凛然地将众人狠狠骂了一顿。

    杨国忠虽然在文人仕子之中,声名一片狼藉,但是对于这群整日在农田里耕种的乡民来说,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辅,是大得没边的高官,顿时就被骂得战战兢兢,连头也不敢抬起。

    这时,罗技趁机向杨国忠进言,落雁寺周围街道促狭,巷弄众多,不利于骑兵作战,将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一个不小心,很容易再次引发动乱,不如先让这些乡民归家,待处置时,再行宣召。

    杨国忠闻言,略一沉思便打算同意罗技的意见。

    他如今算是兵不血刃,便平息了茂陵的叛乱,算得上是大功一件。倘若真的如罗技所说,这些乡民再行动乱,看守的禁军首当其冲,必定是要有损伤。

    他带来的这五万禁军,乃是刚刚招募不久的新军,虽然战斗力有限,却是皇帝的心头肉,万一折损过多,皇帝盛怒之下,他就是有过无功了。还不如稳妥一点,让这些乡民各自归家。

    不过他仍然道:“乡民住所,伴田而建,多在城外,若是走脱,该当如何?”

    罗技道:“若有一人走脱,下官愿代其获罪。”

    罗技既然自愿出来背锅,杨国忠自然是没有再拒绝的必要,点头道:“既如此,罗长史便令乡民各自归家吧!”

    罗技向杨国忠躬身作了一揖,转向乡民,朗声道:“杨相宽厚,心存仁念,不忍尔等在寒风中久侯,特法外开恩,令尔等先行归家,等待宣召。本官已向杨相保证,若有一人畏罪走脱,由本官代其获罪。我罗技在扶风兢兢业业三十载,自问无愧扶风百姓,望诸位亦不要负我!”

    众人皆跪拜在地:“谢杨相公,罗长史大恩。”

    而后,乡民之中威望卓著的几名老人,走到罗技身边,跪拜在地:“杨相与罗长史再生大恩,万死难报,我等愿留在这里,乡亲之中,若有一人畏罪走脱,我等亦愿代其获罪。”

    谢轩听了杨国忠的叙述,不由得嘴角一抽,所谓大奸若忠,罗技真的是将这四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其洗脑的手段,即便是到了后世,都很有发展,绝对是鹤立鸡群,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若论其奸诈程度,即便是杨国忠这位名传千古的大奸臣,都远远不能和其相比,恐怕也就是李林甫能与他有得一拼。

    不过,眼下他也只能看着罗技,继续专业级的表演,还远未到鱼死网破的时候。

    想到这里,他看向计秋水开口道:“茂陵究竟发生了何事?怎会发生数千乡民暴乱的事情?”

    计秋水正要开口回答,就听到谢轩又道:“茂陵发生了这种事情,无论原因若何,你身为主官,皆难辞其咎。我劝你实言道来,不要有半句假话,更不要替他人遮掩,有杨相坐镇在此,凡事都有他老人家做主。若是错不在你,或还可保住官位,否则,可就不是丢官那样简单了。”

    计秋水闻言,顿时猛地抬起头来,他原以为,自己丢官流放已成定局,一个不小心,甚至会丢掉性命,祸及妻子,却不想能有这种转机。

    他当然不会怀疑谢轩的话,以谢轩受到的恩宠以及在杨国忠心中的地位,若是得其力保,莫说此事本就与他关系不大,便是完全由他引起,也定能保下自己。

    想到这里,计秋水心中顿时又燃起了希望,躬身道:“事情要从三月之前说起。。。。”

    听了计秋水的叙述,谢轩才知道,原来,在秋收前后,茂陵的田地之中,突然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杂草。因为其时农户皆忙于秋收,而且田中生有杂草本就是常有的事,况且一年的收成也已经长成,是以,自计秋水以下,到耕种的农户,都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短短两月之后,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杂草,竟然长成了足有半人高的灌木,遍布荆棘,已经不能称之为杂草,而是杂树了。

    这一下,那些以农田为生的耕户顿时都慌了,纷纷组织家中的劳力开始清除田中的这些灌木。

    但是这一清理,就让他们发现了更加严重的问题。这些不知名的灌木,根系发达,盘根错节,极难清除,而且因为其过度的生长,已经将土壤中的营养消耗殆尽,田地里土壤板结,水分流失,甚至已经开始沙粒化。

    以这种土地来种植农作物,别说是收成了,能不能存活都是个问题,这个结果顿时让一众耕户欲哭无泪,无奈之下,便只能向官府求援。

    但计秋水只是一个县令,不是农业专家,况且即使在后世,这种事情也只能是以防为主,治为辅,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不过,他身为一县主官,这种涉及到半数农户生计大事的民生问题,他也不能袖手旁观,于是便决定去实地察看一番,再做计较。

    没想到,他这一去,还真让他看出问题来了。

    要知道,农田中危害农作物的杂草,自古便已有之,直到谢轩穿越的后世,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这些杂草的出现却是区域性的,若是出现,一个地区之内的农田都无法幸免。

    然而,此次茂陵农户田地中出现的灌木,却只出现在了农户的自耕地中,而那些世家大族的田地中,却只有零零散散的几株,这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计秋水立刻就意识到了其中定然大有蹊跷,有很大的几率并非是天灾,而是人祸。

    计秋水从田间回返衙门,带回了一株满布荆棘的灌木,令差役找来乡间见多识广的老农,但却无一人能叫出这怪树的名字,这就更加坚定了计秋水的猜测。

    他从获利的角度思考,自然是怀疑此举乃是世家豪门所为。

    因为以如今田地的状况来看,即使农作物可以存活,因为土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来年农户也必然欠收。

    为生计,农户们就不得不向世家豪门贷取钱粮。如果土质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改善,恶性循环下去,农户还不起债务,便只能将手中的农田折抵给这些个世家豪门。

    这本就是世家豪门兼并土地,常用的手段,本不足为奇,但是用这种缺德的手段,仍是让计秋水感到怒火中烧。

    不过他到底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县令,官卑言轻,而茂陵占有土地最多的这三家世家豪门,却都是庞然大物,族中在庙堂皆有高官在位,如没有真凭实据,胡乱处置,不但抓不到幕后的黑手,他自己反而会被搭进去。

    于是,计秋水便私下命令自己的心腹,暗加查访,待寻得真凭实据,再上报给太守府,他相信,以谢轩一向的声名,绝不会对此事置若罔闻,一定会还茂陵农户一个公道。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此事上还没有任何头绪的时候,茂陵民间,却已经有流言生起,言之凿凿,那些灌木的种子,乃是世家豪门派人撒在农户的田地,目的便是要侵占农户的土地。

    计秋水原本以为是自己的心腹办事不利,不小心泄露了秘密,于是便将两名心腹叫来身边,狠狠地训斥了一番。但两人皆言,此事,他们连父母妻子都没有提及,并非出自他们之口。

    计秋水在此事上的警惕性就稍差了一些,还以为是农户看到了世家豪门的土地中,并没有生长灌木而产生的联想。

    于是,便令人贴出告示辟谣。

    但告示贴出不久,民间就又有流言生出,言道,世家豪门的田地,并非是在刚刚发现灌木幼苗时,就已经派人清除,而是根本就没有长出灌木。

    这道流言,一经传开,农户们瞬间就炸开锅了。他们在农田里耕耘了一辈子,自然是远比计秋水更要知道,杂草分布和爆发的特性,同在一县之内,地不过几十里,怎么可能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由于这些灌木幼苗出现的时间,是在秋收时节,农户们当时忙于农活,并没有关注到世家豪门的农田。他们原以为,世家豪门早已在秋收之时,就已经将灌木幼苗清除,毕竟世家豪门农田的耕种,远比他们这些农户要来得精细。

    却没有想到,此事竟然是世家豪门为了谋夺他们的土地,而使出的龌蹉手段,这顿时就点燃了一众农户的怒火。

第116章 处置() 
一众农户自发地前往当地的世家豪门讨要说法,首当其冲的便是茂陵马氏。

    实际上,茂陵马氏也很冤枉,虽然他们早已认定此事乃是人为,但是与他们自己,确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但这些农户却不管那么许多,土地乃是他们的命根子,是赖以生存的根基,如今却被这种奇怪的灌木破坏成了这种样子。坊间已有传言,即使这些被清除的灌木,不再复生,田地至少也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恢复耕种,这无疑是将他们的生路彻底断绝。

    三大世家自然是明白不能任由情况恶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