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时空航班 >

第129部分

超时空航班-第129部分

小说: 超时空航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理摇摇头:“你不懂,这里面也有学问。有些草太湿了,烤不干的,比如那些水草;有的草有毒,不能烧不能碰;还有的能吃,烧了可惜。”

    魏承恭:“……”

    “说实话,其实我也不是很懂。”总理笑了笑,“这就跟我去钓鱼一样,是现炒现卖。这是我们找藏民老乡们打听出来的。”

    ————

    即使是这一支特别部队,即使是守着上万斤粮食,他们的供应也不会很充足,喝了点稀饭就算是中午饭了——哦,该说是上午饭,红军现在一天只吃两餐。

    “没啥味道啊……”魏承恭咂摸了一下滋味,说道。

    就是稀饭,最普通的大米熬的稀饭。

    几个同志都笑起来,一个小同志笑道:“傅顾问,能喝上稀饭就该知足了——您该不会还想要弄点儿咸菜下饭吧?”

    “如果顾问你能弄到鱼,或许我们倒能弄点儿鱼片儿粥。”另一个战士也笑起来。

    “……我问一下,这片草地上真得有鱼吗?”魏承恭忽然问道。

    几个战士互相看了看,一个战士点头道:“有倒是有,昨天部队还钓上来不少呢,不过那些鱼都长不大,最大也就是一卡来长。”

    “有就好。”魏承恭点头,“你们知不知道有一种抓鱼的办法,就是炸鱼。”

    “炸?”

    几个战士互相看了看。一个战士道,“顾问你是说……朝水里扔炸弹?没听说过,可是那能炸多少上来?就算能炸上来,我们又有多少炸药?”

    总理心里一动。

    “不止是炸弹,大个儿的鞭炮也行,这种小水荡子,一个鞭炮就可以全弄光了……我们用手榴弹试试,怎么样?”魏承恭给出建议。说着话又自怨自艾起来:“没有计划周全啊,这一次我该带鞭炮过来的,一个鞭炮就算只能换二两鱼,那也比运大米好得多。”

    然后就理所当然受到几个战士的蔑视:“用手榴弹炸鱼,亏顾问你想得出。等遇到敌人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去打仗?”

    还有的战士则是对用鞭炮炸鱼表示不屑,“用鞭炮?那玩意儿装的又不是雷管,一扔水里不是就灭了吗?什么馊主意啊。”

    “雷管啊……”一听说这些管制类的东西,魏承恭就蔫儿了。

    “倒是个办法……”出乎意料,总理倒是点头赞许,“小胡,你的手榴弹给我一个。”

    “周副主席……”小胡是没有想到,总理竟然会为了一口吃的动用宝贵的武器。不情不愿地递过去一颗手榴弹。

    “关键时刻,一口吃的就有可能救一条命,你说,是现在用掉一颗手榴弹活下来,以后再想办法战斗好呢,还是现在就饿死好?”总理一边接弹,一边还不忘给战士做思想工作,“再说,又不是把武器全都用掉,我们总要保留一些的。”

    “……”

    吃过饭,总理拿着那颗手榴弹(这玩意儿在红军中配置得相当普遍,正史中,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这东西几乎能做到全军人手一枚,即使是非战斗人员,也能分一两个做为万一遇敌时候自卫之用)找了个水荡子,把手榴弹做了一下处理——具体来说就是在木柄下方拴了一颗石头,这样即使到了水里,水一时半会儿也灌不到弹体里。

    拉弦儿,扔了下去,水面上先是咕噜咕嘟冒起水泡,片刻后……轰隆……水花飞溅,伴随着飘上来的,是十来条小鱼儿,魏承恭估计,拢共不到半斤。对于这类小东西,魏承恭知道的一般做法是,裹了豆粉油炸了吃……

    总理叹息,摇摇头。

    “怎么,不行吗?”魏承恭小心地问道。

    “倒也不是不行,不过代价太大了,一颗手榴弹才弄到这么点儿,我们用不起。”一边说着,总理一边拿长柄的网兜——这东西是拿竹竿、铁丝和衣服做出来的——把死鱼都捞了起来,“我先前在想,要是一颗手榴弹能换十来斤鱼,就算是划算了。”

    “那……我们能不能把手榴弹里面的火药弄出来,做成鞭炮来用呢?”魏承恭又提议道。

    红军造的手榴弹一颗里面有大约50克火药,弄成鞭炮,足可以做十来个大炮仗了。

    “那我们两下午就忙活这事儿吧,正好我手工也很不错。”总理笑起来——可算是有事儿给这小子做了。话说,真不愧是未来过来的人,这见识就是广博。

    ————

    要不怎么说办法是人想的呢?

    三个人——魏承恭和总理,加上一个以前做鞭炮的战士,捣鼓了一下午,还真就把这东西给弄出来了。

    拿纸张裹成筒子,一头用黄泥堵起来(黄泥要用那种被篝火烧过的,比较干的才行),灌上火药,牵上导火索(不一定用火药导火索,经过试验,尼龙要好烧得多——魏承恭带来的那批大米的包装袋用得上了,而且这些包装袋的封装线也有用,所以也被小心地拆开保留下来了),再用黄泥封堵起来,鞭炮就做好了。

    这只是第一步,这样的鞭炮点燃了扔到水里是不会炸的,这时候就要……

    总理拿出了他的搪瓷杯子,绑上石头,用大米袋的包装线拴住。鞭炮扔进去,迅速盖上盖儿,然后一起扔到水里……

    “这样会有效吗?”战士有些疑惑。

    言未已,就听到“轰隆”一声闷响,不过这一次,没有水花溅起来。

十五 没有标题7() 
虽然没有水花溅起来,不过还是翻腾起一片气泡,伴随着翻起来的……泥浆?

    “好像……失败了?”魏承恭有些失望。

    “没事,再改改。”总理倒是很乐观——他本来的目的也不是非要抓到鱼。能用几颗手榴弹外加一点手工工作就让这小子在这危机四伏的草地里消停几天就已经很足够了。

    说着话,收绳子,把搪瓷缸子从水里提了起来。这东西倒还基本保持完好,只是釉面被崩裂了不少。

    “我本来以为鱼会被炸起来是因为水下的巨大声响把它们震晕了,不过现在看来,鱼会飘起来是因为冲击波,而不是声音啊。”

    改进工作立刻开始。这一次,把搪瓷茶杯子倒过来,口子冲下,把鞭炮固定在茶杯底部,不再封口,然后把这个搪瓷茶杯用重物坠入水荡中。嗯,简单来说,就是一门超小号的,炮口冲下的火炮——而且这门火炮必须在水中发射。

    又是一声闷响,紧跟着气泡翻起,伴随着气泡翻起来的,还有那个搪瓷杯子——鞭炮爆炸产生的气流把搪瓷杯子朝上方推出,把用来拉扯的线崩断了。

    好吧,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终于有收获了。几条小鱼儿,不够塞牙缝儿的——不过既然连蚊子腿都是肉,这些东西再怎么样也比蚊子腿更强,对吧?

    起码一直跟随着的战士是这么想的。

    “成功了,有鱼吃了,周副主席,您这法子真好!”小战士欢欣鼓舞。

    “这可不是我的功劳,要多谢我们的顾问哦。”总理笑,“你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充分民主的作用,让大家都来开动脑筋想办法,这世界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哦……”魏承恭和小战士一起点头。

    接下来还有第三次改进:用线把搪瓷茶杯——这个茶杯是彻底废了,不过只要还没有漏水,就能做这种“茶杯炮”的炮身——十字绑在石头上,没有石头用干结的泥块也可以,再把整个装置吊在水中一定深度——大约三十公分左右——引爆。第二次试验的时候,茶杯炮基本是沉到水底爆炸的,爆炸威力大半打在了水底地面上;现在在水中“悬空”爆炸,爆炸威力就不会浪费。

    唯一的不好之处是茶杯有可能飞起来。而且把整个装置吊在水里,这个是个体力活儿。

    不过不管怎么说,试验宣告成功了。虽然这些水荡子里其实没多少鱼,总也不无小补,还是那个话,蚊子腿儿也是肉。

    “接下来你有事情做了。”总理看向魏承恭,笑得好像有些……不怀好意?

    “制作这种鞭炮,并教会我们后续部队的同志们使用。”说着话,总理在水荡子边上插上了一根树枝,这代表这个水荡已经被炸过一回,再扔茶杯炮也不会有很大收获了。

    “为什么是我?”魏承恭嘟囔。

    “那你还能做什么?捡柴,挖野菜,还是烧火做饭?”总理反问道。

    “呃……”魏承恭无语。他本来是想要跟随部队前进的,要知道,这是一支偏师,是奇兵。当这一支部队走出草地,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就意味着战局的重大变化——而他想要亲眼见证这种变化。

    说到底,他也是一个胸中澎湃着热血的中二青年。

    当然,再是怎么中二,他也不会想要跟着跑到第一线去,他还有没有那样的觉悟——而且就算他想去,肯定也会被拒绝。不过战争之中,无论哪一级单位,都会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故事发生,对吧?自己就呆在指挥部,看着那些大将军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并且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带着摄像机呢)也不错啊。

    嗯,这个大约也不会被允许,不过呆在指挥部驻地,总该没有问题吧。想想以前看的那些战争片,总指挥部驻扎的村子,也是会发生不少故事的,对吧?至不济,拍拍军民鱼水情也是好的啊。

    ————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日子就开始无聊了,和总理,还有一个班的战士守在草地里,看着后方一队队战士开上来了,留下一些手榴弹和纸张,领取一定量的粮食和鞭炮,然后又一队队朝前方开去。

    魏承恭不是很擅长这种需要大量重复的工作,他以前会炒老板鱿鱼,就是因为受不了这类“无聊的”工作。

    哦,无聊的工作中还是有一些变化的,这就是草地中时常会碰到的雨。

    就算带了雨具,雨水总还是让人感觉不清爽,特别是,当这件雨衣不得不用来保护珍贵的电台设备的时候。那间破帐篷……嘛,就是意思一下而已。

    “这已经很好了,”站在帐篷门口——这没什么用,身上还是会淋湿。事实上,这是标准的“屋外大雨,屋里小雨”——总理抬头看看天,“如果没有你带来的雨衣,我们就不得不想另外的办法来保护电台了。只是……委屈你了。”

    “这没事什么,”同样淋在雨水里的魏承恭对“无偿征用”自己的雨衣倒是没怎么抱怨,“我只是有些不理解,为什么不用那东西来挡雨呢?”

    说着话,魏承恭指了指帐篷外,地上的充气橡皮船。

    “如果把这东西倒过来,能当雨伞用啊,下面坐几个人完全没有问题的。”魏承恭疑惑道,“哦,不对,我好像应该先问,这东西不是在工兵营吗?”

    “这东西工兵营用得不多,除了过卢定河的时候我们用过一次之外,其它时候我们根本不敢拿出来,”总理解释道,“所以我们把这东西分配到通讯班还有医疗队当雨具,用来保护这些机电器材——不过工兵营还是保存了相当一部分。”

    魏承恭点点头,却又皱眉道:“可是现在你们不是拿它当雨具用啊——倒像是在接雨水。等等,这该不会是……”

    “我们就是在接雨水啊,”总理还没答话,一个战士嘴快,回答道,“草地里水荡子的水有毒,不能直接喝。想要喝的话必须要用那个什么净水药片,还要烧开才行——可是这样一来就要用很多柴,但是我们的柴也不多。”指了指帐篷外的那个橡皮船,“雨水就不怕了,可以直接喝,这可以省下很多柴草。”

十五 没有标题8() 
虽然早就知道老一辈人都很节俭,节俭到了堪称苛刻的地步,连一个钱都恨不得掰开成两半来花;但是每一次看到老前辈们斤斤计较一点点物资的分配和使用的时候,魏承恭还是忍不住会感叹。

    日后那个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那一支世界最可靠的人民军队,那个朝气蓬勃迈向新生、推动着世界经济的祖国,就是从这样一穷二白,要什么没什么,就连一点点烧水用的柴草都要精打细算地使用的起步条件下,一点一滴一丝一缕构筑起来的。

    难怪有人在网上说书荒,想要找屌丝逆袭高富帅、创业励志小说的时候,有人会推荐《中国马列党党史》——然后这个答案还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中国马列党的奋斗史,不正是创业小说中,最精彩的那一部么?而且……恩,肯定是同人最多的一部。

    而自己能亲眼见证这一个故事的发展,甚至能够亲身参与其间——而且还可以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一个有相当戏份的角色,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没法子,穷人就得想穷法子来穷对付,”似乎是看出来魏承恭的想法,总理叹息道,“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如果连穷法子都没有了,那我们穷人就只剩等死了。”

    魏承恭:“……”

    绕口令一样的笑谑,然而这笑谑中透着多少无奈,多少辛酸。

    不过同时却又透着多少相信一定能解决困难的乐观向上,多少死都不服输的志气?

    即使在这支军队中,时时都能体会到这种乐平和斗志,魏承恭一时之间还是有些痴了。

    “总理,我……”

    像是知道魏承恭要说什么,总理拍拍魏承恭肩头,“你做的我们都看在眼里,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不要给自己加上不该有的心理负担。”

    “可是,我确实是能做得更好的……”魏承恭抬头看看天空,貌似雨水还要下一段时间时间,也就是说,总理可以“休息”一会儿,“不介意的话,我们能找个地方说点话么——反正身上都已经湿透了。”

    之所以要“找个地方说话”,是因为眼下他们跟几个战士们挤在一起,有些话不方便说——这几个战士是机要科人员,能接触一些机密,但是党的核心机密,还是会瞒着他们。到目前为止,这几个战士对于魏承恭的认知,就是“华侨友人,技术顾问”以及“物资押送人员”——对于这个顾问竟然能把物资一直送到这荒无人烟的大草地中间,战士们还是非常佩服的。

    “当然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