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时空航班 >

第133部分

超时空航班-第133部分

小说: 超时空航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五 草地中3() 
既然指挥部都已经到了,那么魏承恭接下来几天要做的事,就是随队前进了。中央纵队的行军序列相当靠后,比他们更靠后的,基本就只有收容队了。

    一路行去,基本平安——这里的意思是说,没有原来历史上那种“循着红军战士倒下的尸体,就能够找到路”的情况出现。

    好吧,历史上红军这种情况也主要出现在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的时候。相信在这个时空,红四方面军不会再出现如电影《草地》中,那个四岁的孩子在草地中,守着母亲的尸体懵懂无知地唱歌的情景了。

    (建议大家也看看吧,全剧没有一个敌人出现,然而很真实再现了红军的很多特点方面,这才是电影艺术)

    沿路水荡子很多,不过大多都插着表示“已经炸过”的树枝。中央纵队经过以后,炸过的水荡子就更多了——不过依然保留了相当一部分。

    “为什么不全炸一遍呢?”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一大堆鞭炮,魏承恭纳闷,“收容队人很多吗?”

    “收容队的人不多——不过我们要给老彭的部队留一些。”总理给他做解释,“东路军大约能经过松潘城安全北上,但是南边的老彭被缠住了,如果战局不利,没有能同东路军形成交替掩护,那么草地很有可能就是他最后的退路。”

    “哦……”魏承恭点点头,表示理解——还给出了建议,“要不,给他们送一个坐标过去?”

    ————

    拜这个炸鱼的办法所赐,部队的伙食还不错,伤兵和女兵——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2个女兵除了周玉之外,其他人都去了2017那边,现在部队里的女兵都是四方面军的——能有鱼片粥供应。嗯,配上魏承恭一直都带着的方便面料包,味道挺不错。

    而炸鱼的办法又有了改进。改进来自陈大将。他的办法是,乘着橡皮舟去到水荡子中央,直接用手把“炸鱼炮”按到水里。

    “无非就是一发鞭炮,能有多大点儿威力?”在又放了一炮,崩上来几条小鱼之后,陈大将看着魏承恭,得意洋洋,“别说还隔着一个搪瓷茶缸,就是空手拿着尾巴放炮,我也敢。”

    魏承恭:“……”

    ————

    和红军一起过草地,虽然很艰苦,但同时也很快乐,这是魏承恭的感受。

    战天斗地,千方百计筹集食物柴薪;战友情深,互相支持勉励相濡以沫。这些都让他感到一种在现代社会感受不到的,难言的温暖和充实。

    难怪有那么多人——甚至包括外国人——怀念着这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相比于后世那些“穷得只剩钱了”的人,这里每一个人都是精神上的富翁。

    好吧,只要身处在红军中,这种感觉就不会少,之所以在这里专门提出来,无非是因为在草地这种物质极端匮乏的环境下,感受特别突出罢了。

    还因为……另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

    这就是:终于能亲眼见识到元帅们的指挥艺术了。

    按说魏承恭跟红军也混了这么久了,难道还没见识老帅老将们指挥作战?

    还真没有。

    长征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根据地倒是天天都在打仗。可那时候他忙着工作,哪有时间去看将帅们指挥打仗?再说了,那些个将帅们普遍都是靠前指挥,谁敢让他去离前线不到几公里的地方转悠?

    等到长征开始,大军逶迤前行。一路上仗是打了不少,但是真正打大仗——比如湘江战役——的时候,还会专门叮嘱他不准过来。

    至于说跟着陈老总他们在江南转战……陈老总也不会让他上前线啊,没看到这一次准备在长汀作战,还特意派人送他去连城么?

    而且……魏承恭虽然嘴里不说,心里难免有个念头:虽然陈老总、粟大将他们日后指挥的部队,用“千军万马”来做形容都嫌少,但是眼下毕竟还在玩游击战……就那么几百号人,能展现什么指挥才能?

    现在好了:指挥部在“安全”的后方,他本人也没什么特别的工作,终于可以静心观赏徐帅的指挥了。

    “军长,刚刚整理出来的敌我态势地图。”一位送地图过来的四方面军参谋同志把地图交给了徐帅。看看徐帅一下子把注意力集中了过去,暂时好像没什么事,于是向一边的政委悄悄询问:“政委,这不好吧。”

    “你指什么?”陈政委稍稍一愣。

    参谋指了指在指挥部一角拿着数码摄像机到处乱照的魏承恭,表示不理解,“让这么个假洋鬼子这样肆无忌惮地刺探我们的军事机密。”

    “哦,那是傅义豪傅同志,虽然是党外人士,但是可以绝对信赖。”政委看了魏承恭一眼,便不再理会。说实话,他其实也不是很了解,指挥部这样的军机重地,为什么让魏承恭这样一个无关人物进出——尽管这个人身份特殊,也可以信任,“这几天我们能有鱼汤喝,就是人家想出来的办法——不说这个了,刘(伯承)军长运动到哪里了?”

    “今天中午接到的电报,刘军长的前敌指挥部已经到达了草地边缘,前锋陈(再道)师长已经逼近巴西,目前正在隐蔽修整。”

    刚刚整理出态势图的参谋对各部情况如数家珍。

    政委轻轻点头:“让刘军长统计一下部队——至少是直属部队的非战斗减员,以及粮食消耗情况,在今晚之前把报告交上来,以备中央和彭(德怀)军长所部参考。”

    “是!”参谋迅速把政委命令记录下来。

    “林(彪)军长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他对胡宗南所部的评价如何?”

    参谋把之前看过的东路军情报在脑袋里整理了一下,“大的战斗还没有展开,两边都出于蓄势待发的状态,目前在互相试探。对于胡部白军的战斗力,林军长评价不高,认为他们装备虽好,但是在战术战技上相当死板,论及整体战力,大致跟湘军一个水平。”

十五 草地中4() 
(昨天偏头痛发作,睡了一天)

    “哦,还有一件事。据林军长的通报:战前估计的,胡部粮食不足的情况已被证实,甚至,其缺乏情况超过我们先前的估计(情报来源当然是魏承恭带来的后世的总结^…^)。林军长建议,我们穿插到位之后,要注意掐断敌人的粮食供给,某种程度上要把粮食视为超过军火的重要物资,他预计,粮食的争夺甚至有可能关系到此次战役的成败。军长他已经通过中革军委要求本地地下党提供配合,让他们特别注意粮食方面的情报。”

    “再是怎么不足,白军的物资补给也比我们充裕得多。”陈政委叹息了一声。四方面军没少跟胡宗南打交道,根据以往的战斗经验,他对于对手的攻击力真没怎么高看,但是一提到胡宗南部的“供给力”,那真是张大嘴流口水。

    (攻击不足而供给充足,也就是说,胡部是现成肥羊^…^,所以红四方面军对于跟胡宗南打仗很热衷。某种意义上,红四方面军能发展到比当时国内除一方面军之外的任何一支红军都强大两三倍以上,胡宗南提供的补给有很大功劳——真不愧是运输大队长的嫡传大弟子,凯申物流西北区负责人^…^)

    “那倒未必,”魏承恭听到陈政委和参谋的对话,忍不住跑了上来,“胡宗南的粮食缺乏情况很严重:白党方面专门组织了一支五万人的‘铁肩队’,从……”回想了一下,这才道:“我记得是……江油、平武等地给他送补给;另外,他还建立了一条从甘肃天水出发的运输线,还专门修机场组织空运。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要求全军上到司令下到士兵一天只吃一顿饭,他手下有个营长,为了从当地土司手里搞粮食,不惜使用美男计。”停顿了一下,魏承恭总结道,“白党的补给当然比我们充足得多,但是这时候的胡宗南应该是最‘穷’最‘饿’,‘穷’凶极‘饿’的时候,而且,他们远远比不上我们能挨饿。”

    “这些情报你……同志你是怎么知道的?”参谋同志审视着魏承恭,一脸的不信任。

    陈政委却已经明白了:难怪林军长发过来的通报会专门提及粮食问题,不用说,这些情报——好吧,该说是这些资料都是魏承恭上交给中央的。

    (其实这是陈云的团队整理出来的,魏承恭只是过手——不过他当时也稍微扫了两眼,然后还为此兴奋不已,所以记得很清楚。)

    于是陈政委点点头,向魏承恭道:“这些情报,前面的刘军长他们知道吗?”

    按说刘军长作为中央那边的同志,应该比自己更早知道小傅同志的来历,也更早接触到小傅同志带来的情报才对,不过考虑到小傅身份的保密性,陈政委觉得还是慎重一些比较好。

    “这个我不清楚,”魏承恭耸耸肩,“我只负责把报告交给中央,至于中央会把消息传达到什么范围,不会告诉我的。”

    陈政委想想也是,告诉这个未来人,同时也可以说是局外人这种事情毫无意义。于是向参谋

    “那么王参谋,把这些情况都通报前指的刘军长,如果他还不知道,那么就请他注意搜集敌军的粮食供应情报。”

    “是!”参谋记录下命令,敬礼,转身出去了——临去之前还看了魏承恭一眼。

    “那个,我能看看么?”既然已经说上话了,魏承恭索性也就蹬鼻子上脸了,指了指徐帅那边。

    “为什么想起来问这个呢?”陈政委有些纳闷,“既然允许你在这个指挥部里拍照摄像(他已经知道魏承恭手里的是什么东西了),那么这里的文件当然也不对你保密啊。”

    “不一样。”魏承恭摇头,“我是《红星报》记者,目前还可以算是战地记者,记录红军的战斗历程,这是我当下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肯定不包括翻阅机密文件。”

    “哦……”陈政委这才明白原委,想了想,点点头,“没事,这种形势图不是保密文件——也保密不起来,它最多只能反映这一两天的敌我形势,过后就没用了。”

    魏承恭高兴起来,走上前去。徐帅正拿着红蓝铅笔,还有尺子在图上工作:时而标绘,时而计算,时而皱眉,时而点头。他干得专心,没有注意到魏承恭到来,魏承恭也小心不打扰到他。

    “这叫做图上作业。”陈政委在一边小声解释,“部队目前还在行军,还没有运动到位,所以暂时不需要什么命令。现在要做的,就是切实掌握敌我各部各种情报:包括驻地,实力,士气,动向,补给……等等。现在对这些掌握得越详细,等到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对战局就越有把握。”

    笑了笑,“一个好的指挥员,能把所有这些东西默写……默画出来。”

    “哦,”魏承恭点头——实在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他的注意力被那张地图吸引了。

    难怪算不上是保密文件,别说是军用地图,就是跟魏承恭见过的大多数民用地图比起来,这“地图”也简略好多。

    抛开表示军队的红圈,篮圈,箭头,锯齿线不算。这地图没有等高线,没有图例,军队驻地、居民点之间的交通路线非常圆滑——如果是现代铁路公路,这样的交通线没有问题;但是在这个就连公路都必须绕着山来回九曲十八弯,修成“盘山公路”的时代,这样标识出来的交通线就代表着“不准确”。

    一句话,魏承恭觉得,这似乎是影视片中,中世纪用的那种抽象派风格的所谓“地图”。

    (大家别笑,主席在初上井冈山的时候,对于这样的“地图”,也当做是宝一样)

    靠着这样的地图指挥作战……

    “没有办法。”看到魏承恭不以为然的样子,陈政委只能继续解释,“我们缺少专业测量人员,缺少合格的参谋,再说我们到这边还不久,也来不及熟悉地形……”

    说到这里,陈政委愣了一下,看着魏承恭,“你们那边,应该能弄到地图吧?”

十五 草地中5() 
(昨天头痛睡觉的时候,在梦中驾驶歼20!!!有人有类似经历吗?虽然地效迄今连汽车驾驶都不会。)

    ————

    听陈政委这么一说,魏承恭也想起来了,“对啊,我不是给了中央一批地图册么,哪怕那是省级行政区图和地形图,也比这个强吧?”

    “哦,你有送地图过来?”陈政委回想了一下,向守在门口的一个传令兵道,“去把王参谋叫来,哦,他应该在电报房。”与此同时,魏承恭也躲到了一边,掏出对讲机,调整到了总理的频道。

    “有什么事么?”总理问道。

    “呃……”魏承恭本来是想直接问为什么没有给四方面军合用的地图,不过想想这话貌似在怀疑中央在打压四方面军,特别是现在还当着四方面军的领导同志的面儿,影响不好。于是换了个问法,“我看到徐帅还有陈政委他们用的地图不好,中央忘了给他们吗?”

    “地图?”对讲机那头,总理愣了一下,挂断了通话。不久以后,总理亲自赶了过来——涉及到魏承恭,小事也成了大事,更何况,这还涉及到四方面军。

    “地图的事情不是忘了,我刚刚跟伯承同志通过消息了,他说是之前已经抄送了一份川北略图交给了四方面军参谋部。”

    “抄送?”魏承恭不解。

    “你应该知道的,你送过来的这本地图见不得人,特别是这上面标明的很多公路铁路线,在这个时代并不存在,所以不能交给参谋们去复制,所以从这上面抄取内容的时候,都是伯承同志亲自动手。”一边说着话,总理一边拿出一本2009版中国地图册递给了徐、陈两位,同时交代道,“这是中央管制资料,你们两个同志看就行了,注意保密。”

    陈政委和徐帅两人对视了一眼,郑重地接过地图册。

    总理又转向魏承恭:“其实,这个地图在这个时代并不是很好用——特别是在用来安排行军作战的时候。”

    “不好用?”

    总理笑笑,“伯承同志的感受。他说这地图以后用来指导国内建设不错,不过现在用来指导行军作战就一团糟。地图比例尺普遍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