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时空航班 >

第16部分

超时空航班-第16部分

小说: 超时空航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我们的飞机。”

    “我刚才听说,这次的装备100%自产,也就是说,这些飞机都是我们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的?”

    魏承恭苦笑:“就像张爱萍将军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靠买装备过日子。所以我们的装备,大部分都是自制的。”

    “嘿,要得!要得!”总司令兴奋地搓着手,“看到这些家伙,提气。”

    正说着话,画面又转回天安门广场,开始了装备方队展示。

    “坦克,坦克,嚯,这么粗的炮筒子?这得是多少口径啊?”

    “啧,啧,看看那炮,都不用车子拉的。”

    “导弹,那是什么?”

    ……

    随着一队队的坦克装甲车辆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整个阅兵式逐渐进入了高潮。看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军车,听着两个解说员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而频幕前的这些观众们,也是忍不住开始了小小骚动。有几个脑洞比较大,恨不得革命明天就成功的;还有受了国民党军“优势装备”的气的,开始忍不住幻想:如果能把这样一支军队搬过来,或者哪怕就是视频上出现的这些军队搬过来,那得是多带劲儿?革命该会很快就成功吧。

    不过听起来,似乎革命成功还要等到……不对,该说是干到1949年。好吧,这没什么,15年而已,从21年中国马列党成立,到如今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了……不也是一眨眼就过去了么?

    ————

    接下来是建国以来的成就展示,以及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花车游行,这里稍微出了点小波动。

    首先是博古和李德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只因为前面的成就展示中,明确说明了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是毛某人。

    其次则是总理注意到,省级行政区中,没有外蒙古……

    好吧,那个时候的行政区划跟现在有不同,比如热河,察哈尔,绥远,西康这些地名在今天是听不到了,但在那个时候,则是省级行政区。

    可是外蒙古是不同的。首先,作为全中国首屈一指的将与大省,外蒙古几乎不可能撤销行政区划,其次,既然有“内”蒙古,当然应该有“外”蒙古。总理头一天晚上看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如何纠正红军的错误领导,没有注意这一细节;现在注意到了,不由得忧心起来。

    阅兵式至此结束,会场里一时间没有了声息。

    片刻后,总理走上了前台:“大家,对于小魏同志的来历,都有所了解了吧?”

    王稼祥问道:“恩来,你是要说,这位小魏同志是来自于75年后的未来(阅兵式是2009年),对吗?”

    “稍微纠正一下,小魏同志是来自于80年后——有没有人怀疑这一点?”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头,就连博古和李德都没说什么——这一点实在是难以否认。

    “那么,大家也就是相信,小魏同志刚刚播放的纪录片的内容(那时候已经有纪录片了,蒋介石在叛变革命之前,去往上海,当时上海就播映过有关他的纪录片)了?”

    说着话,总理看向博古——会议开到这里,目的已经很明确了,大家都看得出来,总理是冲着博古李德去的。

    博古看向李德,李德想了好一会儿,这才道:“我不否认魏的来历,但是我想问他一句,既然那时候的中国都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那么苏联呢?苏联的成就是不是更大,是不是社会主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胜利?”

    听完博古的翻译——翻译的时候博古眼睛都放着光,大约,他也在为李德的推论而鼓舞——魏承恭刚要说什么,总理急忙制止了他:“现在先不谈这个问题——李德同志,也就是说,你也不怀疑小魏同志的来历,以及他带来的资料的真实性,对么?”

    在魏承恭上一次到来的时候,总理是问到了有关苏联的未来问题的。魏承恭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时就老老实实地告诉了总理,苏联没有未来,未来没有苏联。

    乍闻“噩耗”,即使以总理的坚韧,当时也忍不住有些崩溃,甚至怀疑魏承恭的立场和用意。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魏承恭说的产业结构,军备竞赛,入侵阿富汗等等事件都整理了一遍之后,这才勉强接受了这个结果。

    自己尚且是这样的反应,相信自己这些同事和战友也不会好到那里去,而如果让他们知道了苏联的未来,这个会议估计也开不下去了。

    眼下最重要的事是确立红军的正确领导,不宜节外生枝。

    “周,你要知道,苏联才是世界革命的根本。无论中国取得多大的成就,她都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她不可能代替苏联的地位。所以,我们可以把中国的问题暂时放到一边,因为中国的革命就算失败了也没什么;我们只需要关注苏联就行了,只要苏联胜利了,中国的革命自然也会胜利——苏联红军会来解放中国人民的。”

    这一番话,说得总理和魏承恭的脸都黑下来。魏承恭就不说了,至于总理……就像他自己说的,诚然他是一个布尔什维克,但他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事实上,黑下脸来的不止是总理和魏承恭,在场诸人,或多或少心中都有一种怪怪的,别扭的感觉——某种程度上,就连博古这个李德的死忠都有些不舒服。

    “李德同志。”总理沉下声音,缓缓道:“有关苏联和全世界马列主义运动事业的问题,我们可以稍后再谈。眼下最急迫的问题,是如何让红军坚持下去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国进行革命的问题。”

    总司令恍然——光顾着为未来的成功而兴奋了,都有些忘记红军眼下的处境了,急忙拉住魏承恭(他一直都站在魏承恭身边),问道:“快告诉我,我们是怎么打赢这一仗的?我实在是想不出,能解决眼前困境的办法。”

    终于涉及到这一问题了,魏承恭长吁一口气,先是向总司令告罪:“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不过我带来了资料,司令看了就知道了。”

    ……

    ————

    第一集看完……甚至不需要看完,基本就可以宣布,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没了。

    李德能具有红军的领导指挥权,在于博古的力挺;博古能力挺李德,在于他是王明指派的,当时的中共中央的实际领导人,他代表着马列国际。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的领导地位不可撼动——否则也不会有以后的遵义会议了。以前是缺乏能够推翻博古军事指挥权的证据——原来的历史中,这个证据是中央苏区的丢失,以及红军四分之三以上的伤亡,革命几乎被断送;面对如此“有力”的证据,博古不得不检讨自己的错误,并交出了军事指挥权。

    然而现在,魏承恭给中共想要剥夺李德军事指挥权的领导们带来了新的证据。

    这个证据是很有力的。博古李德想要继续维持自己的军事指挥权,除非能证明这个证据是“伪证”。但这是不可能的,纪录片中引用的大量资料,在此时仍然是红军的绝密,不可能会遗失——好吧,总理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有可能也有能力会把红军的绝密资料发给这个小魏,以“制作”出这样一份证据——可是,这无法解释四天前才爆发的广场保卫战依然被这部纪录片详细地记录在案。

    而纪录片中那些明显是中央苏区内地形的地方,就证明这个就更不是作假了:看得出来这些地方已经经过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比如一条长满小灌木的战壕,比如这个时代不可能出现的,漂亮的广昌城。而那些此时已经有的,标志性的建筑物——比如壕岭关,比如瑞金沙洲坝毛某人的旧居,比如下肖村,比如博古本人的办公室——都被很好的修缮保存下来,再加上时任中央红军总部第一局作战参谋的吕黎平、红3军团战地救护队副队长朱位汉等人在片中现身说法,这些无不说明,这是后世马列党取得了全国政权之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拍摄出来的纪录片,这些是真实的记录。

    一句话,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于是,在第一集还没有播完的时候,总理就临时暂停了会议,直接提议:暂时中止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红军的指挥权,暂时交由总司令负责。

    无反对票。这一次,连凯丰都没有站在博古李德一边,投了弃权票。

    总司令在临时取得红军的指挥权之后一秒钟,发布了命令:“立刻给前线的彭,林,刘,聂等人发报,让他们自己决定怎么打,广昌那边要撤出来也可以。”

三 军事指挥权3() 
(p。s:有朋友提到来回往返会带来细菌感染问题。这个说实话,我觉得问题真不大。原因我暂时不解释,等这一周小魏返回现代的时候,会给出说明。总之,地效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

    另外,明天的更新放到下午,我想试一下,把上午的时间用来完成另一部书,效果会不会好一些。上午脑袋比较清醒)

    下达了第一道命令之后,总司令却又向总理问道:“现在算是政治局会议吧,怎么不见老毛?(主席当时是政治局委员,政治局会议他不单有资格参加,而且必须要参加——除非得病,或者去外地工作,无法前来等原因)”

    “暂时不敢跟他联系,怕出意外。”总理嘴里在回答总司令的问话,眼睛却向博古和李德扫了一下。说罢,示意小魏继续播放纪录片。

    只是剥夺了错误的领导,不等于就此就有了正确的领导——也许是从错误的路线转进到另一条错误路线上呢?虽然大家对于李德的瞎指挥不满意,一致同意把他撸下去,但这不等于一定要把主席换上来。

    主席的脾气差,因此在高层中人缘儿并不好。中共高层中,他的死忠说实话只有一两个,即使是总理,总司令这样的人,也只是因为他在军事上一贯正确,这才力挺他。就像总司令说的:“我们知道老毛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即使是正确的,你的糟糕态度也让你的正确意见难以被人接受。”

    现在推翻了李德的错误领导,那么红军的领导权要交到谁的手里,这就成了一个问题。虽然看过纪录片第一集之后,大家对于这个问题都有了一个隐约的答案,但是说实话,大家多少都有些不愿意去揭开那个答案。如果现在就讨论红军领导权的问题,说不定会有什么奇葩的结论。所以总理的提议才是,把指挥权先“暂时”交到总司令手里,先稳住再说。同时让魏承恭继续播放影片,想要在正式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大家对某人的军事指挥能力有个更明晰的认识。

    这部纪录片中,中央红军的长征经历讲了五集。等过了两个小时,到吃午饭的时候。基本上,大家已经对红军指挥权的问题有了明晰的答案了。

    “这样的军事指挥,太厉害了,简直称得上是艺术,世界近代战争史上,恐怕还没有哪个人能把军队指挥到这种程度。”看到四渡赤水的时候,总司令喃喃道,“至少我是没有听说过了。”

    “那个人……有这么厉害吗?”博古一脸的震惊。

    (私底下,地效以为,四渡赤水真的是堪称世界军事指挥艺术的巅峰之作,三万红军面对四十万的敌人的围追堵截,无论怎么看都是必死无疑的局面,却竟然还能逃出升天,这在世界军事近现代战争史上(勇气能起到巨大作用的冷兵器战争时代不算,否则三万人反打四十万人都是有可能的,比如秦楚巨鹿之战(五万楚君对四十万秦军),新汉昆阳之战(1。7万绿林军对43万新军)之战等)可谓绝无仅有。这一点西方国家也都承认,比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就写到过: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只会打正规阵地战,奉行集中对集中,堡垒对堡垒战术的军事顾问李德看得目瞪口呆,连话都说不出来。他毕竟曾是军人,很清楚这样精彩的运动战,别说让他来指挥,他连想都无法想象得到。

    恐怕,整个德国军事界,都没有人能指挥出这样的战役。

    (从一战到二战,德国人的战役指挥可谓一以贯之,都是一线平推。即使是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指挥的北非战役,在一线击败英军进攻后,也是一路推到阿拉曼。如果当时换成是某个东方将领来指挥,估计战术就会是这样:推进三百公里之后,假作后力不济,让敌人误以为战线会稳定在这里,然后集中全军的汽油,供给一支偏师,用几天时间包抄迂回到敌后,设置防线,然后再发动全力猛攻,让敌人往后撤退——一头撞在已方的坚固防线上,最后包围全歼。

    这或许与两边的指导思想和国情不同有关。西方国家国土疆域不大,缺乏战争回旋余地,所以他们的战争指导思想一般是在前线尽可能集中能压倒敌人的力量,一路推过去,推到敌人退无可退,再进行主力决战,这样的战争注重不出错,只有不出错才能发挥出能压倒对手的战斗力;东方的战争——主要是中国的战争——因为回旋余地巨大,对手在暂时打不过的时候完全可以先行撤退保存实力,等到时机有利再一决胜负。所以一线平推战术很难达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在东方想要彻底消灭对手,对于不出错的要求不大,而是更注重巧布局,只有巧布局才能让对手无路可逃。)

    ————

    于是,当四渡赤水部分播放完毕的时候,军事指挥权该交给谁,已经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军事指挥权不同于政治领导权,政治领导权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军事领导权则只考虑一个因素:是否能打,是否能打好(即使是力挺李德的博古,也是因为他相信,李德能打好)。而在座众人都知道,自己指挥不出那样精彩的战斗。

    “这样的人是我们的战友,而不是对手,真是让人庆幸。”半晌,总司令喃喃道,一方面,却又纳闷:“那家伙,不是没有当过兵吗?”

    “如果能带你们到我那边,上上网,你们就知道,后世的人是怎么评价他的了。”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