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时空航班 >

第163部分

超时空航班-第163部分

小说: 超时空航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饷发枪。他们既然担起了中央的名义,那就不能不理会部队的要求,特别是在眼下抗战的局面下,他们更无法拒绝,如果他们愿意当冤大头,我们就老实不客气地收下;如果他们不发,我们就发动部队闹粮闹饷。总之,就是尽量消耗他们的实力,同时加强我们的实力,等到最后对决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更有胜算。”

    ————

    (p。s:牵强附会:旧中国黑暗沉郁,所以我们需要“矛”主席来撕裂这一片黑暗的天空;等到我们能以一个比较平等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我们就需要一个“盾”小平(四川话“邓”“盾”同音)来保护自己。凯申公号称运输大队长,所以他无论派多少兵过来,都是在“奖”我们,常夫人一家也因此不得不“送”掉了江山^…^

    p。s2:试探接触到此暂停,明天开始,转回上卷更新)

    陈诚还没有对何应钦这一“妙计”做出什么评述,就听戴笠叹了口气:“虽然说明知道痿鼋长不会同意何部长的打算,我还是觉得,这个打算其实还是很合理的——不过那是在今天之前,在看了那些未来人的生产能力之后,我才发现,这根本是痴人说梦嘛。”

    陈诚也一时无语:那些人透露出来的生产能力,比如10亿吨钢铁,20亿吨水泥,30亿吨原煤什么的,这些东西听起来吓死人,不过跟国府的关系其实不大,民国是个农业国,用不着那些东西(42年43年间,四川重庆地区的钢铁厂大量倒闭。打仗的时候钢铁行业居然会不景气,也算天下奇闻了。不过这里不是要黑国府的重工业政策,而是要说明旧中国确实不需要这么多钢铁,这些钢铁厂大量倒闭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钢铁产量“大”,产品卖不出去,那么当时国府的钢铁产量是多少呢?抗战八年,国统区总共生产铁42万吨,钢4。5万吨)。

    但是5000吨白银,500吨黄金的年产量,这些却是在民国也能用得上的;特别是黄金,年产500吨啊,折合1600万两,想想就让人流口水(1911年民国初年,黄金产量48万两,约合15吨(一说18吨),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1976年)。这边的中共完全可以向未来中国借贷黄金,甚至直接引入黄金生产技术应用到国内矿区,只要能达到未来中国十分之一的生产能力,黄金年产就能达到160万两,有这么多钱,还有什么窟窿补不上的(要知道49年常凯申转进台湾,带过去国库的几乎全部黄金,但是这些黄金有多少呢?约合280万两)?陈诚甚至在想,是不是要求未来中国提供黄金生产技术,这样可以在短时间里加强国府的经济力量。

    而且这些人不单是有黄金,他们还有高新技术,有高价值商品……就算没有这些实体财富,他们也有全世界的矿产资源情报,有全世界80年内的灾害情报,有各国间谍情报,有各国政治,军事,经济情报……所有这些东西哪样卖不到大价钱?退一步说,就算这样还不够,他们也可以大肆借贷——相信现在全世界所有的银行团都在削尖了脑袋想要借钱给他们。

    一句话,他们不可能缺钱。而在海量的资金支持下,即使是按照国府的执行能力,中国的所有问题也将不成问题。

    所以,何应钦这个主意,是个彻头彻尾的馊主意。国府一旦让出政权,就再也不用想拿回来了。

    ————

    一班大员回到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等待。

    等待凯申公砸东西。

    从长春路回来后,常凯申连中饭都没吃,直接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把所有的人、包括宋美龄都支了开去。然后,他在书房里稀里哗啦地把刚刚才换上去的陈设又全部都砸了个稀巴烂。

    砸完了东西,凯申公没有马上召集众人议事。他需要时间来让自己冷静下来,据总统府的某些卫士后来说,那天下午,能看到痿鼋长站在书房外的阳台上,凭栏远眺,看那样子,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往前迈步,追随先总理于地下。

    第二天,常凯申依然没有视事,据说一直睡到了九点都没有起床——这在他是很少见的,老年人睡眠少,而且常公一直都有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于是宋美龄不放心了,跑到痿鼋长卧室,结果看到常凯申坐在床头,大睁着两眼发呆。

    这之后,常凯申和宋美龄说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我没事,就是想要静静。”第二句是:“午饭给我熬点儿粥就可以。”第三句是:“军政大事需立决者,交敬之、辞修、恩伯(头一天刚刚回来)议决。”

    于是这一天谁都没敢去找常凯申,就连送饭的人,都没有看到常凯申在哪里。这一天里,由戴笠、白崇禧等人给李宗仁,阎锡山等刚刚赶到的地方大佬通报情况——这一次,国民政府放下了架子,去八路军办事处借了一套播放设备,以及头一天看过的那两部片子,当然,还有随着设备一起过来的小杨参谋和两个护兵。

    “百川兄,你怎么看?”

    看完片子,愣了好半晌,放下华北前线指挥重任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才向已经有名无实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问道。

    阎锡山同样是愣了好半晌,才答道:“奶奶的,真他娘的有钱哪!”

    听了这个答案,李宗仁有些哭笑不得。不过这倒是典型的阎老西式的评价,这个一手拿枪杆儿,一手拿秤杆儿的家伙,对一支军队的第一评价,向来就是“有没有钱”。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没有钱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部队的战斗力。

    不用说,现在看到的部队,其“有钱”的程度是生平不敢想象的,说是用钱堆出来的,也半点都不过分。

    “俺们这些人的队伍,就是老常的德械师,跟人家一比,那就成了叫花子。”阎锡山又道:“有这么多钱,想要干啥还不由着性子来哦。”

    李宗仁无语,阎锡山的话糙理不糙,有这么强的兵,这么多的钱,确实是可以为所欲为了。

    “我是干不了什么了(面对20万结束长征的红军,山西肯定守不住),眼下,就看老常会怎么干了。”阎老西伸了一个懒腰,又看向李宗仁,“还有你李德邻,你怎么看怎么干了。”

    (打算把阎锡山按一个山西土财主的模式来写,不过今天看了看他的国共得失总结,感觉这个人还是有点儿水平的,虽然他总结的“国党所以失败是因为太保护人民了”这一观点让我忍俊不禁)

十四 为标题头痛中6() 
(有没有人看过《立鼎1894》?双向穿越,地效觉得还行,不比地效的差)

    ————

    小梁的要求过分吗?

    当然不过分——很不过分。

    士兵要求子弹,这就跟学生要求纸笔,农夫要求锄头,我们普通人要求吃饭一样,天经地义。

    换言之,满足这样的要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根本谈不上揠苗助长什么的——准确地说,这连施肥都算不上,最多算是在“补课”

    可是,就连这样基本的要求,红军都得不到满足。正史中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平均每支步枪不过40发子弹——听起来好像还可以,是吧?不过别忘了,他们是进入无后方,无补给状态作战。就像今天的中国,一个士兵上战场可能只携带一两个基数的弹药,但只要他不死,战斗一直持续,他就能从后方拿到源源不绝的补给,别说40发,就算打40万发也不在话下。

    而且所谓40发子弹不少,也只是跟红军自己比较而已。换到今天,这点儿子弹无非就是一个半弹匣——且不说影视剧里那些全身上下缠满了弹链,简直都可以当铠甲用的美国大兵,你见过哪个现代士兵上战场只带两个弹匣的?

    更不用说这些“子弹”中,还有相当数量是所谓的“复装弹”,而且是低水平的复装弹——填装劣质黑火药,配上木头弹头,从膛线已经磨平的步枪里打出去……天知道被这样的东西打中会不会死人。

    到了八路军时期,就更窘迫了,“三枪老八路”的故事不用再重复了吧。老八路尚且只能打三枪,新扩军来的八路,地方游击队什么的,还用说么?

    到了解放战争时候,稍微好了点儿,起码董存瑞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还能分到十发子弹……在第一场战斗中麻溜地打了个精光,然后在冲锋号吹响之前不知道该干什么。

    一直到朝战时候,子弹的供应才算比较充足——这个“比较充足”也仅仅是跟以前的自己纵向比较而已。如果是横向比较,不用说跟美军比,就算跟二战时候的日军比,都不一定比得过。这一点看看志愿军还在用复装弹就知道了:三年朝战,百万志愿军共复装子弹大约1。4亿发,平均每人每年大约要用掉50发复装弹(记不清是从什么资料上看来的了,不保证准确)

    以前红军是没有办法,只能硬抗;可是到了现在,自己明明能够做些什么,却还是坐视这些前辈拿命去拼……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冷血了?

    更何况,自己能运输的,不仅仅是子弹而已。每个月20来吨的运输量,看上去不多(好吧,事实上也不多),可是只要是运用得当,那可是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举个例子,两百枚飞弩,总重三吨左右,基本就能彻底解除常凯申的空中威胁。仅此一项,能救下来多少红军战士?不比现在零敲碎打地倒弄点儿医药,粮食什么的,要强得多么?

    思虑之间,魏承恭感到心里很乱。想想因为自己的犹豫,很多战士血洒沙场……真想要狠一狠心,把自己的这点儿小秘密都跟政府坦白算了……

    不过一转念,这种决心却又被不知从何而来的担忧打击得粉碎。

    自己,到底在犹豫什么,害怕什么?

    ————

    说了这么会儿话,两人已经来到了魏承恭的宿舍。

    以前没有同志们过来的时候,这房间一个星期没人收拾,肯定脏得不行,即使是盖上塑料布,收拾起来也很麻烦。如今不怕了,云经理会安排人过来照看。

    所以,倒也不用特别收拾,安排小梁睡下后,魏承恭开启电脑,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资料。这,才是他在这边最主要的工作。

    自从干上时空商人这份有前途的工作之后,魏承恭的具体工作内容一向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开始是物资采购,等到把经理队长顾问翻译等一帮人请过来之后,并把采购方面的工作转交给他们之后,他的工作重点就(暂时)转向了生活指导——具体来说,就是把现代社会的种种生活常识教给同志们。

    可以想见,当这类工作也可以告一段落的时候(比如现在,第一期的同志们已经基本适应了现代社会,不需要他随时注意了),魏承恭即将恢复宅男本色——成天泡网。

    嗯,好吧,让我们换一个听起来比较不那么偷懒的词汇——信息收集。论及重要性,这个工作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工作,而且这个工作貌似够魏承恭干一辈子。这方面中央给出的指示是:“知识就是力量。把你能接触到的知识——无论是哪方面的——都尽可能收集过来,就能壮大我们的力量。”

    基础性的知识好办,买一套《中国大百科全书》扔过去就好——事实上在这方面,中央不止是要中国的百科全书,英国的,法国的,俄国的,美国的……只要是百科全书,都要。(当然,眼下这些东西还没有买来,就算买来了也暂时不打算送过去)

    然而,如果看待,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想要了解这些,最好的办法,魏承恭觉得是上论坛。看看那些帖子,魏承恭觉得,那些专家教授的鸿篇巨着真不一定比网友高明多少。

    然后,这份工作也很有趣。点开论坛,点开贴吧,看看大咖秀姿势,考据党秀干货,公知秀下限,五毛秀热情……还有德棍秀技术,日杂秀精神,俄毛秀组织,美分秀工业,果粉秀智商……大家再来互相撕逼,互相伤害……啧啧,不要太热闹。

    所以魏承恭干这个,热情很高,也很用心。有时候工作一个通宵,不知不觉中在沙发椅上睡过去,这是常有的事情。

    然而今天,点开那几个常去的网站,下拉着页面,魏承恭发现,自己的精神总是无法集中。脑袋里面不停翻转着的,都是小梁那话:“我觉得,您应该给秧苗多上点儿肥。”

    给秧苗上肥么?

    既然看不进去,索性不看了。把鼠标和键盘朝前一推,在椅子上仰躺下去,沙发椅人性化地随着他的姿势朝后倒去,在45度的角度时停住,然后开始像小船一样前后摇摆。

    大睁着两眼看着头顶上白茫茫的天花板,让内心世界也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

    好几分钟过去——也有可能是十几分钟过去——魏承恭忽然腰上用力,又坐了起来。

    一向在贴吧论坛里潜水,偶尔冒个泡的他,要发帖了。

十五 为标题头痛6() 
“这是……”魏承恭看着火堆旁堆得高高的草垛子纳闷,“野菜?不对吧,这草地里的野菜要是这么丰富,红军当年应该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牺牲了。”

    “这些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烧的。”总理给他做解释,“草地里的条件很差,主要在于没有柴火。这里不是林地,是草地……哦,确切地说,是沼泽地,薪柴储量严重不足。所以先行部队除了赶路和努力活下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为后续部队准备一些薪柴。说起来,还得多谢你啊,让我们提前想到了这些。”

    “哦,”魏承恭点点头。却又有了新的纳闷,“用太阳晒的话,应该摊开吧,这么拢作一堆,得什么时候才能弄干啊?”

    “主要不是晒,而是烤。你看,烧火的时候堆在旁边,差不多就能烤得半干,等到火熄灭的时候,更是可以一下子堆上去。”轻轻摇摇头,“虽然用草来烧火,火烧不旺,烟也大,不过也没办法了。”

    (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估计都知道,湿柴也是可以烧的,只不过不能用来引火)

    魏承恭点点头:“我觉得吧,上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