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时空航班 >

第169部分

超时空航班-第169部分

小说: 超时空航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永泰显然是下过功夫了——这个人情商堪忧,但是智商无疑是一等一的,而且也深知自己能立足于波云诡谲的官场,完全是因为蒋的赏识和支持,所以他为蒋谋划,也是格外的尽心尽力。

    “委座,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思考。您为什么执意要消灭赤匪呢……我没有质疑委座策略的意思,只是说,要换个位置来思考。”

    蒋介石点点头——他倒是不会怀疑杨的忠心,思考了一下,这才道:“消灭赤匪,这还需要理由么?赤匪不除,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也就是说,痿鼋长视赤匪为心腹大患,对于心腹之患,当然是要除之而后快?”说到这里,杨永泰话锋一转,“但是不知痿鼋长觉得,我们又会被谁视为心腹之患?”

    蒋介石愣了一下,若有所思:自己视赤匪为心腹之患,不遗余力地——注意,确实是·不·遗·余·力——发动一轮轮军事打击,让赤匪疲于应付,如果真有这样的势力,视自己为心腹之患,当然也会像自己打击赤匪那样不遗余力地打击自己。

    只是……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谁能视自己为心腹之患?谁有资格视自己为心腹之患?桂系?阎老西?还是盟兄冯玉祥?他们有那个资格么?退一步来说,就算他们容不得自己,他们又能怎么样?

    别说,还真有一个,虽然没什么力量,但却不容小视,甚至还曾经逼得自己不得不下野,党内第一人,汪精卫。

    但是以自己今时今日的地位,也完全无惧于他了,只要军权在手,谁都扳不倒自己,就算暂时扳倒了,自己也还能凭着军权再次爬起来。所以要打倒自己,其实要先夺走自己的军权。汪精卫?他没这个能力。

    “痿鼋长,不要把目光局限于国内。在国内我们作为最强的一支势力,其实已经无惧于任何人,假以时日,必定能使全国真正统一——只是,今时今日的世界,中国的事情,已经不是只看国内就能解决的了。”

    蒋介石愣了一下,“你是说……日本人或者苏联人?”

    其它帝国列强隔着中国太远了,他们就算视自己为心腹之患,也难以真正做到什么,而且他们的目的是攫取利益,是一种商人作风——商人是不会看到什么人都视为敌人的,他们的敌人只有一种,就是同行。

    嗯,同行是冤家。

    今天的中国,不具备成为他们同行的资格。

    只有这两个恶邻。他们是以土地作为目标,这就不可避免地跟同样视土地为命根子的中国人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

    果然,同行是冤家。

    一个是患上了土地消渴症,扩张成性,也不管自己能不能消化得了,一门心思扩张领土——蒋介石有时候忍不住会替北方那个邻居感到难受,这么大的地方,你管得过来吗?

    好在这家伙正受全世界的敌视,目前自顾不暇,这才没有什么大动作——但即使如此,也还是在外蒙,在东北,在新疆搞风搞雨。

    另一个则是患上了土地相思病,明明是一个海岛国家,却偏偏具有大陆国家的心态,成天做白日梦——麻烦的是,现在这个国家(暂时)有了支撑他们做梦的实力。

    ————

    题外话——也是写到这里才注意到,如果按照行为来划分,那么中国,俄国,日本是大陆国家——虽然日本其实是个岛国。

    英法德美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则是海洋国家——虽然除了英国,都处在大陆上。

    两类国家的区别,在于对土地的看法。

    海洋国家视土地为商站,所以除非必要,他们的扩张并不致力于倾覆当地政权,而在于寻找合作者,以攫取商业利益——即使是二战的德国,其对外政策依然有这样的影子。

    而大陆国家则视土地为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其每扩张至一处,就努力使之本土化,建立有效的直接统治,而如果那片土地上本来有土着统治者,那么就要消灭掉——日本不正是这样干的么?

    说起来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却拥有大陆意识,大约是受到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吧。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细分,特别是中美这两大国,作为东方文明的发起者传承者,以及西方文明的集大成者,不能一概而论。

    另外,以上内容在《随笔》中有提及。

    ————

    想到这里,蒋介石大致知道杨永泰意之所指了。而日本人之所以没有像自己攻击赤匪那样攻击自己,不过也是因为份数两国,有个所谓的“国际舆论”在作梗而已。

    假设一下,如果中国跟日本同属于一个国家,如果日本是中国内部的一支势力,那么他们肯定早就对作为最大反对势力的自己轮番进剿了——明治维新的时候,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眼下日本的总体国策是吞并中国,那么作为中国最大的本土势力,说自己是他们的心腹之患,倒也说得过去。

    “畅卿你的意思是,让我要注意日本人——我们不是一直在做准备么?”

    杨永泰摇摇头:“做得还不够,以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日本人对于土地的渴求到了这种程度——或者日本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也是拜了这些随笔中有关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的论述,我才发现这一点。这意味着,即使我们依靠江阴防线给他们以重创,也很难吓得住他们。”

十八 心腹之患2() 
十八10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发达国家的工程队,还能在第三世界国家拿到订单吗?

    假设某国政府要修一个水电站,请中国人来修,要价五千万,能产生一亿美元的效益,可是请西方国家来修筑,技术上可能要强一点,但光是人工就要两亿——让谁来修,不言而喻。

    这还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工程,而我们知道,政府的很多工程,其实是无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比如医院,学校,体育馆,广场之类。

    久而久之,中国人成为基建狂魔也就不奇怪了。

    另:有书友说杨永泰亲日,说实话地效对于杨永泰为人并不清楚。只是觉得,杨永泰是一个标准的旧式谋臣,这种人的一大特点就是,会尽心竭力为投效的主公谋划,取得最优结果——至少是他们认为的最优结果。

    换言之,他本人亲日的话,表现在进言中就是,会在蒋摇摆不定的时候怂恿蒋妥协,但如果蒋介石真决心要抵抗的时候,他也会尽心竭力谋划抗日。

    嘛,这些都不重要,地效之所以专门把杨永泰提出来说事儿,是想要让他活到38年以后,然后让这个老不死的体会绝望的感觉。)

    ————

    蒋介石点了点头。说江阴防线能够挡住日本人,他自己都不信——否则也不用让法肯·豪森将军在全国范围内物色后方基地了。

    虽然说挡不住,不过总免不了抱有万一的希望:万一日本人在这条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意识到想要吞并中国,需要付出的代价大到无法承受,因而停止了前进呢?

    一句话,虽然“挡”不住,但是有可能“吓”住——如同十年后日本人准备“一亿玉碎”想的那样。

    基于这个想法,蒋介石和他的国防部对于这条防线下了相当大的力气。而也因为下了这么大的力气,他们对这条防线有了更大的期待。

    不过现在看来,这种期待有些过了。

    不妨用数字化来说明:蒋介石一开始认为日本人最起码要在这里投入20万以上的海陆空军,伤亡十万人以上才能攻下这条防线——这个数字很不少,毕竟日本的全部军队也才四五十万。全国兵力的四分之一,这样的伤亡足以吓得住任何一个国家。

    题外话。从淞沪会战及之后的广州会战中,蒋介石的指挥来看,他对于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动员能力究竟有多强大,缺少一个直观的印象:淞沪会战时不相信日军会从金山卫登陆,后来广州会战时干脆不相信日本人会打广东,理由居然都是“日军没有多余的兵力”了。换言之,他似乎一直认为,日本人只有那现役的几十万人可以用来打仗。

    不过那篇随笔教会了他工业国家的动员能力——魏承恭当然不可能用二战来做例子,他所能拿出来的例子是立国时候的苏联,以及一战时候的德国。日本的工业能力可能达不到这两个国家的水平,但是政府的组织能力却并不差多少,换言之他们同样有能力让军队规模成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再加上随便中描述的,日本人攻占中国的决心。“区区”十万人的伤亡,他们显然承受得起。

    “然后呢,你认为我们该做什么?”

    “做得不够,当然就应该要做更多。”杨永泰的回答也是简单明了。

    “加强江阴防线?”

    杨永泰先是点头,接着又摇头——摇完头才想起来自己是跟在蒋介石身后,点头摇头对方都看不见,于是又道,“学生不是很懂军事,不过学生觉得,单单加强江阴防线有可能得不偿失。”

    “嗯?”

    “江阴防线也许真的能建得牢不可破,但是从整个中国的版图——哪怕只是从长江平原这一块来看,江阴防线只是一个点。对于闯不过去的点,最常见的办法就是绕过去。”

    “……”

    “如果学生是日本人的统帅,在发现江阴防线攻不下之后,就会绕路从广东,福建方向攻击,或者从北方南下。”

    ————

    蒋介石忽然笑了,“畅卿,你不懂军事,你也不懂日本人的性格,如果他们发现江阴防线攻不下,他们只会增兵再战。”

    “……”

    “说起来,这不过是前清故技罢了。以小族临大国,最输不起的就是这个气势,所以前清才在立国之初就炮制出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而遇到有可能颠覆这个说法的敌人——比如戚家军,那么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将之压倒。只因为,他们输不起。”

    “是,学生愚钝。”

    “这不是你愚钝,只是术业有专攻罢了,你的所长是战略谋划。所以,还是在这方面下功夫吧——你觉得,政府下一阶段该把目标对准谁?”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安内”可不只是指红军。

    “今日之势,中央政府全据江南之势已成,剩下的,无非是把桂,滇,川,粤几支地方势力梳理一下。”

    “这些地方实力派中,桂系最强,川系最众,粤系最富,滇系虽然稍弱,但是地处偏远,难以用兵,都不是好对付的。以中央的力量,要同时对付这几支力量,实在是非常吃力,所以只能择其一作为主要的目标。”

    “那么你觉得应该以那一系作为目标呢?”蒋介石问道。

    “桂系。”杨永泰毫不犹豫。

    “桂系啊……”蒋介石沉吟道:“李宗仁白崇禧可不好对付……”

    “正是因为不好对付,才更能收杀鸡儆猴之效,”杨永泰说到兴奋处,声音略有提高,“桂系地处四者中间,东联闽越,西制滇贵,如果能压服桂系,那么就能割裂东边粤系和西边川军的联系,使之不能呼应,方便下一步的各个击破。”

    蒋介石点点头。

    “不过,”杨永泰又道,“桂系兵强也是事实,最重要的,这些地方力量不同于赤匪,单纯以军事打击为手段效果恐怕不太好,在道义上也很难说得过去,毕竟他们也都是堂堂的国民革命军。”

    “所以接下来的斗争,当以政治斗争为主,以军事斗争为辅,以中央占据优势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压迫桂系听从中央的命令。如果桂系反抗,再以中央的名义讨伐不迟。”

    ————

    随着蒋介石缓缓的点头,国民政府的南方策略就定了下来。

    不过,蒋介石可是时时处处都对赤匪念念不忘的。

    “对于赤匪,又该怎么办呢?”

    “痿鼋长钧鉴,对于赤匪,学生忽然有了些想法,”杨永泰小心地说道,“不知道痿鼋长有没有注意东四省的事情。”

    “你是说那个伪满洲国?”

    “学生指的是抗联。”

    “抗联?赤匪的那个抗联?”蒋介石皱起眉头。想了想,口气严厉起来,“你想说什么,不要有顾虑,说!”

    “未来的中日之战,日本将凭借优势兵力占据我大片土地,这是可以预料的。那么痿鼋长觉得,被日本占领的土地,是有人起来反抗好?还是所有人都默不作声好?”

    “你是说……”

    “想要在被占领区组织抵抗,恐怕没有哪一部国军,能做得像赤匪那么好。”
138556 。
13855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