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不要逼我穿裙子 >

第252部分

不要逼我穿裙子-第252部分

小说: 不要逼我穿裙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在屋内一番大战,外面的敲门声则在敲了几下之后停了下来。

    风雪凄寒,屋内却温暖如春。

    等柳味从冬雨房间出来的时候,秋霜正站着门外,她的肩头有雪,嘴唇冻的有点发紫,柳味吃了一惊,似乎没料到秋霜竟然在外面站了这么久。

    秋霜嘴角露出一丝浅笑:“柳大人,可开心?”

    柳味笑了笑:“多谢秋霜姑娘成全。”柳味说这话的时候,觉得自己有点像伪君子,不过很快他便释然了,这个世上的男人在谁不是这的,在外面一个样子,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又是一个样子,他也不算是虚伪吧?

    秋霜走来挽住柳味的手臂,狠狠的掐了一下:“我敲门怎么不开门,这是对你的惩罚。”

    听到秋霜这句话,柳味知道秋霜吃醋了,而像秋霜这样的女人吃醋的摸样真的好美,柳味忍不住lou紧了他,一转身就进了秋霜的房间。

    美人如虎,柳味觉得秋霜就是虎。

    离开学府书院的时候雪已经渐渐小了,柳味坐在马车上腿有点打颤,今天在学府书院他可是没少耗费体力,侍候两个女人他还真有点吃不消,他有点好奇,那些传闻中的强人是怎么做到一wan上七次的?

    穿越到了一个好年代,可惜自己的身子不争气,柳味无奈的想要大哭一场。

    想到晚上回到家后还要侍候如意郡主,柳味眼角突然就湿润了。

    ………

    京城的雪下了一夜,第二天方停。

    但就算雪下的很大,却也不能让赵光义推辞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需要在祖庙进行祭拜,所以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已是有太监宫人去打扫祖庙了,一切该准备的东西都给准备妥当。

    上午,赵光义带着大宋所有官员去了祖庙进行祭拜,祭拜是一件很麻烦且繁琐的事情,足足用了一个时辰,所有大臣不会跪这个一会跪那个的,都很疲惫。

    而就在赵光义要完成最后一项登基仪式的时候,旁边的侍卫突然拔刀向赵光义砍去,而这个时候,四周突然混乱开来,一群不明来历的杀死突然就杀了来。

    震惊,所有人都很震惊。

    登基大典可是国之大事,皇上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不可能出现任何问题,可现在怎么有刺客敢来行刺?

    “保护皇上,保护皇上。”

    潘美在一旁大声疾呼,并且与刺客展开了厮杀,对于潘美的行为,大家都能够理解,现在可是好好表现的时候,谁能救了赵光义,谁就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至于赵光义被杀,他们才不想看到呢,如今刺客是谁派来的他们根本就不清楚,先不说他们杀不杀得了赵光义,就算他们杀得了,这些大臣不知道对方是谁,他们又怎么敢随便投靠?

    所以现在,最好的机会就是保护赵光义,只要保护了赵光义,他们就是护驾有功,他们就是功臣,是大宋新一代皇帝的救命功臣。

    寒风吹来,混乱不止。

    柳味站在人群中想要出手,可昨天自己实在是太累,刚才又跪了那么长时间,一时间想要他舒展筋骨还真有点不太可能,所以他只能保证自己不被刺客刺杀。

    朝廷的大军很快赶了来,赵光义被大军给包围了起来,这个时候,刺客已是毫无希望了,厮杀最终成为了屠杀。

    在赵光义登基的这一天,祖庙流了血,血把大地都染红了。

    赵光义凝着双眉,他很愤怒,他没有想到,都到这个时候了,竟然还有人想要自己死,这个人是谁?他最先想到的是魏王,因为根据金匮之盟上所说,自己死了,魏王是最有资格登基的。

    他有点后悔,金匮之盟拿出来之后,就等于给了魏王谋杀自己的借口和机会。

    现在的赵光义真想狠狠的教训一下魏王,不过他忍住了,顾不得地上的尸体,他连忙将登基仪式的最后一个步骤做完,做完了这个步骤,他才算是大宋真正的皇帝。

    百官跪下长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光义望着下面的臣子点了点头,而后神色突然一冷:“朕登基仪式上有人行刺,命刑部和大理寺尽快调查清楚,调查出幕后之人后,朕决不轻饶。”

    说完之后,赵光义喵了一眼魏王赵廷美,而后在大军的簇拥下进了皇宫,魏王赵廷美看到了赵光义的眼光,那眼光中有一股恨意,他的心突然沉了一下,他还觉得委屈,刺客不是他派来的。

    魏王赵廷美有一种被耍的感觉,有人要害他,而那个人是谁?

    他最先想到不是武王,他最先想到的竟然是赵光义,他觉得赵光义想用这个办法来除去他。

第406章 赏罚分明() 
登基仪式结束之后,赵光义以及群臣回到了大殿。

    调查刺客的事情交给了刑部和大理寺,那么接下来赵光义就要分封群臣了。

    初为天子,这是必不可少的事情,谁在他登基的途中帮了忙,谁就能够得到他的眷恋,而谁成了他的绊脚石,谁就要被他无情的给裁决。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魏王赵廷美。

    按理说魏王赵廷美阻止了晋王登基,他应该受到惩罚,而刚才的刺杀赵光义又怀疑是魏王赵廷美所谓,按理说他不应该得到任何封赏才是。

    可赵光义却偏偏给了他封赏,他任命魏王为开封府知府。

    赵光义虽然警惕魏王赵廷美,可开封府知府的位置却必须给魏王,大宋立国之初就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开封府知府一般都是太子亦或者下一任皇帝的接班人担任,用以对其进行磨砺,如果那个皇子王爷成了开封府知府,也就在暗示他是下一任的天子了。

    赵光义虽然不想承认这点,可金匮之盟已出,他又怎么能不把开封府知府的位置给魏王,不给,那可是要遭受天下百姓,群臣非议的。

    分封完魏王赵廷美,晋王将赵普又提拔成了宰相,而以前的宰相沈义伦则成了参知政事。

    对于这样的任命,群臣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首先,赵普在赵匡胤朝任宰相多年,极具威望,他当宰相,谁也不会认为他没有资格。

    而沈义伦跟赵普关系极好,对于赵普的上位,他也没有任何的反对意见。

    除此之外,赵光义除了让柳味继续当参知政事外,又给他了一些封赏,其实像柳味这样的人,在这次夺帝的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并不算大,但他是第一个称赵光义为圣上的人,这就表面了他当时的决心,因此赵光义在封赏的时候,绝对不能亏待他。

    本来,给柳味宰相的职位都是可以的,不过他还是太年轻了,而且宰相只有一个,且这个宰相职位赵普已经预定,所以柳味还是继续当参知政事。

    除此之位,赵光义还封赏了一个在这件事情当中功劳最大的人,苏另看。

    只是苏另看的功劳在暗处,所以赵光义虽然封赏了苏另看,却并没有给他太过高的离谱的官职,他只是让苏另看去了枢密院,当枢密院副使,而以前的枢密院副使武王赵德昭则成了枢密院使。

    不过谁谁都很清楚,等苏另看在枢密院站稳脚跟之后,这枢密院使早晚是他苏另看的,而赵光义之所以没有惩罚武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是赵匡胤的儿子,如果自己一登基就出发先帝之子,这未免有些太说不过去了。

    而在所有封赏的人当中,若说谁最得利,非潘美莫属。

    在赵光义跟武王、魏王争的时候,潘美可以算是中立的,可在刺客刺杀赵光义的时候,他却是表现的最为积极的,加上赵光义掌握着潘美养子潘惟吉的把柄,因此赵光义觉得自己可以操控潘美,让潘美做自己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所以他给了潘美一个很大的封赏,他封潘美为太师。

    封赏完后就是惩罚。

    但刚开始赵光义惩罚的并不明显,也就是一些职位的调动罢了,比如以前的参知政事薛居正,他是魏王的人,但现在赵普回来了,自然不能再让薛居正当宰相,为此就让他去枢密院当了枢密院副使。

    赵光义是个很懂得平衡的人,如果枢密院只有武王和苏另看,苏另看难免吃亏,但有了魏王的人,三者之间就有一种平衡,到时武王和薛居正少不了一番争夺,到时他就可也趁机收拾武王和魏王了。

    而且有苏另看在,枢密院不会太平的。

    除了薛居正外,武王和魏王的人马皆有调动,有被调离京城的,有从实职转到虚职的,魏王和武王两人心中虽然不忿,可也无可奈何,只能任凭赵光义做出这样的安排。

    这样一番封赏之后,众臣皆退去,赵光义回到后宫的时候,自己的妃子,皇后已经从以前的晋王府搬了进来,她们的王爷当了皇帝,她们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

    赵光义以前是晋王的时候,只有三四个妃子,如今突然搬进偌大的皇宫,自己的这几个妃子突然就显得少了起来,这时他不由得就想起小周后来,想着不由得一声轻叹,如果小周后不死,自己把她接进宫来,两人不知要多么的快活呢。

    可惜如今小周后死了,赵光义想着什么时候应该从民间招募一些秀女才行的,不过现在不行,刚当皇帝就要女人,是要被人诟病的,留到史书上也不好。

    …

    柳味从皇宫离开之后直接回到了府上,而后将今天早朝上的事情跟如意郡主他们说了一遍,如意郡主听闻只是给了柳味一些其他赏赐并没有加官,就有点不高兴。

    “亏驸马你对圣上多支持呢,他怎么就只赏了你这么点东西,还没潘美的赏赐好呢,他可是太师啊。”

    如意郡主很不忿,她对于赵光义的封赏觉得不公平,柳味倒并不在意,在赵光义夺帝的过程中自己并没有出多大的力,这点赵光义自己很清楚,而自己的资格却也真的很难再升官,能当参知政事就很不错了。

    而官场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想升官就必须按资排辈,如果你年龄不够大,资格不够老,有很多职位就是想都别想的。

    而又有很多职位是这样的,只要你生对了家庭,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刻起,那个位置就已经给你留着了。

    这个世上有很多公平的事情,也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你说或者不说,怨或者不怨,他都在那里,所以柳味对这些并没有特别在意。

    他现在只是很想知道赵光义接下来会怎么做,古语云新官上任三把火,赵光义初当皇帝,没有一点作为只怕是不行的吧,他很好奇赵光义会把自己的目标盯在那里。

    是一举灭掉北汉,还是为大宋百姓做一些值得称赞的事情赢得民心,亦或者是其他事情?

第407章 边关事() 
京城的事情很快传到了边关。

    石守信跟辽人正在僵持,石守信是沙场老将,因此就算辽人来势迅猛,他仍旧给抵挡了回去。

    而当他得知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承皇位之后,他突然震了一下。

    虽然他离开京城的时候赵匡胤的身子骨已经很差了,可他还是没有料到赵匡胤会驾崩的这么快。

    而当他得知这些消息后,他与辽人打就更加疯狂了。

    一直一来,他石守信都是赵匡胤的人,他从来不曾跟晋王赵光义叫好过,如今赵光义当了皇帝,那他石守信若是想在朝堂上好好生存下来,就必须有生存下来的资本才行。

    怎样才算是资本?

    保卫大宋就是资本,所以他一定要打好这一仗,一定不能在这一仗上出现任何失误。

    而就在石守信这样想的时候,辽军之中,耶律贤进攻的也更为厉害了。

    赵匡胤驾崩的消息传来之后,耶律贤很兴奋,他觉得这是他们辽人灭掉大宋的机会,因此他们绝对不能放过。

    不过他们也觉得有些失算,比如说大宋的皇帝不是魏王赵廷美而是晋王赵光义。

    不过他们顾不了这么多了,在他们看来,大宋皇权交替,朝中必定混乱,他们根本无心顾及这边的事情,因此现在是他们攻下大宋守城的最好机会。

    塞外寒风肆虐,雪花纷飞,在这样的天气里,厮杀不止,鲜血染红了那些斑驳的城墙。

    京城。

    赵光义登基之后,京城虽时有混乱,但很快都被赵光义给镇压了下去。

    因此,短短几天,京城已是平静下来。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跟赵光义的赏罚分明是分不开的,他有这个本事镇压任何叛乱,而且他能够让朝中的人都无话可说,都找不出毛病。

    当然,赵普这个老宰相初上任所表现出的十足热情,也是让京城很快平复下来的原因。

    京城平静之后,赵光义接下来就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建设了,他是一个比赵匡胤还有志向远大的人,而他更想超越赵匡胤所有的一切,所有他不可能满足现状。

    为此,在他登基后的第五天,赵光义在早朝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治国方略,大家对这些治国方略一番评论后,在赵光义显得很心胸开阔的情况下,留下了一些好的,把大多数大臣都反对的给剔除了。

    而除了这些治国方略外,赵光义还提出了一件事情,那便是现在大宋周边只剩下了两个国家,北汉和吴越,他们是先收服吴越还是北汉?

    当赵光义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柳味知道,赵光义终于要动手了,他要让自己的皇位做的更稳,就必须有足够的威望才行。

    赵匡胤在位时灭了很多国家,那他赵光义也必须如此,甚至把赵匡胤没有完成的北伐遗愿进行下去。

    而对于赵光义提出的这个问题,朝中大臣有不同的看法。

    “圣上,吴越势小,我大宋若是出兵,比能在一个月内灭掉吴越,因此臣的建议是先灭吴越,吴越之地粮仓丰盛,有了吴越之地,我大宋以此为后盾,又没有了后顾之忧,要灭北汉这块硬骨头,可就好办多了。”

    一名大臣站出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而他刚说完,立马有大臣站出来表示附议,并且说什么先难后易,解决了吴越之后,他们就可也腾出兵力来全力对付北汉。

    而就在这些大臣议论纷纷的时候,也有人站出来持反对意见。

    “圣上,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