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不要逼我穿裙子 >

第277部分

不要逼我穿裙子-第277部分

小说: 不要逼我穿裙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赵光义想要的不是和几座城,他真正想要的是长城,是那巍峨长城。

    不过对赵光义这样很会打仗的皇帝来说,如此轻易的得到几座城也并非一点用处没有,让士兵信心十足,让他们不再对攻打辽国产生恐惧

    不管怎样,赵光义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让他大宋取胜的几率。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终于在暮春时节,来到了长城外。

    长城外,这里的风有些凌厉,带着一股说不出的热,这里的热很奇怪,令大宋的士兵很不舒服。

    柳味跟着赵光义身后,望着那绵延很长的长城,忍不住叹息了一声,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抵御外敌,他们建造这个长城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人的性命,这是他们用鲜血建筑的一条抵御外敌的屏障。

    可令人痛恨的是,儿皇帝石敬瑭竟然轻易的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轻易的就送给了外人,结果导致中原诸国,就算再强盛,也无法让关外的敌人对他们产生多少忌惮之意。

    就因为这一座长城,让他们有了坚守的本钱,让他们敢于肆无忌惮的对大宋边境进行骚扰,因为他们只要躲回去,就没有人能攻破这道长城之险。

    每个人看到这么一座长城的时候,心中都会生出惊叹,进而则是愤恨,愤恨的想把石敬瑭的尸体挖出来鞭抽。

    风中带着愤怒的信子,长城中的辽兵感受不到,他们只是看到了数以十万计的宋兵,可他们并没有感到恐惧,他们这样望了几眼后,便在瞭望台燃起了狼烟。

    狼烟中带着一股臭味,点燃狼烟的士兵抽了一下鼻子,但嘴角却露出了一丝冷笑,狼烟起,可穿透层雾,接着其他瞭望塔的辽兵就会看到,并且接连放出狼烟。

    到时他们谨慎戒备,大宋兵马来个十万二十万,也奈何他们不得。

    而这时,站在长城外的赵光义看到那升起的狼烟,突然愤怒的咬紧了嘴唇。

    “杀!”

第463章 不得() 
狼烟起,就说明辽人已经知道了大宋兵马的到来。

    而等大宋兵马攻到长城的时候,只怕辽人已经集结。

    赵光义的杀字说出后,却沉默了片刻,虽然愤怒,虽然不甘,可他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就这样带兵冲上去,不过成为辽人的牺牲品罢了。

    所以,赵光义挥了挥手,而后望向众人:“如今我们已来到长城边上,诸位爱卿可有良策攻城?”

    若是以前,他们倒还可以夸夸其谈,但如今真的来到了长城脚下,他们才被长城的长和巍峨所震撼,震撼的让他们生出一丝恐惧,一丝无法战胜的恐惧。

    没有一个人开口,也许他们能够攻破固若金汤的城池,可他们却攻不破长城,至少现在的他们没有一点信心。

    甚至连柳味这样的人也没有信心。

    或者是,办法是有的,可是却没有信心。

    如果用火药大炮的话,兴许能轰开长城,但火药大炮又起身一时半刻就能够造好的?再者,长城乃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更多先辈用鲜血铺就的,用大炮给炸开了,就真的好?

    会不会成为罪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情结,像项羽火烧阿房宫那样的事情,柳味做不出来。

    所以,虽然柳味知道大炮火药很管用,可他并没有向赵光义提出这样的办法,如果让赵光义看到了大炮的威力,他会不会生出一些野心来?

    柳味倒不怕赵光义有野心,身为皇帝,赵光义有野心是正常的,只是野心太大,反而容易造成不好的局面。

    野心有利弊,得到控制方好。

    赵光义见群臣没有一个肯开口,心中顿时五味陈杂起来,来之前这些人各个激昂,仿佛灭掉辽国易如反掌,可在面对长城的时候,他们怎么都个个噤声不言了?

    因为这个,让赵光义更是愤怒,于是再不多言,立马吩咐下去:“五千人马一队,沿着长城找突破口,谁先攻上城池,赏银一千两,加封三品爵。”

    这是很丰厚的赏赐,而这样的赏赐令那些刚刚还犹豫的士兵突然士气高涨起来,于是在赵光义的一声命令下,他们便疯狂的分队向长城攻去。

    身为士兵,所想要的除了活命之外,还有高官厚禄。

    人人难以幸免,而赵光义作为大宋的主宰者,更是明白这点,所以在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要烟消云散的时候,他想到了这个。

    鼓舞士气的方法很多,或激发那些士兵的信念,或以利益诱之,激发信念的效果可能会更佳一些,但利益诱之却常常是最为管用的。

    厮杀在一刹那间爆发,随后便有些不可收拾。

    所有的士兵疯狂的向长城扑去,而这个时候,辽人已是在长城之上夹起了弓箭,利箭如雨,长城下的士兵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

    长城不比其他城墙,这里很少有支撑点,就算你用墙梯也很难攀沿上,而居高临下的辽人用弓箭可灭你,就算用长枪也能轻易的灭了你。

    反正,只要长城没有一个口子,你想要登上长城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攻城持续了一个时辰后,仍旧没有一点进展,而宋军却已是伤亡惨重。

    赵光义见此情形,心知再这样下去自己带来的人非得一大半折在这里不可,于是再不敢继续攻杀,立马命人鸣金收兵。

    

    宋军伤亡惨重,鸣金收兵之后在一开阔处安营扎寨。

    本来已经对刺杀赵光义失去信心的魏王突然又有了心思,如今赵光义攻长城而不得,可以说对他魏王是个绝佳的机会,如果能够找机会刺杀赵光义,那么就算讨伐辽国没有一点进展,对他魏王来说也是极好的。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他该如何刺杀赵光义?

    虽然赵光义现在讨伐辽人吃了亏,可因为在太原城被刺杀过一次,他现在的警惕之心很高,自己身边一直都有一大批亲信,想要轻易接近刺杀他,似乎不太可能。

    自己是的确能够解决他,可自己却不能够下手。

    夜色晚了,远处有羌笛之声传来,柳味一个人坐在军营外不远处的一处山丘上,望着远处的长城。

    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的美带着一股萧杀,柳味很喜欢这样的地方,或者说他很喜欢这样的情调,他虽不喜战争,却对边塞诗情有独钟,他觉得边塞诗有一股子悲壮,而这悲壮很能令人共鸣。

    这样想着,柳味忍不住长声吟道: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这样高声吟完,柳味就这样哈哈笑了几声,仿佛狂放,又好像有所感。

    而就在他这样哈哈大笑的时候,后面突然传来阵阵马蹄声,柳味回身望去,只见诸葛匹急匆匆骑马赶来,他来到柳味跟前,说道:“大人,圣上要再议攻城之策,请您速回。”

    诸葛匹说着,把马匹给柳味牵了来,柳味接过马匹后,并没有立马上马,他有些犹豫,这一场战争,打的病不好。

    虽然他柳味也很想灭掉北汉,收复燕云十六州,可眼下的情况是不容易。

    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不容易,这虽是大宋人的痛,可若再继续打下去还是痛。

    在柳味犹豫的时候,诸葛匹立马上前催促道:“大人,圣上在营帐中等着呢,去晚了,怕不妥”

    柳味一声轻叹,而后侧身上马,一抽马屁股,飞身便向军营中跑去,而就在柳味骑马离去之后,跟着后面的诸葛匹眉头不由得凝了一凝。

    刚才柳味的那首诗他是听到了的,诗是好诗,在他看来颇有唐韵,就算是放到唐朝边塞诗盛行的那个时代,也绝对能够用别具一格来形容。

    只是诗中的意思却让诸葛匹不解,诗虽没有任何表达情感的地方,可那句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却隐隐有些外族人在草原上驰骋的英姿形象。

    可在这样的时候,他觉得柳味作这样一首诗有些不合时宜,难道他不想再继续打下去了?

    想到柳味刚才的犹豫,诸葛匹的心突然沉了一下,暗暗感到不好。

第464章 夜谈() 
柳味来到营帐的时候,赵光义以及众多大臣都已经到了,柳味进去后向赵光义行礼,赵光义微微凝眉,问道:“柳大人去什么地方了?”

    听到赵光义语气生冷,潘美心中顿时一喜。

    这个时候赵光义心情不好,可柳味还敢到处跑,赵光义生气是很正常的事情。

    柳味却也不急,道:“今天我军损失严重,臣想去看看有没有突破口。”

    听到柳味是去查看地形去了,赵光义神色顿时就缓解下来,而且还很满意的点点头,这个时候,其他大臣都呆在军营休息,可只有柳味去查看地形,如此一来,柳味的后到也就成为了他的可取之处。

    赵光义的转变让潘美有点生气,他才不信柳味是去查看有没有攻破长城的突破口,他不信,因此就站出来问道:“不知柳大人有没有找到可用的突破口?”

    柳味笑了笑:“我还没有考察完,就被喊了回来,至于有没有,恐怕明天要继续查看吧。”

    这个时候,赵光义已是对柳味的话不做怀疑的,不管柳味有没有找到,他赵光义需要的是态度,一种肯为大宋鞠躬尽瘁的态度。

    而他对柳味的这种态度就很满意。

    挥手让柳味坐下后,赵光义道:“敌人凭借长城之险,将我们阻在了这里,今天我们与其一番大战,朕知强攻不行,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能够不用强攻就能攻上长城的?”

    营帐之中很安静,之前大家没有办法,如今就算是厮杀了一场,他们也还是没有办法。

    这道长城像一块心魔,有点让他们挥之不去。

    众人相互张望,最后一名名叫张言的人站出来道:“圣上,长城易守难攻,我们现在的器械实在是很难攻上去的,但若能搞偷袭,在辽人不知不觉中攻上去,反而有一线生机。”

    听到张言此言,赵光义点点头:“张爱卿之言倒也可行,只不知有没有特别详细的措施?”

    “臣以为,派出几十名好手,趁着深夜潜入道长城之上,而后可放下绳索,攻我们攻城之用,只要等上了长城,以我们的兵力,与辽人一战一点问题没有。”

    赵光义微微颔首,问道:“可还有其他爱卿有计策献上?”

    这时,魏王站出来道:“圣上,若能将辽人诱出长城,兴许能消灭他们。”

    “可这不是好诱的。”

    魏王颔首,道:“的确不容易,但若是有辽人最想要的东西呢,那您说他们会不会不顾一切的冲上来?”

    “你的意思是?”

    “辽人对我大宋恨之入骨,他们最想要的是圣上性命,那么不知圣上的性命能不能引诱他们出城与我们一战”

    魏王话还没有说完,旁边几位大臣已是忍不住训斥起来。

    “魏王请您慎言,圣上乃千金之躯,岂可冒险,您向圣上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不得不让我们怀疑您的用心啊”

    “正是,我们就是不攻辽国,也要确保圣上安全,魏王之语,还请莫要再说”

    众臣议论纷纷,皆在指责魏王,相反,赵光义却很冷静,他知道魏王想要自己死,可像这般明目张胆的提出拿自己当诱饵的话,魏王还是第一次说,他有点不明白,魏王何以能够说出这样的话?

    魏王意欲何为?

    就在赵光义百思不解的时候,魏王的神情却是平静的,他似乎根本没有将那些大臣的指责放在心上,可以说,他的确很想杀了赵光义,他也知道自己这样提出这么一个主意很令人起疑,可他觉得这样做对自己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方法是自己提出的不假,可用与不用,却是要看赵光义的选择,这样一来,就算赵光义真的出了意外,跟他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谁能怎么样他?

    有些时候,把事情摆到明面上,反而不容易令人起疑,相反,若是他魏王在背后把持,名其他人说出这个方法,如果赵光义真出了意外,那么反而容易被人怀疑道自己身上,怀疑他就是图谋不轨,可他现在自己说出来了,谁都知道,用不用的决定权在赵光义手里,那就算出了事谁也怨他不得。

    营帐里的气氛空前高涨,柳味坐在一旁倒显得更为冷静,至始至终,他都没有说一句话,对于魏王的办法,柳味倒觉得是个不错的办法,只是太过冒险,如果赵光义是个比较谨慎的人,他应该不会采用,但在这样的死局之中,他觉得赵光义采用的机会更高一些。

    果不其然,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赵光义挥手令大家安静,而后说道:“张爱卿之言可用,连夜选出几十名好手,让他们想办法潜入长城,若能潜入长城,我们今夜就搞偷袭,如果失败,明日我们按照魏王刚才说的,诱敌出城。”

    赵光义说完,潘美立马说道:“圣上,这会不会太危险了,要不老臣代替您去怎么样”

    “是啊,圣上,太危险了,您不能去”

    臣子就算不想死,可在该表忠心的时候,还是要表的,不然被圣上看到,就算明知你跟其他人并无什么两样,可对于你这种连面子工程都不做的人,还是会心生怨言的。

    看着这些个个把生命置之度外的臣子,赵光义浅浅一笑:“辽人不是傻子,就算看到朕还不一定肯出来,更别说用假冒的了,不必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朕倒想冒一次险。”

    赵光义这么一说,其他大臣也就不好再多说其他了,魏王倒也算冷静,对于赵光义的选择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而其实他早料到赵光义会这样做的。

    现在攻打辽国无功,他赵光义就算回朝面子上也过不去,所以他觉得赵光义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灭掉辽国的机会的,哪怕这个机会很危险。

    也许,赵光义知道自己的用心,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明知可还要去为之,这是赵光义不得不做的选择,而他魏王,只需要静等结果就行了,如果赵光义没事,那是他运气好,如果赵光义出了事,那他魏王倒不妨看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