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不要逼我穿裙子 >

第278部分

不要逼我穿裙子-第278部分

小说: 不要逼我穿裙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运气好,如果赵光义出了事,那他魏王倒不妨看个热闹,然后找个机会想办法登基为帝。

    这是一次明面上的刺杀。

第465章 败城() 
夜色深,大宋军中一共选出了五十名功夫不错的好手。

    这些人皆能以一当十,可谓精英中的精英。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善于攀爬。

    这五十人怀里藏着匕首,在夜色下潜入到长城下后,便将背上带着爪子的绳子取了下来,取下之后,他们找准时机,将有爪子的一头扔上城墙,待那头固定,便顺着绳子向上攀爬起来。

    夜里很静,静的只能听到身子摩擦城墙的声音。

    他们离长城越来越近了,近的仿佛触手可及,他们的心突然奔放起来,奔放的仿佛看到了胜利。

    胜利很近,近在咫尺。

    他们只差一跃就能够登上长城。

    可就在这个时候,本来空无一物的长城上突然窜出不少人头来,这些人头出现之后,发出了一声怪笑,接着一柄比平时众人用的长枪还要长上半截的长枪突然就从上而下刺了来。

    大宋的这五十人都是高手,若是平时,很多人都难近他们的身,可现在,他们却很危险。

    一开始,他们因为离胜利太近,以至于有点掉以轻心,最后则因为辽人的一声大喝而慌了神,再加上敌人抢长,他们还悬在半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也因此,他们很快便被破空的长枪一下接着一下的给刺了下去。

    惨叫声,噗通声从长城下响起,夜色变得不再宁静,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今夜犹如地狱,是离死亡最近的一个晚上。

    夜色深深,忽而起风了,接着在这变幻莫测的塞外下起了雨。

    雨势来的很猛,初夏的第一场雨带着一股说不出的狂妄。

    雨哗啦啦的下着,把躺在长城下的尸体冲的发白,鲜血顺着沟壑流了很远,夜不静,可也是静的。

    失败了。

    攻城失败了,也许从一开始,辽人就想过宋军会搞突袭,会突然攻城,所以他们早就在等着了,而且他们的防守很厉害,将长枪加倍,如此一来,居高临下的向下刺的时候,敌人就只能任由他们屠杀了。

    五十名好手最后只有两个生还,就这还是他们察觉不好,迅速放弃向上攀爬,顺着绳子溜下来的人。

    今夜的伤亡不算惨重,但却重重打击了大家的信心,本以为偷袭能够成功的,可没有想到一道长城,彻底阻隔了他们与辽人之间的对战。

    雨很大,赵光义坐在燃着灯的军营之中等消息,消息来的很快,而当他听到消息之后,只是起身叹了一口气,而后转身回到自己的营帐,不过在他回营帐之前,却也做了吩咐,那便是按照第二套方案进行。

    柳味的营帐离赵光义的很近,他虽然没有出去,可还是能够感受到赵光义的不甘,只是他并没有对此作出任何的反应。‘

    因为他很清楚,想要赵光义放弃进攻辽国,除非他发现现在还不是时候。

    辽人并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可他们的防守却占有极大的优势,只要他们不生出取胜之心,大宋想要没他们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除非在辽人的后面,有人对辽人发起了进攻。

    只是据柳味所知,辽国后面崛起的进入也要到一百多年后,现在想让金人对辽人产生威胁,似乎不太可能。

    而就算金人崛起了,他们比辽人还要疯狂,如果说辽人是狼,那他们就是虎,所以柳味的设想显然是不可能成立的。

    除非发动大炮火药,不然攻下长城很困难。

    不过在柳味看来,大炮和火药还没有到出现的时候,至少在他看来,除非有仁君出现,不然大炮和火药的出现只会令整个大地生灵涂炭。

    ………

    一夜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早上,雨停了。

    塞外雨后的早上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清新,远处隐隐可见烟云,美的仿佛不是人间。

    而就在这样的美景之中,赵光义再次发出了进攻的命令。

    这次的进攻跟上次并没有什么分别,也是大家分成几小队,共同去杀敌,只要找到突破口,冲上去就是高官厚禄。

    不过除此之外,也有一点不一样,那便是在今天的冲杀上,赵光义亲自上阵了,对于大宋的很多将士来说,他们不知道赵光义为何亲自上阵,他们只觉得既然赵光义都上阵了,那他们就更应该奋勇拼杀。

    但对于一些知道实情的人,却很清楚,赵光义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让敌人认为他们有机会抓住赵光义,进而引得他们离开长城与赵光义一战。

    其实对所有士兵来说,谁都是想要立功的,大宋将士想攻上城,而辽人又何尝不想活捉赵光义呢?

    对于辽人士兵来说,当他们看到赵光义也上阵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怀疑赵光义有什么其他目的,他们只觉得赵光义这样做是被他们逼急了,被他们逼得只有亲自上阵。

    而今天的厮杀结果和昨天的并无什么区别,大宋的军士虽然攻杀的疯狂,可仍旧攻不破长城,而且大家为了能够尽量找到突破口,还分散的太开,特别是魏王,他带领的兵马离赵光义所在最远。

    大宋军士太过分散,这就让相互之间的救援变得苦难重重,赵光义身边只有千百来人,而且这千百来人渐渐有些不支,以至于最后竟然有溃败的情况。

    而这个时候,长城上的辽兵见赵光义孤立无援,手下的士兵又这么弱,不由得就产生了一种活捉赵光义的念头,在他们看来,如果能够活捉赵光义,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吧。

    长城上的士兵见此情况,稍微商议之后,随即便带兵冲了下来,他们有一两千人,冲下来的时候很有气势,赵光义见此情况,大叫一声不好,突然调转马头就向远处逃去,那些辽兵见此,更是兴奋,策马就追了去。

    辽兵跳下长城去追赵光义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隐这里,李隐听闻此事之后,暗叫不好,于是再不迟疑,立马派人去补那些跳下去追杀赵光义所遗留的缺。

    李隐对大宋的兵力还是很清楚的,不出长城,宋军奈何不了他们,可出了长城,他们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第466章 意外() 
奔下长城的辽兵是疯狂的,他们追逐着赵光义的兵马,仿佛是在追逐权力和财富。

    风更热了一些,很多士兵都感到一股说不出的压抑。

    赵光义逃的不快,不慢。

    他要让那些辽兵看到希望,看到能够追上他们的希望,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突然折返回去。

    这样大概有半柱香的时间后,赵光义觉得差不多了,于是不再奔逃,突然调转马头就向辽兵袭去。

    赵光义这么一折回,那些士兵那里还敢再逃,也纷纷调转过身向辽兵袭杀而来。

    只是赵光义太高估自己大宋的兵马了。

    宋军之所以能让辽兵忌惮,并不是说宋军的兵力有多强,相对来说,宋军比北汉的士兵是要更能打一些的,但对辽兵来说,宋军却还不如辽兵。

    而对于辽兵,宋军的优势在人多,在后备充足。

    可为了引辽兵离开长城,赵光义身边的兵马并不多,可辽兵奔下来的却不少,所以当赵光义一马当先冲去的时候,他立马意识到不妙,他发现辽兵杀的性起,绝非他所带领的这些兵马所能够消灭。

    无论是士气还是实力,赵光义现在都很难跟辽军一战。

    可已经冲入了辽兵的包围之中,想再出去,只怕并不容易。

    赵光义见此情况,心中顿时一沉,一边劈刀杀人,一边向自己的人吩咐:“快请救兵。”

    有士兵冲出了包围圈,赵光义见此才终于放下心来,虽说为了找到突破口,大宋兵马都分散了,但相互之间隔的并不是很远,而且因为知道赵光义要当诱饵,像柳味、曹彬这些实力非凡的人都时刻注意着赵光义的情况,一旦有变,他们立马就会带兵冲来。

    如此,半柱香后,远处突然传来阵阵马蹄声,赵光义心中大喜,扭头看了一眼,见是杨继业的兵马,不由得又紧张起来。

    自己刚灭了北汉,如果杨继业突然阵前倒戈,要杀自己,那自己是绝没有可能逃走的,他现在只希望杨继业能够忠于自己。

    这样想着,杨继业已是策马奔来,他奔来之后,一声大喝,接着提抢便向那些辽兵杀去,杨继业武艺高强,对辽兵又极其熟悉,因此他一来,局面立马发生转变。

    如此大战几十回合之后,辽兵节节败退,纷纷向后逃去,杨继业一挥长枪:“杀!”

    士兵吩咐追了上去,而这个时候,杨继业跳马来到赵光义跟前,跪下道:“臣救驾来迟,还请圣上恕罪。”

    赵光义心中大喜,他没有想到杨继业竟然甘心臣服于自己,于是再不迟疑,赵光义连忙将杨继业扶起,道:“杨爱卿说那里话,若非你极是赶到,朕今天只怕就要撂在这里了,你是朕的救命恩人。”

    “救驾乃臣本分。”

    “好了,好了,朕知你心,如今辽兵潜逃,我们快追上去吧。”

    两人说着,翻身上马,向那些逃走的辽兵追去。

    

    逃走的辽兵很快被赵光义和杨继业的兵马给灭了,只是当他们来到长城下的时候,敌人早已经把缺口堵上,再想冲上去,不过是继续牺牲罢了。

    赵光义见辽军之中有人把一切可能都料到了,心知继续下去只不过不断的损耗大宋元气,于是也不再迟疑,立马鸣金收兵。

    大军退回军营的时候,士气有点低落。

    一番休整后,赵光义将众多将领叫到了营帐之中,问道:“如今久攻长城不下,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要说的?”

    大家相互张望,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在长城下打了几仗,他们发现要攻破长城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有点难,难的令他们毫无一点希望。

    见没有人开口,赵光义将目光投向柳味,道:“柳大人是参知政事,又是我大宋英才,可有话要讲?”

    柳味沉吟片刻,道:“圣上灭掉北汉,更以自身为诱饵灭掉辽兵数千人,微臣觉得,足矣。”

    柳味的话不多,可却向赵光义传达了一下自己的意思,那就是赵光义灭了北汉,刚才也算是打击了辽人士气,是时候回去了。

    柳味的话多少有点令人生闷,但却没有一个人反驳,一道长城阻止了他们所有的霸业和士气,他们想继续打下去,可打下去打得赢吗?

    既然柳味提出班师回朝,那他们且班师回朝吧。

    柳味说完,赵光义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只是将目光投向了其他人,其实现在的他也是觉得应该班师回朝的,只是就这般班师回朝,未免面子上有点说不过去,虽然柳味刚才说的也不错,可他还是想再找一些说得过去的理由。

    或者是,如果很多大臣都同意班师回朝,那他顺应一些臣意也就行了,到时就说自己被众多大人劝着班师回朝就行了。

    当这些大臣明白赵光义的意思后,他们立马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圣上此行收获颇多,是时候回去了,而且京城没有圣上坐镇,只怕也不稳妥”

    “辽人被圣上打的卧在里面不敢出来,我们可没时间跟他们耗下去了”

    要找班师回朝的理由还是很好找的,就算没有,也能硬生生的给说出一大堆来,赵光义看着这些大臣争先恐后的要求班师回朝,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他点头之后,将目光投向杨继业,道:“今天朕之所以能够脱困,全靠杨爱卿了,不知杨爱卿想要什么样的奖赏?”

    听到这话,众人皆向杨继业投去欣羡的目光,杨继业能够以降臣的身份受到赵光义的赏识,这在其他几个国家之中是绝无仅有的,如今杨继业又是赵光义的救命恩人,那他以后想要飞黄腾达,也就容易的多了吧。

    但此时的杨继业却表现的很谨慎,再忠君的人也不是无欲无求的,他杨继业也渴望权力。

    只不过他在谨慎之后,连忙开口道:“臣救圣上乃是本分,不敢居功,臣只求能随圣上前往汴京,继续为圣上效力。”

    杨继业说完,微微低下了头,他知道自己这样的话很有点谄媚的意思,他为自己的话感到臊的慌,可他还必须这样说。

第467章 汴京杀() 
“臣救圣上乃是本分,不敢居功,臣只求能随圣上前往汴京,继续为圣上效力。”

    杨继业说完之后,赵光义突然笑出声来:“朕能得杨爱卿这样的人,真是荣幸,你既然想为朕效力,不如就留守雁门,代朕镇守如何?”

    一听赵光义要杨继业镇守雁门关,营帐众将顿时骚动起来。

    雁门关何等重要,辽人若是突破雁门关,便可长驱直入中原,可以说雁门关是大宋中原的屏障,平时都是大宋皇帝最为信任的臣子镇守的,可赵光义却让北汉降臣来镇守,万一他生了二心怎么办?

    众臣议论纷纷,有不少已是准备站出来表示反对,而就在这个时候,杨继业却突然跪了下来,道:“圣上,此等重任,臣臣只怕担当不起。”

    此时的杨继业是感动的,感动赵光义对自己的信任,只是他如今的身份还是太过特殊了,如果毫不犹豫的就接下了这个任命,只怕会被人猜疑的。

    而其他大臣见杨继业还算识相,因此也就把想说的话又给吞了回去。

    赵光义见此,浅浅一笑,将杨继业扶了起来,道:“朕信得过杨爱卿,你若想要朕命,今天领兵来时就要了,又何须等太久?”

    说到这里,赵光义望向群臣,道:“朕意已决,任命杨继业微雁门关总兵,负责雁门关一应大小事务,除了随杨继业留守的兵马外,其余整军一番,明日班师回朝。”

    众人见赵光义如此,知道赵光义是铁了心要让杨继业镇守雁门关的,因此也不好多说其他,只能听从赵光义的命令。

    不过在赵光义说完这些之后,却又突然笑道:“杨爱卿留守雁门关,势必任重道远,其家眷就随朕回京吧,朕赏赐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