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国梦-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对朝廷购买火铳作坊一事,也专门的找朱万文做了交代,特别是价格谈判。朱万文是老实人,不会耍花腔,朱万化嘱咐他谈判时带上朱富贵。我们不想赚朝廷的钱,但也不能太吃亏。可以在分期付款方面让步。
新式火铳的生产也是一个大系统,如果从冶炼、轧钢开始直到出成品那就太大了。所以要有一个断开点,这个断点就选择在金属加工上。
例如:朱家提供无缝钢管,卖给朝廷的火铳工厂用钢管加工成为成品火铳枪管。其他的零件,也都是这样,朱家提供各种规格的钢板、钢条、弹簧钢丝,由工厂加工成零件。对于子弹,朱家提供冲压、钢珠研磨设备,使工厂具备从钢条到钢珠的生产能力。火药部分,朱家提供火药配方。黑火药工厂完全可以自己制造,添加的消化棉,由朱家提供。包装子弹的纸弹壳,朱家提供原料纸张,和卷制弹壳的设备、装药封装的设备、五发子弹大包装的设备,子弹装箱制箱的设备。
其他的还有图纸、工厂制图晒图(蓝图)设备、生产工艺文件、检验标准、测试设备、设备维护管理、各种测量工具(量规、模板、卡尺卡钳、天平、量杯、量勺等),如此等等。
从无到有,建设一个现代加工厂很不容易。别的不说,工厂需要的一批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于朝廷就是一个大问题。
工厂的工人需要识字,懂一些基本的数理化知识,起码要能看懂图纸,能开动机器。大明朝的知识分子只懂得之乎者也,作诗对句。他们对数理化完全不懂,还不屑一顾的斥之为“雕虫小技”、“奇淫技巧”,拒绝学习这些知识。没读过书的人就是文盲了,大字不识一个,左右都分不清楚。这些工人、技术员让朝廷到哪里去找?就是把现成的工厂给朝廷,没有个三年五载,他也开动不起来。
通过办工厂,也能给那些冥顽不化的老学究一点教训,这也算一个收获吧。
。。。。。。
崇祯四年二月初一,倪汝学作为被任命为台湾的行政长官。带着朱万化一系列的指示与朱万雄等人一起到了台湾。
倪汝学上任的第一个长官公署政令就是税收。
明朝的税收制度是一大弊政。无论是明代初期,还是明代晚期,平均的农业税率都低于三十分之一,而明末甚至低于五十分之一。这样的一个税率不能不说已经低到了极限。有功名的、有官职的、皇亲国戚还都是免税的。导致朝廷财政紧张。
商业税在明代基本上是属于名存实亡,朱元璋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多收税有罪,少收税就没人过问了。整个大明朝,商业税几乎是零!
大明朝廷能不穷吗?民富而国不强。
行政长官倪汝学颁布的新税法规定:
台湾省所有居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无一例外。就是皇上的产业也要纳税。
农业税、商业税、个人所得税、海关贸易税开始征缴,其他税种根据需要另行颁布。未经省官府批准的税种均不得征收。
凡大陆进入台湾的移民,第一年免农业税。
农业税按年征收,额度:按收成征收半成(百分之五),佃租部分不能免税。由当地衙门根据本原则,按本地产量和田亩优劣分三等规定具体数额征收。
明朝有官阶的、有功名的(秀才以上),都是免税的,没有免税资格的地主,佃租部分是不纳税的。比如一亩地出产一石五斗粮食,佃租是五五,佃户、地主各收一半,即七斗半,粮价按一两五钱算。那么地主纳税(按百分之二算)是:1。5两乘0。75石乘0。02=2。25分银子,佃租的七斗半是不纳税的。台湾的政策是按全部产量(1。5石)纳税,就是4。5分银子。所以佃租不免税的区别很大。
商业税按月征收,额度:零售业,月营业额的半成(百分之五)。批发业,零二成(百分之二)。
个人所得税,一次收入超过十两(人民币5000元)白银者征收累进税,收入越高,税率越高。
台湾省在各港口设海关,征收贸易税,税额按商品、地区另行规定。
废除通过税(过路费)、人头税,废除所有收费哨卡。公路的过路费须经官府批准设置,它属于交通费,按政府规定额度收缴。
凡是拒绝纳税、偷税、漏税均属违法。征收税法规定之外的税同样违法。
这个新税法,在台湾执行是没有难度的。因为台湾原来就是无政府状态。各地方势力胡乱的征缴各种费用,以及各种道路关卡,人们的负担都很沉重。新税法等于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大陆上达官贵人免税的政策,在台湾原本就没有,他们也没有听说过。
这个税法如果在富裕地区执行,它的影响就大了。虽然条款比较温和,毕竟是变革,也可以叫做革命,搞不好是要动武的。
台湾省,是朱家可以完全控制的一个完整的省份,在台湾可以完全实行新政,毫无障碍,也是朱万化个人政治理念的一个试验场。
………第137章完………
第138章:疑似穿越者()
崇祯四年正月二十日,过完年的朱万化带上夫人章氏和儿子朱钰,登船前往山东。
从舟山调来六艘大型海运客货船,停在曙光基地,因为船太大了,不能通过兰溪到达金华。所以朱万化全家只好乘小船到洋尾,然后换乘大船。
朱万化自己的家人、秋香带的秘书班子、内卫,和朱顺的警卫排乘坐一条大船,这条船上还有10名曙光学校调来的学员及一套印刷设备,他们是用来办报纸的。朱万化打算办一份报纸,地点选在威海。同坐一船为的是路上商议办报纸的事。
护路队抽调的100名基层军官,连同一个团的军事装备,一共装了四条大船。
老太太何氏已经习惯了有上下水道的卫生间,到了济南生活很不自在,特意嘱咐朱万化给他带来一套上下水的设备。朱万化就顺便带上蒸汽机等一些常用的工业装备,准备在济南搞一个小小的建设。主要是围绕着生活设施,顺便也算给当地人立一个现代化的榜样,起到一点宣传作用。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加上一些礼品,也就装了一船。朱万化的私人班子:纪养斋带领的机要处、朱全柱带领的参谋处也安排在这条船上。
还有两种新产品也被带上了船。一是便于携带的钟表,也可以叫做腰表吧,因为它有一个卡托可以戴在腰间。这批表产量还不大,准备先配备给高级军官。二是带上了作为试制品的10台自行车。工人们生产这种车就带着一个很大的疑问,只有两个轮子,上面还带个座位。这要坐上去能不摔倒吗?本来首批使用者就是警察、武警,刚好朱万化去威海,这10台车就由朱万化带给威海警官教导队了。朱万化也能亲自示范,教会他们骑这个铁驴子。
在舟山的东海舰队派出一艘护卫舰、一艘炮舰共两艘铁甲舰护航,朱万化出行非同小可,东海舰队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安全上必须双保险。
长途旅行各船的生活设施也很完备。这么多人一路上吃饭就是大问题,所以各船都有伙房和食物储藏室。朱万化对这些生活细节也是很注意的。
船只出海后,海天一色,朱万化的心情也舒展了不少。隔着窗户看到朱钰正在船上玩耍,身边寸步不离的跟着一个卫士,朱钰腰里栓一条绳子,另一头一个水手拽着。这是朱万化出的主意。
初次见到大海,所有人都会兴奋,更不要说小孩子了。朱钰今年六岁,正是七八岁讨狗闲的时候,狗在跟前都要踢一脚,见到大海那里还控制的住!按夫人章氏的意思就把他关在船舱里,不许出去,这要是掉到海里还了得!
可是朱万化不同意,说小孩子就应该无忧无虑的玩耍,他才能在玩耍中学会很多东西,管束过分就把孩子管傻了。可是无论章氏还是丫鬟,到海上一颠簸都不同程度的晕船,尽管他们乘坐的大船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平稳了,也是受不了。哪知这小孩子适应能力很强,完全没有晕船的迹象。
不得已之下,就找了一个护卫,一个水手,寸步不离的看着,朱万化又出了个主意,用一条绳子拴着,安全就没有问题了。
这下朱钰高兴坏了,在甲板上可劲的疯!章氏担心得很,不顾晕船,眼睛不眨的盯着,朱万化却笑呵呵的没当回事。
虽然是大船,船的舱室都很窄小,只有位于尾部的船楼才有几间宽敞的舱室,甲板上虽然宽阔,但是基本上被风帆、索具占满,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随时到甲板上舒展一下的。因此,长途旅行还是很辛苦的。
朱万化起居办公舱室就安排在船尾的船楼上,四面都有窗户,非常敞亮。
船队离开杭州湾还不到一天,舱门轻轻敲了两下,秋香走出去,接过来一份报文,然后转身来到朱万化的书案前,说:“大爷,这是通信快船刚送来的台湾急报。”
朱万化愣住了,这次出行他还真的没有考虑到紧急通信的问题,他的船队连快速通信船都没带。现在可用的通信手段真不多,今后这个问题真应该考虑。但是,这快船是怎么找来的?想一想也明白了,现在刚出杭州湾,杭州是通电报的,台湾的通信船到达舟山后,用电报就可以传到金华。朱万武知道我在路上,就可以命令舟山的通信船快速赶来,幸亏没走远,否则就只能等到济南在通信联络了。
朱万化连忙接过信封,拆开细看,报文上写着:“台湾急报,澎湖列岛近日出现多股武装海船,挑衅滋事,已经数次小规模交战,抓捕的俘虏称,是福建郑芝龙的部下。请示处置方略。朱万杰。”
朱万化抬起头,靠在椅子上,皱着眉头在想。郑芝龙这个时候接受朝廷招安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了,他的部下原本就比较松散,郑芝龙本人威信还不足,所以不服郑芝龙的大有人在,现在正是他最虚弱的时候。郑芝龙想探听台湾的消息是可能的,主动挑衅可能性不大,他的那些羁傲不逊的部下,擅自挑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朱万化也知道,郑芝龙的这些结拜兄弟和部下,也会陆续被他剿灭、杀掉,比较有名的有刘香、李魁奇、钟斌、刘六、刘七等。
“大爷,来人说,事情紧急,还等着回报哪。”
朱万化说道“你拿笔记一下:坚决打击!追查海盗窝点,全部剿灭!”
秋香坐在桌旁,熟练的写好报文,交给朱万化。朱万化接过报文,看了一遍签上名字交给秋香,秋香拿过信封装好,转身送出去了。
在船上的朱万化反复思考着将要在台湾执行的新政,台湾是个新政的试验场,目的还是要对大明进行全面的改革。政治改革远比军事战争要复杂,风险更大,即便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朱万化也不能打成功的包票。关键点还在于要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实际情况,改革措施不能过激,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所以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不小心,处理不当,后果将十分严重。
从历史上可以吸取很多有益的经验,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改革莫过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就败在那个“砸缸”的司马光的手里。
在王安石之前还有一个变法改革大家,这就是王安石的本家王莽。王莽的改革变法也失败了,悲剧的是,他夹在东西汉之间。从老刘家手中接过政权,又被老刘家夺了回去。成了东汉(后汉)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靶子,泼污水的对象,把西汉(前汉)的各种问题罪过都承载到王莽的身上,当了个篡国篡位的逆臣、千古罪人。
王安石虽然败了,但历史上不乏赞扬之声。王莽篡了西汉刘家的位,又败在东汉刘秀之手,篡位的逆臣就板上钉钉了。没有人给他翻案。
翻看王莽的历史,朱万化不由的想到,难道王莽是穿越者?这个王莽的确有太多的疑点。
首先,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民选最高统治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请看历史记载:
王莽不受新野田(朝廷赐予王莽的封地,在新野县)的消息传出,朝廷收到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书,恳请王莽接受封地。有人统计,当时全国人口五千万左右,以当时识字率不超过人口的百分之五计算(北京大学研究成果),汉朝识字者最多两百万左右。长安及周边地区能读书识字的知识分子也就是四十八万这个数,就是说,几乎所有能上书的人都参与了这个运动。
如果当时进行民意测验,王莽的支持率当在百分之九十九左右。高层官员当中,支持加九锡(皇帝的仪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享受皇帝待遇)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包括皇族,有九百零二人,几乎百分之百。
由此可以看到,王莽加九锡,当皇帝是民选的,是不折不扣的民选皇帝。
他的国号是“新”,史称新朝,他的年号叫“始建国”。像穿越者起的名字吧?
西汉末年地主豪强大肆兼并土地,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这情况与明末极为相似。
王莽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最严重的问题是土地。于是王莽下手改革土地制度,宣布土地国有(这可是现代的办法),禁止买卖。分配土地给无地的农民,有点后世土地改革的意思。以王田制(就是土地国有)为名恢复井田制,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汉末土地兼并带来的的危机,但严重损害了大地主豪强的利益,使他们开始反对王莽的统治。后世的土地改革那可是疾风暴雨的革命,要杀人的!由于地主阶层的反抗,地主豪强多余的土地大多没有交出来,所以朝廷没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应该受田的无地、少地农民,使他们也失去了信心。侥幸分到土地的人也不满意仅仅得到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的“王田”,就是国有土地。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王莽在朝野的压力下,宣布恢复土地自由买卖,他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