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国梦-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湾人,他们是新加坡人。
新加坡是不是一党独裁不好说,但绝对不是西方那种民主国家。这个国家对中国大陆不能说仇视,但绝不亲善(李光耀是坚决的反g。c。d。的人,对中国的坏话也没少说)。他们对台湾也是如此,绝没有亲善的意思。
朱万化讲课时就问他们:我们打生打死的在海外占领土地,就为了建立几个华人国家?而且成为仇敌的可能还要大一些。
有人说:我们要建立大一统的大中国,中央集权,那些地方只是行省。
朱万化说:善意的说这是一厢情愿。实话实说,那就是做梦!人群的利益要大过民族大一统的愿望。远在海外的飞地,其境内生活着大量的异族原住民,作为中国的行省能平安长久吗?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与大陆近在咫尺,岛上也没有外族人,陈水扁的祖上也是大陆人(原籍福建),他不也是拼命要台湾独立吗?那些被征服的地域迟早会形成与大陆矛盾的地方利益,美洲那些国家就是前车之鉴。
话又说多了,打住。
。。。。。。
“没什么,霍特先生,我可以回答你。你知道郑和吗?”
霍特严肃地摇摇头,表示不知道。郑和七次下西洋,第一次是在永乐三年(1405年)。
“郑和是我大明两百三十多年前的官员,他曾经带领数百艘舰船庞大的舰队多次访问南洋、直到非洲东海岸。他走了那么多地方,手中握有世界第一强大的舰队,上万名士兵。但是他没有征服占领一寸土地,他带给这些国家或者部落的是友谊、善意、文化、和互通有无的贸易。”
霍特吃惊的张大嘴巴,一脸的不可思议。大明国有这么伟大吗?
明成祖朱棣耗资巨万打造了庞大的舰队,数百艘战船,上万士兵远渡重洋,军事、经济、政治方面毫无成果,他为的是什么?仅仅是好玩吗?
后人有很多猜测,寻找建文帝朱允炆应该是主要原因。朱棣的皇帝位子是抢来的,来路不正。正牌皇帝朱允炆没有死,下落不明,远走南洋的说法甚嚣尘上,这可是朱棣的一块大心病。皇帝都讲究一个“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中国的传国玉玺丢失于宋代靖康之乱,落入女真人祖先金国之手,此后就绝迹了。明朝的皇帝是中国汉族皇帝中唯一没有玉玺的,已经是没有底气的白板皇帝了,朱棣岂能容忍朱允炆活在世上?郑和七下西洋,主要目的是搜索、捉拿、或者杀掉朱允炆。至于其他的“扬我大明国威”只能是顺带办的事。
明成祖朱棣热衷于北伐,曾先后五次御驾亲征,直达漠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风传传国玉玺在瓦刺人(贝加尔湖附近的蒙古人)的手中。由此可见朱棣为了证明自己正统、皇位合法,是多么下功夫。
不说霍特吃惊,朱万化也吃惊!但是,话不能那么说。只能大义凛然的宣扬我大明的伟大,宽厚。
朱鹏举继续说道:“我大明尊崇和为贵,平等待人。同时,我大明的国威是不容侵犯的,犯我者必诛之!”
霍特一脸的疑惑,也不敢多说话,只是不断地点头称是。
崇祯四年三月十六日,朱鹏举率领的船队到达荷属东印度公司所在地雅加达。这时此地已经称之为雅加达,但是华人多数依然用旧名称‘椰城’称呼它。
有此前已经释放回来的红毛战俘,红毛人的东印度公司已经知道了大员的情况。战胜者是要摆一摆谱的,所以,到达港口之后,谢鹏举并没有下船,而是请霍特联络。霍特带上两名战俘到公司总部禀报。实际上,这么大的舰队来访,港口的官员早就看到了,已经飞速禀报了东印度公司。
停在码头上的大明舰队迎来的第一批客人不是红毛人,而是当地的华人领袖。
大明的铁甲舰停在雅加达的码头上,自然会引起轰动。虽然船只个头不大,但是这么威武的军舰还是没见过。上面飘动着大明的日月旗,生活在大陆上的大明子民未必认识大明的国旗,但是海外华人都是认识的。他们奔走相告,当地的华人很快就都知道了,于是三三两两的来到码头观看。后来越聚人越多,有人甚至喊起了口号:“大明万胜!”
久在海外,被人欺辱的事情时有发生,南洋的华侨处境不佳,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了。猛然间看到大明的舰队,真像见了亲爹娘一般,可算有了撑腰之人,那份激动是难于形容的。
作为本地华人领袖当然也就知道了大明舰队来访,这可是天大的事情,他马上就派人拿着自己的名刺(名片)来到码头上,找到大明的军舰,递交了名刺,以求一见。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谢鹏举早有准备,并且,对待海外华人的策略都是早就准备就绪的。朱家对南洋的贸易大部分也要靠他们来做。所以,立即回话,答应对方的要求,说欢迎程先生(名刺上的名字是程志明)到舰队造访。来人欢天喜地的去传话了。
时间不长,一顶晾轿(只有顶棚,四面敞开的轿子)就来到了码头,后面跟着一队人,抬着四个箱子,箱子上绑着红绸子,显然是礼物。在卫兵的引导下他们走上旗舰的悬梯,谢鹏举已经站在船舷边等候了。
“鄙人程志明,多有叨扰。”程志明30多岁年纪,高高的个子,皮肤白皙。在南洋之地,太阳毒辣,保持着白皙的皮肤也真不容易。看来也是养尊处优之人。大大的眼睛很精神,身着月白丝绸长袍,风流倜傥。
卫士忙引荐:“这就是谢鹏举大人,大明南海舰队司令官,出访东印度公司特遣舰队长官。请程先生上前见礼。”
程志明一揖到底:“参见谢长官!”
司令官是什么官衔他不知道,长官二字也没听说过,倒是好理解,他马上就学会了,说的还很顺流,可见是个机灵人。
谢鹏举笑着说道:“客气了,请到客厅叙话。”说着伸手一让。
程志明哪敢逾越,躬身道:“谢大人先请!”
一溜四个箱子摆在了甲板上,程家的下人们都恭恭敬敬的低头站在箱子旁边。
军舰上所谓的客厅,就是会议室,也可以充作会客厅使用。墙上的地图都被帘子挡上了,房间正中一个大大的桌子铺着桌布。其实那不是桌子,是航海作业图,蒙上一块桌布,像是桌子。上手右侧是一个办公桌,是舰队长官办公的地点。左侧成对的摆放了两对沙发、茶几,这是会客的地方。
在程志明的眼里,这艘船上的一切都透露着新奇,为了礼貌他没敢多说话。沙发坐着很舒服,但是程志明的心情是又高兴,又忐忑不安。高兴的是大明的强盛,不安的是自己毕竟是草民白身,在官衙的大堂上还给自己设了座位,本想侧身坐半个屁股,以示小心、恭敬。但是这软座位太矮、太软,一下子实实在在的坐了进去,弄得很尴尬。
程志明首先说话了:“谢大人,大明的官军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一路辛苦了!我仅代表本地华人前来劳军,这是礼单。不成敬意,还望将军笑纳。”
说着站起来,双手奉上红纸写的折子。
谢鹏举打开看了一眼就吓了一跳,这南洋华人太有钱了!第一项就是白银两千两(相当于人民币一百万左右),整整一箱!这种孝敬是不能不收的,你要是不收,就倦了人家的面子,下面的事情就没法办了。再看下去,后面的就比较正常了,有缅甸的玉器、南洋的珊瑚、香料、燕窝、鱼翅、海参等,都是东印度群岛的特产,也是大陆历来从这里进口的商品。
看着礼单,谢鹏举心中暗想,幸亏带来了大批的礼物,否则岂不是白白的收这份大礼?
程志明的来意不用问也知道,他们第一关心的是大明朝廷能不能给他们撑腰。对于南洋华人屡屡被集体抢劫、屠杀,大明朝廷是知道的,但是基本不过问。现在大明的舰队来了,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他们自然就会首先想到自己的安全。其次嘛就是做生意了,朝廷的生意,当然是大笔的买卖,赚钱不说,和朝廷拉上关系,有了后台,今后就有了更多的保障。
朱万化对南洋华人的态度是:毕竟同为华人,是同袍骨肉,力所能及之处定然帮忙,在商业贸易中首先会关照华人。对于南洋经常发生的屠杀、抢劫华人的恶性事件是不能允许的。同时也应该知道,南洋的华人有他们自己的利益,当这些利益与我大明的国家利益冲突时,就不能被他们拉下水,这还是要提防的。
例如,他们要争取所在地的政治话语权,这就要区别对待了。朱万化定下的对外事务原则就是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那么什么情况会有损中国利益呢?什么情况有利于中国利益呢?答案很简单: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出现在中国的周边,对中国就不利,就有可能损害中国的利益。相反的情况,中国的周边都是软弱的政权对中国就有利。所以就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才能决定是否支持。
当前的情况下,只要让他们看到中国的强大,看到大明有能力控制南洋的局势,他们就有了依仗,也就安心了。顺理成章,做生意的事情也就解决了。
………第140章完………
第141章:南洋贸易()
谢鹏举想:只要让他们看到中国的强大,他们就有了依仗,也就安心了。
因此谢鹏举大致地介绍了朝廷收复台湾(大员)的经过,特遣舰队此来就是护送释放的第二批红毛人战俘,和访问荷属东印度公司,并与红毛人签订双边关系和贸易协定的。
听到这个情况,程志明心中也有一些疑惑,红毛人厉害它是知道的,他们已经被大明的官军打败了?事实摆在眼前,这么强大的军舰就停在红毛人老窝的码头上,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彻底放下心来,这一趟没白来,送礼也送的舒心,对大明朝廷也更加敬畏了。接下来他关心的就是贸易了,于是,他问道:“谢大人,不知朝廷需要购买是么货物,出售那些货物呢?”
谢鹏举说:“我大明和红毛人谈判并签订一个协议是此行的主要目的。此事能够圆满完结,才能谈生意的事情。到时候我会招呼你们的。现在也可以先透露一点给程先生:我们大宗采购的将是粮食,主要是稻米。我们出售的货物分为奢侈品、日常用品、丝绸、布匹、茶叶一类的货物,到时候我们会有一个产品展厅,会召集本地客商前来谈生意,那时还要拜托程先生牵线搭桥啊!”
“程某一定会尽力的。另外,本地的同胞对朝廷官军的到来都非常振奋,在南洋酒店置办了酒席,委托鄙人,诚恳的邀请谢将军出席今晚的接风宴会,他们都盼望着亲眼目睹我大明威武之师的光彩。还望将军不要推辞。”
离开码头的程志明拿到了一份厚厚的回礼,礼物丰厚得让他有些不安,这份回礼差不多把送礼的银子都找回来了。
当晚,谢鹏举带领几名军官和一个排的护卫,出席了当地华人举办的隆重宴会,谢鹏举携带了丰厚的礼物给到场的各位华商。
大明舰队的到来给东印度群岛的华人长了脸,令他们扬眉吐气,高兴得像过年一样,家家燃放鞭炮烟花大事庆祝。同时也极大的震慑了那些时刻想占华人便宜的当地土著。
。。。。。。
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总督科恩坐在上手,下面坐着几位下属,前台湾总督普特曼斯、舰队司令斯兰特也在座。
荷兰和英国都有一个东印度公司,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地点在印度。这两个公司绝非现代的公司可比,他们都拥有军队和庞大的舰队,可以对一个国家宣战,签订条约,其权利与一个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科恩是个白胡子老头,看来年龄不小了。他看着众人说道:“生理人的官军真的像你们说的那么厉害吗?我们绝无战胜的可能?”
斯兰特说道:“总督大人,我亲自和他们交过手,所言不虚。大人您可以到码头上看一看,起码能看到他们战舰的钢铁装甲,我们的炮弹是打不透的。”
科恩又说:“按你们的说法,生理人对我们还算客气,还愿意继续和我们做生意?”
“是的。”
“看来,大明这个庞然大物,在加上这么强的军队,是我荷兰在东方的劲敌呀!好在他们还愿意做生意,这就好,我们千里迢迢到东方来,不就是为了金钱吗?这样吧,明天我亲自去码头迎接他们,把我们的士兵都接回来,再谈谈看,谈好了,就签个约。谈不好再商议。都下去准备吧。”
谢鹏举得到荷兰方面通知,崇祯四年三月十八日,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在码头上举行仪式,欢迎大明国舰队来访。
西方的重要仪式是要奏国歌的,朱万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因此,早有准备。就是不知道那个凑数的国歌效果如何?
崇祯四年三月十八日巳正(上午10点)时分,雅加达码头。
隆重的欢迎仪式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科恩率领公司官员来到码头,随同他们一同到达的还有公司的卫队,以及仪仗队,军乐队。
大明的旗舰靠在码头上停泊,其他舰船都停在锚地,其中的护106号,就是原荷兰驻大员的舰只,不少荷兰人是认识的。看到这艘军舰挂着大明的国旗、军旗他们心里不会好受,那是战败的耻辱。
码头前的广场树立的旗杆上悬挂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旗帜,就是荷兰国旗上方一个字母“v”穿过字母“o”和“c”,“voc”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缩写。另一边的旗杆上飘扬着大明的日月旗。
当荷兰官员列队站好之后,大明特遣舰队靠在码头上的旗舰也挂满彩旗,鸣响汽笛,军舰上身着白色礼服的水兵整齐列队走出,到船舷一侧站坡,甚是威风。挂少校军衔,着白色军礼服的谢鹏举率领数名军官缓步走下舷梯。已经在船旁列队的仪仗队、军乐队,在口令中立正敬礼,仪仗队是持枪礼。
大明的仪仗队动作整齐划一,刺刀闪亮,虽然站着没有动,也是八面的威风。
谢鹏举走到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