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强国梦 >

第140部分

明末强国梦-第140部分

小说: 明末强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为朝廷驱使,这不是好事吗?他们可曾做过什么恶事?何罪之有?”

    梁廷栋这话说的有点重了,在皇帝的眼里,为哪个臣子说几句好话倒是无所谓。但是,不听招呼的军队,名声口碑又这么好,这可是戳到了崇祯的痛处。忠于朝廷的军队声誉好,咱们万岁爷同志心中喜欢,不听招呼的军队声誉差,咱们万岁爷同志听着也舒畅,现在偏偏是不听招呼的军队声誉好,咱们的万岁爷同志心里能不别扭吗?崇祯满脸的恼怒已经无可掩饰,可是,还紧绷着嘴,没有说话。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紧张起来,也暗暗的为梁廷栋捏了一把汗。

    温体仁已经看明白的,现在正是表现的时候,于是他急急的出班奏道:“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台湾岂能例外。依臣之见,应敕令五军都督府派出得力将军,经澎湖入台湾,在台南建立台南卫。”

    看了地图之后他也知道了台湾地理的大概情况,因此,建议建立台南卫。

    温体仁继续说:“百户以上军官应该由京营和福建就近抽调。卫所军户从台湾黎民中抽选,划拨耕地,建设墩台,设立卫所。以此平定台湾地方。为了防止不测,着令福建巡抚邹维漣、水军总兵郑芝龙出兵护送,驻守台南。并且令邹维漣巡抚福建和台湾两省。微臣以为此乃万全之策。”

    明代的巡抚并非每个省设一个,例如,广东广西两个省就是一个巡抚。而山东一省就有两个巡抚。

    崇祯听了,轻轻的嘘了一口气,脸色变得好了一些。形势已经逐渐分明,众大臣便纷纷出班启奏,附和周延儒、温体仁的意见。一时间风向就是一边倒了。吴宗达、梁廷栋也不敢再出声,也可能会后悔自己莽撞了?

    户部尚书毕自严启奏:“陛下,微臣以为,澎湖原本归福建管辖,只是因为红毛人入侵作乱,赶走了那里的官吏(实际上在荷兰人占领澎湖之前,澎湖这个地方连官带兵统统算在一起不过十几个人)。所以台湾理应并入福建,设为台湾府,府城置于台南,在台南附近另外建设台南卫。为了抚慰浙江朱家,可以委任朱万化或者倪汝学为知府,其他官吏由福建委派。”

    他的意见貌似和稀泥,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不要激化矛盾的意思。但本质上还是站在周延儒一边。

    毕自严有个弟弟叫毕自肃,是辽东最后一位巡抚。崇祯刚上台的没有多久,关宁军因为拖欠粮饷哗变,要知道,拖欠军饷和拖欠工钱是不一样的,不给工资,让你吃官司,不给军饷,就让你吃大刀。

    哗变士兵绑了毕自肃作人质索要粮饷,毕自肃也亲自写信要他哥哥(任户部尚书,就是管钱粮的)拨付粮饷。亲兄弟的关系够铁的吧?愣是要不出钱来,原因就两个字,“没钱”。万般无奈之下,毕自肃自杀了!由此可见当时朝廷财政之窘迫。

    。。。。。。

    历史上康熙年间收复台湾之后,仅仅设为归属福建的一个县,就是台湾县。

    吏部尚书闵洪学乃温体仁的死党,这时也不甘落后,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通缉朱万化有所不当。一是他远在台湾,朝廷力所不及(这话说的对,逮不着)。二是,他对于朝廷还算有些微末之功(小小的功劳),将功折罪也是朝廷对他的恩典。但是,完全不处罚就无法警示后人,成为一个恶劣的开端,岂不是人人都可以目无君主了,天子之威严何在?所以微臣以为,应罢免朱大典山东巡抚之职,令其进京面君,当面申斥,如有不从亦可下狱论罪。”

    这话可是够歹毒的,等于是拿朱大典问罪。

    在场的阁员、尚书已经可以代表朝廷的主流。这种一边倒已经无可挽回。梁廷栋确实急了,身为兵部尚书他深知大明的危难。后金压力减小主要是因为朱家军力的存在,不说遵化一战对后金的打击,就是眼下辽宁对后金的压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且不说朱家反叛,就是朱家撤兵,撒手不管,这大明的江山就危险了!

    想到这里,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眼泪也下来了。他颤抖着声音大声说道:“陛下,不可呀!眼下关宁边关正在鏖战,大凌河之危尚未解除,全赖辽宁进兵牵制后金。今若朱家获罪,不说朱家是否与朝廷反目,单是辽宁偃旗息鼓,撤兵回营,则大凌河危亦!关宁危亦!陛下三思啊!”

    崇祯怒不可遏,大声喝道:“叉出去!”

    殿外的两名卫士进来,架着梁廷栋就出去了。崇祯没有杀他已经是便宜他了。

    在崇祯的眼里,后金的确是个强悍的敌手,并且曾经入寇的京畿地区。但是,还不是被赶出去了吗?依靠大明辽阔的疆土、人力,还惧怕小小的后金。后金的女真族总数不过十万人还能翻了天?大明的官员中,不少人都是这么认识的,他们都不认为后金能夺天下。就算关宁丢掉一两个城池又如何?皇帝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藐视皇权绝对不能容忍!

    崇祯皇帝做了最后的结论:台湾作为一个府,归属福建省;五军都督府派出一名参将,从京营选拔20名军官,福建出动两千人的卫所兵和百名底层军官,总兵官郑芝龙出动福建水师护送官军到台南,组建台南卫;任命朱万化为台湾知府;罢免朱大典的山东巡抚,进京述职;任命杨嗣昌为山东巡抚。

    崇祯还是缓了一步,给朱万化一个官,没有问罪一说,但是杀手锏没有收回来,那就是台湾要建朝廷的军队,罢朱大典的官。如果朱家俯首帖耳的驯服,后面的杀头之罪也就不远了。这可是做皇帝的学问,温水煮青蛙,慢慢来。

    之后被罢了官的还有梁廷栋,不过他应该是捡了便宜,如果不是被罢官,原本的历史上,他将去任军职。结果很惨,他不是当军官的料,屡次畏战,最后自杀在战场上。

    。。。。。。

    九月十一日当日,朱家在京城的情报网就从多个来源获取了朝堂上的准确情报。采用最高级别密码方式写成报文,用快马分两个批次,向大沽口传递。京城到大沽口不足四百里,当日两批快马全部安全抵达。

    九月十二日凌晨,通信快船就把情报送到了威海。随即就通过电报分别传到了台湾和济南。

    朱家父子虽说早就有思想准备,对这样的消息还是非常震惊。原以为朝廷会提出诸多的条件来制衡朱家的势力,走极端的可能性很小,没想到朝廷不顾大局,不顾国家安危,竟然采用如此极端的措施。

    济南到台北的电报线路被设成了直通状态。十二日一整日,电报往来不断,朱家父子进行了紧急磋商。

    紧急中更显示出朱大典的价值,他把纷杂的事务排列得井然有序。他提出第一个要做的事情是立即颁布台湾制定的基本法。既然事态已经无可挽回,该解决的事情就不能等了,也不需要再有顾虑,现在就是颁布基本法的最好时机,不能把这个麻烦留到将来。

    这一期的中华日报昨天已经出版,明天发一个号外增刊,刊登基本法,和一批配合的文章。大量刊印,每一个行省都要送到。

    公布基本法之后,紧跟着,辽宁、山东两省就发表声明,支持基本法。中华日报再发增刊给予发布。只要朝廷的圣旨没有到山东朱大典就还是山东巡抚,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然后山东将迅速组建议会,用指定议员的方式,把山东的两级议会组建起来。同时使用电报紧急调浙江护路队教官朱家栋快马赶到山东,就任山东省行政长官。总要有个人能过发布行政命令嘛。

    下一个要点是把握住山东的政权不放手。那么首先就要解决山东的卫所军,在之前的粮食大战中山东的卫所已经有了初步的整顿。这次的办法是:不显眼的地方全部裁撤遣散。原来的卫所各级军官,他们手中都有一些土地财产,不管这些财产他们是如何获得的,朱家一律承认他们合法的拥有,条件是立即解除军职,转变为平民身份。卫所兵丁恢复平民身份,主要出路是移民,坚持不走的发给安家费,择地安置,朱家的工厂作坊可以特别的照顾安置他们。重要的卫所暂时保留,但是大小军官全部更换为朱家自己的人,原有军官全部遣散。过一段时间,平稳之后,所有的卫所全部裁撤。

    但是登莱两府的卫所不在朱大典的管辖范围之内,可以给孙元化打招呼,暂时搁置,但是要派兵监视他们。

    山东省的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六个府的知府,全部排出得力人员走访,争取他们的倒向朱家的立场,不从者,凡外省官员强行驱逐出境,家在本省的罢官回乡。

    军务整理完毕之后即封锁边界,设立哨卡。但是这些哨卡主要就是禁止其他的武装入境,对于商旅平民不阻拦也不搜查,即便是大明的官员,他只要不带军队,不带武装家丁,一律不阻拦。

    京城里原来的公开商铺和邮政所立即封门,公开身份的人员全部撤离,留守的人员全部隐蔽身份归情报部门管理,报纸改为夜间张贴散发,以避免出现人员损失。一旦京城的人被关押,营救的力度就大了,不能自找麻烦。

    与大明朝廷的关系还是要尽量缓和,避免战争,非打不可也要缩小战争规模,较少伤亡。这是一场政治仗,军事是后盾,军事行动是辅助性的。

    ………第189章完………

第190章:宪政() 
崇祯四年九月十三日中华日报发了一期增刊,头一版用整版篇幅,大字刊登了台湾议会通过的基本法全文。大标题就是基本法三个字,副标题就是基本法的第一句话:“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基本法的头两段选用加黑字体,作为提示重点:

    “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制定这部基本法,就是为了真正执行圣人这个宗旨。使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国家繁荣所带来的福祉,避免国内因分歧导致的战争,保障国内的安宁。

    凡是赞同孟子之言、宣誓忠于本法的地方,都可以加入我们的联盟。共享幸福、安宁、民主、自由。”

    基本法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议会的,从议会的选举、组成,到它的职责、权利,全部给予规定。国家其他组成部分与议会的关系也占了很大篇幅,实际上就是国家权力的分配。

    基本法也规定了执行宪政的地区,从开始进入宪政,到完全实现宪政需要一个过渡时期,最短要有五年,最长不能超过十年。这个过渡时期需要做那些事,议会从无到有,逐渐加大权力的过程也全部都有相应的规定。

    其他的版面都是围绕着基本法的社论、评论分析文章,号召各个行省积极表态,都参与进来,支持宪政。

    这一期报纸印刷量非常大,原来就发行报纸的行省均增加一倍的数量,没有发行报纸的行省也全部通过朱家的代理商、有商业往来的商铺或者其他的办法发出相当数量的报纸,并且预告接下来的几天还会有增刊。京城是个特例,因为要保护朱家各种人员的安全,和撤离邮政所,从这一期起在京城改为地下发行,数量当然也就减少了。但是,朝堂上的重要人物、一般的官员、士绅阶层基本能保证他们的多数人能看到报纸。

    预计到九月十四日、十五日,华北大部分行省都可以看到报纸,南方依次要晚上三、五天。

    这一份报纸将会在中华大地掀起波澜,反映会非常强烈。中华日报已经做好准备,后续的各期将拿出第一版发表相关的文章,并且采用上次讨论减租减息和官绅一体纳粮时的办法,正反两方面的文章都要刊登。

    当然,朱万化也不会期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果,短期内只会有自己掌握的山东、辽宁响应,其他省份的官方,绝对不会响应的。但是,不响应不等于没有影响,他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响应者会越来越多,甚至可能出现其他改良版本的基本法,改良版本的议会。

    紧接着十五日的报纸上,山东行省用省巡抚衙门的名义,在中华日报上发布文告,宣布支持并加入基本法,山东开始进入宪政。

    山东的朱大典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都是朱家自己的事吗。但是辽宁的王元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所以辽宁暂时没有发布支持的文告。

    到辽宁任职的三个人当中,布政使(性当于省长)毛九华是最勤奋的,也可以说是个工作狂。他在衙门里根本就坐不住,不停地奔波于辽宁各地。辽宁为各级官员都配备了橡胶轮胎的马车,这也为毛九华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开始时他工作的重点还仅限于农业种植和水利,后来他逐渐的发现工业、商业对于经济的作用,特别是冶炼厂、造船厂,对他的教育和震撼都是很大的。

    造船厂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是已经部分开工了。船坞里一艘1500吨(合3000料)的大型客货两用商船已经开始建造,巨大的船身可以与三宝太监郑和的宝船不相上下了,对于木制船只来说1500吨差不多到了极限。但是,朱家现在造的主要船只开始使用蒸汽机动力了,风帆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所以外型上既不是大明常见的福船模样,也不是泰西帆船的模样。而是具有后世轮船的模样了。布政使大人前来视察,船厂的大小头头们都毕恭毕敬的伺候着,主动介绍情况。并告诉他,这种大型商船将是辽宁造船厂的主要产品。目前将主要提供给南洋贸易使用。说是商船,它也是有武装的,船的首尾各有一门单管20直射炮,对付一般的海盗绰绰有余。

    在工作中毛九华慢慢的领会了朱家富国强兵的理念。他没有见过朱万化,也没有听到过朱万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言论,但是他却成了朱家坚定的支持者。

    他和王元雅一同来到辽宁,工作上又常有来往,所以他的思想变化也在慢慢的感染着王元雅。王元雅应该是大明官员中接触朱家最早的人,从遵化之战他就不断的从朱家获得不少实惠,并且他还见过朱万杰,交谈过多次。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