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国梦-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极和代善,他们已经尝到了甜头,感到国防军方面没有恶意,于是就决定派出使者赴永陵。使者的选择很费了一番心思,代善自己表示愿意去,但是皇太极没有答应,他现在觉得离不开代善。与花皮之间,双方的信任还不到那个层次,万一出问题损失太大。皇太极提出让豪格出使,代善也不同意,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次出征,屡立战功,虽然还没有被立为世子,但是大家都把他当做是皇太极的继承人了。
最后定下来的是岳托,他是代善的长子,三十四岁,也已经是清国的知名将领了。地位,和亲信程度足够。
皇太极还有几个弟弟,为什么不用呢?这是由于他的弟弟中间最成器的就是多尔衮,但是多尔衮前两年曾经追随阿敏,这就犯了大忌。阿济格、多铎是多尔衮的同母兄弟,所以均不能用。
接到皇太极的复信朱万化就打算亲赴辽宁了,永陵是国防军控制的地盘,会谈危险性很小,所以朱万化的意思是亲自出面会谈。但是朱大典不同意,无论危险大小,毕竟是有危险,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可是有替代的人吗?毛承祚级别不够,不足以使对方信任。
朱大典提出朱万雄,重量足够,但是略显年轻,他才十六岁,能担此重任吗?
朱万雄来到山东也快有一个月了,他有两个任务,一是安老太太的心,二是相亲,为了定亲之事耽搁了时日。女方是浙江绍兴的知名大户汪家,虽然老太太早就约定汪家家长带女儿前来济南相亲,毕竟路途遥远还是来的比较晚。女孩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更难得的还是百里挑一的美人,老太太看了非常满意。
朱万雄年轻有为,身为国防海军总监,经历了不少事情,比同龄人更显得沉稳练达。虽然没有功名,但是书也没少读,言谈之间学问见解均属上乘。因此女方老人也是一百个满意。何况朱家眼下的势力更是天下无双,能攀上这样的亲戚,他们全家都沾光。
好歹事情办成,两家皆大欢喜,朱家也下了定礼,预定了吉期。于是朱万雄就准备择日返回台湾了。
朱大典找万雄商议,被老太太知道了。老太太不太明白外面的事,但是她知道是因为事情有风险才找老五顶替,老太太不干了,老儿子是她的心头肉,她岂能允许?结果大闹一通给搅黄了。
朱大典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想起了阚文琪。阚文琪是直隶沧州人,幼年习武,一身的好功夫,朱大典在福建任上召入亲兵队,曾一度是朱大典的贴身卫士,忠诚武艺都没得说。此前一直任威海独立团的教官,去年山东部队改编调整到辽宁任第四师教官。这次谈判的地点刚好是辽宁,于是朱大典写了一封亲笔信给阚文琪,令其以会谈副使的身份保护朱万化。在自己的辖区,这种安排应该是万无一失了。
三月二十八日,朱万化离开济南,经威海前往辽宁安东。在威海,他告诉黄海舰队司令赵显涂:“派出一个小的舰队编队,你亲自带队到海参崴,第一次走这个航路要小心探查。我四月初会从陆路到达那里,我们一起研究组建一个北洋舰队的问题。”
三十日,辽宁的一干官员在安东码头迎接了朱万化。到场的官员有巡抚王元雅、布政使毛九华、按察使任赞化、都指挥使毛承祚、第四师教官阚文琪等。
按照中国的文化接风酒宴是免不了的,朱万化行程比较紧,在辽宁时间不会太多,所以,干脆就这酒宴之前的机会,与辽宁的官员谈一谈,安排一些工作。
首先他介绍了浙江、河南的形势和国防军的应对措施。
然后介绍了自己的行程:明天起程前往赫图阿拉城,会见清国使者,会见的真实内容他没有说,只是说谋求辽宁的稳定和让清国逐渐回归大明,避免国家分裂。并且嘱咐大家这次会谈是秘密进行的,要大家严守机密。
会谈之后将取道通化到集安,从集安向北视察到海参崴的公路。安东到海参崴的公路,历时一年半已经修通,为此,毛承祚和其他有功人员到得到了勋章和赏赐。朱万化沿途将视察茂山,直到海参崴。在海参崴将考察修建港口的情况,研究如何组建舰队,安排至关重要的北方领土的方略。之后沿公路返回安东。
这次出行需要辽宁的两名官员陪同,就是布政使毛九华和第四师教官阚文琪。
朱万化说:从现在起,辽宁的政务学校要扩大规模,增加学员,可以到山东招生。并且告诉他们,已经与大都督商议过了,在山东招收150到200名学员。培养这些学员是为全面接收辽宁做准备的,大家务必上心,否则地盘大扩张时官员不够用。
朝廷任命的省级官员已经差不多快两年了,还有一年的任期,朱万化逐一询问,到期后是否愿意继续留在辽宁任职,有没有其他的打算?这些官员,也包括任赞化,都一口同声的愿意继续留任,朱万化也就放了心。辽宁、山东、台湾的官员朝廷不愿意管,如果不是朱家提出,连任也罢,调配职务也罢,朝廷是不会过问的。
四月初一,朱万化带着毛九华、阚文琪以及自己的私人班子、卫队,另外第四师又派来一个连的部队以加强保卫,一个辎重连(提供车辆),同时又调配了30辆四轮马车,沿着公路奔赫图阿拉而去。辽宁现有的各县已经全部联通了公路,因此,乘车出行很便利。
朱万化刚刚启程,尚未到达赫图阿拉城,电报就传来了消息:潼关的官军出动了,直奔南阳而去。
朱万化的车队有无线电通信车,可以随时保持联络。
朱万化得到报告后首先是心惊!也很心痛!朝廷终于走出了这一步。但是,他并不着急,因为在济南时,各种情况及应对的措施已经商议过了,按照既定方案执行即可,他只要每日关注事态的发展,不失控就行了。因此,他依然继续自己的行程。因为,这边也是耽误不得,与清国已经约定了时间,清国的使者也已经出发,第一次会晤不能失信。
何况对于清国的行动是一连串的,一环扣一环,中间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停下来。
………第267章完………
第268章:路在何方()
周延儒是正月底到达潼关的,洪承畴用给朝廷上疏的形式拖延到了二月上旬,朝廷再次下达旨意驳斥洪承畴,催促他尽早出兵。洪承畴又翻出新花样,说朝廷拖欠军饷,军队无法开拔。
按照惯例,不要说拖欠军饷,就是不拖欠军饷,部队开拔也要有一笔开拔费用。俗话说的好:皇帝不差饿兵吗!
周延儒说:今年的军饷早就足额发放了,怎么会差军饷?
今年朝廷经济上开始翻身了,由于朱家上交赋税越来越多,现在的朝廷虽然达不到富裕的程度,起码军费充足了,边军、重要的部队都是足额发放,均不欠饷。
可是洪承畴说:今年是不欠,可是去年、前年的军饷还欠着一半,朝廷没有补发呀?
洪承畴的兵,就是洪兵成立也就是两三年,这段时间就欠了不少军饷,洪承畴早就想办法捞出来了,他就是以此拖延。
周延儒没办法,索要了明细表格,搞清数量,去给他弄银子。这个时候也确实是要银子的好时机,朝廷二话不说,照单付款。
付了银子,洪承畴又有了新的拖延办法,他说大军出动需要把敌情侦查清楚,他已经派出了斥候进入河南探查敌情。
周延儒这个气呀!你早干什么去了?现在才想起来刺探敌情?
洪承畴还有办法,他说:现在天气严寒,大军十几万人,全部借住民居是不可能的,需要准备大批的帐篷,否则不好扎营。
就这样左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拖过了二月份,眼看着进入三月了,出兵的事还是没有动静。这回周延儒真的急了,开始使出了他的手段。
洪承畴不买尚方宝剑的账,但是洪承畴的帐下不光是他的洪兵,还有西北各省的兵。于是周延儒拿着尚方宝剑一个一个的收服那些总兵、参将,也就掌握了不少部队。以这些部队为后盾,拿着尚方宝剑去拘押洪承畴。
洪承畴毕竟不是反贼,他还是忠于朝廷的,带兵造反的事情还是不敢干。于是周延儒一把夺过兵符将印,拿过军权就要出兵。
洪承畴还是有办法,不过这一次是真心的劝告。
他说:“周阁老,当今圣上一定要出兵,我也是拦不住,但是请阁老听我一句劝告:在等上十天半个月后再出兵。”
周延儒问道:“这是为何?”
洪承畴说:“潼关大军一撤,山西的乱民必定要渡过黄河再次进入陕西。在春季里,黄河有一个桃花汛,就是每年的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黄河的中上游因冰雪融化河水猛涨,此时正值沿岸地区桃花盛开的季节,故被称作桃花汛。这期间黄水咆哮而下,并且水中夹杂着大量的大小冰块,任何渡船都无法度过,黄河的河道就中断了所有的交通。因此,乱民也就无法度过黄河。乘这个时机,阁老引军进入河南,只要快去快回,是误不了事的,另外请阁老在潼关留下一只强军,以监视护卫黄河河道,则事情尚有挽回的余地。我洪承畴愿意率领自己的本部人马担此重任,请周阁老决断!”
周延儒听着洪承畴的话觉得有道理,现在已经是三月初五,再有十几天就到了桃花汛的日期了。大明朝的人都知道桃花汛,特别是官员,因为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黄河就会断绝交通。
周延儒不是什么好官,他能当上首辅就是和温体仁联手算计打垮了钱谦益,那手段是不怎么光彩的,之后他们也没少干坏事,现在在辽宁任职的毛九华、任赞化二位就吃了他们的亏,被排挤出去的。但是周延儒要比温体仁好一些,还能干点正事,温体仁倒台后周延儒二次复出时还是干了一点正经事的。
周延儒想,这么多天都等了干脆再等几天,因此天天派人盯着黄河,汛期一到就立即出兵。因为这些年属于小冰河时期,天气特别的冷,所以桃花汛照正常年景晚了几天,推迟到三月最后两天汛期才到,于是四月初一,周延儒就出兵河南了。
洪承畴用各种办法拖延了两个多月,也算是不错的成绩了,也对得起朱万化那封信了。但是他想留下来守卫黄河却没有如愿,周延儒知道洪兵能打仗,是这只西北边军的灵魂,洪承畴的洪兵中骨干军官都是他的家人、仆人,对于洪承畴绝对的忠心,别人是指挥不了的。国防军又不是好对付的主,周延儒本人不懂用兵,洪承畴不去,他没法打仗。因此,他监押着洪承畴就奔了河南。洪承畴好说歹说,说花皮不过几千人,我们去那么多人没有用。总算多留下了一部分部队,大约有十万人,守在了潼关。周延儒带着六七万大军号称十万直奔南阳而去。
河南的战端一开,京城的谈判也就有了实质的进展。朱大典指示,某些方面可以退几步,让一让,争取让陕西的兵退回去。乱民如果真的乘虚进入陕西,则此前一直没有受到大伤害的渭河平原、汉中地区,这些陕西仅存的平安富庶之地就算完蛋了,陕西将彻底糜烂,更危险的是乱民进入四川。
因此,国防军的谈判使者朱家栋提出,国防军将主动退出杭州城,恢复浙江巡抚衙门、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衙门,使其可以正常办差,行驶权利。
这个时候浙江的改制已经接近尾声,省城杭州的政权也全部被接管了。
朝廷得到了实质的让步,也开始认真的权衡利弊,修改自己的条件,使双方的谈判进入了实质阶段。
。。。。。。
四月初三,按照约定,朱万化到达永陵,准备与清国使臣见面,开始了双方的首次会谈。
会谈的地点是昨天用了半天的时间准备的,朱万化现场指导。
本来永陵的院落就是极好的场所,但是那是清国的祖坟,礼仪上多有不便。同时也不好区分主客,这里是国防军的地盘,朱万化是主人;在永陵里边,就成了清国是主人,朱万化为客了,反客为主实在不好。
所以就在永陵正门之外,大道旁边搭建一个军用帐篷,帐篷的东西各留一个门,双方从各自的门进入,以示平等。清国的使节从东边来,他们的联络处也是在永陵东侧,所以清国使节要进东门,坐东边的座位。同样道理朱万化进西门坐西边的座位。帐篷大门朝南正好符合习惯。
帐篷内正面墙上悬挂一面大明国旗,表示大家同为大明的子民,国旗前面有一个用来悬挂地图的架子,暂时还是空的。室内正中两张八仙桌拉开一米距离东西摆放,桌上有笔墨纸砚,还有各有两个名牌,这名牌可是后世的东西。东边的名牌上写着‘正使朱万化’、‘副使阚文琪’,西边的两个名牌上还是白纸,因为还不知道来的是哪一位。
大门的一左一右各有一张桌子,桌上同样是笔墨纸砚和名牌,名牌上的字分别是‘国防军记录’、‘清国记录’,这是记录人员的位置。
双方人员在大道上远远的都停了下来,国防军的一边有两面旗帜,一面大明国旗、一面国防军军旗。人员有朱万化、阚文琪,此外就是朱万化的机要秘书四人,后面是一个排的护卫,所有人都骑马,朱万化着装是国防军的常礼服,没有穿正规的大礼服。这次没有使用仪仗队,这是因为不知对方是何人,够不够摆仪仗的资格,另一个原因就是清国人不懂这个,仪仗队手中也是刀枪,不要吓着对方。
东边的旗帜也不太多,一面大型三角旗上书“岳”字,这是将旗,说明来人的身份的。
女真人在正式场合也是使用汉字,满文(外形类似蒙古文字)这个年代刚刚发明出来,还不常用。他们按照汉人的习惯,把名字的第一个汉字权当姓氏使用,比如后来的和约旱募揖统谱鳌昂透保竺派系呢叶睢⒌屏加谩昂透倍郑涫岛瞳|不姓和,他姓钮祜禄。为此汉族人就有一个说法,说满族人没准姓,父亲、儿子、孙子都不是一个姓,这是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