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国梦-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文”的方面除了吸收中国文化之外,很少有什么建树,文人没有社会地位。日本在幕府之前曾经仿效唐朝的科举制度,但是仅仅昙花一现,也是由于时间太短暂,所以一般的观点是:日本从来就不曾有科举制度。从有了幕府之后日本就断绝了科举制度存在的基础,当然也就没有纯粹的文人。因此,也就没有以诗词歌赋、文章史籍为基础的文人阶层,再延续下来,日本从来不曾存在士绅阶层,中国政治中的“重文轻武”在日本完全没有存在的可能。没有文人的阶层如何“重文”?
这是日本侵略、扩张本性的由来,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本性难移”四个字可以深刻的说明之。
日本人名字叫三郎、四郎的很多,这里又包含了两个日本特有的民俗。头一个是,日本是长子继承制,家族的家产、房屋、土地等等都由长子继承,其他人就是扫地出门了,至多长子能赏给他们一口饭吃。其二,是有地位,有财产的人才有名字,其他人统统没有取名字的权利,不过是阿猫、阿狗、老三、老四的叫着。所以日本名字里有二郎、三郎等等,可是绝对没有“大郎”,因为大郎有权力取个正经名字。当然现代的日本人都有名字了,有名字的历史在日本也就是100年左右。
在伪满洲时期,日本大批的向东北地区移民,他们叫做“开拓团”,那里面的男人全部是老二、老三、老四,绝对没有老大。
最后一点,这个时代日本全国人口接近一千万,九州岛上就有近两百万人,人口已经高度密集了。这一时期的其他各国,比如朝鲜、俄罗斯都没有这么多的人口。
。。。。。。
日本在历史上极少被外族入侵,可能与他们是个岛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征日派遣军大张旗鼓的占了一块地方,并且是富庶的平原上的一块军事要地,日本人不可能没有反应,并且会反应强烈。
派遣军的营地距离北九州城还不到十里,北九州是九州岛上的重要城市。派遣军登陆地点距离福冈也不过一百多里,依照日本人的脾气秉性,反抗必然是极度强烈的。对此,国防军有充分的认识,也有充分的准备。
零星的骚扰从早晨起就不断的出现,当天(六月初四)的中午从北九州城里就派出了“正规”的军队。这个时代日本人的军队还带有武士文化的强烈印记。说是正规,也不像大明的军队,因为他们从城里出来的军队虽然打着旗帜,但是没有一个队伍的样子,怎么看都是乱糟糟的,连个像样的队形都没有。目视估计,前来挑战的倭寇约三千人,人数不少,也是人山人海的,没有骑兵,估计日本的马匹很少。
登陆九州之前,国防军的士兵们早就反复地接受了教育,对于日本人要使用最强的武力,战场上绝对不留俘虏,投降的也不留。阵地上的火炮机枪这一类的大杀器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倭寇自己撞上门来。
从北九州过来到达石峰山中间有一条宽宽的河道,也可以叫做海湾,有一两里地宽,进攻的倭寇还要渡过这条河。国防军就静静的等着他们过河,过了河再打,想跑也跑不了。
倭寇也是早有准备的,几百条小船从下游过来,摆渡倭寇兵过河,宽阔的河滩都是沙滩到处都可以登陆,登上对岸的倭寇就开始冲锋。
日本人的冲锋也很有特点,武士们打头,高举着武士刀,后面跟着手拿各种武器的士兵,也可能是刚刚集结起来的平民,反正服装不统一,也没有队形。但是有一点,他们有不少火铳,并且多数是西洋原装货,质量还是可以的。所以国防军是不会让他们靠近的,一旦发生近战,日本人的战斗力还是可观的。
不管怎么说,日本人完全没有热兵器作战的思想准备,他们也没有个战法,就是蜂拥而上。
国防军的防御工事是沿着山地构建的,并且炮兵比较多。所以从日寇接近两里的距离开始,国防军的82迫击炮就开火了。
陆战营有10门82迫击炮,派遣军炮营出动了10门(炮营有20门82迫击炮),一共20门炮。并且迫击炮发射极快,如果不考虑炮筒过热的话,一分钟按标准可以打25发。这20门炮都是直瞄射击,那里人多就往哪里打。
山上布置的两门直射炮也开了火,他们的目标是河道里的小船,直瞄射击打得很准,几乎是一炮一个。40毫米的炮弹打小木船,一炮就可以掀翻,木屑横飞,人员落水。
战场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日寇不知道卧倒躲避,就是一个劲的冲,每一发炮弹都能打倒几个。战场上血肉横飞,人的肢体和旗帜武器都横七竖八的到处飞舞。即便如此,日寇的冲击力不减,依然有少数突破了炮火的封锁线。
迫击炮是有个最近射击距离的,太近了就到了炮击的死角。所以随后机枪,步枪就陆续的开火了。这么密集的炮火,攻击傻瓜型的进攻者,漏网的本就不多,所以,掷弹筒、左轮步枪和喷子因为射程近,没有捞到开火的机会。于是就派出几个小组,反突击,直到河边为止,目的就是补枪。
也不能说日寇都不怕死,还没有过河的也是跑回去一些,这次出动的三千人基本上交代在这里了。这一次打击使战场安静了一天,倭寇再也不敢出来了。
国防军的士兵们还要处理尸体,不过也容易,扔到河里就冲到大海里喂鱼去了。
国防军的舰艇始终没有出动,对付这种军队也用不着下那么大的力气。
………第286章完………
第287章:占领北九州()
六月初四中午的战斗中,从北九州城出击的三千倭寇几乎全部阵亡在阵地上。
多尔衮和其他清国的将领也站在山顶上用望远镜观战,看到了全过程。他们中的多数人已经领教过国防军炮火的厉害,但是,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花皮的火炮确实不得了。看来以前自己与花皮交手时人家是手下留情了,没有往死里打。清国征服日本的作战能够得到这种火炮支援,定然会一帆风顺。有些清国的将领们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按照清兵的习惯,他们很多人是不会老老实实的在那里扎营的,不少小队的骑兵可能会四处出击抢劫,毛承祚是了解他们的,所以事先就告诫了清国的将领,要严肃军纪,无令不得随意出击。日本人也是很顽强的,小规模出击,级容易造成伤亡。
另外这一带地区,除了他们扎营的山地,四处都是河网密布,没有国防军的配合,他们出行也很艰难,
国防军已经装备了探照灯,到了夜间要害部位被探照灯不断的扫描,日寇的偷袭几乎是不可能了。
石峰山的左右都有河流,并且水量不小。到了六月五日早晨,清兵到河边去洗脸、洗衣服,就发现河水被污染了。河水中漂浮着树枝杂草、动物尸体、粪便,日本人果然歹毒,从上游污染了河流,目的当然是断绝水源。下游河道宽流速慢,污染物短时间内不会被冲走。幸亏国防军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否则吃饭、饮水就成了问题。清兵们也不得不佩服国防军的先见之明。
按照计划,休整完成后第一步就是拿下北九州城,封锁北九州海峡。第二步,占领福冈城,依托这两个城市占领九州岛北部地区。这样清国派遣军就在九州站稳了脚跟,后续的大批平民就可以登陆九州岛了。
大明的部队大批的登陆九州岛,很快就惊动了九州岛上的大小藩主,他们惊慌、愤怒之余,也都会大力的扩充军队,整军备战,随后也就惊动了江户(东京)幕府。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感到很突然,摸不着头脑,事先也没有什么征兆,明国的军队为何会登陆日本呢?
有史以来中国都是礼貌对待友邻,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几次战争都是因为日本入侵朝鲜,中国出兵援朝造成两国交战。上一次的大战就是发生在四十年前,那一次日本大败而回。历史上日本侵略朝鲜很多次,从来都是中国把日本逐出朝鲜就结束了战争,中国从来不曾攻击日本的本土。
中国进攻日本本土只有元朝那一次,元朝的舰队被海上的狂风袭击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回,所以在日本有“神风”一说。
德川家光派出武士,了解情况,他也召集幕府的大小幕僚开始研究应对之策。
六月九日完成休整的派遣军开始了攻击和占领北九州城的战斗。
下了石峰山就是平原,这里的平原与大明的江南差不多,也是河网密布,有砖石结构的桥,因为河中需要行船所以桥拱很高,车辆无法通行,更多的是狭窄的木桥,不要说车辆,马匹通过都很艰难,所以在这里行军就离不开舟桥部队,派遣军团有一个舟桥营,混合营中的工兵连也建有舟桥的能力。舟桥都是箱式的小船,上铺木板,架设桥梁和拆除都很容易,所以部队很快就到达了北九州城下,多尔衮也已经习惯了,国防军总是有一些新的招数、办法来应对复杂的环境,通过这些快速建造的浮桥也就泰然处之了。
他们攻击的就是西门,所以距离西城门五里处停下列队。倭寇有大炮,五里是最近的安全距离了。
由于日本也是处于战争不断(内战)的年代,所以像样的城市也都是有城墙的,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城墙规制与中华大地上的城墙相同,都是那个样子,北九州城也是方方的城,边长两里左右,也算是中大规模的城市了。城外有护城河,城门处吊桥高高的吊起来,城门紧闭,城上各种旗帜飘扬,能见到文字的地方都是汉字,简直就像是中华大地的景象。
在石峰山上观察时就已经知道了此城的城门处没有瓮城,此刻派遣军国防军团的气球已经升起来了,气球上的观察也证实了没有瓮城的情况,这就为炮击带来了方便。
如果城门处有瓮城,就要轰击城墙了,派遣军团有一个重炮连,拥有三门重炮,就是专门用于轰击城墙的。
毛承祚提醒多尔衮,组织突击入城的骑兵部队,站好队形,城门一破,立即入城。
多尔衮现在是言听计从,他也知道,这么简单的城门挡不住国防军。
见到清兵站好队形,毛承祚示意身后的任根伢:可以开始了。
军号声中六门82迫击炮和一门40直射炮就开炮了。直射炮的任务很简单——爆破城门,最多两三炮城门就荡然无存了。迫击炮的任务是炮击城门上的绞盘车,绞盘车炸毁,则吊桥就会落下来。第二个任务是炮击城门上、城门两侧和城门之内的周边地区,清理进城的障碍。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所有被怀疑有火炮的位置,都要密集轰炸。
在隆隆的炮声中西城门被硝烟笼罩了,城墙上也是到处爆炸,守城的倭寇死伤惨重,活着的也是一片混乱,纷纷下城躲避。
过了一会,炮击停止了,待硝烟慢慢散去,已经看清了,吊桥已经放下,城门洞开,城墙上一个人也没有了。毛承祚用手推了推还在发愣的多尔衮,多尔衮一个激灵清醒过来,他举起令旗大声喊叫发令,意思就是出击!进城!反正毛承祚和国防军的军官都听不懂。
清兵的马队启动了,向着城门处慢跑过去。这时火炮又响了,是轰击城门周边地区,继续清理障碍,但是炮弹明显减少。到马队快速奔跑时,炮击将全部停止,只是保持对于可能出现的火炮随时可以炮击压制。
清兵的马队训练有素,队伍整齐,小跑着奔向城门,最后一里的距离才是全速的冲击。
没有任何悬念,大队的清兵蜂拥入城。国防军团的两个20直射炮班(每班一门炮),各带一个警卫班跟在大队之后入城,他们的任务是占领西门两侧的城墙,居高临下支援城内的巷战。这两门炮可以打到城内任意部位。
20直射炮的炮弹杀伤力有限,仅相当于一枚手榴弹的爆炸力。但是它的优点也是明显的,那就是打得远、打得准,它的射程是五里(2500米),准确度堪比狙击步枪。
在城头上,借助炮镜发现了一个像是官衙的大院子了集结了数百名倭寇,还有张牙舞爪的指挥者,直射炮一发炮弹过去,直接就把那名指挥的倭寇打飞了,成了一片血雾。并且直射炮射速很快,在这群倭寇散开之前,连续打出十几发炮弹,把现场打得一片血肉模糊,不仅打散了这一伙倭寇,也打垮了他们的信心和士气。
令入城清军没有想到的是发生了激烈的巷战。在狭窄的街道上马匹失去了作用,清兵们只能下马步战,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都要激战,日本武士挥舞着武士刀,战斗力也是惊人的。虽然朱万化提醒过毛承祚,说日本人的拼命精神很顽强,毛承祚也还是没有料到如此惨烈的巷战。好在他及时醒悟过来,提醒多尔衮:为了减少伤亡,放火烧!
日本人的房屋基本上都是木头建造的,燃烧起来特别的容易。其实也不用毛承祚提醒,城里已经是多处起火燃烧起来。得到命令的清兵,逐渐撤出了街巷,开始纵火。大火中冲出来的日本人都遭到了无情的屠杀。
纵火焚烧城市的缺点就是城中的财物也就都付之一炬了。
派遣军从西门入城,还没有杀到东门,东门外也没有安排兵力,这就是围三缺一,倭寇如果弃城而逃正好给骑兵部队一个掩杀追击的机会。在平原上,骑兵追击步兵,无论速度还是战斗力那都是一面倒的屠杀。清兵的将领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等待倭寇的出逃。
倭寇逃跑也是必然的,街道建筑全部燃起了大火,已经无处藏身,空旷的地方和靠近东门没有起火燃烧的位置都已经在清兵的控制之下了,冲向那里就是找死。南北两门也已经被清兵控制,唯一的出路就是东门,求生的欲望迫使他们从东门逃跑。
北九州也是繁华之地,不大的城市没有十万人也有五万以上的人口,所以蜂拥出逃的就有数万之众,城门狭窄,这么多人突然而至,不用敌人进攻这些人的拥挤踩踏就会死伤惨重。
清兵并没有出击,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