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国梦-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的使者说道:“我家总兵身负皇命,怎能半途而返,我大明天军的确没有恶意,完成册封之后,我大明天军旋即返回,绝不会搅扰外蒙古各部的。因此,还希望王爷撤兵,让我军通过。”
使者的话不卑不亢,软中带硬,反正就是要过去。
坎岱道尔吉也来了脾气,他说道:“我要是不让路呢?”
“我大明天军将在此等候,直到王爷让路为止!”
不好,双方谈崩了!坎岱道尔吉挥一挥手,退回军阵中,蒙古的军人护卫就来驱赶大明的使者,使者无法,只好返回禀报。祖大寿一听这是要开打!为了示好对方,他还是决定不主动进攻,继续等待蒙古方面的反应。为此,他派人找来了国防军26营的营长赵三本,研究对策。
从辽东出发时,祖大寿头一次见到赵营长,双方介绍之后,祖大寿对这个名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只听说有叫‘三省’的没听过叫‘三本’的。”
赵三本答道:“这是家父取的名字,他老人家的意思是:作为平头百姓,读会三本书足以,学多了没有用,还可能闯祸。”
“哪三本?”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
“哈,哈,哈!”祖大寿听了可就笑弯了腰,古人笑点太低,其实没那么可笑。
至此,祖大寿一见赵三本就想笑,就好似后世人见了赵本山似的。
“三本兄弟,我们此来不是为了打仗的,所以,为了留有余地,我们暂时不要主动进攻。但是要防止他们进攻,你们的部队如何布置为好?”
“祖将军,蒙古人如果进攻,我们就必须击退他们,如果我们客气了,他们的马刀可是不能客气的,那会砍到我们的头上!因此,我想在将军军阵的左右翼各放上一个连,剩下一个连做预备队,并且保护中军。如若蒙古鞑子兵进攻,我们会让他有来无回,一次就打痛他,让他不敢来第二次!”
“果真如此?”
祖大寿知道国防军厉害,但是他没有亲眼见过。
“将军的部队也要做好准备,可能有漏网者。”
赵三本还是谦虚了一下。
“好,三本兄弟去安排吧!”
不过祖大寿总是想着那个三本书的故事,见到三本就想笑。因此,总是笑眯眯的。赵三本心里想:都说祖家兄弟是猛将,怎么总是一副笑脸啊?那见过这样的猛将?
明军列阵的两侧各放了一个连的国防军,在这里要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下一个连的重火力。一个连有两门82迫击炮,排之下的火力班配一挺轻机枪(这是一线部队的配置,由于轻机枪数量不足,非一线部队用老式的半自动代替,另有4门掷弹筒),和在一起就是两门82迫击炮,三挺轻机枪,营部再支援一门20直射炮,用于打散弹对付骑兵。一个连合计掷弹筒近三十门,全部按射击散弹设置阵地,这是敌军临近200米时的最后一次打击的力量。
除了两侧各一个连之外,营部还有四门82迫击炮置于后队,随时可以开炮支援。
其实双方的列队距离只有三里(1500米),国防军的很多火力都能够打击到对方的本队,国防军没有开火打他们,就是留情面、留余地。
双方这种对持局面时间不长,外蒙古一方率先发动了进攻,出击的人数真是不少,一次就出动了三千骑兵,大概坎岱道尔吉王爷是想一战解决问题,赶跑了就完事,因此他的其余人马应该是准备就绪了,前方冲击得手,大队就会掩杀过来。
赵三本不断地下达着命令,通信的旗语兵不断的挥舞着旗子,军号不时地吹响。
冲击的马队一旦脱离本队,就是这边开火的时机,这是避免火炮打到蒙古人的本队之中,万一伤了哪位重要人物,后事不好处理。
三里的距离很近,蒙古骑兵一出阵就立即加速,当前锋冲击到一半路程时,三千骑兵才脱离本队。蒙古人很讲究骑兵的队形,那是一个尖头的三角形,前面的马队居然是重甲骑兵。马蹄敲击着大地,一片轰鸣,骑手们尖声的“嗷!嗷!”的叫着,这是蒙古骑兵冲锋时特有的声音。
距离已经很近了,不能再等了,祖大寿都有些慌乱了,赵三本下达了开火的命令。因为距离太近,危险性很大,所以后队的四门炮也一同加入了炮击,八门迫击炮射出常规开花弹,两门20直射炮射击散弹,六挺轻机枪也同时开火。这些火炮机枪的声音震得大地都在晃动。蒙古鞑子的三千骑兵被笼罩在硝烟之中,只是一瞬间,各种步枪也开火了,因为马匹速度太快,前面已经有冲出烟雾的个别骑兵,他们进入了步枪的射程。
最终也没有轮到掷弹筒开火,掷弹筒打散弹只有150米的射程,这个距离上只能打一炮,如果不能奏效,敌人就冲上来了,当然了,在更近的距离上还有一波手榴弹的攻击,关宁军可是配发了手榴弹的。如果数十门掷弹筒开火射击散弹,那可是致命的。可是始终没有鞑子骑兵进入这一距离。
火炮开始稀疏下来,步枪也停止了射击,因为都失去了目标。慢慢的战场上安静下来。春天的草原上,风还是不小,硝烟很快被春风卷走了。露出了残酷的战场:各种旗帜以各式各样的形状斜插在草原上。受伤的马,胡乱奔跑的马,站立着不动的马,不停的嘶鸣着,更是增加了凄凉的气氛。可以站立着的鞑子兵,或者受伤还能爬动的鞑子兵们,艰难地移动着身体,越过数不清的尸体,向自己队伍的方向移动。还骑在马上的鞑子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战斗的双方都愣愣地看着战场的惨象,关宁军也是第一次看到国防军的威力。所有的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三千人的马队前边还有重甲骑兵,瞬间遭遇如此的打击,他们是绝对想不到的。在他们的经验里,即便有绝对的优势,要消灭三千人的马队至少要挥刀砍杀一个时辰,即便是杀3000头猪也要一刀一刀地杀呀!
赵三本来到祖大寿身边,轻声地叫道:“祖将军!”
没有回应。
又放大声量,叫道:“祖将军!”
这回有反应了,祖大寿转过头来,看到是赵三本,他笑不出来了,说道:“赵将军,什么事?”
无形中他换了一个称呼。
“我们应该后退一步,让他们救护伤员,收拢尸体,如此方显得将军仁慈。”
“啊,对,对对!传令,大队后撤三里!”
大明的部队,牛角号“呜,呜!”地吹起来,旗帜舞动,大军缓缓后撤。
………第335章完………
第336章:册封哲布尊丹巴()
崇祯七年二月二十二日,祖大寿率领的明军,在乌尔格附近与外蒙古坎岱道尔吉王爷的部队进行了一场意外的战斗。外蒙古突击的三千精锐骑兵顷刻之间全军覆没。
明军退后一步,以便蒙古人救助伤员,收拢尸体。坎岱道尔吉王爷很惊异,明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大了?蒙古各部的军队都不断的与明军交手,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惨败。看着自己的部下打扫战场的王爷,还没能在刚才的震惊中恢复过来。
再继续列阵阻挡在这里还有意义吗?没有!留下的只是一个笑柄,对于这样的明军,外蒙古能够阻挡、反抗么?做不到!那就老老实实的撤军把!再见面那都是羞辱!明军后撤一步,就足以表示了他们的善意,但愿如明军自己所说,他们没有恶意,仅仅是册封活佛而已。
蒙古军就这样撤退了,悄无声息、偃旗息鼓的撤退了。
待蒙古兵撤退之后,祖大寿则继续恢复行军,直到乌尔格附近扎营。
现在的乌尔格还是一个大集镇,蒙古人的集镇上,除了王府土木结构的建筑几乎没有,就是散布在大草原上的一片帐篷,连那个大活佛也不例外,他也是生活在帐篷里,只不过帐篷大一点罢了,讲经布道的场所也是帐篷。因此,一座大寺庙对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就太重要了。
祖大寿在乌尔格南侧扎下营盘的第二天,就是二月二十四日的上午,祖大寿带着自己的幕僚助手还有一队亲兵卫队,带着礼物清单,当然也不能忘了皇帝册封的宝物,就前往乌尔格拜见大活佛去了。
大活佛的住处不需要寻找,那是很醒目的,从一定程度上说乌尔格就是因为大活佛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他的大帐篷就在城镇的中心位置,旗帜众多,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大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也已经知道了大明使者的到来,那么多的人马,在乌尔格附近还打了一仗,他怎么能不知道呢?所以前来联络通禀的使者进来时他并不觉得意外,很快活佛的帐篷中就清理了闲杂人等,由僧侣引导着祖大寿进入了大活佛的帐篷。
佛教在中国就相当于国教,所以祖大寿对于佛教的礼仪还是很清楚的,他双手合十,对活佛行了叩拜礼,什么也没说,一份礼单先呈送上来,由侍奉的僧侣转交到活佛手中。
汉语在东方就是通用语言,何况这里还是大明的天下,无论蒙古还是西藏,对上层人物来说汉语是基本功,活佛也不例外。他接过礼单,展开过目。虽然活佛的修养和定力绝非一般,但是这份礼单还是太夸张了,面无表情的活佛眼睛眉毛不停的挑动,他逐行逐句地仔细阅读。
开头一项并不出奇,那就是银两,白银五千两,在布施中还从来没有这么多,数量很大,但布施银两尚不出奇。百年的山参一对,这是为老活佛补养身体的。但是后面就礼物让活佛很动心:上等稻米三百石、麦子两百石、其他杂粮五十石、山珍坚果十石、各种蔬菜种子五十斤、食盐五百斤、红茶一百斤、绸缎一百匹、各色布匹五百匹、上等明磁一百件、普通瓷器一千件、日用工具、铁器、灶具一应俱全,如此等等,日常生活所用的货物林林总总数十项,都是生活必需品。
这个时候大活佛身边的僧侣不过一百多人,加上遍布外蒙古各地的上层僧侣人物也不超过三百人,这些货物可以让他们两三年之内衣食无忧了。为了存储这些货物就要建十几座帐篷。在这苦寒之地生活了几十年,终于苦尽甘来了,怎么能不令人激动!
其实这一份见面礼如果放在中原大地,恐怕只有那五千两银子比较贵重,其他的也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这里是中原之外数千里的大草原上,那货物可就比银子值钱了。这里的蒙古人一年到头就是吃肉,盐都少得可怜,一年能吃几粒粮食?铁锅漏了,甚至是半个铁锅都像传家宝一样,那里有这么齐全的工具?在这里,货物比银子可是值钱多了。
顺便说一句,藏传佛教的僧人有严格斋戒的,吃肉的也不少,原因就是在牧区如果拒绝吃肉,可能会饿死,牧区里的粮食很珍贵。
有了这一份丰厚的布施开道,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等大活佛恋恋不舍地放下那份礼单的时候,祖大寿说话了。
他说道:“尊敬的大活佛,这些货物都在我的军营之中,您看什么时间运过来?”
祖大寿估计他没有地方放,所以才这么问,那十几间帐篷也不是说有就有的。
“啊,尊贵的施主,这个不急,我还要让他们建一些帐篷。”
“佛爷,些许小事不需要劳动您,帐篷就让弟子我来建,午后就把货物搬过来把。”
越说越近乎了,祖大寿不露痕迹的开始自称弟子,这个名分可是太重要了,费了那么大的事,不就是为了这个名分吗?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心情大好,精神头也来了,不断的命人给他的这个新弟子续茶。
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册封,要趁热打铁。
祖大寿说道:“佛爷,弟子此来外蒙古,就是作为大明皇帝的特使,颁发皇帝对佛爷的册封。”
说着,他在托盘中展开了皇帝的圣旨、册封金印、金册,给活佛过目。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一地仔细观看。
哲布尊丹巴说道:“皇帝陛下诏令册封有何考量?”
就是啊,他想知道一个缘由,他到外蒙古也有二十年了,此前并没有这个说法,今年怎么来了个册封呢?好在这些必备的功课朱家事先都有准备,祖大寿只要照本宣科就行了,倒也没有什么难处。
祖大寿说道“佛爷,大明朝廷反复思量,蒙古各部与中原不时地发生纠缠冲突,有时还会引发战争,蒙古各部之间的争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纵观几百年的历史,这种冲突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与佛教的教人向善,和平处世的教义大相径庭。我中原、蒙古同为佛祖的信徒弟子,本应和平相处,不应该刀兵相见。如若佛爷接受皇帝的册封,那么佛爷与皇帝就有了正式的政教之间的关系,双方就可以建立正式的联系,互派使节,甚至经常见面,双方就能经常地联系沟通。在外蒙古、大明内地,双方也就可以互设商馆,进行贸易,互通有无,使外蒙古的粮食、布匹、盐茶、日用品不短缺,因此也就避免了战争,这完全是佛爷教化的大同境界呀!
另外,弟子为佛爷想,佛爷若有此册封身份,那么在僧俗两界佛爷的身份何等尊贵。尊贵的身份才不负佛爷的学问,才有僧俗两界的威望。弟子希望佛爷仔细思量。”
这一大篇道理,难为祖大寿能够记下来,讲出去。这一番道理还是很诚恳的,并且挠到了佛教的痒处,佛教的本质是教人向善。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外蒙古是不是归属于大明帝国,祖大寿回避了,因为这很敏感。前面说过了,蒙古人在这个问题上很矛盾,祖大寿要办成大事,这一点必须隐忍。控制外蒙古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大明的疆土吗?
别的不说,威望和权威对于哲布尊丹巴是绝对要追求的,这个册封是送上门的好处,焉有不受之礼。于是他并没有犹豫很快就答应了,并说,五日后,即二月二十九日,乃大吉之日,那天的午时,将设立大法会,举行册封仪式,正式接受册封。
在古代,单数属于阳性,